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感受

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感受

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感受
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感受

总的来说本次大赛算是勉强成功,因为我们本可以做的更好,却错失良机。

进入大学,或许和大多数同学认识的更清一些,没有过多的惊讶,学校和我想像的略有差异,只是饭菜的质量差的离谱(这点在培训的时候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也参加了系里的学生会和电子设计协会,在学生会干了一年,感觉一般,也就没有再去往下做,电子设计协会因竟选会长失利,也退出了;不过参加这两个组织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学校,交到了几个很好的朋友,也让我从什么也不懂到能独立做出一块电路板来,感觉还是很值得的.

一年级基本是玩了,室友说我过的很潇洒,其实在我的计划中一年级就没有被纳入学习时间中来,我认为青春只用来学习的人是可悲的;不过基础课程都很认真的去听,不求有很深的理解,但一定要搞懂基础的东西,一些不常用的知道它们可以从哪里找到相关的资料就行; 我想其效果远好于那些学没有学好,玩又没有玩好的人,二年级经过半学期扭转,除了适当的方松也就不再出去乱玩了.

真正入门是从弄单片机开始,讲授这门课的老师讲课的方式,我不好接受,听课的效果约等于没听,然后就在网上找了一些教程,看了以后感觉很好,就决定不再听老师的课,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这上面,先看教程完整的做一遍,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忘的差不多了,自己再重新去写,关键也就在这一步,我当时也搞的很头大.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去看别人写好的的,因为我坚信别人能完成,我也一定可以.为了抑制自己,一般我看完一段教程之后就离开电脑,去图书馆专门写程序,先把所要实现的功能列出来,然后想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 再用程序语言去描述它,之后写出一个具体点的程序,但是这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很长,很多时候一个下午也不见得有思路,比较累时,会睡睡觉,打打游戏做适当的放松,总之要把想要的程序写出来.

写出来后,弄到电脑上去不断地测试,修改,知道成功为止.把成功的程序整理后与教程上的程序对比,总结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别,其结果也很理想,有不少比教程上写的还要好; 每一次成功都会有很高的成就感,也正是这成就感人促使自己更快的学习.

也许很多人会选择照着老师的去做,我也认同这样学的也许更快,但是其效果不好,没有深度;与其如此,我肯定选择前者.

事实证明,我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写的程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别人已经做过的到自己全新设计的,对写程序有了自己的看法.

经过一些简单角逐之后,我顺利参加了培训.由于培训开始于放假半个月后,所以就自学了CAD制图工具DXP,效果很好,节约了很多画图的时间.

培训开始后先由老师讲了几节大规模超大规模可编程逻辑门电路FPGA的课,天气热,课程多,学起来也挺吃力的,好在以前对此有点了解,也算能写出一此简单的程序.

之后做了一个题目-数显可调开关电源;拿到题目后,因为是团队合作,我和另外两名成员进行了商讨,也作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案,但是老师又给出了一个方案,其原因是我们以及其他组方案里面的很多元器件实验室里没有,最后统一做了老师推荐的方案。我负责编程序,他们负责硬件和报告,在做软件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忘记了禁用单片机自带的看门狗。耽搁了一段时间,可能是配合的很好,之后很顺利就完成了课题。并附加了一个快捷调到5伏的按钮。

老师又推荐了很多的模块,我们也作出来了一部分。特别是模拟竞赛的时候,我们组以比较好的成绩顺利的拿到了代表学校参赛的资格。当时校内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能够胜出的确值得高兴,当我看到队友的笑容的那一刻,真得有一种难言的喜悦。

到了开赛的第一天,拿到题目后,首先看的是A题,当时很想选择它,不过咨询了老师的一些建议,感觉到有些准备不充分,选择F题,当时就感觉有难度,不过我们有信心做好,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确实难度不小。这个主要体现在硬件制作上,我们组搞硬件的队友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出来,但效果很不理想,经过很多次的实验校正才算通过测试,实际上是缺少一个大功率的直流风扇,因为这,不得不做一个风道,还得增加一块挡板,这就造成了系统自振加大,稳定性降低,

