铁路数据通信网基础数据管理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408.89 KB
- 文档页数:5
铁路通信概要一、概述铁路通信信号是运输生产的基础,是铁路实现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改进管理水平的重要设施。
铁路通信网应满足指挥列车运行、组织运输生产及进行公务联络等要求,做到迅速、准确、安全、可靠。
应能够传输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话音和非话音业务信息等。
铁路通信是专门为铁路的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生活服务等建立的一整套通信系统。
铁路通信主要由传输网、电话网和铁路专用通信网组成。
传输系统主要以光纤数字通信为主,为信息的传递提供大容量的长途通路;电话交换以程控交换机为主要模式,利用交换设备和长途话路,把全路各级部门联系在一起。
铁路专用通信直接为运输生产第一线服务,必须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做到迅速、准确、安全、可靠。
铁路专用通信一般是指专用于组织及指挥铁路运输及生产的专用通信设备。
这些设备专用于某一目的,接通一些所指定的用户。
一般不与公务通信的电报、电话网连接。
铁路专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调度电话、专用电话、公用电话以及区间电话和站间电话等。
此外还为铁路调度集中系统(CTC)、牵引供电远动系统、车辆故障检测系统、自动闭塞、电力远动系统和低速数传系统提供传输通道。
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铁路站场通信。
站场通信主要服务于铁路站场,用户线以站场值班室为中心向外辐射,用户集中在几十平方米到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站场通信包括站场专用电话、扳道电话、车站扩音对讲设备、站场扩音设备、站场无线电话等。
现就铁路专用通信主要内容及发展分述如下。
(一)调度电话调度电话是铁路各级业务指挥系统使用的专用电话,均为封闭式的专用电话系统。
铁道部至各铁路局间设干线调度电话;铁路局至局管内各铁路分局、编组站及区段站间设局线调度电话。
这两种调度电话分别利用干、局线通信通道组成调度通信网,所用的设备和行车调度电话设备相似。
铁路基层使用的调度电话有以下几种。
1. 列车调度电话列车调度电话供列车调度员与其管辖区段内所有的分机进行有关列车运行通话之用。
铁路数据网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铁路数据网是指铁路系统内部的数据通信网络,它承载了铁路运输管理、列车控制、通信信号、电力供应等系统的数据传输和通信需求。
随着铁路运输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铁路数据网的建设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意义。
铁路数据网的建设旨在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准时性和效率,为铁路运输管理和列车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通信支持。
同时,铁路数据网的实施还可以为铁路运输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未来铁路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打下基础。
三、实施方案。
1. 网络规划。
铁路数据网的规划应充分考虑铁路线路的覆盖范围和通信需求,合理划分区域,确定网络节点和数据中心的布局,确保网络覆盖完整、通信畅通。
2. 技术选型。
在铁路数据网的建设中,应选择成熟稳定的通信设备和技术方案,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考虑网络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应对未来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3. 安全保障。
铁路数据网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网络的数据安全和通信安全,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4. 运维管理。
铁路数据网的运维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和故障处理机制,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
同时,还应加强对网络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四、实施步骤。
1. 调研评估。
在实施铁路数据网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研评估,了解铁路系统的通信需求和现有网络的状况,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 网络设计。
根据调研评估的结果,制定铁路数据网的网络设计方案,包括网络拓扑、设备选型、安全策略等内容。
3. 设备采购与建设。
按照网络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和网络建设,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4. 网络调试与优化。
