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视网膜病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十四章视网膜病第一节概述位置:眼球壁内层生理功能:1.接受光刺激并转换成视觉神经冲动2.视功能(光、形、色)所在地视功能最关键的所在,眼球其他构造均为它服务。
视乳头(视盘)视神经,约1.5mm×1.75mm大小,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中央有一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
黄斑( macula lutea ):眼球最后极,直径约2mm(中心凹fovea):无血管区视觉最敏锐眼底镜:视乳头颞侧约3mm,色较暗,中心凹光反射一、视网膜解剖结构特点1、神经外胚层发育而来:为大脑向眼球内延续,结构复杂,代谢旺盛。
视泡凹陷视杯内层—神经上皮层外层—色素上皮层内外层存在潜在间隙,视网膜脱离发生在此2、视网膜(retina)组织学(10层)网膜感觉层:1)内界膜2)神经纤维层3)神经节细胞层4)内丛状层5)内核层6)外丛状层7)外核层8)外界膜9)视锥、视杆层10)视网膜色素上皮层3、视网膜血供内层:视网膜血管系统外层:脉络膜血管系统黄斑中心凹:脉络膜血管二、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视网膜血管( retinal vessel ):体内唯一可以用肉眼直视的血管(一)视网膜血管改变1.管径变化:管径比例,粗细不均。
2.视网膜动脉硬化(“铜丝”、“银丝”样)改变,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迫征3.血管被鞘和白线状4.异常血管:可出现侧支血管、动静脉短路(交通)、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吻合及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表现1、视网膜水肿:①细胞内水肿——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其供应区神经上皮缺血、缺氧、肿胀。
②细胞外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管渗漏造成神经上皮细胞之间水肿。
2、视网膜渗出:Ⅰ、硬性渗出---边界清晰的黄白色小点视网膜神经上皮水肿被吸收后留下的脂质沉着,变性巨噬细胞沉着,最终可被吸收。
Ⅱ、软性渗出---棉绒斑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局部视网膜缺血神经纤维层坏死--毛细血管重新开放--恢复视盘上方数处棉绒斑,后极部硬性累及渗出黄斑区3、视网膜出血:1)深层出血——局限于内层,小红点,暗,糖尿病。
视网膜疾病的健康教育视网膜疾病是眼科领域的一类常见疾病,包括视网膜分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多个疾病。
视网膜疾病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为了预防和控制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视网膜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并分点列出以下几个方面。
1. 什么是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是指视网膜发生各种异常情况,导致视网膜功能受损的眼科疾病。
- 最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包括视网膜分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
2. 视网膜疾病的症状和危害- 视力模糊或视野丧失:病患可能会感到视野模糊、阴影或黑点的出现。
- 眼球疼痛或痉挛:视网膜疾病可能引起眼球疼痛、眼睑痉挛等不适感。
- 可能导致失明:若不及时治疗,严重的视网膜疾病可能导致失明。
3. 预防视网膜疾病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定期清洗眼睛,避免摩擦眼球,防止细菌感染。
- 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酗酒会增加视网膜疾病的风险。
-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与视网膜疾病发生相关,控制这些疾病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4. 早期发现和诊断- 定期检查视力:每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对于容易患上视网膜疾病的高风险人群。
- 密切关注症状:如果出现视力模糊、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5. 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方法- 药物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早期阶段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 激光治疗:对于视网膜裂孔等疾病,激光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严重的视网膜疾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视网膜手术或植入人工晶体。
6. 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调节:增加维生素C、E和锌等对眼睛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
- 减轻眼部负担:长时间用眼、过度疲劳都会加重视网膜疾病的发展,要定时休息和保护眼睛。
7. 心理支持和康复- 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 提供康复训练: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视觉康复训练,以提高视力恢复的效果。
在健康教育中,重要的是向公众传达视网膜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方法。
视网膜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视网膜疾病是一种眼病,其症状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黄斑锥体细胞损伤可发生中心暗点、中心视力丧失和色觉障碍;出血、渗出物或水肿可发生视力变形。
视网膜疾病在中年或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其中大多数是近视,眼睛可视网膜周围的网格和囊状变性、玻璃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
这些诱因与年龄、遗传、创伤等因素有关。
玻璃对视网膜的牵引在发病机制中更为重要。
视网膜疾病包括视网膜血管疾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网膜母细胞瘤。
一、视网膜血管疾病1、视网膜动脉阻塞(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突然无痛性完全失明(阵发性黑孟),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
(2)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急性发作眼底变化不明显;几小时后,相应区域出现梗死、灰白色水肿和浊度,甚至可见栓塞;几天后,随着血管再灌注,水肿消退,留下永久性视力缺陷。
(3)眼缺血综合征:一过性黑蒙,间隙性眼痛,视力逐渐丧失。
2.视网膜静脉阻塞(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起病快,病程长,自限,视力明显下降。
(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表面出血、视网膜水肿和棉绒斑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血管炎:当周围出血较少时,患者无症状或飞蚊。
当病变影响黄斑或大量出血时,视力严重下降。
4、Coats病:早期无症状;当病变影响黄斑区时,视力下降。
患者多为儿童猫眼征或斜视。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最终失明,如视力下降、视力变形、黑影飘动、视力缺陷等。
二、黄斑病1.中心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力中度下降(0.4~0.6),视物变形、弯曲、暗影。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为50岁以上,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视力呈进行性损害。
该病是60岁以上老年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首要原因。
早期视物模糊、变形,患者阅读困难,随后中心视力减退,甚至严重降低。
三、黄斑囊样水肿:视力下降,视力变形。
三、视网膜脱落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闪光感和飞蚊增多;视野中的屏幕黑影从周围覆盖到中心;影响中心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