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1.1.1只设采暖的民用建筑物采暖室内空气计算温度及通风换气量按表1.

2.24采用。

注:“进、排气”栏内未作规定者,可按实际需要确定。

空气调节房间的室内空气参数应根据室外空气参数,冷源情况、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以及室内参数综合作用下的舒适条件,参考表1.2.25选用

1.1.2在设有空气调节的大型公共建筑物中,有放散热、湿、油烟、气味等的一些房间,一般情况下应通过热平衡计算确定其通风换气量。若缺乏计算通风量的资料或有其他困难时,可参考表1.

2.26所列换气次数计算。

注:采用全封闭蓄电池时为3~5(次/h)。

时间参数计算

一、双代号网络图6个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图上计算法) 从左向右累加,多个紧前取大,计算最早开始结束; 从右到左累减,多个紧后取小,计算最迟结束开始。 紧后左上-自己右下=自由时差。 上方之差或下方之差是总时差。 计算某工作总时差的简单方法:①找出关键线路,计算总工期; ②找出经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求出最长的时间 ③该工作总时差=总工期-②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 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1、关键线路

在时标双代号网络图上逆方向看,没有出现波形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包括虚工作)。 如图中①→②→⑥→⑧ 2、时差计算 1)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 如A工作的FF=0,B工作的FF=1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 如上图,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2)总时差。 总时差的简单计算方法: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一定要注意,即不是从头算,也不是从该工作的紧后算,而是从该工作开始算),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该工作的总时差=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 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条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完整word版)缓和曲线计算原理

1.2道路线形的基本介绍 道路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道路的新建和改建,测量工作必须先行,所以公路施工测量所承担的任务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的进行道路施工工作,下面就道路线形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一般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地铁隧道和轻轨,由于受到地形、地物、地质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经常要改变线路前进的方向。当线路方向改变时,在转向处需用曲线将两直线连接起来。因此,线路工程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线形可分为:圆曲线、缓和曲线、复曲线和竖曲线等。 公路中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线形连续平滑;线形曲率连续(中线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线形曲率变化率连续(中线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值)。考虑上述几何条件,顾及计算与敷设方便,现代公路平面线形要素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其中缓和曲线的曲率半径是从∞逐渐变到圆曲线半径R 的变量。在与直线连接处半径为∞,与圆曲线连接处半径为R ,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成反比。 目前公路线形设计已开始使用非对称线形(成为非对称平曲线)设计,特别是在互通立交匝道和山区高速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中,这种线形设计使用得较多。非对称线形分为完全非对称线形和非对称非完整线形两种,所谓“完全非对称曲线”的含义就是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处(ZH 或HZ )的半径为∞,圆半径为R ,第一缓和曲线长1s l ,第二缓和曲线长为2s l ,12s s l l ≠。所谓“非完整”的含义是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半径不是∞,而是1 R 、2 R 。而坐标法成为高速公路放样的主要方法,坐标法放样 线路中线的这个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就是计算线路放样点的坐标。 2 路线中桩坐标计算原理 在实际工程中,线路的设计由专门的设计方完成,在线路完成设计得到审批后设计方便把所设计线路的线路要素(或者称为曲线要素)提供给施工方。所提供的曲线要素一般包括:线路中各曲线段的起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半径、终点坐标、终点里程、终点半径、交点坐标、曲线参数、转角(包括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左右转)、两条切线长(起点与终点各所对应的两条切线)、曲线长。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所提供的曲线要素也不一样,以上所述的要素是大多数设计方会提供的,有的设计方在提供上述要素的前提下,还提供曲线段的外距、中点坐标、弦长或者走向方位角等要素,供施工方在计算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参数: 0=A L R ? 缓和曲线长度R A L ÷=20 缓和曲线半径÷=2A R 0L 所谓完整缓和曲线就是某段缓和曲线的一端与直线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必须是无穷大(可用10的45次方代替,有时也可用“0”表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缓和曲线两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与圆曲线相接时,其两端的曲率半径必须与对应连接圆曲线的半径相等。现在我们来谈谈非完整缓和曲线,从上面的话知道,如果某段缓和曲线的一端与直线连接点曲率半径不是无穷大,而是一个实数,那么这段缓和曲线就是非完整缓和曲线。 设计图中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告诉这段缓和曲线的长度(我们把这段缓和曲线的长度记作L2,缺少的一段缓和曲线长度记作L1,L1+L2=完整缓和曲线长度L),如果没告诉这段缓和曲线的长度,也可以通过两端的桩号计算出来、设计参数A 及缓和曲线另一端的曲率半径R2(应该是与一个圆曲线相接,也就是说R2等于这个圆曲线的半径)。我们在输入匝道程序时必须要知道R1(起点曲率半径),怎么办呢?那就通过计算把R1计算出来不就行了,下面就是计算过程: 由公式:R=A2÷L 推出R1= A2÷L1 => A2=R1*L1 ……………………………………………………① R2= A2÷(L1+L2) => A2=R2*(L1+L2) ……………………………………………………② R2= A2÷(L1+L2) => R2= A2÷L => L=A2÷R2 …………………………………………③ 由公式①②推出 R1*L1=R2*(L1+L2) => R1=R2*(L1+L2)÷L1 …………………………………………④ L=L1+L2 => L1=L-L2 ……………………………………………⑤ 由公式③④⑤推出 R1=R2*L÷(L-L2) => R1= A2÷(A2÷R2-L2) …………………………………………⑥ 公式⑥就是我们要找的曲率半径公式,计算得到结果计算完毕。现在我们在编制非完整缓和曲线程序时就清楚的知道起点和终点的曲率半径了。还要说明一点就是,计算出来的曲率半径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关键是看线路前进方向了,只要大家细心,分清起点终点输入程序,计算出来的准没错。