在网络建设完成后,进行网络调试和优化工作,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和通信质量。
5. 运维管理。
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网络监控、故障处理、设备维护等内容,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
五、总结。
铁路数据网的实施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 (1)第一编技术设备 (2)第一章基本要求 (2)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2)限界、安全保护区 (3)养护维修及检查 (5)救援设备 (6)灾害防护 (6)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7)第二章线路、桥梁及隧道 (9)一般要求 (9)铁路线路 (9)线路平面及纵断面 (10)路基 (10)桥隧建(构)筑物 (11)轨道 (12)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 (14)安全线及避难线 (15)防护栅栏 (15)声屏障 (15)第三章信号、通信 (17)一般要求 (17)信号 (17)联锁 (20)闭塞 (21)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 (21)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 (22)CTCS-2级列控系统 (23)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25)驼峰信号 (25)道口自动信号及自动通知 (25)通信 (26)承载网 (26)业务网 (26)支撑网 (28)信号、通信线路及其他 (28)第四章铁路信息系统 (30)第五章车站及枢纽 (32)站场设备 (32)货运设备 (33)第六章机车车辆 (35)机车设备 (35)机车 (35)车辆设备 (37)车辆 (38)动车组设备 (39)动车组 (39)自轮运转特种设备 (40)第七章供电、给水 (41)牵引供电 (41)电力、给水 (43)第八章房屋建筑 (45)第九章铁路用地 (46)第二编行车组织 (47)第十章基本要求 (47)行车组织原则 (47)行车指挥 (48)车站技术管理 (51)对行车有关人员的要求 (53)第十一章编组列车 (55)一般要求 (55)列车中车辆的编挂 (56)列尾装置的摘挂及运用 (56)列车中机车的编挂 (57)机车车辆重量及长度 (58)列车制动限速及其编组要求 (63)列车中车辆的连挂 (70)列车中的车辆检查及修理 (71)第十二章调车工作 (77)一般要求 (77)领导及指挥 (77)计划及准备 (78)调车作业 (79)在正线、到发线上的作业 (82)机车车辆的停留 (82)第十三章行车闭塞 (84)一般要求 (84)自动闭塞 (85)自动站间闭塞 (86)半自动闭塞 (87)闭塞 (87)第十四章列车运行 (90)一般要求 (90)接车与发车 (95)列车被迫停车后的处理 (99)救援列车的开行 (101)施工及路用列车的开行 (102)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 (111)固定行车设备检修及故障处理 (112)第三编信号显示 (114)第十五章基本要求 (114)第十六章固定信号 (117)色灯信号机 (117)臂板信号机 (131)机车信号机 (134)第十七章移动信号及手信号 (138)移动信号 (138)响墩及火炬信号 (139)无线调车灯显信号 (140)手信号 (140)第十八章信号表示器及标志 (151)信号表示器 (151)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 (156)线路安全保护标志 (164)列车标志 (165)第十九章听觉信号 (168)附图1 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 (171)1. 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 (171)2. v>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 (174)3. 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及双层集装箱运输铁路建筑限界 (175)附图2 客货共线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178)附件1 路票 (180)附件2 绿色许可证 (180)附件3 红色许可证 (181)附件4 调度命令 (181)附件5 出站/跟踪调车通知书 (182)附件6 轻型车辆使用书 (182)附件7 调度命令登记簿 (183)附件8 书面通知 (184)附件9 半自动闭塞发车进路通知书 (184)附件10 铁路车辆编组隔离表 (185)缩写词对照表 (186)计量单位符号 (187)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 R)⼿持终端第1部分:技术
要求
设备分类和组成
GSM-R⼿持终端设备是指在GSM R⽹络中能实现或获得业务服务的⼿持移动设备,可分为GPH和OPH。
GPH主要⽤于铁路各类管理⼈员、与铁路业务相关的⼈员话⾳和数据通信。
OPH⽀持调度通信业务,主要⽤于列车、车站、编组场、沿线区间及其他铁路作业区的各⼯种⼯作⼈员话⾳和数据通信。
⼿持终端主要由主机(含显⽰屏、键盘、天线、麦克风和扬声器)、电池、充电器、外置⽿机麦克风等组成。
GPH可采⽤物理键盘或虚拟键盘,OPH应有物理键盘。
