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评价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功能中文摘要研究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超声心动图是临床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最重要手段。
以往研究中,对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左心功能评价多采用二尖瓣血流图,但利用二尖瓣血流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时存在假性正常化,影响对左心功能正确的评价,从而影响临床早期病情判断及治疗。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多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技术检测室间隔缺损患儿二尖瓣环运动波形,试图对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左心功能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并与常规二尖瓣血流多普勒频谱进行比较。
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对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评价,旨在探讨TDI 对于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综合评定价值。
研究资料与方法实验组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次确诊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70例。
所有实验组患儿均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亦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所有对象均为窦性心律。
所有实验组患儿按照室间隔缺损大小与主动脉根径比值分为三组:比值>0.5为大型缺损(VSD大);0.25≤比值≤0.5为中型缺损(VSD中);比值<0.25为小型缺损(VSD小)。
正常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25例,经严格病史询问、全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心、脑、肺、肾、内分泌等系统疾病。
应用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10MHz,对7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及2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测量。
每一指标测定均取3-5个心动周期并取其平均值。
1)常规指标测量:取左室长轴切面,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仪器自动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3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一、A11、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最准确的是A、神志突然丧失B、呼吸停止C、颈动脉搏动消失D、瞳孔散大E、以上都对2、下面哪项不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A、大动脉的搏动消失B、呼吸停止C、突然昏迷D、外周动脉的搏动消失E、心音消失3、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描述错误的是A、补充血容量B、控制感染C、纠正酸碱平衡失调D、确定致病菌种后,再使用抗菌药E、心血管药物的应用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常见的血镁、磷、钙代谢异常是A、高镁、高磷、低钙B、低镁、高磷、低钙C、高镁、低磷、高钙D、低镁、高磷、高钙E、高镁、高磷、高钙5、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严重高钾血症,治疗首选A、血液透析B、腹膜透析C、单纯超滤D、11.2%乳酸钠静脉推注E、降钾树脂6、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A、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B、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C、小儿左心衰竭较多见D、小儿右心衰竭较多见E、小儿全心衰竭较多见7、下列哪项不是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依据A、安静时心率增快,如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以发热、缺氧解释B、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每分钟60次以上C、肝大在肋下3cm以上,或在短期明显增大,不能用横膈下移解释D、突然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E、尿少,颜面水肿,下肢水肿8、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一般不包括A、卧床休息,适当镇静,避免患儿烦躁、哭闹B、控制水、钠盐的摄入C、洋地黄类药物D、供氧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9、周围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A、叹息样呼吸B、呼吸频率改变C、呼吸节律紊乱D、潮式呼吸E、呼吸暂停10、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B、呼吸频率增快C、呼吸困难与发绀D、神经精神症状E、双肺有大量湿啰音11、治疗呼吸衰竭时,为建立通畅的气道应采取以下措施,除了A、给予祛痰药促进排痰B、给予可待因止咳C、给予支气管解痉药D、必要时做气管插管吸痰E、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吸痰12、急性颅内压增高时,最先改变的生命体征是A、脉率减慢B、呼吸增快C、呼吸减慢D、血压升高E、嗜睡13、小脑幕切迹疝的瞳孔变化特点是A、