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符号学视角共2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28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摘要: 将符号学运用于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翻译学借鉴了符号学的理论侧重传达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从而达到不同言语产物在翻译上的等值,因此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翻译中意义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符号学;翻译;所指意义;语用意义;言内意义一、语义的符号学定义符号学认为意义是一种关系,即符号(语言单位也是一种符号)与符号所标示的东西之间的关系。
任何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能说明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如果符号不标示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那它就不是符号。
用巴尔胡达罗夫的话说:“符号同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之间的关系就是意义。
”很显然,符号学给意义所下的定义摆脱了心理主义定义的主观性和神秘性,因而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同时,符号学定义比语言学定义更加直截了当地触及意义本身,而不留有需作进一步解释的余地,因此比语言学定义更为确切,更有说服力。
但也必须指出,特别是从翻译的角度看,对语义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符号学理论。
符号中所涉及的不会是抽象的符号系统,而会是具体的、活生生的言语符号。
这些言语符号产生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场合,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因而具有特殊的意义。
只有把符号学同社会学结合起来,并借助于语言学、交际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才能使符号学理论充分地运用于翻译研究。
翻译学比符号学更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翻译中要做出功能对等的转换,首先必须全面理解原文的意思。
而这种全面理解则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一切因素,从句法到词汇,从词汇到语音,从句子到单词,从本义到转义,从所指到联想等等,都进行分析。
这就使翻译学得出以下合乎逻辑的结论:(1)原文中任何一个成分都具有意义,如句法有句法意义,词汇有词汇意义,修辞有修辞意义等等;(2)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不可分割的结合体:某个言语形式(包括口头的和笔头的)之所以被看作言语形式,是因为它具有意思,否则它就不是言语形式;意思寓于形式之中,而形式又因具有意思才能发挥其作用。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摘要: 将符号学运用于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翻译学借鉴了符号学的理论侧重传达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从而达到不同言语产物在翻译上的等值,因此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翻译中意义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符号学;翻译;所指意义;语用意义;言内意义一、语义的符号学定义符号学认为意义是一种关系,即符号(语言单位也是一种符号)与符号所标示的东西之间的关系。
任何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能说明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如果符号不标示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那它就不是符号。
用巴尔胡达罗夫的话说:“符号同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之间的关系就是意义。
”很显然,符号学给意义所下的定义摆脱了心理主义定义的主观性和神秘性,因而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同时,符号学定义比语言学定义更加直截了当地触及意义本身,而不留有需作进一步解释的余地,因此比语言学定义更为确切,更有说服力。
但也必须指出,特别是从翻译的角度看,对语义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符号学理论。
符号中所涉及的不会是抽象的符号系统,而会是具体的、活生生的言语符号。
这些言语符号产生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场合,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因而具有特殊的意义。
只有把符号学同社会学结合起来,并借助于语言学、交际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才能使符号学理论充分地运用于翻译研究。
翻译学比符号学更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翻译中要做出功能对等的转换,首先必须全面理解原文的意思。
而这种全面理解则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一切因素,从句法到词汇,从词汇到语音,从句子到单词,从本义到转义,从所指到联想等等,都进行分析。
这就使翻译学得出以下合乎逻辑的结论:(1)原文中任何一个成分都具有意义,如句法有句法意义,词汇有词汇意义,修辞有修辞意义等等;(2)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不可分割的结合体:某个言语形式(包括口头的和笔头的)之所以被看作言语形式,是因为它具有意思,否则它就不是言语形式;意思寓于形式之中,而形式又因具有意思才能发挥其作用。