结构要求
GPH和OPH结构要求:
a)GPH:长不⼤
于150mm,宽不⼤于80mm,厚不⼤于30mm,重量(含电池)不⼤于220g;
b)OPH:长不⼤于155mm,宽不⼤于67mm,厚不⼤于40mm,重量(含电池)不⼤于280g。
功能要求
业务要求。
填空题:1、铁路传输网可分为三层结构,即(骨干层)、(中继层)和(接入层)。
2、传输网目前主要采用(环形网)和(线型网)的拓扑结构。
3、在业务开通、电路测试、故障处理等生产作业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全程全网)”和“(端到端)”负责的理念。
4、铁路传输网是铁路各种(语音)、(数据)和(图像)等通信信息的基础承载平台,5、接入网设备主要包括(OLT、ONU和PCM)等设备。
6、数据网由全路(骨干网络)和(区域网络)构成。
7、数据网网络管理采用“(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分级维护)”的方式。
8、确保铁路传输网和接入网系统(可靠运行和安全畅通),是铁路传输网运行维护的基本任务。
9、传输室与各相关节点之间(公务联络电话)应保持畅通,在全程电路测试调整、业务联系以及故障处理中应确保发挥作用。
10、为缩短故障延时,确保网络畅通,各单位要按照“(集中采购)、(集中管理)、(分级存放)”的原则,加强对备品备件、仪器仪表及工具的管理工作11、随着铁路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各种通信专线电路和接入设备在(铁路运输安全)行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通信维护工作应确保设备和电路的(安全可靠),使用(良好)。
13、对于线型传输系统上承载的业务,要根据业务的重要性考虑(迂回)路由。
14、传输网电路分为三级,干线电路、(局线电路)和(本地电路)。
15、各维护管理部门应合理优化网络结构,将专线电路安排在(有保护)的传输系统上。
选择题1、接入层主要承载的通信信息。
( A )A.各铁路车站以及区间等站点B. 铁道部到铁路局和铁路局之间C. 铁路局内较大通信站点之间2、铁路传输网骨干层和中继层传输系统目前主要采用的制式,( A )A、DWDM+SDH/MSTP B. SDH/MSTP. C. CDMA\ D、WCDMA3、DWDM系统维护中传输机房日常维护项目是( C )A.光通道信噪比测试B. 无人机房设备运行状况巡视.C. 设备运行状况巡视D..版本升级4、DWDM系统维护中传输网管日常维护项目是( B )A. DDF/ODF配线检查B. 网元和单板状态检查C. 公务电话试验D. 机柜内部清扫检查 D. 无人机房设备运行状况巡视.5、DWDM系统维护中传输网管集中检修的项目是( A )A. 光通道误码性能测试B. 地线检查、测试、调整C. 电源输入输出电压测试D. 防尘(风扇)网检查清洗6、在试验台测量时,标称测试频率为( B )A.1024HzB. 800HzC.1000HzD.600Hz7、32波的中心频率为( A )A. 195.2 THzB. 194.2 THzC. 193.2 THzD. 190.2 THz8、通道误码在线测试时长( C )A. 30分钟B. 1小时C. 24小时D. 20分钟9、接入设备本局接通率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 A )A.接通率≥(98%)B.接通率≥(95%)C.接通率≥(93%)D.接通率≥(90%)10、音频电路传输二线接口间发送电平质量标准( A )A. 0dBr,B.-7dBrC. -3.5dBrD.+4.0dBr11、数据专线对模拟线路环阻不超过标准值的比例( C )A. 30%B. 10%C. 5%D. 20%12、数据专线对模拟线路不平衡绝缘电阻不超过标准值的比例( A )A. 30%B. 40%C.50%D.60%13、数据专线对模拟线路杂音电压不大于( A )A. 2.5mVB. 3mVC. 3.5mVD.5mV14、数据通信网服务器CPU利用率的运维指标为( C )A.大于80%B.小于90%C.小于80%D.小于100%15、数据通信网服务器硬盘空间利用率的运维指标为( A )A.小于70%B.小于90%C.小于80%D. 小于100%判断题:1、铁路传输网骨干层主要承载铁道部到铁路局和铁路局之间的通信信息(√)2、铁路传输网应满足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等通信的需要(∨)3、接入层传输系统目前主要采用CDMA制式(×)4、铁路传输网网管按三级设置,部网管中心负责中继层传输系统的管理,局网管中心负责骨干层传输。
6 数据通信网6.1 一般规定6.1.1 铁路数据通信网(以下简称数据网)由骨干网络和区域网络构成。
6.1.2 数据网设备包括网络设备、网管设备和配套设备。
网络设备由路由器、交换机、域名系统、网络安全设备、DSLAM等组成。
配套设备包含光纤配线架(ODF)、以太网配线架(EDF)、数字配线架(DDF)等附属设备。
6.1.3 数据网设置网管系统,并根据需要设置复示终端。
数据网网管按两级设置,铁路总公司(通信中心)设置总公司网管,铁路局设置局网管,通信段可根据需要在车间或数据网汇聚节点处设置复示终端。
6.2 网络管理6.2.1 网络管理采用“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分级维护”的方式。
6.2.2 各级网管职责:6.2.2.1 总公司数据网网管主要职责:(1)负责骨干网络集中配置、集中监控;(2)负责骨干网络数据的统一管理;负责跨域VPN的协调管理;(3)负责指挥处理骨干网络障碍、跨局障碍;(4)负责骨干网络网管设备和域名系统等的日常维护和障碍处理;(5)定期对全网网络状态、性能、质量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优化建议;(6)参与全网性重大疑难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建议;(7)负责组织骨干网络设备的软件更新、版本升级;(8)对总公司区域网络进行集中配置、集中监控;(9)指挥处理总公司区域网络障碍;(10)负责总公司区域网络数据的统一管理。
