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与程序
- 格式:ppt
- 大小:695.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十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从理论上说,一个完整的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六个步骤:首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初步界定政策问题;其次,明晰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再次,针对政策目标,搜寻备选方案,并对其进行设计和筛选;第四,对各备选方案的前景和后果进行预测;第五,根据预测结果,评估各备选方案的优劣;最后,对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
政策分析是一个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分析问题情境,解决政策问题的过程。
因此,政策分析方法的适用与否对能否有效解决政策问题举足轻重,方法论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决策的推行,避免重大失误。
第一节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一、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一般而言,政策分析的基本任务及程序是:(1)帮助决策者确定政策目标;(2)找出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的办法;(3)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各种可能结果;(4)依一定的标准排列各种备选方案的顺序。
这些基本任务决定了政策分析中的各种因素及分析过程。
根据奎德等人的论述,可以将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模式、效果、标准和政治可行性。
1.问题(issues or problems)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
政策分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公共问题,而非私人问题。
关于什么是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这是难以明确区分的。
问题界定构成了政策分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即成功地界定问题等于完成分析任务的一半。
2.目标(goals or objectives)目标或目的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
分析者遇到的一个困难是弄清楚决策者真正所要达成的目标。
因为这些目标往往被决策者以抽象的语句或笼统的方式所陈述或隐含,以至于相当模糊。
如果决策者还没有一定的目标的话,那么分析者就应认真地分析研究,并在目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上与决策者或当事人达成一致。
育明教育官网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 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育明教育,7年专注考研辅导,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包揽北大、北师大、政法、矿大、地大、北航、湖大、浙大行管状元!此外,最近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大家一定要实地考察,谨防上当受骗!第十一章 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六个步骤:1、确定政策问题2、确立政策目标3、搜寻设计备选方案4、预测备选方案的结果5、方案比较择优6、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第一节 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根据奎德的论述,可将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概括为七个方面:问题、目标、备选方案、模式、效果、标准和政治可行性问题: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
成功地界定问题等于完成了分析任务的一半2、目标3、备选方案4、效果:对目标而言有利的,利益;成本。
外在效应。
5、标准:一般的决策标准有交通、效率、适当性、公平性、回应性和合适性等。
常常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损益分析)或成本—交通分析作为方案比较选择的标准。
6、模式7、政治可行性。
可分为三个方面:政治资源限制---包括1政治支持度、政治和行政技术;2分配限制—政治是整个社会对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分配的差距有一定限度;制度限制---政治分析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一定的制度限制内进行。
政策分析理性过程模型定义:理性过程模型是指决策者和政策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或决策过程中可以使分析或决策符合逻辑且客观;他们有清晰的目标,而且在决策过程中所有行为都能导致选择那种最能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政策执行的路径—激励分析框架以住房保障政策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政策执行的路径,并以住房保障政策为例,构建一个激励分析框架。
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社会效果。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执行者的激励、政策资源的分配、执行环境的制约等。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一个激励分析框架,来解析住房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激励机制,以期为提高政策执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明确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以住房保障政策为例,深入剖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包括政策执行者的个人激励、组织激励以及制度激励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政策执行者、政策资源、执行环境等要素的激励分析框架,以揭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入理解住房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激励机制,揭示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政策执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政策执行理论,为推动政策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理论框架:激励分析框架的构建政策执行的核心在于如何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而激励分析框架为理解这一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激励分析框架的构建,基于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深入理解,旨在揭示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和决策过程。
在构建激励分析框架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政策制定者、执行者、目标群体等。
这些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行为动机。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主体的激励结构,包括他们的需求、期望、偏好以及面临的约束条件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包含多层次激励因素的分析框架。
这些激励因素可能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制度激励等。
物质激励主要关注经济利益的分配和补偿,精神激励则关注个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制度激励则强调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来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