以至于直接影响精确度,这正是本次比赛我痛心的地方。直到最后封箱,身体几近崩溃,这四天三夜,没有亲身体会是无法感受的。最多的感受就是一种脑子一直超负荷的高速运转,不吃饭但感觉不到饿,不睡觉但又不是特别困,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记得有一次因为测量的问题,两个队友还吵了一下,不过沉默了一会后,也都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虽然没有道歉,但是他们还是很快的走到了一起,关系不退反进,我想这就是一种默契吧。

两天后,去了郑州测试,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挺顺利的通过了测试,老师给了一个简短的评价“挺好”,至此竞赛基本结束。我心中既有喜悦也有遗憾。不过以后的路还长,能拿奖固然好,拿不到也没有什么可气馁的,还是那句话:重在参赛与!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1.命题背景 吊脚楼是我国传统山地民居中的典型形式。这种建筑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这些建筑既是我中华民族久远历史文化传承的象征,也是我们的先辈们巧夺天工的聪明智慧和经验技能的充分体现。 重庆地区位于三峡库区,旧式民居中吊脚楼建筑比比皆是。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这类建筑易于遭受到地震、大雨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而发生破坏。自然灾害是这种建筑的天敌。 相对于地震、火灾等灾害而言,重庆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频率更大。因此,如何提高吊脚楼建筑抵抗这些地质灾害的能力,是工程师们应该想方设法去解决的问题。本次结构设计竞赛以吊脚楼建筑抵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为题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针对性。 2.赛题概述 本次竞赛的题目考虑到可操作性,以质量球模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撞击一个四层的吊脚楼框架结构模型的一层楼面,如图2.1所示。四层吊脚楼框架结构模型由参赛各队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完成。模型各层楼面系统承受的竖向荷载由附加配重钢板实现。主办方提供器材将模型与加载装置连接固定(加载台座倾角均为o 30θ=),并提供统一的测量工具对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 图2.1.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简图 配重1M 配重2M 配重2M 后固定板 前撞击板 螺杆 钢底座 钢架A 钢架B 不锈钢半圆滑槽 模型部分(含部分加载装置) 加载台座 θ θ 加速度传感器 螺杆 硬橡胶

3.模型要求 图3.1.模型要求示意图 图 3.1模型设计参数取值表 q o 30 0L 20cm > —— H 1cm 99± L < 24cm —— q 配重1M 配重2M 配重2M 前撞击板 后固定板 底板 模型平面尺寸要求示意图 要求平整,且与前撞击板端头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22cm 要求平整,且与后固定板端头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22cm 底板示意图 允许固定区域 硬橡胶