(11)对局网管进行业务指挥和技术指导。
6.2.2.2 铁路局数据网网管主要职责:(1)负责对铁路局区域网络进行集中配置、集中监控;(2)负责铁路局区域网络数据的统一管理;对域内VPN进行配置、管理,配合总公司网管对跨域VPN进行配置;(3)负责指挥处理铁路局区域网络障碍;负责网管设备的日常维护和障碍处理;(4)负责定期对管内网络状态、性能、质量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优化建议;52(5)参与管内数据网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建议;(6)负责管内设备的软件更新、版本升级工作。
6.2.2.3 相关车间利用复示终端实现管内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及障碍处理。
上海铁道增刊2020年第2期95钱路综吕计貿龃网与數柅通信网融吕的技71[揼H I苏轩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卫部摘要铁路信息化是铁路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铁路行 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保障运输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 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数据通信网和综合计算机网是确 保铁路各项运输业务正常、安全运行的承载平台。
随着铁 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息数据承载平台的带宽和 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铁路网络建设的总体 规划和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综合计算机网和数 据通信网两网融合工作,是对既有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 整合,达到路局集团公司一张统一信息数据承栽网,确保 满足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求。
对全局综合计算机网与数 据通信网两网融合的技术进行探讨研究,为综合计算机 网和数据通信网融合后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信息化;综合计算机网和数据通信网;融合1探讨研究两网融合的范围本次探讨研究范围为上海局范围内既有客专铁路及普 速铁路,对管内不同时期建成的数据通信网和综合计算机网 进行融合。
上海局管内合资公司(郑西公司、沪宁公司、沪杭公司、沪昆公司、宁杭公司、沿海公司、宁安公司、金丽温公司、合武 公司、京福安徽公司、新长公司、浦东公司、萧甬公司、海洋 线、金山线)客专铁路车站共计120个,普速铁路车站共计 111 个。
1.1综合计算机网融合范围本次研究对上海局管内客专铁路(合资公司)、普速铁路 (合资公司)已建成的既有线综合计算机网进行改造。
1.2数据通信网融合范围数据通信网建设包括已建成的客专铁路基建配套的数 据网和2014年上海局通信基础网设施改造工程对上海局管 内未建设数据网的普速铁路设置的数据通信网设备。
2两网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1存在的问题2.1.1通信数据网与综合计算机网络独立运行,资源未合理利用目前铁路通信数据网与综合计算机网络相互独立,各自 通过通信传输系统提供通道层级间互联,极大的浪费了铁路 通信传输资源;由于两网各自维护管理,互不共享,存在不同 的路由协议,造成了信息系统整合的困难,信息网络难以优 化配置。
GSM与GSM-R的异同及GSM-R系统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GSM和GSM-R的基本网络结构,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描述GSM-R 作为铁路数据移动通信系统,能够为铁路提供的业务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GSM GSM-R 移动通信一、GSM系统组成包括:移动交换子系统(SS)或称网络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和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OMS或OSS)。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MS通过无线接口接入GSM系统,即具有无线传输和处理功能。
此外,MS必须提供和使用者之间的接口。
MS的类型包括车载台、便携台和手持台(手机);BSS通过无线接口之间与移动台相接,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
BSS主要有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两部分组成。
此外,BSC还应包括码型转换和速率适配单元(TRAU)。
BTS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它在网络的固定部分和无线部分提供中继。
BSC主要承担无线资源、参数和接口的控制管理。