3. 现代符号学另一个强大的源头是世纪初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Signifier 和意指Signified 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了后来李维史陀和罗兰·巴特等法国结构主义的学者,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学派之争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ie,semiotic)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不外乎胡塞尔的现象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
如按理论形态也可分为:符号学其一,卡西尔哲学符号学(新康德主义),以及皮尔斯哲学符号学;其二,索绪尔影响下的罗朗·巴尔特的语言结构主义符号学;再细分:一曰:以索绪尔说“语言学只是符号学一部分”,二曰:以巴尔特所言“符号学只是广义语言学的一部分”,这符号学是扩大意义的语言学,更准确地说“元语言学”理论;其三,前苏联学者劳特曼的历史符号学,正好是索绪尔共时研究的反对等等①。
李幼蒸认为:“今日最为通行的一般符号学理论体系共有四家:美国皮尔斯理论系统,瑞士索绪尔理论系统,法国格雷马斯理论系统和意大利艾柯一般符号学。
”②符号学作为一个跨越学科研究的方法的学科,当然少不了思想学术的革命性。
后现代思潮里,国人更易接受巴尔特之类。
可我研习国学多年,跟随潮流的意识早已淡漠。
静心而论,那些西传之学,国人不假思索的挪用,甚至鼓吹,倒早早使我厌倦。
我们必须明白,在西方学界里的权威,可能在我们的语境里是错谬之极,符号学就有其特性,故愿能寻到一种较为合理的研究方法,拙文仅是粗劣的尝试。
以文化为研究范围的是现代符号学的特质,当中包括了民俗学Folklore Analysis人类学Anthropology敍事学Narratology言谈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神话分析Semiotics of Myth艺术符号学Semiotics of Art另外,较为近代的应用有电影符号学Semiotics of Cinema 、建筑符号学Semiotics of Architecture ,符号学的研究应分为以下几期:在标识设计中的运用the application in sign design在皮尔斯看来,更是图像、标志和象征的东西。
四、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可行性什么是翻译? 中外学者对其界定不尽相同。
张培基在《英汉翻译教程》中将翻译定义为“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 张培基, 1980) 巴尔胡达洛夫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个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 巴尔胡达洛夫, 1985) 英国学者约翰逊将翻译界定为“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换成另一种语言, 保持原文意义不变”。
奈达则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
从上述有关翻译的界定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2.翻译是一种动态的介于至少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过程。
3.翻译中必须遵循“意义不变”这一原则。
由此可见, 既然翻译是一项语言活动, 那翻译研究就必然包含语言研究。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 1982) 。
他认为,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 而且是各种符号系统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系统。
只有依靠符号学才能对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界定。
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 要发现语言的真正本质就必须知道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有什么共同之处。
其次, 从第二点翻译过程其实质是信息的转换过程来看, 翻译过程与符号指示过程存在共同点。
温洪瑞将翻译定义为“为消除不同符号系统间交流的障碍而将一个符号系统的信息变为另一符号系统相应形式的再现信息表达出来的过程”。
( 温洪瑞, 1997) 他将翻译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甲(即原语作者)按原语系统的规则编码( encoding) ,并将原始思想变成信息M,并发送信息;第二步由丙( 即译者) 接受甲方信息并按原语系统的规则解码( decoding) ,从而获得与原始思想大致相同的思想。
第三步, 丙按照的语系统的规则编码并发出再现信息; 第四步, 乙( 的语读者) 接受再现信息,按的语系统的规则解码, 从而形成与丙的获得思想大致相同的再现思想。
符号学翻译1.3汉译英的方法---符号学翻译法翻译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灵活得体的技巧。
对翻译学习的目的和重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会雷同。
而且,由于翻译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悉心研究,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套人人都接受的翻译原则和一种人人都满意的方法。
正是由于翻译的这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门学科才如此有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致力于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研究的人们立足于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虽然翻译涉及众多学科理论,至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被翻译家一致确认为翻译研究的支柱理论。