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感受

总的来说本次大赛算是勉强成功,因为我们本可以做的更好,却错失良机。 进入大学,或许和大多数同学认识的更清一些,没有过多的惊讶,学校和我想像的略有差异,只是饭菜的质量差的离谱(这点在培训的时候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也参加了系里的学生会和电子设计协会,在学生会干了一年,感觉一般,也就没有再去往下做,电子设计协会因竟选会长失利,也退出了;不过参加这两个组织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学校,交到了几个很好的朋友,也让我从什么也不懂到能独立做出一块电路板来,感觉还是很值得的. 一年级基本是玩了,室友说我过的很潇洒,其实在我的计划中一年级就没有被纳入学习时间中来,我认为青春只用来学习的人是可悲的;不过基础课程都很认真的去听,不求有很深的理解,但一定要搞懂基础的东西,一些不常用的知道它们可以从哪里找到相关的资料就行; 我想其效果远好于那些学没有学好,玩又没有玩好的人,二年级经过半学期扭转,除了适当的方松也就不再出去乱玩了. 真正入门是从弄单片机开始,讲授这门课的老师讲课的方式,我不好接受,听课的效果约等于没听,然后就在网上找了一些教程,看了以后感觉很好,就决定不再听老师的课,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这上面,先看教程完整的做一遍,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忘的差不多了,自己再重新去写,关键也就在这一步,我当时也搞的很头大.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去看别人写好的的,因为我坚信别人能完成,我也一定可以.为了抑制自己,一般我看完一段教程之后就离开电脑,去图书馆专门写程序,先把所要实现的功能列出来,然后想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 再用程序语言去描述它,之后写出一个具体点的程序,但是这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很长,很多时候一个下午也不见得有思路,比较累时,会睡睡觉,打打游戏做适当的放松,总之要把想要的程序写出来. 写出来后,弄到电脑上去不断地测试,修改,知道成功为止.把成功的程序整理后与教程上的程序对比,总结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别,其结果也很理想,有不少比教程上写的还要好; 每一次成功都会有很高的成就感,也正是这成就感人促使自己更快的学习. 也许很多人会选择照着老师的去做,我也认同这样学的也许更快,但是其效果不好,没有深度;与其如此,我肯定选择前者. 事实证明,我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写的程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别人已经做过的到自己全新设计的,对写程序有了自己的看法. 经过一些简单角逐之后,我顺利参加了培训.由于培训开始于放假半个月后,所以就自学了CAD制图工具DXP,效果很好,节约了很多画图的时间.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大跨度屋盖结构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大跨度结构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大跨度结构的社会 需求和工程应用逐年增加,在各种大型体育场馆、剧院、会议展览中心、机场候机楼、铁路旅客站及各类工业厂房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北京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申办2022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契机,我国已经或即将建成一大 批高标准、高规格的体育场馆、会议展览馆、机场航站楼等社会公共建筑,这给我国大跨度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我国大跨度结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总体模型 总体模型由承台板、支承结构、屋盖三部分组成(图-1) 加载区域 图-1模型三维透视示意简图 2.1承台板 承台板采用优质竹集成板材,标准尺寸1200mm>800mm,厚度16mm,柱 底平面轴网尺寸为900mm>600mm,板面刻设各限定尺寸的界限:

(1)内框线:平面净尺寸界限,850mr> 550mm;