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B、同侧瞳孔进行性散大C、双侧瞳孔大小不变D、对侧瞳孔散大E、双侧瞳孔不等大14、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主要鉴别点在于A、头痛剧烈B、呕吐情况C、脉搏增快D、血压升高E、呼吸骤停在早期出现15、关于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喷射性呕吐多见B、婴幼儿头痛出现较早且较重C、后期常伴视力障碍D、脑疝最常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E、头部体征1岁内小儿有诊断价值16、小儿惊厥时应重点观察A、体位变化B、呼吸、瞳孔变化C、发绀程度D、呕吐情况E、肌肉张力改变17、惊厥持续状态时A、惊厥持续>10分钟B、惊厥持续>20分钟C、惊厥持续>30分钟D、惊厥持续>40分钟E、惊厥持续>50分钟18、亚硝酸盐中毒的特征临床表现是A、全身广泛出血B、流涎、多汗C、瞳孔缩小D、低血压及休克E、口唇、皮肤青紫19、关于强碱中毒的治疗,以下哪项不正确A、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催吐、导泻B、口服中毒者,可口服蛋清、豆浆、牛奶保护胃黏膜C、口服中毒者,可口服弱酸性溶液如食醋中和D、皮肤接触者应脱去污染衣物,以大量清水冲洗头皮E、应用激素,静脉补液,防止休克20、急性呼吸衰竭的说法错误的是A、早期或轻症(Ⅰ型,即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6.65kPa)二氧化碳分(PaCO2)正常;B、晚期或重症(Ⅱ型,即低氧血症并高碳酸血症),氧分压(PaO2)≤50mmHg(6.65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6.65kPa)。
2020基础知识-第十四章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一、A11、婴儿上感初期突发高热最易引起A、惊厥B、中耳炎C、结膜炎D、支气管炎E、咽后壁脓肿2、下列疾病中容易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是A、脑膜炎B、脑肿瘤C、脑缺血缺氧D、脑积水E、以上说法均正确3、周围性呼吸衰竭病因不包括A、颅内感染B、喉头水肿C、气管炎D、肺不张E、肺水肿4、颅外感染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A、肠炎B、高热C、中毒性脑病D、急性中耳炎E、Reye综合征5、诊断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依据是A、原发病B、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C、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体征D、排除引起呼吸困难的有关疾病E、血气分析6、婴幼儿时期最常见惊厥的原因是A、高热惊厥B、癫痫C、中毒性脑病D、脑炎和脑膜炎E、低血糖和水、电解质紊乱7、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B、劳累C、输液过多、过快D、情绪激动E、严重失血8、下列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是A、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B、心肌炎C、心包炎D、心瓣膜狭窄E、以上均可以9、小儿热性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A、脑脓肿B、上呼吸道感染C、代谢性疾病D、颅内肿瘤E、颅脑损伤10、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少尿期或无尿期出现水中毒的主要原因是A、未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B、酸中毒C、抗利尿激素增加D、钠潴留E、低钾血症11、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A、充足的回心血量,但是心排出量不能满足需要B、回心血量不足,心排出量不能满足需要C、回心血量充足,心排出量正常D、单纯的回心血量不足E、以上说法均错误12、小儿惊厥这种神经系统暂时的紊乱,主要是由于A、小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未成熟B、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全C、神经细胞量少D、小脑发育不成熟E、以上说法均错误13、小儿心功能分级关于Ⅲ级描述正确的是A、无症状,活动不受限B、活动稍多即出现症状,活动完全受限C、安静休息时也有症状,活动完全受限D、活动稍多即出现症状,活动明显受限14、下列疾病中不会引起肾后性肾衰竭的疾病是A、先天性尿路畸形B、输尿管狭窄C、急性肾炎D、肾结石E、肾结核15、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或无尿期可造成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A、酸中毒B、高钾血症C、高镁血症D、低钠血症E、低钾血症16、下列哪项不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A、严重缺铁B、重度营养不良C、缺维生素B12D、缺维生素B1E、严重缺钾17、颅内压增高的发病机制是A、神经细胞异常放电B、神经发育不成熟C、急性呼吸衰竭所致的高碳酸血症D、脑组织及液体量异常增加超过代偿限度E、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18、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直接原因是A、突发意外事件B、心肌炎C、强心苷中毒D、血清反应E、窒息19、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A、大出血、休克B、双侧输尿管结石C、急性肾炎D、肾结核E、急性肾盂肾炎20、下列药物中毒可以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是A、氨茶碱B、强心苷中毒D、抗生素类药物E、以上均错误二、A21、小儿男性法洛四联症患儿,稍事活动后即可有心悸、气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诊断为A、心功能I级B、心功能Ⅱ级C、心功能Ⅲ级D、心功能Ⅳ级E、心功能0级伴肺气肿三、B1、A.脑膜炎B.脑肿瘤C.癫痫持续状态D.脑积水E.