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型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7.57 MB
- 文档页数:4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辨证论治》_航波大夫_新浪博客专题论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辨证论治》(摘要)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宁波市中医院眼科眼底病专科蔡航波(31501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
有视网膜组织水肿、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出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眼科检查可见眼部体征有: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软性渗出(棉絮斑)、水肿、增殖机化变性;视网膜血管硬化、小动脉闭塞及新生血管;局限性或弥漫性黄斑水肿、缺血性黄斑病变;玻璃体出血、增殖等等。
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复杂的特点,为单纯性和增殖性二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六期。
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玻璃体的反复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造成视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失明。
现代医学认为:早期病理为选择性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
高血糖导致血液粘度增大、血液流动的能耗增加、红细胞能供减少,微血管中微血栓形成,反复出血、渗血、纤维化甚至于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出现眼部视网膜病变时应在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控制高血糖、血压、血脂的同时;及时应用眼科血管保护剂及血液屏障稳定剂如导升明、羟苯磺钙片、阿司匹林。
必要时辅以视网膜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的目的是破坏缺氧的视网膜,减少耗氧量,避免产生新生血管。
增殖性病变严重者还需进行玻璃体视网膜切割手术。
早期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毛细血管闭塞即无灌注区的范围、大小可做出定量估计;黄斑病变(水肿、囊样变性、缺血等)的性质、范围、程度作出诊断;对新生血管的部位,活动程度进行精密估计;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提供了生物学信息。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可见微血管瘤样高荧光、毛细血管扩张、窗样缺损、视网膜无港灌注区与色素上皮功能失代偿等有助于糖网的早期诊断,以指导治疗和判断疗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饮食在我国,估计患糖尿病30年以上的患者中,约50%以上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30%以上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8%因视网膜病变失明。
以下我们讲述一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特征跟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注意什么样的饮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特征:糖尿病患者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若黄斑区受累,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和(或)视物变形等症状。
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
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鶒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则视野出现相应部位较大面积的缺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可分为六个时期:一期:出现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但出血点较少,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患者往往没有特殊感觉。
二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临床表现轻微,患者有时可感到轻微眼部不适,或在视线中突然出现黑影、“蜘蛛网”、“飞蚊”等现象。
三期:有白色“软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开始出现轻微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
四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发生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明显。
五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视力和视野都有明显影响。
六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并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受损严重,甚至失明。
如果进入六期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则有可能继续发展,成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造成剧烈疼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直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如果饮食不正确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剧。
所以,饮食对于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点什么呢?由于血糖的持续偏高很容易对眼底血管造成损害,引发视网膜的病变,要预防和控制视网膜受损,就不得不控制饮食,减少诱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引起了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性改变,患者除伴有高血压病外,实验室检查常发现有血粘度的异常及血脂的增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特征和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特征以及当前的治疗方法。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特征1. 微血管损伤和渗漏在早期视网膜损伤中,出现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增生等改变。
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等共同作用,晚期视网膜中小动脉硬化、微循环异常进一步加重。
这种情况下,在眼底静态图像中出现微血管渗漏,并最终导致视网膜组织水肿。
2. 视网膜缺氧和新生血管形成当眼底静态图像中出现数百甚至上千只微小点点时,表明了存在大面积低灌注视觉残留功能区。
此外,在缺氧状态下,体内多种刺激因子会诱导新血管的形成,这些新生血管通常易受破裂和出血的影响,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病变。
3. 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剥离随着病情发展,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玻璃体出血,主要原因是新生血管在玻璃体前后膜上迅速扩张。
大量玻璃体出血可造成急性快速视力丧失,并可能引起视网膜剥离,严重威胁患者的眼健康。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1. 血糖控制降低并稳定高血糖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饮食调控、药物治疗等手段,争取使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长期平均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2. 抗VEGF治疗研究表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药物注射可以阻断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渗漏,从而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常用的抗VEGF药物包括阿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通过定期眼内注射来抑制VEGF的活性。
3. 激光光凝治疗对于一些具有高度新生血管或特定类型视网膜水肿的患者,可考虑激光光凝治疗。
通过聚焦激光束烧灼特定部位,可使新生血管闭塞并促进吸收,从而降低眼底渗漏;同时对于局限性出血灶及浆液囊肿区域也有一定效果。
4. 白内障手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在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剥离等严重并发症时,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中医调理糖尿病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反映机体内分泌状况及血管损害程度的微血管病变。
其主要表现是视物模糊不清,甚至突然失明等。