(完整word版)母线技术参数计算方法.doc

母线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1、 交流电阻的计算 l R 201 (T 20) K j K i b h 其中: R ——交流电阻( ); 20 —— 20℃时导体电阻率( mm 2 / m ); ——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 -1 ) ,TMY 0.00385 ; T ——导体实际工作温度 ( ℃ ) ; l ——导体长度( m ); b ——导体厚度( mm ); h ——导体宽度( mm ); K j ——集肤效应系数; b h 6X30 6X40 6X50 6X60 6X80 6X110 6X150 6X200 K j 1.015 1.026 1.04 1.055 1.09 1.15 1.21 1.25 K i ——邻近效应系数,取 1.03 。 2、 感抗计算 对于密集型母线: D j X 0.1445lg D z 其中: X ——母线每相感抗( m / m ); D j ——每相导体间的几何均距( mm )。 D j 3 D AB D BC D AC ,其中: D AB n n D aa ' D ab ' D an ' n D ba ' D bb ' D bn ' n D na ' D nb ' D nn ' n n (D aa D ab D an ' ) (D aa D ab D ')(D aa ' D ab D an ' ) an 式中: D aa ' b A , A 为导体间绝缘层厚度; D ab ' D aa 2 D ab 2 , D ab h K ,其中 n 1 D an ' D aa 2 D an 2 , D an h K ,其中 n 1 D an ' D na ' ; K 1; K n 1; 且 D BC 、 D AC 与 D AB 的计算方法相同。

用CAD做计算截面特性教程

CAD求截面几何质量特性教程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给大家做一个教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桥梁设计例题第4页图为例及第7页表求成桥中梁支座截面几何特性为例。 1不必说,首先你要画出所求截面图形。如下图:(画图过程略,其作图准确度自然影响计算结果,因此要求在画图成图过程中准确性是最重要的) 2、然后创建面域。如果大家很少接触三维画图,那可能就不太了解这个命令,大家可以通 过region命令来实现面域的创建,也可以使用快捷键来实现面域的创建。什么是面域呢,其实简单的理解,面域就是以面为一个单位的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面,而不是大家所看到的多条线围起来的框。具体什么是面域,如果不了解可以百度。 其实很简单,没有想象的难。继续。画完了上面的图形之后,我们就需要创建面域了。 输入region命令或是点击快捷键,选择对象:

全部选择,右键确定,这时我们发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region命令的原因。因为创建面域的过程中,要求是一条线围成的封闭范围。上面的截面虽然已经封闭,但并不是一条线画成的:(这个自不必说,因为我们画图就不可能一次直接用一条线画出这个封闭图形) 那怎么办呢? 我们只有麻烦自己再画一次了。创建另外一个图层,线颜色换成其他颜色,我用蓝色。然后单击多段线快捷键:,在这里右键打开对象捕捉设置,全部清除然后选择交点。确定,然后打开对象捕捉。此时画多段线,将截面图形再描一遍:

闭合式要使用C闭合,以免所画蓝色截面没有完全封闭。 最后画出: 现在就可以把之前红色的弦删除了:打开图层管理器,暂时关掉蓝色图层 ,然后画面出现:

全部选择删除即可。 再回到图层管理器,打开蓝色图层:显示: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线路(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 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 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的坐标 ?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 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 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的坐标 ?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 1 ——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 2 l ——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 ——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1 ——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R 2 P ——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1 P ——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2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上坡为“+”,下坡为“-”)已知:①第一坡度:i 1 (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 2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硬母线温升计算

硬母线温升计算 请教各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垂直母线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如何选取? 在论坛一直潜水,学习帕版及各位老师的帖子,受益匪浅。本人有一事不明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垂直母线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如何选取? 对于2500kVA,阻抗电压6%的变压器,主母线选择额定短时耐受电流85kA/1S,垂直母线应如何选取?垂直母线上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应于母线相匹配? 另,帕版经常提到的“MNS Engineering Guide-line ”式中下载不到,可否提供以下?谢谢 楼主的问题是: 对于2500kVA,阻抗电压6%的变压器,主母线选择额定短时耐受电流85kA/1S,垂直母线应如何选取?垂直母线上的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应于母线相匹配? 我们先来计算一番: 因为:Sn=√3UpIn,所以In=2500x103/(1.732x400)=3609A 因为:Ik=In/Uk,所以Ik=3609/0.06=60.15kA 对于断路器而言,选择断路器的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60.15kA即可,一般取为65kA。但是对于主母线来说,是不是我们也选择它的动稳定性等于65kA 就可以了? 动稳定性的定义是:低压开关柜抵御瞬时最大短路电流电动力冲击的能力。那么60.15kA就是最大短路电流的瞬时值吗? 我们来看下图:

这张图我们看了N遍了。其中Ip就是短路电流的稳态值,也是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在楼主的这个问题中,我们计算得到的60.15kA 就是Ip,它也等于短路电流稳态值Ik。显然,它不是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 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是冲击短路电流峰值Ipk,Ipk=nIk。根据IEC 61439.1或者GB 7251.1,我们知道当短路电流大于50kA后,n=2.2,于是冲击短路电流峰值Ipk=nIk=2.2x60.15=132.33kA,这才是动稳定性对应的最大短路电流瞬时值 也就是说,对于楼主的这个范例,低压开关柜主母线的峰值耐受电流必须大于132.33kA 我们来看GB 7251.1-2005是如何描述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如下: 我们发现,对于主母线来说,它的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比就是峰值系数n

任意截面及薄壁截面特性计算

能够简单快捷的计算任意形状截面以及薄壁截面的截面特性,包括扭转惯性矩,剪切中心,翘曲常数等。 ①、在XOY平面内绘制出需要计算的截面形状,如下图所示: ②、点击菜单:模板??工程??截面助手??平面截面。 ③、选择绘制好的平面,右键确定弹出任意截面特性计算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截面名称:设置截面名称 调整截面高宽:选定的平面可被比例缩放,在此设置缩放后平面的高度或宽度 剖分尺寸等级:设置平面剖分尺寸等级,等级越高平均单元尺寸越小,网格越密 开始计算:开始进行截面特性计算,平面缩放也在计算完成后生效 导入截面库:将计算好的截面导入到截面库中 ④、按下图所示输入截面计算的各种参数,设置好后点击按钮。

⑤、计算完成后自动显示截面特性列表(如下图),检查无误后点击按钮将该截面导入到截面库中,完成平面截面定义。

薄壁截面: ①、在XOY平面内绘制出需要计算的薄壁截面线集,如下图所示: ②、点击菜单:模板??工程??截面助手??薄壁截面。 ③、选择绘制好的线集,右键确定弹出薄壁截面特性计算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截面名称:设置截面名称 统一值:统一设置所有线的宽度 tn:设置第n条线的宽度 调整截面高宽:选定的线集可被比例缩放,在此设置缩放后线集的高度或宽度 曲线尺寸等级:设置曲线剖分尺寸等级,等级越高曲线被剖分的越密 开始计算:开始进行截面特性计算,线集缩放也在计算完成后生效 导入截面库:将计算好的截面导入到截面库中 ④、按下图所示设置线宽和截面计算的各种参数,设置好后点击 按钮。

注意:图中玫红色线表示当前线,蓝色的线表示宽度大于0的线,大红色线表示线宽为0的线。开始计算之前要保证所有线都已设置线宽,且不应该存在线宽为0的线。 ⑤、计算完成后自动显示截面特性列表(如下图),检查无误后点击 按钮将该截面导入到截面库中,完成该薄壁截面的定义。