高血压脑病<1> 、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颅内压增高A B C D E<2> 、脑脊液循环异常引起的颅内压增高A B C D E<3> 、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颅内压增高A B C D E<4> 、颅内、外感染引起的颅内压增高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有高热时在年幼儿常有可能引起惊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尤为常见。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第二十章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一、A11、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最准确的是A、神志突然丧失B、呼吸停止C、颈动脉搏动消失D、瞳孔散大E、以上都对2、下面哪项不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A、大动脉的搏动消失B、呼吸停止C、突然昏迷D、外周动脉的搏动消失E、心音消失3、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描述错误的是A、补充血容量B、控制感染C、纠正酸碱平衡失调D、确定致病菌种后,再使用抗菌药E、心血管药物的应用4、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常见的血镁、磷、钙代谢异常是A、高镁、高磷、低钙B、低镁、高磷、低钙C、高镁、低磷、高钙D、低镁、高磷、高钙E、高镁、高磷、高钙5、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严重高钾血症,治疗首选A、血液透析B、腹膜透析C、单纯超滤D、11.2%乳酸钠静脉推注E、降钾树脂6、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A、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B、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C、小儿左心衰竭较多见D、小儿右心衰竭较多见E、小儿全心衰竭较多见7、下列哪项不是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依据A、安静时心率增快,如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以发热、缺氧解释B、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每分钟60次以上C、肝大在肋下3cm以上,或在短期明显增大,不能用横膈下移解释D、突然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E、尿少,颜面水肿,下肢水肿8、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一般不包括A、卧床休息,适当镇静,避免患儿烦躁、哭闹B、控制水、钠盐的摄入C、洋地黄类药物D、供氧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9、周围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A、叹息样呼吸B、呼吸频率改变C、呼吸节律紊乱D、潮式呼吸E、呼吸暂停10、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B、呼吸频率增快C、呼吸困难与发绀D、神经精神症状E、双肺有大量湿啰音11、治疗呼吸衰竭时,为建立通畅的气道应采取以下措施,除了A、给予祛痰药促进排痰B、给予可待因止咳C、给予支气管解痉药D、必要时做气管插管吸痰E、必要时做气管切开吸痰12、急性颅内压增高时,最先改变的生命体征是A、脉率减慢B、呼吸增快C、呼吸减慢D、血压升高E、嗜睡13、小脑幕切迹疝的瞳孔变化特点是A、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B、同侧瞳孔进行性散大C、双侧瞳孔大小不变D、对侧瞳孔散大E、双侧瞳孔不等大14、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主要鉴别点在于A、头痛剧烈B、呕吐情况C、脉搏增快D、血压升高E、呼吸骤停在早期出现15、关于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喷射性呕吐多见B、婴幼儿头痛出现较早且较重C、后期常伴视力障碍D、脑疝最常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E、头部体征1岁内小儿有诊断价值16、小儿惊厥时应重点观察A、体位变化B、呼吸、瞳孔变化C、发绀程度D、呕吐情况E、肌肉张力改变17、惊厥持续状态时A、惊厥持续>10分钟B、惊厥持续>20分钟C、惊厥持续>30分钟D、惊厥持续>40分钟E、惊厥持续>50分钟18、亚硝酸盐中毒的特征临床表现是A、全身广泛出血B、流涎、多汗C、瞳孔缩小D、低血压及休克E、口唇、皮肤青紫19、关于强碱中毒的治疗,以下哪项不正确A、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催吐、导泻B、口服中毒者,可口服蛋清、豆浆、牛奶保护胃黏膜C、口服中毒者,可口服弱酸性溶液如食醋中和D、皮肤接触者应脱去污染衣物,以大量清水冲洗头皮E、应用激素,静脉补液,防止休克20、急性呼吸衰竭的说法错误的是A、早期或轻症(Ⅰ型,即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6.65kPa)二氧化碳分(PaCO2)正常;B、晚期或重症(Ⅱ型,即低氧血症并高碳酸血症),氧分压(PaO2)≤50mmHg(6.65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 Hg(6.65kPa)。
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特点与认识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开展难度较大,因而未获全面普及。
目前,国内具备该项检查手段的医疗机构多为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或是儿童专科医院。
由于儿童成长发育期迅速,机体心脏结构、功能、包含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均会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的进展而发生改变,因此临床对儿童及成人间就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区分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小儿年龄分期与心血管变化1.新生儿期所指为新生儿顺利娩出至出生后28d这一时期。
此阶段下新生儿受子宫内外环境差异影响,心血管结构与血流动力学易发生改变,或可致不良结局发生。
心率多为90至160次/min,平均血压70/50mmHg。