BSC通过BTS和MS的远程命令对无线接口进行管理,主要有无线信道的分配、释放以及越区切换到管理等。
根据话务量,一台BSC可以控制几十个BTS。
NSS对GSM移动用户之间通信和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用户之间通信起管理作用。
其主要功能包括:交换、移动性管理、安全管理等。
基本的NSS由6个功能实体组成,分别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鉴权中心(AuC)和互联功能单元(IWF)。
OMS是操作人员与人机之间的中介,它实现了系统的集中操作与维护,完成包括移动用户管理、移动设备管理及网络操作维护等功能。
二、GSM-R陆地移动网络由3个子系统组成,包括BSS、NSS、OMS;其基本机构如下:GSM-R与GSM在网络的网元结构、标准接口上都没有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与根据铁路通信网的特殊性,如功能编号、紧急状况处理、定位信息应用、控制调度信息等,引起网络结构和规划方面要作相应的调整。
维护规则:1铁路数据通信网是铁路IP数据业务室综合承载网络,是铁路通信系统及(信息系统)共用的数据基础平台。
2.数据网由(全路骨干网络)局域网络构成。
3.网络安全管理上,严格执行各级管理员口令制度。
做到(分级管理)定期修改。
4.在通信线路中,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试验联系制度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5.各通信段电务段批准的应急储配定额,储配好通信线路抢修配用器材,工具。
抢修动用后,应立即(整理补齐),并定期检查、试验,保持完好。
、5。
线路发生故障,工区人员应服从(调度)和有关机械室(网管)的统一指挥。
6.数据网由全路骨干网络和(区域网络)构成。
7数据网设配包括(网络设备)和配套设备8网络管理采用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和分级维护的方式、10.通信设备维护方式包括日常维修、集中检修、(重点整治)。
11.故障处理要做到(五清)。
12.保护地线接地的电阻应小于或等于(4)欧姆。
13.通信技术中心职责对全路通信维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4.局线路是(铁路局)管内的长途电路。
15.局线路资源由铁路局(电务处)负责。
16.电源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分中心))、监控站及监控数据通信通道组成。
17.电源及机房监控能够实时反映被监控机房的烟雾、根湿度、水浸、门禁、(空调)等状态18.交流电缆(线):零线:(天蓝)色或黑色;保护地线:黄绿双色。
19.地方阀控制式蓄电池在深度放电后,应采取(低电压衡压充电)法进行恢复性充电,一般数值采用0.1C10A。
20.逆变器和UPS交流输入和输出均应采用三相五线制或(单项三线)制供电。
21.油机发电机组应保持清洁,保证无“四漏”即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现象。
22直流电源供电标准:24V的电压波动范围在(22.8~25.5)V23.直流电源供电标准:48V的电压波动范围在(43.2~57.6)V24.通信设备电源设备维护中直流钳形表规格程式为(三位半)。
25.蓄电池电池容量中,C10指的是(10)小时率容量。
铁路局综合计算机网与数据通信网融合技术方案为加快推进铁路综合计算机网与铁路数据通信网融合,确保两网融合工作平稳有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融合原则(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优化配置。
(二)实现两网融合平稳过渡,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安全。
(三)网络维护界面清晰,易于网络维护管理。
二、融合方案(一)网络结构。
在铁路局机关、各汇聚点(原分所)、车站、段、动车所等处设置的综合计算机网局域网(以下简称局域网),采用用户边缘路由器(CE)与网络边缘路由器(PE)对接模式,接入数据通信网。
网络结构示意图1所示:图1:综合计算机网与数据通信网融合示意图(二)接入方式。
1.局域网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一对或多对CE设备,就近接入数据通信网PE设备。
2.局域网所在地数据通信网PE设备暂不具备接入条件的,过渡阶段局域网CE设备可利用传输通道接入邻近的数据通信网PE设备,带宽按传输条件和业务实际需求核定。
(三)接入带宽及接口。
1.PE-CE设备间链路带宽设置应适度超前。
铁路局局域网接入数据通信网的链路带宽不低于千兆,站、段局域网接入数据通信网的链路带宽不低于百兆。
设备及网络不具备条件时链路带宽可根据业务需要设置。
2.为提高网络可靠性,PE-CE设备间可使用多条链路进行连接。
具备条件的宜采用不同物理径路的链路。
3.PE-CE设备间接口使用以太网协议,优先使用光纤直连,不得使用协转设备进行接口转换。
(四)接入安全。
各局域网与数据通信网之间通过部署防火墙等安全措施进行逻辑隔离,实现对局域网的安全防护。
三、配置要求(一)局域网CE设备宜采用EBGP协议接入数据通信网PE设备。
配置较低的设备,可通过静态路由协议接入。
(二)局域网首次接入数据通信网时,统一设置VPN 名称为“TMIS”,VPN编号300,RT值设置为300:300。
待全部局域网接入后,可根据应用业务需要,使用不同VPN 承载。
(三)CE设备使用EBGP协议接入数据通信网时,所用AS号为“300”。