缓和曲线圆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Z

迈达斯-截面特性值计算器

<图 1-(1)> 生成Plane 截面的过程 建立截面的轮廓 生成Plane 截面 利用网格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 MIDAS/Civil和Gen数据库中提供的规则截面的抗扭刚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一。 对于MIDAS/Civil和Gen数据库中提供的规则截面,利用 MIDAS/Civil、Gen的截面特性计算功能计算截面特性值比SPC更好一些。 MIDAS/Civil和Gen数据库中提供的PSC截面,当用户输入的截面属于薄壁型截面时,应使用本截面特性值中的Line方式重新计算抗扭刚度,然后在截面特性值增减系数中对抗扭刚度进行调整。 对于Plane形式的截面,程序是通过有限元法来近似计算抗扭刚度的。在抗扭问题里使用的近似求解法有Ritz法(或者Galerkin法)、Trefftz法,所有的近似求解都与实际结果多少有点误差,其特征如下: J Ritz≤J Exact≤J Trefftz 像SPC一样利用有限元法近似地计算抗扭刚度时,通常使用Ritz法, 故其计算结果有可能比实际的抗扭刚度小。用户可通过加大网格划分密度方法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 对于Line形式的截面, 如薄壁截面,线的厚度很薄时几乎可以准确地计算其抗扭刚度。但是如果是闭合截面(无开口截面),这种计算方式会导致其抗扭刚度的计算结果随着线厚度的增加而变小,所以对于不是薄壁截面的闭合截面应尽量避免使用Line的方式计算截面特性。 在SPC中对薄壁闭合截面,对闭合部分一定要使用model>closed loop>Register指定闭合。 SPC可以在一个窗口里任意的建立很多个截面,并分别进行分析,且可根据名称、位置、截面特性值等可以很方便地对截面进行搜索及排列。 <图2> 将DXF文件中的截面形状导入后,生成截面并进行排列

显示截面特性值

显示截面特性值 截面惯性矩(Iyy、Izz: Moment of Inertia) 面积:横截面面积。 Asy: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的有效抗剪面积(Effective Shear Area)。 Asz: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的有效抗剪面积(Effective Shear Area)。 Ixx:对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的扭转惯性距(Torsional Resistance)。 Iyy:对单元局部坐标系 y轴的惯性距(Moment of Inertia)。 Izz:对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的惯性距(Moment of Inertia)。 Cyp:沿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单元截面中和轴到边 缘纤维的距离。 Cym:沿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单元截面中和轴到边缘纤维的距离。 Czp:沿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单元截面中和轴到边缘纤维的距离。Czm:沿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单元截面中和轴到边缘纤维的距离。 Zyy:对y 轴的截面塑性模量。 Zzz:对z轴的截面塑性模量。 Qyb:沿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的剪切系数。 Qzb:沿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的剪切系数。 Peri:O :截面外轮廓周长。 Peri:I :箱型或管型截面的内轮廓周长。 注 象H型钢那样没有内部轮廓的截面的Peri:1值为'0'。 Cent:y :从截面最左 侧到质心距离。 Cent:z :从截面最下端到质心的距离。 y1、z1:截面左上方最边缘点的y、z坐标。 y2、z2:截面右上方最边缘点的y、z坐标。

y3、z3:截面右下方最边缘点的y、z坐标。 y4、z4:截面左下方最边缘点的y、z坐标。 注1 除面积和周长外,以上输入的所有数据仅使用于梁单元。 注2 不指定有效抗剪面积时,程序将忽略剪切变形。Cyp, Cym, Czp和Czm仅用于计算弯曲应力。Qyb和Qzb用于计算剪应力。周长(Peri)用于计算着色面积。 注3 Zyy/Zzz:使用设计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 > 定义铰特性值功能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时,计算数值类型钢截面的刚度所需的截面塑性模量。 注4 输入截面刚性数据 截面面积(Area:Cross Section Area) 利用截面惯性矩(Moment of Inertia)可以计算弯矩(Bending Moment)作用下的截面的抗弯刚度(Flexual Stiffness)。对截面的中和轴的截面惯性矩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对单元坐标系y轴的截面惯性矩 对单元坐标系z轴的截面惯性矩

公路缓和曲线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 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 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缓和曲线的性质 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2/ρ(A:与汽车有关的参数) ρ=C/s C=A2 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 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l h=s 则 l h=A2/R

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a1=0,a2=v2/ρ,a s=Δa/t≤0.6 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 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发布日期:2012-01-31 作者:李秋生浏览次数:149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