但无论如何,研究学习翻译总该有一个切入口。
本书将以尤金·奈达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为切入口,以符号学(semiotics)的意义观为核心,以韩礼德(Halliday)所述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为根据,结合对比语言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交际学、文化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讲述汉译英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符号世界与符号学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
万事万物都可以看作是各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
花、草、树、桌、椅、气味、颜色、机器、飞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的集合。
如小汽车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
它是先进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它由许多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又是一个一个的符号,所以小汽车也是多种符号的集合。
小汽车在社会中存在,在社会这个由复杂的符号系统交织的网络中,小汽车这一符号具备社会意义。
私人小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普遍,在西方国家小汽车的车主不一定是富人;而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谁拥有小汽车,谁就一定富有。
因此,小汽车在中国便与“富有”联系在一起。
小汽车可漆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但在汽车颜色符号系统中,黑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象征着财富和权力,黑色汽车因此受到买主的青睐,当然它也最容易成为盗贼匪徒袭击的目标。
身势语(body language)也是一种符号系统。
翻译的四大类符号第一篇:翻译的四大类符号翻译的四大类符号翻译,其实是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
整个翻译活动其实就是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是传播者、传播渠道与接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
与普通的传播过程不同的是,翻译是属于在两种文化间进行的,因此,所选用的符号也不再是原来的符号系统了。
从物质形态的角度来说,翻译表现为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与组合,翻译符号具体可以分为四类。
今天,乐译通翻译(HP trans)就来为大家具体讲解下翻译符号。
1、有声语言翻译符号,就是自然语言的口头语言,表现形式有:电话通讯、内外的谈判与外宾的接待等。
2、无声语言翻译符号,包括文字符号与图象符号,表现形式有:谈判决议、社交书信、电文、通讯及各种文学作品等其他内容的印刷品。
3、有声非语言翻译符号,传播过程中所谓的有声而不分音节的“类语言”符号,其常见方式有:说话时对特殊内容的重读、语调变化、笑声和掌声,这类符号是没有具体的音节可分的,语义是存在着变化的,比如笑声可能是负载着正信息的,也可能负载着负信息的,又如掌声可以是传播欢迎、赞成、高兴等信息的,也可以是传递一种礼貌性否定的。
4、无声非语言翻译符号,就是各种人体语言符号,表现形式有:人的动作、表情以及服饰等无声却伴随语言的符号。
这类符号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比如人的一些动作,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所表示的语义信息是完全不同的,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强化有声语言的传播效果,比如在交谈时,如果加入一些适当的人体语言,会使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
这些翻译符号既可以表达出翻译的原码,也可以表达出翻译的译码。
它们不但可以单独作为原码或译码的物质载体,而且可以由两种、三种、四种共同组成译码或原码的载体。
翻译运作的程序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环节。
理解是分析原码,准确地掌握原码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转换就是运用多种方法,如口译或笔译的形式,各类翻译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翻译技巧的运用,将原码中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成译码中的等值信息;表达是用一种新的语言系统的进行准确地表达。
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作者:姜珊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12期一从言内意义对等看电影片名翻译言内意义对等是符号与符号之间关系的对等传递,它可以体现在语音、词汇、句子和语篇各个层面上。
作为电影的标签,电影片名要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来传达一部电影的信息,同时还要用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美感传达给大家。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英语往往通过单词音节的韵律来加强语言的表达力量,而汉语则是通过字与字之间的巧妙组合来提高语言的美感。
例如:电影Fight North and South里南北的英文单词的结尾皆为“th”,用语言的韵律来增加片名的艺术感染力,其汉语译名则采用了对偶形式的《南征北战》,将fight一词译成“征”和“战”两个词,分别和“南”“北”搭配,这样做既带来相同效果的艺术感染力,也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电影Sand and Blood的两个单词的结尾皆为“d”,中文译名为《碧血黄沙》,通过给“血”和“沙”都加上颜色构成对偶形式,显得生动形象。