(2) 中框线:柱底平面轴网(屋盖最小边界投影)尺寸, (3) 外框线:屋盖最大边界投影尺寸, 1050mm X750mm 承台板板面标高定义为土 0.00。 2.2支承结构 仅允许在4个柱位处设柱(图-2中阴影区域),其余位置不得设柱。柱的任 何部分(包括柱脚、肋等)必须在平面净尺寸(850mmx 550mm )之外,且满足 空间检测要求。(即要求柱设置于四角175mm 125mm 范围内。) 柱顶标高不超过+0.425 (允许误差+5mm ),柱轴线间范围内+0.300标高以 下不能设置支撑,柱脚与承台板的连接采用胶水粘结。 2.3屋盖结构 屋盖结构的具体形式不限,屋盖结构的总高度不大于 125mm (允许误差 +5mm ),即其最低处标高不得低于0.300m ,最高处标高不超过0.425m (允许误 差 +5mm )。 平面净尺寸范围(850mmx 550mm )内屋盖净空不低于300mm ,屋盖结构 覆盖面积(水平投影面积)不小于900X300mm ,也不大于1050X750mm ,见图-3。 不需制作屋面。 屋盖结 构覆盖面积(水平投 影面积)不小于900>600mm ,也不大于 1050X750m m 。但不限定屋盖平面尺寸是矩形,也不限定边界是直线。 屋盖结构中心点(轴网900X300mm 的中心)为挠度测量点。 2.4剖面尺寸要求 模型高度方向的尺寸以承台板面标高为基准,尺寸详见图 -4、5。 900mm >600mm ; (I ; ② 图-2承台板平面尺寸图 、柱脚内界 口 g □ Trfrii?尺寸范应 (85Gi550} 〔柱脚不睜进入谀范 柱位 12UW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第1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整理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大一、大二学年,我们都一直比较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动手做实验的促进作用。想到平时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重视实验,自身也认识到实验能力的重要性,我们踊跃报名本届的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很顺利地通过了学院的选拔考试,成为了2xx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参赛队员。对于这次既能拓宽我们的专业知识面,又能锻炼我们实验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的能力的机会,我们都倍感珍惜。 在学期末的时候,我们学院就开始了竞赛培训。每一堂培训课上,老师都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应用性很强的知识,有涉及传感器、运算放大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FPGA、高频通信、仪器仪表使用、赛题分析等等各个方面。课堂内容中除了一小部分是我们平时上课中讲过的,大多都是新知识,而且老师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列举了许多典型应用,使我们对这些新接触的知识不致于感到陌生。在课外,首先以我们擅长的方面确定我们此次竞赛培训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向,有选择地做一些训练。整整一个暑假下来,我们做的小模块也还不少呢。在培训期间,我们组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这么些小模块的训练却给我们带来了无形的财富。一方面,我们三人分工合作,任务安排得合理有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最高的效益,且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纠错,降低了出错率;另一方面,在这些小模块练习中,我们熟悉了开发工具、协议的调试、程序中BUG的测试与避免,提高了程序正确运行的效率。 很快暑假培训就结束了,等待我们的是四天三夜对我们能力的挑战。3号早上一看到赛题,我们就开始与时间做竞争。经过我们三人反复分析,最终我们选择了音频信号分析仪。很幸运,暑假期间我们已将用液晶做菜单显示的模块完全做成型。赛题中需要以菜单显示,我们便很方便的将我们的模块移植过去。可见,在培训期间尽可能多做些模块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事实终究不能尽如人意。当我们能够实现基本功能时,我们的单片机ARM9E却时不时地发生工作不正常的情形有时AD采样不到数值,致使液晶显示发生死机现象。眼看截止时间一点一点地逼近,而这种奇怪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我们都着急万分。要是平时做实验,遇到困难了,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也可以请教老师。但现在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了。经验告诉我们,沉着与冷静是最好的策略,烦躁与焦急只会自乱阵脚。我们三个商量后,决定一步一步检查过来,先查硬件后调软件。检查后发现硬件电路并没有问题,那就有可能是软件上的问题。于是在更改了A/D的控制指令后,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些经历也使我们认识到有时候要敢于持怀疑态度,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不一定是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有时却是由我们所忽略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能够灵活地处理不同的情况,我想是

黄祖慰-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总结(技术版)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总结 (技术版) 黄祖慰20080537 5th国赛的作品,是总结了4th国赛的失败教训,以降低模型量为重点的模型设计和制作成果。我们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到达了目标。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研究出了一些先进的模型设计和制作技巧和积累了更多的设计和制作的经验。在此,我将通过模型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研读赛题 读懂题目在结构设计竞赛中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要做到对赛题的点点滴滴熟记于心,并且从规则中发掘模型设计的切入点。 要想获得大奖,就要对题目认真分析;努力寻找漏洞显得相当重要,是一条迈向成功的捷径。在本次结构设计竞赛模型中,整体铁块,虚悬挑梁等都是针对题目漏洞而设计的,为模型重量的减轻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准备制作工具 所谓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一个模型,一套好的工具是必须的。在制作模型初期,选手可以采用非比赛指定工具来制作模型。虽然赛题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制作工具,但是由于提供工具的局限性,有些很好的想法不能够在模型上做出来。我的建议是,先使用的工具,把想法尽可能表现出来,等到模型初步定型后,再使用比赛指定工具,寻求达到同样效果的模型的制作

