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实习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2.33 MB
- 文档页数:21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就是地层的连续性被打破,诸如地层的重复、缺少、杂乱排列等等;其次是看到断层碎屑;其他的一些断层的经典标志在井下可能不会太显现;2.(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区别,而与石油却非常相似;(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凝析气和湿气大量形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作用有关,二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是有限的;(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在析出甲烷后进一步浓缩,成为沥青或是次石墨。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1)埋深:0-1000米;(2)温度:10-60度;(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1)深度:1500~2500—3500米;(2)温度:50~60—150~18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深度:4000-6000米;(2)温度:180-25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1)深度:>6000米;(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4)作用因素:热变质;(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1.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3.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4.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5.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
6.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7.气顶气: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天然气。
8.气藏气:单独聚集的天然气。
可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藏。
9.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10.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11.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2.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3.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1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5.油田水矿化度: 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单位ml/l、g/l或ppm。
二、问答题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为:84-87%,平均84.5%;氢含量为:11~14%,平均13%;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2.圈闭3.溢出点4.TTI5.CPI6.初次运移7.流体势8.系列圈闭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二、论述题: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初级采油地质工习题含参考答案1、海相碎屑岩的成分( ).分选好,由岸及远粒度由粗变细,更远则是粘土沉积,沉积环境由氧化环境变成还原环境。
A、复杂B、种类多C、单纯D、多样答案:C2、Excel软件适合于( )的管理。
A、文秘B、文字C、报表系统D、绘图系统答案:C3、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oA、CPUB、输入输出设备C、存储器D、UPS答案:A4、既可以生油,也可以储油的岩石是()oA、粘土岩B、碳酸盐岩C、变质岩D、花岗岩答案:B5、由于水质不合格,脏物堵塞了地层孔道,造成吸水能力()oA、不变B、下降C、上升D、变化答案:B6、井下事故处理一定要根据( )要求做好施工准备,如动力设备.井架.工具等。
A、地质设计B、工程管理C、施工设计D、管理要求答案:C7、螺杆泵抽油系统是由螺杆泵、()、抽油杆柱、抽油杆扶正器及地面驱动系统等组成的抽油装A、转子B、螺杆泵C、定子D、油管锚答案:B8、抽油机井采油是油田应用最广泛的采油方式,它是靠()来采油的。
A、人工举升井筒液量B、人工补充能量C、重力能量D、天然能量答案:A9、射孔质量的好坏对油水井投产后的生产影响(),所以要优选射孔方案。
A、很少B、很小C、不大D、很大答案:D10、螺杆泵()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螺杆泵机组安全运行。
A、减速箱B、方卡子C、传动皮带D、电控箱答案:D11、运动着的石油和天然气如果遇到阻止其继续运移的遮挡物,则停止运动,并在遮挡物附近聚集形成( )。
A、油气田B、储油构造C、油气藏D、圈闭12、水表在使用中,应按时()。
A、遗弃B、送检C、清洗D、更换答案:B13、由于( )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岩性尖灭和岩性透镜体圈闭。
A、气候B、地理C、岩体D、沉积答案:D14、采油井取样必须在井口取,先放空,见到新鲜原油,采用定压方法,一桶样分(A、三B、四C、二D、一答案:A15、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对油田认识的不断加深,针对不同开发阶段采用不同( )以实现不同时期的产量需求。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2、孔隙结构3、排替压力4、隐蔽油气藏5、生物气6、油藏地球化学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
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8、油气藏描述9、控制储量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
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
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
二、问答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
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2)地球化学特征: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
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
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
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
煤型气:主要为甲烷。
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
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
思考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
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一、石油(Petroleum):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元素组成:C、H、O、S 、N 和微量元素(灰分)C、H两元素主要呈烃类化合物存在,是石油组成的主体。
S、O、N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大多富集在渣油或胶质和沥青质中。
二、在近代实验室中,用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A——烃类化合物:a、饱和烃: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b、芳烃:芳烃和环烷芳烃B——非烃化合物:胶质和沥青质:为含S、N、O化合物。
1、烷烃A. 正构烷烃B、异构烷烃2、环烷烃3、芳香烃4、非烃化合物:主要是含硫、氮、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三、正构烷烃分布曲线:不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曲线。
据主峰碳位置及形态,分3种基本类型:①主峰小于C15,且主峰区较窄;②主峰大于C25,且主峰区较宽;③主峰在C15-C25之间,且主峰区较宽。
与成油母型、成油环境及演化程度密切相关。
广泛的应用于石油的成因和油源对比研究。
正构烷烃分布特征:a. 陆相有机质形成的石油:高碳数(>C22)正烷烃多;海相有机质(菌藻类)形成的石油:低碳数(<C21)正烷烃含量多。
b.年代老、埋深大,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的石油:低碳数正烷烃多;有机质演化程度较低的石油:正烷烃碳数偏高。
c. 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正烷烃被选择性降解,一般含量较低,低碳数的更少。
四、海相陆相以芳香—中间型和石蜡—环烷型为主,饱和烃占25—70%,芳烃占25—60%。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油气藏。
2.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所以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生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3.石油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答:①在工业及交通运输上作为燃料,称为工业的血液;②在轻纺工业上,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称为工业食粮;③在农业上,为农机燃料,化肥、农药的原料,是良田沃土;④在军事上,为战略资源和物质基础。
4.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1949年——1958年油气勘探重点在西部地区,56年5月发现克拉玛依、四川的扬高寺气田,56年12月发现鸭尔峡油田。
第二阶段:1959年——1978年勘探重点由西部转向东部,1959年9月26日,发现了大庆油田,1963年发现胜利油田,1964年发现大港油田,1965年发现江汉油田,1967年发现下辽河油田,1970年发现长庆油田,1971年发现南阳油田,1975年发现任邱油田,1975年发现中原油田。
第三阶段:1978年12月——现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面向海上,进军国际石油市场。
发展东部:东部油田继续增储上产,寻找隐闭油气藏。
发展西部: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大油田的相继建成,……面向海上:发现海上大陆架,查明近海盆地的油气概况,有近10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储量主要在渤海4亿多吨,珠江口4亿多吨,北部湾1亿多吨;气主要在琼东南,东海、辽东有少量的气,……。
深部海域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存。
进军国际石油市场:自1992年以来,先后在秘鲁、加拿大、苏丹、委内瑞拉、马六甲、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合作项目或股权,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南美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上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