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究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电话计费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8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3)—————电话计费问题一、内容和内容分析:1、内容建立方程模型解决电话计费问题。
2、内容解析电话计费问题是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属于决策性应用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开放性,难度较大。
本节课是3.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最后一节课,是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巩固和提高,设置这一探究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解决这个具体问题,而是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进一步体验“建模解题”的过程,渗透建模思想。
建模解题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模型、利用模型结论解释实际问题,在这三个环节中“建立模型”尤为重要。
在电话计费问题中建立模型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应用分类思想将时间进行分段来研究,形成了把综合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基础的问题来研究的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类意识和确定分类节点的能力。
二是电话计费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更加隐蔽,需要学生根据数量间的大小变化来确定和解决。
这增加了列方程的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体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2)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目标解析目标(1):学生在利用分类谈论的方法将电话计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之后,通过解决问题、利用方程问题的结论解释各个分类区间的话费变化情况,从而最终得到整体的话费选择方案,在此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数学建模方法的体验。
目标(2):在解决电话计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需体会: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类谈论;按什么分;怎么分;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初步选择分类关键点;如何在变化过程中找到一种相等关系,从而建立方程模型;通过解方程怎样对电话计费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借助图表分析问题的优越性以及用跑步中的相遇问题来打比方等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通过之前学习的,在一些典型问题中应用方程模型的思想已经比较熟悉了,而对于“电话计费问题”这样的综合性问题,还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容易无所适从或片面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电话计费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电话计费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电话计费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电话计费问题的实际背景,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话计费问题的实际背景的理解。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电话计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电话计费问题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电话计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电话费用。
例如:小王打了一段时间的电话,通话时间分别为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通话费用分别为0.2元、0.4元和0.6元。
请问小王打电话的平均费用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上述的电话计费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小王的平均费用。
课题:§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3)-----电话计费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把多媒体技术(平板电脑互动教学模式)融入课堂,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通过微课先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概念,有初步的感知,为本课的探究做好知识的铺垫。
在课内使用平板教学,达到多元互动的目的。
本校教学特色:把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任务分析】12【教学过程】3(3)思考:如何选择计费方式,使用户打电话更划算?由(2)得,当t=250时,两种计费方式相同.选择两者皆可。
那么,当t<250时,神州行收费便宜,应选择神州行更划算。
当t>250时,全球通收费便宜,应选择全球通更划算。
2.完成练习,自我检测1、某市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不超过2.5千米,收起步价10元。
超过部分每千米2.6元,某天小李去探望一位朋友,坐出租车付了19元。
设小李坐的路程为x千米,可列方程为()A.2.6x+10×3=19B. 2.6x+10=19C. 2.6x−10=19D. 2.6(x−3)+10=192、某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了两种手机上网计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6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假设顾客一个月手机上网的时间共有x分钟,上网费用为y元(1)用含有x的代数式分别写出顾客按A,B两种方式计费的上网费;答:按A方式计费的上网费为:y= 按B方式计费的上网费为:y=(2) 当x= 时,两种计费方式收费一样。
学生网上完成,客观题网络批改,主观题教师网上批改,学生观看网上解析和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