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三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21.17 KB
- 文档页数:2
一、名词解释生油门限:有机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开始大量向石油转化的温度。
生油窗: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油气藏: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单一的储集层、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油气田:油气田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相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项流体共存时,岩石对之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初次运移: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运移。
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后发生的一切运移。
地层不整合圈闭:指以地层不整合面作为遮挡条件的圈闭,它紧邻不整合面并位于不整合面以下。
地层超覆圈闭:在不整合面以上由于地层的超覆作用形成的圈闭,它紧邻不整合面并位于不整合面。
油型气:由Ⅰ型干酪根的热降解和热裂解形成的天然气。
煤型气:由Ⅲ型干酪根的热降解和热裂解形成的天然气。
地层压力梯度: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
地层压力系数: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与相同深度井水压力的比值。
二、填空题(1)增大(变重);(2)小(轻);(3)泥岩;(4)膏盐;(5)碳酸岩盐;(6)物性封闭;(7)超压封闭;(8)烃浓度封闭;(9)重力(浮力);(10)压力;(11)毛细管力(界面张力);(12)高势;(13)低势;(14)储集层;(15)盖层;(16)遮挡条件;(17)圈闭形成期法;(18)油藏饱和压力法;(19)生排烃期法;(20)流体历史分析法;(21)裂谷盆地;(22)前陆盆地;(23)克拉通盆地;(24)断陷型裂谷盆地;(25)下第三系。
三、简述题(要点)1、Ⅰ型干酪根:具有高的原始H/C原子比和低的原始O/C原子比;富含直链脂肪结构;主要来源于藻类和细菌;生油潜力大。
Ⅲ型干酪根:具有低的原始H/C原子比和高的原始O/C原子比;富含直链脂肪结构;主要来源于藻类和细菌;生油潜力大。
A 卷《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期末考试试题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教学系油气资源系考试日期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石油的旋光性2.含油气盆地3.门限温度4.生物化学气5.石油地质储量6.有效渗透率7.油型气8.油气二次运移9.干酪根10.油气田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相对密度受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
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
3.烃源岩的特点是;储集岩的特性是;盖层的特征是。
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
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7.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
8.评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常用指标有、、等。
9.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
油气运移的区域指向为。
10.地层异常高压主要成因有、、、、。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5分)1.烃源岩只要具备巨大的体积、高有机质丰度、优越有机质类型,就可以生成大量油气。
()2.地下某处流体的压力越大,其具有的压能越大,因此流体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岩石的压实作用愈加强烈,岩石愈加致密。
因此随埋深增加,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总是越来越差。
()4.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与天然气的成分有关,其重烃含量愈高,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愈大。
()5.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8分);2.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及作用机理(7分);3.油气藏中油气聚集机理(5分)五、论述题(共23分)请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13分);如果欲在前期盆地区域勘探基础上对陡坡带开展圈闭预探,请阐述工作部署和技术方法(10分)。
六、图件分析题(共17分)下图为某砂岩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平均厚50m,上覆有良好盖层;已探明的南部区块各井钻遇含油高度分别为:01井120m,02井50m,03井25m。
二00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答案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只有当埋藏深度足够大,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液态石油大量生成的阶段称为生油窗。
生油门限对应点,而生油窗对应一个范围。
2.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亦称有效渗透率,其不仅与岩石的性质有关,也于其中流体的性质和它们的数量比例有关。
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
3.煤型气与煤层气:凡煤系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天然气,都称为煤型气。
煤层气是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与煤层中的煤成气,是煤层在煤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是描述煤成气产状的术语,其内涵包括煤田瓦斯气,是煤型气的一种。
4.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与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是由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造成的圈闭条件,而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是在水盆继续扩大,水体加深的情况下,在砂层之上超覆沉积了不渗透泥岩形成的圈闭。
5.地层压力系数与地层压力梯度:二、填空题1、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和必要的保存条件。
2、干酪根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要比Ⅲ型干酪根的原始H/C 高,其结构中富含类脂化合物结构,其生烃能力大。
3、有机质向油气转化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即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及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4、根据油田水中无机离子的类型,可将油田水分为四种类型(苏林分类法),其中,氯化钙类型代表地层保存条件好。
5、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高势区向流体势的低势区运移。
6、在不考虑氧化作用情况下,随油气运移距离增加,石油密度和粘度变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变小。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2、孔隙结构3、排替压力4、隐蔽油气藏5、生物气6、油藏地球化学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
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8、油气藏描述9、控制储量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
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
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
二、问答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
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2)地球化学特征: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
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
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
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
煤型气:主要为甲烷。
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
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一、比较下列名词0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02、地层圈闭与岩性圈闭0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04、煤型气与煤层气05、水溶气与气体水合物06、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聚集带07、排替压力和毛细管压力08、油气藏的边水与底水09、地层压力与地静压力10、构造圈闭的构造幅度和闭合度二、思考题01、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1与油型气的δ13C1的差别。
01、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1比油型气的δ13C1________。
02、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的主要类型。
02、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含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03、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含量与烃源岩有机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以及烃源岩的岩石类型等因素有关。
04、干酪根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其结构中富含什么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什么?其生烃能力怎样?而Ⅲ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其结构中富含什么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什么?其生烃能力怎样,且以生什么为主?04、干酪根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_______,其结构中富含____________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其生烃能力________;而Ⅲ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_______,其结构中富含____________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其生烃能力________,且以生________为主。
05、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性。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2、油气藏与油气田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6、油型气和煤型气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二、填空题(1×25=25)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 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 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