方法。为了提高制作精度,画线笔可采用0.38mm的水笔。 三、研究材料特性 所谓知自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制作模型之前,必须先对材料进行分析,了解材料的特性,由此得知材料的实际力学性质和可加工性质。下面我就罗列我对本次比赛的复压竹皮、竹制底板和502胶水的性质研究的一些心得: 1、复压竹皮在顺纹路方向存在连续纤维,利于受拉。但是顺 纹容易被撕裂。 2、规格为0.2mm的竹皮为单层竹皮,应注意竹皮上存在的 竹节的薄弱点,应尽量避开;此种竹皮,一面为光面,一面为 毛面,粘贴时,光面的粘接速度要快于毛面,但是最终粘接紧 密性毛面为优。使用单层竹皮作为拉杆,存在风险,北京交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赛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远程幅频特性测试装置(H题) 2017年8月12日 摘要 本远程幅频特性测试装置是由信号源、放大器、幅频特性装置、电源模块等组成。本设置中信号源的输出频率范围为:1MHz~40MHz且具有自动扫描功能,步进: 1MHz;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峰值为1V,且波形无明显失真;远程幅频特性测试装置可用示波器显示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频特性。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信息与笔记本电脑连接起来时,笔记本电脑就可完成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频特性测试,并能以曲线的方式显现出来。用设计利DDS原理由FPGA经D/A转换产生扫频信号,再经待测网络实现峰值检测和相位检测,从而完成了待测网络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测量和显示。经过调试,示波器显示待测网络频率范围1MHz~40 MHz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该系统工作稳定,操作方便。 关键词:频率特性测试仪、幅频特性、相频特性、FPGA

1.方案设计与论证 单片机的选择 方案一:普通的AT89S51从内部的硬件到软件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统,称作位处理器,处理对象不是字或字节而是位。不但能对片内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进行处理,如传送、置位、清零、测试等,还能进行位的逻辑运算,其功能十分完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运算速度过慢,保护能力很差,AD、EEPROM等功能需要靠扩展,增加了硬件和软件负担

方案二:STM32系列基于专为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ARM Cortex-M3内核。还支持以太网、USB OTG和外设接口同时工作,因此,开发人员只需一颗芯片就能设计整合所有这些外设接口的网关设备。运算速度大约是51单片机的几十倍 方案三:采用以增强型80C51内核的STC系列单片机。AT89S51具有完整的输入输出、控制端口、以及内部程序存储空间。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类似,可以通过外接A/D,D/A转换电路及运放芯片实现对传感器传送信息的采集,且能够提供以点阵或LCD液晶及外接按键实现人机交互,能对内部众多连接对进行精确操控,具有强大的工控能力。其语法结构与我们常用的计算机C语言基本相同 方案选择:方案2运算速度较快,开发容易与相关设备兼容性高 整体方案设计 方案一:FFT法。这种频谱分析采用数字方法直接由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对输入信号取样,再经FFT处理后获得频谱分布图。它的频率范围受到ADC采集速率和FFT运算速度的限制。为获得良好的仪器线性度和高分辨率,ADC的取样率最少等于输入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FFT运算时间与取样点数成对数关系,频谱分析需要高频率、高分辨率和高速运算时,要选用高速的FFT硬件,或者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可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主要依靠软件运算,可以提高分辨率。其缺点是频率越高,对ADC和DSP芯片的速度要求越高,相应价格也越昂贵。 方案二:分段FFT。这种方法将输入信号分段,逐段进行FFT的处理,这样分段取样降低了对ADC和FFT硬件的速度要求,又可以在相对窄的频段内得到更高的频谱分辨率。但是这种方法在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和测试上显然要复杂很多。

历年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历年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本科组】 双向DC-DC变换器(A题) 风力摆控制系统(B题) 多旋翼自主飞行器(C题) 增益可控射频放大器(D题) 80MHz-100MHz频谱分析仪(E题) 数字频率计(F题) 短距视频信号无线通信网络(G题) 第一届(1994年)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B.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第二届(1995年) 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B.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 C.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D.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 第三届(1997年) 第三届(199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直流稳定电源