中医眼科将本病归入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病中。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脏腑虚衰以及瘀、热、痰、湿等邪气侵袭眼底有关。
中医认为,精血津液等属阴。
目能视,有赖于精血津液的滋养,阴虚日久必致目失所养。
而目居上位,为人之上窍,精血津液等需依赖阳气之温煦、固摄和推动作用,方能上输于目。
阴阳互根,阴虚甚,可损及阳气。
阳气亏虚,则必加重目窍失养,最终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阴虚燥热或脾虚气弱为本。
素体阴虚、情志失调、劳伤过度均可致脾失运化,久病必穷及肾,水不济火,致虚火伤络动血,或气虚统摄无权,致血溢脉外,出现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等。
病变过程中常伴因虚致瘀、痰湿互结、虚实夹杂,可使病变丛生,形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复杂多变的病理改变。
治疗篇中医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辨证治疗效果显著,下面分型说明。
阴虚燥热型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舌红苔黄。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
治宜滋阴清热。
方用玉女煎、增液白虎汤或养阴益气汤。
瘀血阻络型患病日久,热灼营血,血瘀目络,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久不吸收,甚则玻璃体出血。
治宜凉血活血。
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肾阴亏虚型症见口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暗苔白或少苔。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或机化。
治宜滋阴补肾。
方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女贞子、墨旱莲、知母。
用中成药治疗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对于有视网膜出血者,还可服用云南白药等止血药。
对于眼底出血久不吸收者,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可起到活血止血的作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疗常规【概述】糖尿策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全身小血管病变的一部分。
其严重程度主要决于病程长短,和血糖控制状况。
【临床表现】1、有闪光感和视力减退的主诉。
2、非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1)早期出现微血管瘤、小点状或圆形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
(2)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膜小动脉硬化、闭塞。
视网膜静脉充盈、扩张、管径不规则和血管白鞘。
毛细血管闭锁、代偿性扩张及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微血管的异常可导致渗漏,引起视网膜水肿。
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新生血管形成:开始出现在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边缘,可沿血管生长,可与毛细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相连接,受牵拉易于破裂出血。
(2)玻璃体增生性病变: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与玻璃体之间,使玻璃体产生后脱离;在玻璃体内形成纤维血管膜,其收缩、牵拉可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亦可形成视网膜前膜、视网膜下膜及黄斑皱褶等。
4、黄斑病变黄斑区水肿、渗出、出血、缺血及增生性病变、黄斑下膜及黄斑前膜等。
5、视乳头病变视乳头水肿、缺血和视乳头新生血管生成。
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微血管瘤呈清晰圆形强荧光斑;小点状视网膜出血表现为形态大小与之相符的荧光遮挡;浓厚的硬性渗出可遮挡其下脉络膜背景荧光。
棉絮斑表现为弱荧光区。
扩张的毛细血管管壁着染,有渗漏呈强荧光。
早期新生血管显示血管芽形态,渗漏明显,呈强荧光团块。
纤维血管增生膜早期遮挡呈弱荧光,晚期着染呈强荧光。
黄斑部可显示毛细血管扩张、黄斑拱环结构破坏,黄斑区毛细血管闭塞。
黄斑水肿表现为染料积存,晚期于拱环外围呈花瓣状或环形强荧光。
【诊断】1、根据糖尿病病史和眼底改变,可以诊断。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和了解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1、高血压性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老年性动脉硬化时,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也兼有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
在急进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所致视网膜动脉收缩显著。
2、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有一过性黑朦。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健康讲座
简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是其中之一。
本次健康讲座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并发症。
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1.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会损伤眼部血管,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3. 糖尿病患者的眼部检查和定期随访非常重要,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和分类
1. 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觉失真等症状。
2. 视网膜病变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1.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和眼压测量,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3.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如使用眼药水、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等。
4. 健康生活方式也对预防视网膜病变有帮助,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结语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眼部检查和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一并发症,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
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请务必重视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与医生积极合作,共同维护您的健康。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
一、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二、糖尿病眼底病变是怎么回事三、糖尿病眼底病变药怎么治疗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1、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
目前根据眼底改变,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及分期。
Ⅰ视网膜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极少量,易数(++)较多,不易数。
Ⅱ视网膜有黄白“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极少量,易数 (++) 较多,不易数。
Ⅲ视网膜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极少量,易数 (+ +)较多,不易数增殖型。
Ⅳ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
Ⅴ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现网膜脱离。
2、什么是糖尿病眼底病变
70%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影响全身组织的供养,进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也可以引起一系列眼部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眼球运动障碍等,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种疾病,已经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糖尿病引起的失明者比一般人高10到25倍。
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越大。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早期患者没有任何感觉,如果定期检查眼底,医生可以看到您的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