2.婴儿期指新生儿娩出至1周岁前这一时期。
此阶段下婴儿心血管结构及心累血流动力学朝成人血循环转变,且大部分婴儿动脉导管与卵圆孔完成解剖性关闭。
但部分婴儿可能会推延至2-3岁,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能会有少量动脉导管或是心房水平分流,临床检查需考虑这一情况发生。
3.幼儿期1-3周岁。
此阶段下幼儿的血循环已基本完成成人向的转变,而临床多显示幼儿血压低于成人,心率高于成人。
4.学龄前期3-7周岁(或3-6周岁)。
此阶段下心脏结构、血压与心率继续朝成人向过渡。
5.学龄期7-10周岁(或6-10周岁)。
此阶段下心脏结构、血压与心率继续朝成人向过渡。
6.青春期10-20周岁。
此阶段下心脏结构、血压与心率已完成成人向过渡。
二、特点1.一般准备不同分期下的小儿检查前准备也不尽相同。
其中又以新生儿、婴儿准备最复杂。
此阶段下小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全,易致低体温,甚至诱发低氧血症、低血糖发生。
检查中环境温度需维持在20℃以上(早产儿更为严格),检查中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面积,维持耦合剂35℃左右。
同时,需保持探头清洁,保证适宜环境光,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60min为宜);对于好动、不配合检查的幼儿,可在条件允许下予以相应镇静辅助,监护人始终陪同。
2.人员及仪器配备操作人员需具备3年以上的临床检查经验,并配备一面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小儿心脏标准值
小儿心脏的标准值是指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心脏的各项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数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儿心脏标准值:
1. 心率:新生儿(0-1月)的心率一般为100-160次/分钟,1
岁儿童的心率为80-130次/分钟,6岁及以上儿童的心率为70-110次/分钟。
2. 心脏大小:正常儿童的心脏的大小与年龄成正相关。
例如,新生儿的心脏左室室壁厚度应小于6mm,2岁的左室室壁厚
度应小于7mm。
3. 心脏五大腔室尺寸:包括左室、右室、左房、右房和主动脉。
这些尺寸的正常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年龄和心脏结构进行评估。
4. 心电图:心电图(ECG)是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工具,对于小儿心脏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正常的心电图应该显示出稳定的心律和正常的心电图波形。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心脏标准值仅供参考,具体数值可能因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有关于孩子心脏的担忧,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是评估婴儿心脏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工具。
该标准通过对婴儿心血管系统相关参数的评估,将婴儿的心功能划分为不同等级,从而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心脏问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的定义,包括对标准的详细解释和界定。
其次,将讨论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的历史背景,以便读者能够了解该标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情况。
接着,我们将探讨该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不同等级的划分和其特点。
最后,我们会总结该标准对人类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研究局限性和推广难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并解释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理论,在读者了解该理论后能够充分认识该标准的重要性、分类方法以及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通过对该标准的深入理解,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婴儿心脏健康状况,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保证婴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2. 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的理论说明2.1 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的定义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是衡量和评估婴儿心脏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的指导性工具。
通过对一系列生理指标、病理指标以及心血管系统相关参数的综合评估,将婴儿的心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早期发现和诊断可能存在的心脏异常或缺陷,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这些等级划分了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害,并根据严重程度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2.2 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的历史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婴儿心脏问题的需求日益增长。
过去,仅依靠临床观察和少数生化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婴儿心脏功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项研究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科学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