B.简易数字频率计 C.水温控制系统 D.调幅广播收音机 第四届(1999年) 第四届(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测量放大器 B.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 C.频率特性测试仪 D.短波调频接收机 E.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 第五届(2001年) 第五届(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波形发生器 B.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 C.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 D.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 E.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F.调频收音机 第六届(2003年) 第六届(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电压控制LC振荡器 B.宽带放大器

C.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 D.简易逻辑分析仪 E.简易智能电动车 F.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第七届(2005年) 第七届(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正弦信号发生器 B.集成运放测试仪 C.简易频谱分析仪 D.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E.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F.数控恒流源 G.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 第八届(2007年) 第八届(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音频信号分析仪 B.无线识别 C.数字示波器 D.程控滤波器 E.开关稳压电源 F.电动车跷跷板 G.积分式直流数字电压表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心得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心得 短暂的大学生涯总有令人难以忘却的青春与记忆。画面定格在2015年的暑假,60天紧张有序的准备与坚持,4天3夜的不眠战斗,这些画面至今令自己都很难忘。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与挫折,有过无奈,面对过质疑,也有遗憾但却从未有过后悔,因为我们是在为梦想而拼搏!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比赛让我们对团队合作有了真正深刻了解与体会,也使得各自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2015年的暑假,我们在努力! 1 比赛前的准备 诗经中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的准备,是比赛顺利的最基础的保障。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作为队长的我,为了能把单片机C语言尽快熟练掌握,我放弃了考试复习时间,在期末考试前3天我依然还在实验室写单片机程序。而我的两个队友也放弃了暑假的休息时间,每天呆在实验室或者寝室看书,研究电路,写程序等来为比赛做准备。 为了使这次比赛顺利进行,分院领导也充分重视准备阶段的工作,为我们开放了空调实验室,使得我们可以有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并提供了充足的电子元件、仪器仪表以及高速的网络接口。这就方便了我们查阅与下载资料,可以通过焊接设备制作电路并通过仪器仪表进行各项参数的测试。 在经过团队之间的商量之后,我们最终将准备阶段分为三个部分:资料收集阶段,基础训练与电路模块制作与模拟比赛阶段等。 1.1 资料收集阶段 5-6月因为平时绝大部分时间在上课,所以就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 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内容、历届赛题和优秀论文收集、基础电路收集。通过资料的收集,来了解如何充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 小组共3名队友,因为我本身对互联网很了解又擅长收集整理资料,所以资料收集阶段主要都是我来完成的。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全)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A 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用直流稳压电源U S 和电阻R S 模拟光伏电池,U S =60V ,R S =30Ω~36Ω;u REF 为模拟电网电压的正弦参考信号,其峰峰值为2V ,频率f REF 为45Hz~55Hz ;T 为工频隔离变压器,变比为n 2:n 1=2:1、n 3:n 1=1:10,将u F 作为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负载电阻R L =30Ω~36Ω。 R L U S 图1 并网发电模拟装置框图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功能:R S 和R L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 使d S 1 2 U U =,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 (2)具有频率跟踪功能:当f REF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使u F 的频率f F =f REF , 相对偏差绝对值不大于1%。 (3)当R S =R L =30Ω时,DC-AC 变换器的效率η≥60%。 (4)当R S =R L =30Ω时,输出电压u o 的失真度THD ≤5%。 (5)具有输入欠压保护功能,动作电压U d (th )=(25±0.5)V 。 (6)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 o (th )=(1.5±0.2)A 。 2.发挥部分 (1)提高DC-AC 变换器的效率,使η≥80%(R S =R L =30Ω时)。 (2)降低输出电压失真度,使THD ≤1%(R S =R L =30Ω时)。 (3)实现相位跟踪功能:当f REF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以及加非阻性负载时,