缓和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入一段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圆曲线半径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主要曲线元素 缓和曲线主要有ZH 、HY 、QZ 、YH 、HZ 5个主点。 由此可得: q P R q T T h ++=+=2 tan )(α R P R E h -+=2 sec )(α s h L R L 2180)2(0+-=πβα 180 )2(0R L y πβα-= 式中:h T -缓和曲线切线长 h E -缓和曲线外矢距 h L -缓和曲线中曲线总长 y L -缓和曲线中圆曲线长度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区别: 1. 因为缓和曲线起始端分别和直线与圆曲线顺滑的相接,因此必须将原来的圆曲线向内移动一段距离才能够接顺,故曲线发生了内移(即设置缓和曲线后有内移值P 产生) 2. 缓和曲线的一部分在直线段,另一部分插入了圆曲线,因此有切线增长值q; 3. 由于有缓和曲线的存在,因此有缓和曲线角0β。 缓和曲线角 0β的计算: R L S 2/0=β(弧度)= R L S π90 (度) 内移值P 的计算: ()m R L P S 242 = 切线增长值q 的计算: )(240223 m R L L q S S -= P -缓和曲线内移值 q -缓和曲线切线增长值 0β-缓和曲线首或尾所采用的缓和曲线段分别的总缓和曲线角。 S L -缓和曲线两端各自的缓和曲线长。 R -缓和曲线中的主圆曲线半径 α-偏转角

缓和曲线主点桩号: ZH 桩号=JD 桩号-h T HY 桩号=ZH 桩号+S L QZ 桩号=HY 桩号+2y L YH 桩号=QZ 桩号+ 2 y L HZ 桩号=ZH 桩号+h L 另外、QZ 桩号、YH 桩号、HZ 桩号还可以用以下方式推导: QZ 桩号=ZH 桩号+ 2 h L YH 桩号=HZ 桩号-S L HZ 桩号=YH 桩号+S L 切线支距法计算坐标: 缓和曲线段内坐标计算如式: 2 2540S P p L R L L -=X s P RL L Y 63 = 进入净圆曲线段内坐标计算如式: ?? ??????- ?? ???+=R L L R q X s p π1802 sin ? ??????????- ?? ? ?? -???+=R L L R P Y s p π1802cos 1

矩形母线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书 项目单位工程名称货物描述 矩形母线,铜,4000A 表1矩形母线参数表 序号项目单位 标准参数值 投标人保证值 备 注硬铜硬铝 1 导体密 度 g/cm38.9 2.7 8.9 2.7 2 抗拉极 限强度 MPa 厚度 1.25mm以 下 >300 <120 厚度 1.25mm以 下 >300 <120 厚度 1.25~ 3.28mm >270 厚度 1.25~ 3.28mm >270 厚度 3.53~ 7mm >260 厚度 3.53~ 7mm >260 厚度7mm以 上 >250 厚度7mm以 上 >250 3 20℃时 电阻率 μ Ω·m 0.0172 0.0295 0.0172 0.0295 4 熔点℃1083 658 1083 658 5 每1℃温 度电阻 系数 Ω·m 0.00382 0.0036 0.00382 0.0036 6 延伸率% 6 3 6 3 7 轧制截 面误差 % < 1 < 3 < 1 < 3 8 长度偏 差 mm < 10 < 10 9 壁厚偏 差 mm ≤ 1 ≤ 1 10 弯曲度/ 弯曲半径按GBJ149-1990 规定 弯曲半径按GBJ149-1990 规定 铝矩形母线(竖放或平放)下,长期容许的载流量(见表2)。 单片母线的载流量(A)θ c =70℃表2-1 母线尺寸宽*厚(mm)铝 交流直流

