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教材第九章第四节,详细内容为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获奖者介绍以及诺贝尔奖的宗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掌握获奖者的主要成就。
2. 理解诺贝尔奖的宗旨,认识到其在世界科学、文学、和平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和人文关怀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获奖者的主要成就及诺贝尔奖的宗旨。
难点:诺贝尔奖在促进世界科学、文学、和平事业发展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展示诺贝尔奖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奖项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2. 讲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及获奖者教师活动:详细讲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介绍获奖者的主要成就。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分析诺贝尔奖的宗旨及影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诺贝尔奖的宗旨、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扮演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角色扮演,分享获奖感言。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点评学生的表现。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分享获奖感言。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选择题。
教师活动:详细讲解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参与讨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简答题。
教师活动:发放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背景及获奖者诺贝尔奖宗旨诺贝尔奖影响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诺贝尔奖的认识。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课后反思,完成拓展延伸任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启发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重点关注诺贝尔奖的历史背景、首届获奖者的成就以及诺贝尔奖的宗旨和影响。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学设计教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2.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1.生字颁发()挪威()遗嘱()渗透()炸药()仲裁()卓有成就()2.词语遗嘱渗透建树仲裁卓有成就(四)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不可以。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意义;(2)掌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和获奖者;(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时间线、图表等方式,培养学生整理和展示历史知识的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敬意;(2)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意义;(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和获奖者;(3)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2. 教学难点:(1)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科技创新;(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意义;(2)提问:什么是诺贝尔奖?它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和获奖者;(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科技创新;(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实例;(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时的表现;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程总结评价: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发言,评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场所,加深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识;2. 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科研经验和创新精神;3. 开展科技创新比赛或项目,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以及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和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2. 使学生理解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获奖者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学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以及他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
(2)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详细讲解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以及获奖者的成就。
(3)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分析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文化和和平事业的影响,强调其国际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获得了诺贝尔奖,你想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就?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诺贝尔奖的知识点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2)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3)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
(2)列举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
2. 答案:(1)诺贝尔奖设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初衷:奖励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2)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成就: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使学生了解了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首届诺贝尔奖的基本情况;(2)掌握诺贝尔奖设立的原因和背景;(3)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首届诺贝尔奖的相关资料;(2)学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搜集和整理有关诺贝尔奖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树立学生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念;(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成就。
二、教学内容1. 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原因(1)介绍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事迹;(2)阐述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和意义。
2. 首届诺贝尔奖的基本情况(1)时间:1901年;(2)奖项: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3)获奖者:亨利·贝克勒尔、朱尔·佩兰、罗纳德·罗斯、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亨利·杜南。
3. 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贡献(1)亨利·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2)朱尔·佩兰: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周期表;(3)罗纳德·罗斯:发现疟疾病因;(4)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创作《青春之歌》;(5)亨利·杜南:创立国际红十字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视频片段;(2)引导学生关注首届诺贝尔奖的相关信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原因;(2)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首届诺贝尔奖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讲解(1)讲解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事迹;(2)阐述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和意义;(3)详细介绍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贡献。
4. 合作探讨(1)分组让学生探讨诺贝尔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探讨成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诺贝尔奖对科学技术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新闻要素,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特点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消息的三个特点:内容具体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消息中蕴含的情感,培养阅读新闻的习惯。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新闻要素,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特点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消息中蕴含的情感,培养阅读新闻的习惯。
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关于诺贝尔奖的相关材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是诺贝尔生前立下的遗嘱。
这位为世界贡献一生的伟大科学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不断前行。
而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诺贝尔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项。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颁发地点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bān)仲裁(zhòng)遗嘱(zhǔ)渗透(shèn)拨款(bō)逝世(shì)颇有(pō)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2)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3)建树:建立的功绩。
