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5.43 MB
- 文档页数:5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朱苏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随着我国广阔人民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伸,近来几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有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 3500 万人。
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有。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 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有,5 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 25%,10 年后增至 50%,20 年后可高达80%~9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有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伸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
眼底病变一般常有于50 岁左右,但在20-30 岁患者也可见到。
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
其致盲的三大体素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走开、虹膜再生血管及再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1.糖尿病的种类和病程I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常有。
其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高升。
2.血糖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还没有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必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明,优异的血糖控制能够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
但其实不能够预防而只能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优异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在于糖尿病开展过程中的早期。
一旦病变开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开展的作用已根本获取必然。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远连续性高升,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缝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陪同慢性视网膜动脉缩短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以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健康知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以下是关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些健康知识: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眼部血管和视网膜造成损害而引起的一种眼部疾病。
它主要分为非增生性和增生性两种类型。
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早期病变,表现为微血管病变和渗出;而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则进一步发展为异常新生血管和疤痕形成。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 视力模糊或变化;2. 眼前出现飞蚊症;3. 夜间视力下降;4. 视野缺损或暗点。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眼科检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为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1. 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2. 定期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病变。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不吸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控制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发生。
4. 遵医嘱治疗:如果已经诊断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总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关注的并发症之一。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定期检查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保护眼健康。
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助于减轻病情和防止失明的发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其中约30%~40%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
这一严峻形势促使我国眼科学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纤维组织增生。
微循环障碍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神经功能障碍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受损,纤维组织增生则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微血管病变。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
此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视力恢复效果不佳。
专家共识强调,早期筛查和干预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确诊后立即进行眼底检查,以后每隔1~2年进行一次复查。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年龄大于60岁、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等,应缩短筛查间隔。
在治疗方面,专家共识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激光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晚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病变区域,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如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移植等。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张先生,50岁,糖尿病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
经检查发现,张先生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处于早期阶段。
医生建议他进行眼底检查,并定期复查。
同时,给予抗VEGF药物治疗,以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
张先生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接受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文档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浏阳集里医院生之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证之一。
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结膜: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2.角膜:知觉减退,上皮剥脱3.虹膜:虹睫炎,新生血管青光眼4.晶体:白内障。
(加速白内障的进展,以I型糖尿病多见)5.眼肌:眼球运动神经麻痹6.一过性屈光不正7.视神经:糖尿病视乳头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乳头新生血管形成、多因素性视神经萎缩。
(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程度可与视网膜病变不相关,并可先于视网膜病变出现)8.玻璃体: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四个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人群:视网膜病变占51%,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约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与病程有关•I型糖尿病:病程10年,50%发病15年以上,80%发病随年龄逐渐升高II型糖尿病:<10 年眼底大致正常< 15年26%>15年63%随年龄逐渐降低•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与全身情况/血糖水平关系密切及时的全视网膜光凝视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损害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早期筛查及糖尿病患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糖网病的高危人群1.糖尿病病程超过15年发现时间,不是患病时间2.血糖控制不好3.同时伴有高血压(妊娠促进NPDR加重或发展为PDR)4.已经出现糖尿病性肾脏并发症(蛋白尿的出现是PDR加重的信号)5.高血脂会引起DM患者硬性渗出沉积一种独立损害视力的危险临床表现:一.症状: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二.眼底表现:微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以及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等。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健康讲座
简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是其中之一。
本次健康讲座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并发症。
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1.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会损伤眼部血管,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3. 糖尿病患者的眼部检查和定期随访非常重要,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和分类
1. 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觉失真等症状。
2. 视网膜病变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1.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和眼压测量,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3.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如使用眼药水、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等。
4. 健康生活方式也对预防视网膜病变有帮助,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结语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眼部检查和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一并发症,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请务必重视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与医生积极合作,共同维护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