25℃30℃40℃25℃30℃40℃ 15ⅹ3 20ⅹ3 25ⅹ3 30ⅹ4 40ⅹ4 40ⅹ5 50ⅹ5 50ⅹ6 60ⅹ6 80ⅹ6 100ⅹ6 60ⅹ8 80ⅹ8 100ⅹ8 120ⅹ8 60ⅹ10 80ⅹ10 100ⅹ10 120ⅹ10 165 215 265 365 480 540 665 740 870 1025 1150 1155 1320 1425 1480 1625 1820 1900 2070 155 202 249 343 451 507 625 695 818 1080 1340 965 1240 1530 1785 1085 1390 1710 1945 134 174 215 296 389 438 539 600 705 932 1155 831 1070 1315 1540 936 1200 1475 1680 165 215 265 370 480 545 670 745 880 1170 1455 1040 1355 1690 2040 1180 1540 1910 2300 155 202 249 348 451 512 630 700 827 1100 1368 977 1274 1590 1918 1110 1450 1795 2160 134 174 215 300 389 446 543 604 713 950 1180 844 1100 1370 1655 956 1250 1550 1865 铜矩形母线竖放或平放下,长期容许的载流量 单片母线的载流量(A)θ c =70℃表2-2 母线尺寸宽*厚(mm)铜 交流直流 25℃30℃40℃25℃30℃40℃ 15ⅹ3 20ⅹ3 25ⅹ3 30ⅹ4 40ⅹ4 40ⅹ5 50ⅹ5 50ⅹ6 60ⅹ6 80ⅹ6 100ⅹ6 60ⅹ8 80ⅹ8 210 275 340 475 625 700 860 955 1125 1480 1810 1320 1690 197 258 320 446 587 659 809 898 1056 1390 1700 1240 1590 170 223 276 385 506 567 697 774 912 1200 1470 1070 1370 210 275 340 475 625 705 870 960 1145 1510 1875 1345 1755 197 258 320 446 587 664 818 902 1079 1420 1760 1265 1650 170 223 276 385 506 571 705 778 928 1225 1520 1090 1420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精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授课计划 教师(签名):教研室审批:年月日

3.5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计算方法:图上计算法、分析计算法、表上计算法、矩阵计算法、电算法等。只讲解图上计算法。 1、双代号网络计划各项时间参数的分类及表示符号 设有线路h→i→j→k: (1)节点的时间参数 ①节点的最早时间(TE )。 i )。 ②节点的最迟时间(TL i (2)工作的时间参数 ①工作的持续时间(D ) i,j ) ②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ES i,j ) ③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EF i,j ④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 i,j ) ⑤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 i,j ) ⑥工作的总时差(TF i,j ) ⑦工作的自由时差(FF i,j (3)网络计划的工期 ),由时间参数计算确定的工期,即关键线路的各项工作总 ①计算工期(T C 持续时间。 ),根据计算工期和要求工期确定的工期。 ②计划工期(T P ③要求工期(T ),指合同规定或业主要求、企业上级要求的工期。 r 2、时间参数的计算 时间参数在网络图上的表示方法:P60(图3-40)。 以下内容结合P61(图3-41)讲解: (1)节点最早时间(TE ): i

(2)节点最迟时间(TL i ) (3)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ES i,j ):ES i,j = TE i (4)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EF i,j ):EF i,j = TE i + D i,j (5)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 i,j ):LF i,j = TL j (6)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i,j ):LS i,j = LF i,j - D i,j = TL j - D i,j (7)工作的总时差(TF i,j ):它是指在不影响后续工作按照最迟必须开始时间开工的前提下,允许该工作推迟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幅度。 TF i,j = TL j - TE i - D i,j = LF i,j - EF i,j = LS i,j - ES i,j (8)工作的自由时差(FF i,j ):它是指在不影响后续工作按照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开工的前提下,允许该工作推迟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幅度。 FF i,j = TE j - TE i - D i,j = TE j - EF i,j 3、利用时间参数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总时差TF i,j = TL j - TE i - D i,j ,其计算差值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存在机动时间,是非关键工作。 (2)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不存在机动时间,是关键工作。 (3)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存在负时差,说明了i-j这项 工作持续时间确定的不合理,没有满足总工期的要求,应采取措施缩短本工作的持续时间。 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通常用双线或粗线表示。【练习题1】计算图示双代号网络图的各项时间参数。

缓和曲线常用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常数 1、 内移距P : 3420268824R l R l P n -= 2、 切垂距m : 2 302402R l l m -= 3、缓和曲线基本角: R l R l πβ000902== 3、 缓和曲线偏角: R l R l πδ000306== 5、缓和曲线反偏角: R l R l b π000603== 缓和曲线常数既有线元素,又有角元 素,且均 为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 长0l 的函数。线元素要计算到mm ,角元素要计算到秒。 二、缓和曲线综合要素 切线长:()m P R T +?? ? ??+=2tan α 曲线长:()0022l R L +-=βα 外视距:R P R E -?? ? ??+=2cos 0α 切曲差:L T q -=2 曲线综合要素均为线元素,且均为转向角 α、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长0 l 的函数。曲线综合要素计算到cm 。 三、缓和曲线任意点偏角计算

