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朱苏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

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

此外,肾脏病变、贫血、高血脂、吸烟等也被认为对视网膜病变有一定影响。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和发病机制

目前一般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长期的高血糖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包括毛细血管周细胞变性、减少、消失引起微血管瘤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的功能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如血细胞、脂类物质渗漏到组织间,形成视网膜出血和硬性渗出。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导致视网膜缺血性改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网逐渐消失,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血梗塞形成的棉绒斑。这种缺血性改变进一步激活一些促血管增生的因子释放,如VEGF,促进视网膜、视乳头、虹膜睫状体新生血管的生成。因为糖尿病所引起的全身代谢干扰,导致视网膜组织的缺血缺氧,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作用最为关键。视网膜病变随组织缺血缺氧的加重而病情加重,反过来,视网膜病变的加重又导致组织缺氧加重,由此形成一个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型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 (1)视网膜微血管瘤(2)视网膜点状、条状、斑状、火焰状出血灶。(3)硬性渗出,为边界清楚的白色、黄白色的斑点,大小类似于微血管瘤或小的点状出血,是水肿后神经组织分解产生的脂质堆积。(4)软性渗出,也称之棉绒斑,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局限性、缺血性坏死,神经纤维肿胀,断裂成无结构的细胞小体,逐渐被胶质组织所代替,形成棉絮状白斑,呈灰白色或乳脂色。(5)视网膜血管病变,早期视网膜静脉扩张、充盈,晚期静脉粗细不一,可出现串珠状、棱形、球形等不规则扩张。部分

晚期病人可见动脉小分支呈白线状,且白线很细色淡,常被周围新生血管所掩盖,这种末梢小动脉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特异性的动脉改变。(6)黄斑水肿(7)新生血管、纤维增殖、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多发生在晚期病人,新生血管是由于视网膜动脉所造成大面积组织急性缺氧刺激而产生。新生血管形成是从视网膜内血管的内皮增殖芽开始,通过内界膜伸展到视网膜内表面,并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生长,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血管丛或视网膜静脉随着玻璃体收缩可被撕裂,突然发生视网膜前出血。当视网膜有出血和玻璃体出血量多或反复发生时,常不能全部吸收而产生机化膜,附着于视网膜面,此类机化物收缩可形成视网膜脱离而致失明。视乳头筛板前部小血管内灌注压不足,使视乳头缺血、水肿,水肿消退后视神经萎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型分期

目前根据眼底改变,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NPDR)、增殖前期(PPDR)、增殖期(PDR),具体可分为六期。

Ⅰ视网膜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极少量,易数(++)较多,不易数;

Ⅱ视网膜有黄白"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极少量,易数(++) 较多,不易数;

Ⅲ视网膜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极少量,易数(+ +)较多,不易数增殖型;

Ⅳ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

Ⅴ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现网膜脱离。

其中Ⅰ、Ⅱ、Ⅲ期统称为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Ⅳ、Ⅴ、Ⅵ期统称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软性及硬性视网膜渗出物,视网膜动脉病变和视网膜静脉病变。增殖型视网膜病变表现为病变至少有部分向内延伸超过内界膜,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性增殖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水肿和/或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凹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定义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1500um)的视网膜增厚或者硬性渗出存在,当符合下述标准之一时,则称为临床显著的黄斑水肿:中心凹500um范围内的视网膜水肿;中心凹500um范围内的硬性渗出,与邻近的视网膜增厚(可在500um范围以外)有关;视网膜水肿达1个视盘直径(1500um)以上,其任何部分在中心凹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

四.临床表现及眼科检查

1.临床表现

(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眼底出现视网膜特征性改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等。

2.眼科检查:

(1)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即到眼科做相关检查。

(2)视力、眼压、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