(4)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5)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3.文学常识填空。
(1)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1833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逝世。
诺贝尔一生拥有300多项专利发明,并在五大洲约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3.学习新闻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闻的要素和结构。
2.难点:分析新闻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诺贝尔奖的了解。
2.新课讲授
1.介绍诺贝尔奖的历史和意义。
2.分析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阅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3.讨论与分析
1.分组讨论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2.分析新闻中的人物和事件。
4.总结与拓展
1.总结新闻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拓展阅读其他新闻,提高阅读能力。
5.布置作业
1.收集一则新闻,分析其要素和结构。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教材第九章第四节,详细内容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理解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a. 讲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由来。
b. 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包括获奖者及其成就。
c. 分析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其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首届诺贝尔奖为例,讲解如何获取、分析、整合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a. 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b.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c. 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要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并谈谈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答案: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颁发,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五个领域。
诺贝尔奖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奖励了杰出的科学家,还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激发了全球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奖项设置及评选机构。
(2)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及其成就。
(3)理解诺贝尔奖在科学技术、文学、和平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杰出人才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1)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及贡献。
(2)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
2.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及评选机构(1)奖项设置: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
(2)评选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瑞典文学院、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概况(1)颁发时间:1901年12月10日。
(2)获奖名单: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
(3)获奖者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4.诺贝尔奖的影响(1)对科学技术、文学、和平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提高了获奖者的国际声誉,激发了更多人投身于相关领域的研究。
(3)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奖项。
(2)提问:你们知道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吗?它有哪些奖项?2.讲授新课(1)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宗旨。
(2)讲解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及评选机构。
(3)讲述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概况,分析获奖者的成就及其贡献。
3.小组讨论(1)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奖项,收集相关资料。
(2)讨论:诺贝尔奖在各个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4.汇报展示(1)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2)其他组同学提问、补充。
5.总结升华(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有关诺贝尔奖的基本知识,如设立者、设立原因、奖项类别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诺贝尔奖的历史背景和设立原因;(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贡献;(3)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归纳整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2)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和意义;(2)诺贝尔奖的设立者、设立原因和奖项类别;(3)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诺贝尔奖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诺贝尔奖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诺贝尔奖?它对世界有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和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诺贝尔奖的设立者、设立原因和奖项类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影响;(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诺贝尔奖的基本知识和影响;(2)强调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人对诺贝尔奖的了解程度,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诺贝尔奖背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理解;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等。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诺贝尔奖的历史和意义;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贡献;3. 运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所在单元是新闻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
本单元设置有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显而易见,新闻阅读部分是本单元的基础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是为后面学生自主所要完成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服务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来掌握新闻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具备将生活中的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实践能力。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聚焦了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奖,体现了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的双重价值。
文中报道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颁奖地点等。
在结构上堪称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
从写作方法来看,选取了最普通的报道角度,正面直接报道,是标准的常规写法。
在语言方面,客观、准确、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语言。
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消息的最佳蓝本。
之前,通过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消息的特点、消息的六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等知识。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用之前所学方法来阅读消息、筛选信息,巩固所学;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探究消息的语言特点等,为下一步的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有人形象地称当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广、体量大、内容杂。
人们需要快速读取信息、甄别信息,并且要在众多信息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
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合理地筛选信息成了必要的技能。
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在将来,学生要有独立的自我信息发布能力,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可由学生介绍诺贝尔导入,也可由20xx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导入,或者由复习消息的一般知识导入。
2、学习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词。
重点词语:颁(bān)发:发布或授予奖状、勋章等。
遗嘱(zhǔ):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死后各事的话或字据。
卓(zhuó)有成就:有很突出的成就。
卓,高超。
颇(pō):相当地,很。
“颇”还有“偏”“不正”的意思,如“偏颇”等。
建树:建立的功绩,取得的成就。
注意不要写成“建数”。
仲(zhòng)裁: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方居中调解,作出裁决。
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者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方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