2020202902306Rl l Rl l Rl l Rl l t t t t t t πβπδ==== 0202603Rl l Rl l b t t t π== 实际应用中,缓和曲线长0l 均选用10m 的倍数。 四、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遇障碍 ()()T B B T l l l l Rl 2610 +-=βδ ()()()()T F T F T F T F F l l l l Rl l l l l Rl 23026100 +-=+-= πδ —B l 为靠近ZH(HZ)点的缓和曲线长; —T l 为置镜点的缓和曲线长; —F l 为远离ZH(HZ)点的缓和曲线长。 五、直角坐标法 1、缓和曲线参数方程: 520 2401a a a l l R l x -= 30 373033661l R l l Rl y a a a -= 2、圆曲线 m R x b b +=αsin ()P R y b b +-=αcos 1 式中,b α为圆心O 到切线的垂线方向和到B 的半径方向所形成的圆心角,按 下式计算:

母线槽参数及技术要求内容

母线槽参数及技术要求 1、密集型母线槽性能参数和要求 1.1母线结构型式:密集母线;电压等级:380V 耐压等级:690V 1.2母线系统:交流TN-C系统 1.3防护等级:IP55;额定频率:50HZ;额定绝缘电压:660AC;绝缘电阻:≥20MΩ 1.4母线槽至少采用100%相线容量的N线,PE线要求不少于50%相线容量,允许采用铝导体外壳作为接地,但必须是可靠的,截面>50%相线的外壳方式。 1.5母线槽必须保证110%额定电流下长期稳定运行。 1.6电流密度必须不大于2A/MM2 1.7地线系统采用先进的整体接地地线(地线将相线和中性线全部包裹在,从而把直接带电部分完全隔离,同时阻断母线周围的磁路,以保证母线槽具有了可靠的接地性能,较小的电抗值,较强的抗谐波能力)。 1.8导体材料 1.8.1母线槽A、B、C、N四相导体采用T2电解铜轧制的高导电率TMY电工硬铜排,符合国标,铜排纯度要求≥99.99%,导电率≥98.6%,电抗率≤0.00032Ωmm2 /m,硬度HB≥65。

1.8.2铜排表面全长必须镀锡。 1.8.3中性线的材料、截面及制造工艺与相线相同,中性线等效截面应等于100%的相线等效截面。 1.8.4接地导体等效截面应不小于50%的相线等效截面母线接地。1.9绝缘材料: 1.9.1母线绝缘介质选用阻燃材料,绝缘等级及耐热等级达到A级或A级以上,能耐受150℃高温和-60℃的低温,在火灾时不释放有毒气体。 1.9.2绝缘材料采用整体包覆每相铜排的工艺,绝缘老化寿命达到30年以上。 1.9.3在长期处于-5℃~40℃的环境温度下,能保持其柔韧性和介电强度,不会老化。介电强度≥80KV/mm,抗拉强度>12Mpa。 1.9.4 投标人应提供绝缘材料的所有相关的检测报告。 1.10外壳材料: 1.10.1为保证母线槽的强度和刚度及散热效果,母线槽系统外壳侧板采用带散热装置外壳,必须提供相应报告。 1.10.2采用全封闭形式,结构紧凑,配置灵活,动热稳定性好,有较强的抗外力冲击能力。 1.10.3线槽外表面应作阳极氧化处理,以达到良好的防腐蚀效果。1.11其它性能要求 1.11.1密集母线与变压器的连接要求采用的铜导体软连接,低压盘和母线连接采用硬连接。 1.11.2密集母线接头部分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应作镀锡或镀银处理。接头导体之间的接触必须是锡——锡接触,以保证低的接

缓和曲线要素及公式介绍

11.2.1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测设 为了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入一段半径由∞逐渐变化到R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目前常用的缓和曲线多为螺旋线,它有一个特性,曲率半径ρ与曲线长度l成反比。数学表达为: ρ∝1/l 或ρ·l = k ( k为常数) 若缓和曲线长度为l0,与它相连的圆曲线半径为R,则有: ρ·l = R·l0 = k 目前我国公路采用k = 0.035V3(V为车速,单位为km/h),铁路采用k = 0.09808V3,则公路缓和曲线的长度为l0 = 0.035V3/R , 铁路缓和曲线的长度为:l0 = 0.09808V3/R 。 11.2.2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及主元素的计算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有直缓点ZH、缓圆点HY、曲中点QZ、圆缓点YH、缓直点HZ 。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元素及计算公式: 切线长 T h = q+(R+p)·tan(α/2) 曲线长 L h = 2l0+R·(α-2β0)·π/180° 外矢距 E h = (R+p)·sec(α/2)-R 切线加长 q = l0/2-l03/(240R2) 圆曲线相对切线内移量 p = l02/(24R) 切曲差 D h = 2T h -L h 式中:α为线路转向角;β0为缓和曲线角;其中q、p、β0缓和曲线参数。 11.2.3 缓和曲线参数推导 dβ = dl/ρ = l/k·dl 两边分别积分,得: β= l2/(2k) = l/(2ρ)