2.3 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的重要性婴儿心功能分级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潜在的心脏问题,帮助医生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
其次,该标准可以使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等级的划分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促进婴儿的康复和发展。
【儿科口诀】儿科正常参考值心率新生儿:120~140次/分、<1岁:110~130、2~3岁:100~120、4~7岁:80~100呼吸新生儿:40~45、<1岁:30~40、2~3岁:25~30、4~7岁:20~25血压收缩压=80+年龄×2(mmHg)、舒张压=2/3收缩压高血压标准:学龄前:>110/70 mmHg学龄期:>120/80 mmHg≥13岁:>140/90 mmHg心界年龄左界右界<1岁左锁骨中线外1~2cm 沿右胸骨旁线2-5岁左锁骨中线外1cm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间5-12岁左锁骨中线上或线内0.5~1cm 接近右胸骨线>12岁左锁骨中线内0.5~1cm 右胸骨线心胸比率<1岁:<0.6、1~6岁:<0.55、>6岁:<0.5心脏横径正常值范围<1岁:<8cm、1~3岁:<9cm、3~7岁:<10cm、8~13岁:<11cm正常小儿尿量1~3ml/Kg/h、少尿:<1ml/Kg/h、无尿:<0.5ml/Kg/h正常每日尿量(ml)=(年龄—1)×100+400(婴儿每日尿量400~500ml、幼儿500~600、学龄前600~800、学龄期800~1400)肝脏大小:正常:<1岁:肋下2cm内,1~4岁:肋下1cm内,>7岁:肋下不能扪及轻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上中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下,但未超过脐平重度肿大:肝脏下缘超过脐平脾大分度:正常:一般肋下不能扪及(10%的1岁以内小儿肋下恰及)轻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中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内重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心脏杂音描述:部位、时相、性质、传导、强度收缩期杂音按6级分类法:I级:杂音弱,不易听到II级:较易听到的弱杂音III级:杂音较强,但无震颤IV级:杂音强且伴有震颤V级:杂音很强,但听诊器不接触胸壁就听不到,伴有震颤VI级:杂音很强,听诊器稍离开皮肤亦能听到,伴有明显震颤心功能的分级:I级:仅有心脏病的体征(如杂音),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II级:一般体力活动无症状,但较重的劳动后可引起易疲,心悸及呼吸急促III级:能耐受较轻的体力活动,短程平路尚能健步而行,但步行时间稍长,快步或常速登三楼时,发生呼吸急促、心悸等IV级:体力活动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合体征,如呼吸困难、水肿、肝肿大等,活动时症状加剧婴儿的心功能分级:I级:无症状,吮乳和活动与正常儿无异II级:在乳儿,吮乳时可有轻度呼吸急促或多汗,年长儿活动时有异常的呼吸困难,但生长发育尚正常III级:吮乳和活动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喂哺时间延长,生长发育因心衰而落后IV级:休息时仍有症状,呼吸急促,有三凹、呻吟和多汗小儿心衰诊断标准:(一)、具备以下四项,考虑心衰:1、呼吸急促: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2、心率增快:婴儿>160次/分,幼儿>140次/分,儿童>120次/分3、心脏增大:体检、胸片、超声心动图证据4、烦躁、喂养困难、体重增加、尿少、水肿、青紫、呛咳、阵发性呼吸困难中两项以上(二)、具备以上四项加以下1项或以上两项加以下2项可确诊:1、肝脏肿大,婴幼儿>3cm,儿童>1cm,若出现进行性肿大伴压痛则更有意义2、肺水肿3、奔马律婴儿心衰分级评分分数0 1 2喂养情况每次喂奶量>100ml 60-100ml <60ml每次喂奶时间<40min >40min -体检呼吸次数<50/min 50-60/min >60/min心率<160/min 160-170/min >170min呼吸形式正常异常-末梢充盈正常减少-第三心音无存在-肝脏边缘(右肋下缘) <2cm 2-3cm >3cm总分: 0-2,无心衰;3-6,轻度心衰;7-9,中度心衰;10-12,重度心衰头围出生:34cm、6月:43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胸围出生:32cm、1岁:=头围、>1岁:=头围+岁数—1腹围<2岁:=胸围、>2岁:<胸围身长出生:50cm、3月:60-61cm、1岁:75cm、2-12岁:=岁数×7+70cm 体重1~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岁:岁数×2+7(或8)前囟1.5岁前闭合、后囟6-8周前闭合、骨缝3-4月前闭合腕部骨化中心数1~9岁=年龄+1出牙4~10月萌出(>12月未萌出为异常),最迟2.5岁前出齐,<2岁:乳牙数目=月龄-(4~6)四个能区发育二抬四翻六会坐,八爬十站周岁走四握五抓七换手,九对食拇十五搭积木二月喉音四月呀,六七个月描爸妈,周岁会说简单话2~3月逗笑,6~7月认生,9~10月做再见,周岁表达自我需求体表面积<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0.035+0.1>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30)×0.02+1.05颅内压增高标准新生儿:>80mmH2O、婴幼儿:>100mmH2O、大于3岁:>200mmH2O预防接种出生乙肝、卡介苗1月乙肝2月脊灰三价混合疫苗3月脊灰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4月脊灰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5月百白破6月乙肝8月麻疹1.5-2岁百白破4岁脊灰三价混合疫苗7岁麻疹、白破一岁以内的小儿接种疫苗的口诀: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小儿趴在地上我们拿东西给他的过程就是运动发育的过程。
6岁小儿心率正常范围小儿心率是一个反映儿童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常的心率范围是指儿童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率,通常以每分钟心跳次数(bpm)来衡量。