均能保证u F 与u REF 同相,相位偏差的绝对值≤5°。 (4)过流、欠压故障排除后,装置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5)其他。 三、说明 1.本题中所有交流量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有效值。 2.U S 采用实验室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不需自制。 3.控制电路允许另加辅助电源,但应尽量减少路数和损耗。 4.DC-AC 变换器效率o d P P η= ,其中o o1o1P U I =?,d d d P U I =?。 5.基本要求(1)、(2)和发挥部分(3)要求从给定或条件发生变化到电路 达到稳态的时间不大于1s 。 6.装置应能连续安全工作足够长时间,测试期间不能出现过热等故障。 7.制作时应合理设置测试点(参考图1),以方便测试。 8.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 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2016年T 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题: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 1.任务 以TI公司的降压控制器LM5117芯片和CSD18532KCSMOS场效应管为核心器件,设计并制作一个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额定输入直流电压为时,额定输出直流电压为,输出电流最大值为。测试电路可参考图1。 图1电源测试连接图 2.要求 (1)额定输入电压下,输出电压偏差:;(10分) (2)额定输入电压下,最大输出电流:;(10分) (3)输出噪声纹波电压峰峰值:;(10分) (4)从满载变到轻载时,负载调整率: ;(10分) (5)变化到17.6V和13.6V,电压调整率: (10分)(6)效率;(15分) (7)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10分) (8)电源具有负载识别功能。增加1个2端子端口,端口可外接电阻R(1kΩ-10kΩ)作为负载识别端口,参考图1。电源根据通过测量端口识别电阻R的阻值,确定输出电压,;(10分) (9)尽量减轻电源重量,使电源不含负载的重量。(15分)

(10)设计报告(20分) 3.说明 (1)该开关稳压电源不得采用成品模块制作。 (2)稳压电源若含其它控制、测量电路都只能由端口供电,不得增加其他辅助电源。(3)要求电源输出电压精确稳定,或,作品不参与测试。 2016年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 B题:物品分拣搬送装置 1.任务 在一个以木条(截面不大于3cm×4cm,木质本色)围成的100cm×150cm的A区域内,散落着边长均为4cm的正方体。设计一自动物体搬运系统,能够快速将这些正方体移至指定区域。A区域的颜色为白色,B区域为黑色,C区域为红色。 2.要求 (1)在A区域内任意放置了12只黑色正方体,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正方体移送到B区域,完成时间不得超过180秒;(24分) (2)将A区域的12只黑色正方体以最快的速度移送到红色C区域;完成时间不得超过180秒;(26分) (3)A区域12只正方体中有桔黄色与黑色两种颜色,以最快的速度将桔黄色正方

电子设计大赛心得

电子设计大赛心得 XX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终于落下帷幕,真的很庆幸自己得以参加这样的比赛。虽然最后失手的结果让人感到无比遗憾,但正如老师所说的,此前长达一年的技能学习对知识,心态的锻炼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会朝着自己所爱坚定地走下去。 一年的技能特训以来,尤其这个暑假里,在实验里的一幕幕依然仿佛在眼前,这将是令人难忘的,令人永远怀念的一段时光,因为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懈地努力,全身心地投入。一个闷热,单调的夏天,却是充满回忆,收益匪浅的收获的季节。 时间过得好快,依然很怀念曾经一起努力的日子。和师兄姐,姐弟们的相互调侃,请教师兄,听老师说教,一起讨论算法,叫外卖一块吃,通宵攻关,小组篮球赛,一起焊电路,近乎争吵的讨论,为找器件走遍整个实验室,被师兄笑菜鸟,卷在台下跟电脑主机睡……这一幕幕仿佛在昨天。 一路走过来,从只知道些课本的理论知识之外一无所知的菜鸟开始,上培训课,请教老师、师兄,上网查资料,自己动手实践、摸索,到激动地喊出“我搞出来啦!”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在三人小组里,我的角色是负责软件的编写,在刚开始时遇到很大困难,特别是串口的初始化、中断的设置和文件配置上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在两位指导老师还有师兄的帮助下,查参考资料,自己尝试,甚至巩老师手把手的调教下,一点点地深入了解了其工作原理。我真诚地感激帮助我的老师和师兄们,在认真观察了他们的编写、调试程序和探寻答案的过程后,我真正感叹自己确是菜鸟一个,我简直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这些经验我像是在信手拈来!在硬件方面,我常常参予到硬件的选择和焊接中去,和队友一起沟通讨论其工作原理以便编写程序,遇到问题时同队友们由软硬件两个方向推敲,从而找到问题所在。我愰然发觉,一些在课本上看起来很容易的内容其实一点不简单,同样地,一些很难的理论知识应用起来其实也不是那么难。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管道内钢珠运动测量装置(M题) 【高职高专】

