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1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情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07-01~2010-12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重点在溶栓治疗前做好准备工作,强调心理指导;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执行各项技能操作,加强饮食管理;治疗后积极观察预防出血、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并给予康复指导。
结果:本组患者治疗顺利,静脉再通率为75.6%,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rombolytic and nursin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a total of 62 ami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december 2010 are provid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cuses on preparation before thrombolytic therapy, especially psychological guidance. during thrombolytic therapy, we keep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the disease, and optimize arrangement and management of nursing operations and proper diet.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we closely observe states of patients to prevent bleeding, arrhythmia, hypotens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is alsoprovided. results:the intravenous recanalization rate of ami patients is 75.6%, an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happen. conclusion:positive and effective nursing therapies could improve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mi patients.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内科急症,如果治疗护理不当,会严重地威胁患者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部位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该部位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近20年的重要进展,及时采取溶栓治疗尽快使血栓溶解,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频临坏死的心肌对维护心室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1.溶栓护理的一般治疗及监护1.1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1.2吸氧鼻导管间断或持续吸氧3-5天。
1.3心电监护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等,监测2-3天,对梗塞范围大,程度重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护理要高度重视,及时捕捉心电图瞬时变化,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可行漂浮导管做肺毛细血管膜楔嵌压和静脉压监测。
电除颤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各项监测指标变化,为治疗和避免发生猝死提供客观资料。
1.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患者急诊入院后,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选择血管时应在双侧上肢其中一条通路专为静脉取血,使用正压接头封管,严禁使用抗凝剂封管,以避免抽血化验时反复穿刺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应为病人留置套管针,临床实践证明,使用留置套管针要明显优于一般穿刺针。
2. 溶栓治疗的护理2.1应掌握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取得病人合作。
溶栓前应监测酶学及各项有关化验,如纤维蛋白酶、凝血时间,血常规等。
同时协助医师询问病史,以便严格选择适应症。
注意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评估病人,注意有无禁忌症如血液病、经常性粘膜出血、消化道溃疡等。
遵医嘱在溶栓前给口服药如:阿司匹林片0.3g口服等。
2.2溶栓治疗的时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住院后30分钟内使用溶栓治疗能解除血栓及其所造成的血管内栓塞,缩小心梗面积,显著降低死亡率。
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细心观察及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论护理人员掌握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阳性体征观察要点,及时分析、有效护理,会对疾病的治愈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静脉溶栓心肌梗死并发症观察护理溶栓疗法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阻止梗塞范围的扩大。
数据显示,采用溶栓治疗后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降至8%左右[1]。
静脉溶栓治疗因不需插管,一般医院均有条件进行,因此应用更为广泛。
但是溶栓疗法在溶解冠脉内血栓的同时也激活血液内的纤溶系统,导致全身溶解状态而引起出血倾向,此外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再通后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确诊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标准的患者56例,遵医嘱采用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
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8—85岁,均排除溶栓禁忌症,从发病到溶栓小于6小时。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1出血:常见的有浅表或体表出血,主要有穿刺或破损部位血管损伤出血、血肿。
其它的有内脏出血:包括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颅内等。
根据国外临床研究结果报道,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8%,除颅内出血外,其它各种类型的出血总的发生率约为21.1%。
2.1.1溶栓治疗期间,必须仔细观察潜在出血点(包括穿刺部位、导管插入部位、切开及肌注部位)有无皮肤瘀斑、出血及血肿。
2.1.2用药期间,病人应尽量避免非必要的搬动和肌肉注射。
必须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应轻柔、仔细。
2.1.3应尽量避免在不可压迫的大血管穿刺,如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摘要】本文围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展开讨论。
在患者评估部分,护士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监护和护理工作。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临床护理技巧的掌握和团队协作能力对患者的生存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结语中,本文总结了护理经验,展望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并致敬护理人员的辛勤工作。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加深护理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的理解,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体会、患者评估、溶栓治疗、并发症、护理技巧、团队协作、护理体会总结、未来展望、护理人员致敬。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肌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缺血和坏死。
AMI是急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AMI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亡,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致命心脏病。
在临床实践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溶栓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轻心肌损伤。
溶栓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拯救患者生命,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护理团队的角色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旨在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水平,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1.2 研究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主要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出汗等症状,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导致心肌坏死和心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
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溶解梗死区的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静脉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患者病情,监测治疗效果,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全面的护理保障。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结果本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栓再通率为927%,无死亡病例。
2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49%。
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好,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临床常见心脏病,临床病死率较高。
一经确诊应紧急行有效的治疗,以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
溶栓治疗可使冠脉再通,挽救濒死心肌,维持心肌功能,降低死亡率[1],我院近年来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满意,现将相关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ami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26±19)岁。
梗死部位:广泛前壁32例,下壁21例,前间壁15例,侧壁9例,下壁合并正后壁5例。
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6 h以内,入院时胸痛持续> 30 min,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具有行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时给予常规使用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降脂剂。
同时将尿激酶 150×104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 生理盐水溶液中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成。
之后间隔12 h使用抗凝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维持3~5 d。
13护理131心理护理ami发病后的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给患者带来濒死的感觉,使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以及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消除患者对治疗的顾虑,以便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