根据年龄的不同,儿童的心率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下面是常见年龄段儿童的心率正常范围。
1.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新生儿的心率相对较快,正常范围为100-160 bpm。
2.婴儿(1个月至1岁):婴儿的心率逐渐减慢,正常范围为90-160 bpm。
与新生儿相比,婴儿的心率略有降低。
3.幼儿(1岁至3岁):幼儿的心率正常范围为80-130 bpm。
与婴儿相比,幼儿的心率进一步下降。
4.学龄前儿童(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心率正常范围为70-120 bpm。
随着年龄增长,心率逐渐趋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儿童的心率可能会稍有不同。
另外,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儿童的心率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例如激动、运动、发热、焦虑等。
因此,这些情况下的心率可以有短暂的升高。
如果长期心率超出正常范围,建议及时就医。
同时,对于需要评估儿童心率的医护人员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测量儿童的心率:1.手动测量:使用手指在儿童手腕或颈动脉处轻轻触摸,计算一分钟内心率跳动的次数。
这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
2.心电图(ECG):这是一种更准确的方法,可以显示儿童心脏电信号的图形。
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在测量心率时,建议儿童处于安静状态下,避免影响测量的因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心率只是评估儿童心脏功能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用来判断儿童健康状况。
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呼吸、体温、血压等也需要综合考虑。
总之,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率正常范围会有所不同。
了解儿童的心率正常范围有助于家长和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心率只是评估儿童心脏功能的一个指标,其他相关信息也需要综合考虑。
儿科心肺知识点归纳总结心肺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系统之一,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儿童的心肺系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很多特殊之处,需要有专门的医学知识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儿科心肺知识点中,包括对于儿童心脏、肺部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发育、检查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儿科心肺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医务人员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心肺健康问题。
1. 儿童心脏系统儿童心脏系统与成人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
儿童的心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改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有特殊的考虑。
一般来说,儿童心脏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点:1.1 心脏发育儿童的心脏在出生时并不是成熟完全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了解儿童心脏的发育过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心脏发育问题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1.2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幼儿在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涉及心脏的任何部分,包括心腔、瓣膜、动脉和静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危及生命。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1.3 心脏炎症和瓣膜病变儿童心脏也会受到各种感染和炎症的影响,尤其是风湿热病和心内膜炎是比较容易出现在儿童中的心脏疾病。
另外,儿童瓣膜病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所引起的瓣膜损伤。
1.4 心脏手术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其他需要手术干预的心脏病,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了解儿童心脏手术的适应症、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2. 儿童肺部和呼吸系统儿童的肺部和呼吸系统也有很多特殊之处,对于肺部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对于保护儿童呼吸健康非常重要。
2.1 儿童肺部发育儿童的肺部在出生后会经历一个成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儿童肺部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预防和干预一些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呼吸问题。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1、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小儿迷走神经张力低,交感神经张力高,因而心率较快,常有窦性心动过速,最高可达150-200次/分,PR间期及QT间期也相应较短。