当ρ = R时,则β =β0 β0 = l0/(2R) 若选用点为ZH原点,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切线的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则: dx = dl·cosβ = cos[l2/(2k)]·dl dy = dl·sinβ = sin[l2/(2k)]·dl 考虑β很小,sinβ和cosβ即sin(l2/(2k))和cos(l2/(2k))可以用级数展开,等式两边分别积分,并把k = R·l0代入,得以曲线 长度l为参数的缓和曲线方程式: X = l-l5/(40R2l02)+…… Y = l3/(6Rl0)+…… 通常应用上式时,只取前一、二项,即: X = l-l5/(40R2l02) Y = l3/(6Rl0) 另外,由图可知, q = X HY-R·sinβ0 p = Y HY-R(1-cosβ0) 以β0= l0/(2R)代入,并对sin[l0/(2R)]、cos[l0/(2R)]进行级数展开,取前一、二项整理可得:q = l0/2-l03/(240R2) p = l02/(24R) 若仍用上述坐标系,对于圆曲线上任意一点i,则i点的坐标X i、Y i可以表示为: Xi = R·sinψi+q Yi = R·(1-cosψi)+p 11.2.4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桩号计算及检核

铜排技术参数及焊接技术参数

铜排(铜母线)、铜带验收标准 一、材质:国标T2铜。 二、生产工艺:压延模具拉伸成型。 三、含铜量:含量99.95%左右。 四、电阻率:≤0.017772Ωmm2/m。 五、密度:20℃铜排密度8.95g/cm3。 六、抗拉强度:≥300N/mm2。 七、硬度:HB≥65。 八、弯曲90度表面无裂纹。 九、直线度≤2mm/m。 十、表面光洁度3.2。 十一、尺寸偏差±0.5mm。 十二、铜排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纹、起皮、夹渣、气孔等现象。

MIG焊接产品技术数据 科学的管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不断创新、用户至上的发展目标,严格执行企业标准(Q/320621AXF01-200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2000),强有力的实施和完善,才能生产出用户满意的高品质、过硬的合格产品。 一、选材 TMY 压延铜材执行标准:GB/T2040-1989 TMY 压延铜软带执行标准:GB/T2059-2000 二、制作工艺 1、工艺流程:标准选材→下料→铜材端面两侧刨坡口(根据板材的宽、厚度确定坡口角度)→清理叠装→酸洗→表面处理→保温→焊接→清理毛刺→钻孔→表面抛光→导电面镀锡→整形→包装→入库。 2、国内铜母线焊接制作工艺简述: A、手工操作的普通电焊、氧焊、对焊、炭弧焊、乌极氩弧焊,焊接时受条件、气候等环境影响,容易形成虚焊、漏焊、脱焊、气泡、夹渣等缺陷,焊缝连接处存在电打弧、通电不畅、电耗大等缺点。 B、压接工艺:铜软带和铜母排截面相对,外加一个铜管,利用机械的压力成形。它的缺点是:铜软带和铜母排之间有间隙,导电时依靠外面的铜管输送。它的单块电流限于1000A以下,单块长度限1000cm以内,这样制作工艺在目前国内铝冶炼行业中最原始、最落后,这种工艺比普通焊接更容易产生电打弧、母排发热、电耗大等特点,绝对不能适应高压、大电流的铜母线使用。 C、我公司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微电脑波形控制MIC/MAG气体保护焊,选用专用焊丝,采用全自动送丝焊接。把铜软带叠成所需尺寸跟铜母排采用K、X形坡口焊接,焊接时材料温度控制在600℃左右。技术参数如下: 电阻率:(Ωmm/m2)[20℃] 0.017772 密度:(g/cm3)[20℃] 8.9 电导率:(%LACS)[20℃]≥96 三、生产质量控制 各车间检验入库检验出厂检验 总质检 材质检验生产各工序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包装入库检验 采用控制点巡检,各种测量器具齐全,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