拨款(kuǎn):拨给钱款。
注意不要写成“拔款”。
巨额(é):巨大的数额。
利息:因存款等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
字形辨析与词义辨析:遗—遣;渗—掺;即—既;裁—栽—载;贡献—奉献;成就—成绩;评定—评议—评论3、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教师采用播音的形式范读这则消息,学生听读,也可以指导学生范读。
听读之前,教师提出正音要求:注意还有哪些字词的读音是自己拿不准的,边听边标好拼音,或者圈画出来请教老师和同学。
提出阅读任务: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消息的知识,找出本则消息的要素和结构中的“背景”部分。
(2)初步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后,师生共同明确阅读任务,特别是要明确第4段是背景部分。
(3)进一步理解。
让学生结合批注简要概括:消息的电头、#教案# 导语、主体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教师点拨:电头交代了新闻发稿的单位、地点、时间;#教案# 导语部分概括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主体部分叙述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背景。
2024年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一节《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与思想启蒙》,详细内容为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历史背景,理解其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了解获奖者的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和获奖者的主要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诺贝尔奖的了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讲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历史背景,阐述其意义。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所学到的关于首届诺贝尔奖的知识,进行课堂讨论。
4. 例题讲解:分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过程中的一位获奖者的成就,如居里夫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出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背景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过程3. 获奖者及其主要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及其影响。
(1)激励科学家追求真理,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2)提高了获奖者的国际声誉,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
(3)为后来的诺贝尔奖设立了典范,成为世界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2. 作业题目:请列举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
答案:首届诺贝尔奖共有5位获奖者,分别是:(1)物理学奖: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
(2)化学奖:雅各布斯·亨利克·范特霍夫,发现化学动力学。
(3)生理学或医学奖: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发现白喉抗毒素。
(4)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法国诗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第一章:诺贝尔奖的设立1.1 学习背景:了解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事迹及其设立诺贝尔奖的目的。
1.2 教学目标: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目的和意义。
1.3 教学内容:1.3.1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事迹介绍1.3.2 诺贝尔奖设立的原因和目的1.3.3 诺贝尔奖的意义和影响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第二章:首届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2.1 学习背景: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评选的过程和标准。
2.2 教学目标:掌握首届诺贝尔奖评选的过程和标准。
2.3 教学内容:2.3.1 首届诺贝尔奖评选的组织和程序2.3.2 评选标准和原则2.3.3 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选拔过程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案例分析。
第三章: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3.1 学习背景: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成就和贡献。
3.2 教学目标:熟悉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3.3 教学内容:3.3.1 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名单及其成就3.3.2 获奖者的贡献和对世界的影响3.3.3 获奖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第四章:诺贝尔奖的影响和意义4.1 学习背景:了解诺贝尔奖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4.2 教学目标:理解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4.3 教学内容:4.3.1 诺贝尔奖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4.3.2 诺贝尔奖对全球科学家的激励作用4.3.3 诺贝尔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案例分析。
第五章:我国与诺贝尔奖的故事5.1 学习背景:了解我国与诺贝尔奖的相关故事和获奖情况。
5.2 教学目标:熟悉我国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成就。
5.3 教学内容:5.3.1 我国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及其成就5.3.2 获奖者对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5.3.3 我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的故事5.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以及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和意义。
2. 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了解获奖者的主要贡献。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他们关注国际科技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和意义。
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获奖者的主要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奖项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讲解背景(1)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
(2)讲解诺贝尔奖的类别和评选标准。
3.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1)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和地点。
(2)详细讲解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主要贡献。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诺贝尔奖评委,评选出本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诺贝尔奖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获奖者及其主要贡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
(2)列举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主要贡献。
2. 答案:(1)诺贝尔奖设立背景:为纪念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2)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主要贡献:物理学: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化学奖: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特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发现白喉抗毒素)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法国诗人)和平奖:亨利·杜南特(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在国际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5篇第一篇: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上一课所学的消息的知识,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理清本课这则消息的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的消息知识阅读本课文章。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了解这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世界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2.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消息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写作消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他就是诺贝尔。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想知道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2.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挪威()
遗嘱()渗透()
炸药()仲裁()
卓有成就()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
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五)品读课文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精读课文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一部分:第2-4自然段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2.分析第一部分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
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3.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4.研读探究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领域成就
伦琴物理学发现X射线
霍夫化学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文学诗歌创作
邓南特和平红十字会
帕西和平法国国际仲裁会科学进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