汉语作为声调语言,用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了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乐美来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
而英语则要靠单词与单词之间的重音变化、音调升降来表达情绪。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译成People, Mountain and Dog恰好符合汉语的音韵特点,而电影Out of Africa译成《走出非洲》则是一致在加强“非洲”这个词在片名中的重要地位。
二从指称意义对等看电影片名翻译指称意义对等主要研究符号和它在真实世界中所指的实体的对等传递。
当指称意义和文字意义吻合时,可以用直译法。
而英汉两种语言自身的表达习惯差异和电影片名本身对长度的限制性,使得其指称意义上的对等传递变得复杂。
电影片名一般不会很长(英文电影一般不超过4个单词),命名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四种:人名、地点、主要情节和主题。
从符号学角度看译者主体性摘要: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以节选的三位翻译大师对《诗经?国风?卫风?硕人》的译文为例,探讨文学翻译的符指过程及其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
关键词:符号学译者主体性《诗经》翻译一、引言理雅各说自己翻译的是“meaning”(1994:116),最初译《诗经》根本就不用韵,译意为重。
许渊冲指出“得意忘形,求同存异:翻译之道”(2005:8)。
汪榕培认为典籍翻译要做到“传神达意”(2009:9)。
三位译者的理念都涉及“形”、“意”,甚至“神”这样的概念,暗示着“内容”和“形式”的二元对立。
大家都说自己译的是“意”,但为什么同样译《诗经》,其译作呈现出如此明显的差异呢?文学作品的“形”、“意”、“神”是什么?所译之“意”为何?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取《诗经?国风?卫风?硕人》里运用明喻修辞的一段人物描写及其三译本作例子,透视内里包含的符指过程,探讨文学翻译中符号意义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
二、对《诗经》原作的符号分析《诗经?国风?卫风?硕人》里有一段对卫侯之妻外表的具象描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孤立看“柔荑”二字,指称意义上是“茅草的嫩芽”的意思,言内意义是带修饰语的偏正结构名词,语用意义不明显;而“手如柔荑”的指称意义则扩展为“某人的手长得像茅草的嫩芽”。
“手”与“柔荑”的形象比照,使这一修辞的语用意义浮现;结合篇内前文的“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这些符号,“手如柔荑”的解释项又可以增容为“齐庄公的女儿(庄姜)手长得像茅草的嫩芽那般修长白嫩”,赞美的语用意义更加明显;把这几句比喻描写视为一个符号组合,那么这个组合的表层语用意义则为“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双手细嫩,肌肤柔滑,头颈嫩白,牙齿整洁,颜角丰满,眉弯细长”;如再跳出文本,把具有这样特征的一个女子看做一个符号,将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奉行与这些描述一致的审美观,那么,身处这一语境下的解释者便可以将这个符号的解释项与“美”画上等号。
符号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白丽梅 曹 进(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提要〕 从符号学的角度开展翻译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也有助于译者在翻译中有效地运用这三种符号学意义,提高翻译质量。
符号学理论背景下的翻译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解码过程,解码又是一个意指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即再现源语符号系统的全部信息,全部信息既包括形式也包括意义。
〔关键词〕 符号学;翻译研究;意义;解码〔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6)04-0172-03 一、引言翻译是语际转换过程,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翻译则是语符间意义的对应转换。
把符号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巴尔胡达罗夫(1985)。
他在《语言与翻译》一书中明确指出,语言单位同任何其他符号一样,由表达形式和意义内容组成,意义仅是一种符号关系。
巴赫金(胡壮麟,2001)认为:“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有意义;它代表、表现、替代着它以外存在着的某种东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符号。
”当物体“作为某种东西的形象被接受,比方说,作为这一单个事物的一种自然稳定性和必然性的体现,这一物体此时的艺术象征形象就已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就被转换为符号了。
”也就是说,他认为“世界是文本、符号学或符号系统”。
符号具有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意识形态性、交际性和对话性。
巴赫金的符号学观点进一步证实了符号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元科学,它与众多子符号系统均有纵聚合或横组合的联系,如符号学与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等。
符号学作为社会这一符号网络中的子符号系统,是适用于翻译研究的(陈宏薇, 2003)。
二、符号学的意义三分法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取决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士则认为:“符号或表现体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