铁路通信系统铁路通信系统包括14个子系统分别为传输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电话交换机接入系统、调度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电源系统、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电源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线路系统。
1.传输系统简介传输系统采用基于SDH的MSTP平台构建,按干线层、接入层组网。
全线一个同步区,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干线层传输系统主要完成各类业务汇聚、调度以及与既有通信系统的互联,为接入层传输系统提供保护通道。
干线层新设基于SDH的MSTP2.5Gb∕s传输系统,利用敷设于铁路两侧不同物理径路的2条24芯光缆中的各两芯光纤,构成链型1+1MSP传输系统。
接入层传输系统提供2Mb∕s.10M/100M通道的接入、汇聚和转接,兼顾区间应急通信的接入条件。
接入层采用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TSP 组建SDH622Mb/s传输系统,在各车站、线路所、无线基站、信号中继站、电气化所亭、综合维修车间等节点设置ADM。
利用敷设于铁路两侧不同物理径路的2条光缆中的各两芯光纤,构成链型1+1MSP传输系统。
2.数据通信系统简介数据通信系统属于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区域网络,由核心节点、汇聚节点、接入节点组成。
核心层节点实现区域网络与骨干网络间数据的快速转发;汇聚层节点实现各数据接入点的数据流量高速汇聚与转发;接入节点负责本地数据的接入、交换。
接入节点路由器与汇聚节点路由器之间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POS155Mb/s通道、接入节点路由器之间通过MSTP系统柜提供的FE(E)互联构成环形网。
3.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本工程在XX通信站新设IOOo线程控电话交换机,并配置相应的维护终端。
接入由接入网局端设备、接入网终端设备、网管设备等组成。
4.调度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由调度所型调度交换机、车站型调度交换机、调度台、值班台、其他各类固定终端(电话分机)、网管终端及录音仪等设备组成。
一、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功能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主要包括:确报、货票、运输计划、车辆、编组站、货运站、区段站、分局调度、货车实时追踪、机车实时追踪、集装箱实时追踪、日常运输统计、现在车及车流推算、军交运输等子系统。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建立全路计算机网络,将全路部、局、分局、主要站段的计算机设备联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对全路近50万辆货车、1万多台机车、2万多列列车、几十万个集装箱及所运货物实施追踪管理。
计算机系统可以随时提供任何一辆货车、一台机车、一列列车、一个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地点及设备的技术状态,并预见它们3天内的动态变化,随时提供车流的动态变化情况,特别是预见编组站、分界口、限制口的车流变化,从而为铁路系统运输指挥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动态信息和决策方案,同时也为货主服务。
特点铁路走向市场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转换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的经营活力;二是要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在TMIS建成之前的铁路运输犹如一个―黑洞‖,车辆、集装箱和所运货物,一经发出就不容易知道在何处,直到到达目的地后才从―黑洞‖中冒出来,这种服务质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有了TMIS,这种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它可以提供车辆、集装箱和货物的实时查询。
中国铁路所承担的巨大运量,决定了中国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世界铁路中最复杂、最庞大的运输管理系统。
结构组成TMIS的总体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一、信息源部分TMIS采用集中建库与分布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中央数据库系统,站段系统,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应用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
中央数据库通过中央系统直接经铁路专用通信网,从编组站、区段站、货运站、分界站、车务段、机务段、车辆段等2200个联网报告点(非联网报告点向车务段或分局上报)等收取列车、货车、机车、集装箱、货票等实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