2、电压:小儿胸壁较薄,所以胸导联电压略高。
3、ST段:在胸导联可略升高,少数表现为提早复极,变化并无显著年龄特点。
4、T波:胸导联V1-V3导联常有倒置和双向,个别在V4导联也可以倒置和双向。
一般在15岁以前恢复正常。
5、右心室占优势:可有电轴右偏(5岁以内),有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如V1导联R/S大小于,多在6岁以前),下壁及侧壁导联q波加深等。
婴儿小于1岁:大于140为窦速,小于100为窦缓;幼儿1-6岁:大于120为窦速,小于80为窦缓;学龄大于6岁:大于100为窦速,小于60为窦缓青霉素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说明: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用药后观察30分钟。
氨基甙类氨基甙类杀菌剂,抑制菌体蛋白质;对抗阴性杆菌灵,链卡还治结核病;耳肾毒性最严重,控制剂量定慎用。
链霉素链霉素,易抗药,迅速持久程度高。
一般感染已少用,配伍用药增疗效。
联合异烟肼,治疗结核病;配合青霉素,心内膜炎停;合用四环素,治疗布氏病;伍用SD,鼠疫兔热病。
红霉素大环内酯红霉素,碱性环境增效果;青红合用不对路,盐析现象须记住,林红竞争结合点,四红合用增肝毒。
四环素抗菌谱二菌四体一虫灵,基本无效伤绿结。
说明: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磺胺类抗菌谱二菌一体和一虫,外加结核与麻风。
说明: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抗结核病药对抗结核异烟肼,作用三强各型灵;耐药快速毒性低,影响神经加VB。
消毒防腐药消毒防腐九类药,酚醇醛酸卤素类;氧化染料重金属,还有表面活性剂,抑制杀灭微生物,选择外用勿内服。
小儿心功能正常值-回复小儿心功能正常值,是指儿童在相应年龄段内,心脏正常发育,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能够满足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儿童心功能正常值的评估标准通常涉及心脏结构、心脏功能以及心电图等方面的指标。
下面将逐步回答关于儿童心功能正常值的相关问题。
一、儿童心脏结构的正常值:儿童心脏结构的正常值包括心脏大小、心室壁厚度、心脏腔室容积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值会随着儿童的年龄而有所变化。
1. 心脏大小:儿童心脏的大小与其年龄和体表面积有关。
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脏相对较大,与成人相比,心脏在体表面积上会更突出一些。
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脏大小也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参考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估。
2. 心室壁厚度:心室壁厚度是评估心肌肥厚和心肌增殖的重要指标。
儿童的心室壁厚度不仅与其年龄相关,还与身体状况和心脏杂音有关。
一般来说,心室壁厚度在儿童时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的增厚可能与心脏病变相关。
3. 心脏腔室容积:心脏腔室容积是指心脏腔室内的血液容量。
心脏腔室容积的正常值因年龄而异,而且左右心腔室的容积也有所区别。
测量心脏腔室容积可以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来获得。
二、儿童心脏功能的正常值:儿童心脏功能的正常值包括心率、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心肌收缩功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的正常程度。
1. 心率:儿童的心率通常比成人快,因为他们的新陈代谢率较高。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心率可以达到每分钟120-160次,逐渐降低到儿童时期的80-100次每分钟左右。
2.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系统中输送的血液量。
儿童的心输出量相对较低,与其体表面积和心率相关。
正常儿童的心输出量通常介于每分钟2.7-4.9升之间。
3. 心搏指数:心搏指数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是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
正常儿童的心搏指数范围较广,约为2.9-5.5升/分/米²。
4. 心肌收缩功能:心肌收缩功能可以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进行评估。
小儿心功能(附正常儿童的呼吸与心率次数)
婴儿的心功能分级
I级:无症状,吮乳和活动与正常儿无异
II级:在乳儿,吮乳时可有轻度呼吸急促或多汗,年长儿活动时有异常的呼吸困难,但生长发育尚正常
III级:吮乳和活动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喂哺时间延长,生长发育因心衰而落后
IV级:休息时仍有症状,呼吸急促,有三凹、呻吟和多汗
小儿心衰诊断标准
(一)、具备以下四项,考虑心衰:
1、呼吸急促:婴儿 >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2、心率增快:婴儿 >160次/分,幼儿>140次/分,儿童>120次/分
3、心脏增大:体检、胸片、超声心动图证据
4、烦躁、喂养困难、体重增加、尿少、水肿、青紫、呛咳、阵发性呼吸困难中两项以上(二)、具备以上四项加以下1项或以上两项加以下2项可确诊:
1、肝脏肿大,婴幼儿>3cm,儿童>1cm,若出现进行性肿大伴压痛则更有意义
2、肺水肿
3、奔马律
婴儿心衰分级评分
分数
0 1 2
喂养情况每次喂奶量 >100ml 60-100ml <60ml
每次喂奶时间 <40min >40min -
体检呼吸次数 <50/min 50-60/min >60/min
心率 <160/min 160-170/min >170min
呼吸形式正常异常 -
末梢充盈正常减少 -
第三心音无存在 -
肝脏边缘(右肋下缘) <2cm 2-3cm >3cm
总分: 0-2,无心衰;3-6,轻度心衰;7-9,中度心衰;10-12,重度心衰
附:正常儿童每分钟呼吸与心率次数
年龄呼吸(次/分)心跳(次/分)
新生儿 40-45 120-140 <1岁 30-40 110-130
2-3岁 25-30 100-120
4-7岁 20-25 80-100
8-14岁 18-20 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