摘要: 系统以STC15W4K61S4单片机为主控器,设计一款管道内钢珠运动测量装置。该装置可以获取管道内钢珠滚动的方向,以及倒入管道内钢珠的个数和管道的倾斜角度。并通过LCD12864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钢珠滚动方向、个数以及管道的倾斜角度。系统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角度信号采集模块、磁力传感器模块、显

示模块、电源模块、采用稳压输出电源为系统提供工作电源。系统制作成本较低、工作性能稳定,能很好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角度传感器、磁性接近开关、LCD12864 目录 1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1设计任务 (1) 1.2技术指标 (1) 1.3题目评析 (1)

2方案比较与选择 (2) 2.1单片机选择 (2) 2.2角度测量选择 (2) 2.3 钢珠运动检测选择 (2) 2.4显示选择 (2) 2.5电源选择 (2) 3电路系统与程序结构设计 (3) 3.1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 3.2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设计 (3) 3.3角度传感器模块设计 (3) 3.4 磁性传感器模块设计 (4) 3.5显示模块设计 (4) 3.6电源模块设计 (4) 3.7程序结构与设计 (5) 4系统测试 (5) 5总结 (6) 参考文献及附录 (6)

1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管道内钢珠运动测量装置,钢珠运动部分的结构如图1.1所示。 1.2技术指标 1.基本要求 规定传感器宽度 w≤20mm,传感器1和2之间的距离l 任意选择。 (1)按照图1.1所示放置管道,由A 端放入2~10粒钢珠,每粒钢珠放入的时 间间隔≤2s,要求装置能够显示放入钢珠的个数。 (2)分别将管道放置为A 端高于B 端或B 端高于A 端,从高端放入1粒钢 珠,要求能够显示钢珠的运动方向。 (3)按照图1.1所示放置管道,倾斜角ɑ为10o~80o之间的某一角度,由A 端放入1粒钢珠,要求装置能够显示倾斜角ɑ的角度值,测量误差的绝对≤3o。 2.发挥部分 设定传感器1和2之间的距离l 为20mm ,传感器1和2在管道外表面上安放的位置不限。 (1)将1粒钢珠放入管道内,堵住两端的管口,摆动管道,摆动周期≤1s , 摆动方式如图1.2所示,要求能够显示管道摆动的周期个数。 (2)按照图1.1所示放置管道,由A 端一次连续倒入2~10粒钢珠,要求装置 能够显示倒入钢珠的个数。 (4)其他。 3.设计报告。 1.3题目评析 根据设计要求,对题目评析如下: 本题的重点: ① 传感器灵敏度的选择。 ② 用于钢珠运动检测的传感器选择 图1.1:管道内钢珠运动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1.2:管道摆动方式

电子设计竞赛过程总结和注意事项

电子设计竞赛过程总结和注意事项 1.方案论证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设计的成败。 方案构思这方面主要由设计者的经验和阅历所决定,即所谓的见多识广,需经历一定的时间过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首先,其原理是完全可行的;其次,最好有成功的设计案例可查。以2011年全国电子竞赛为例,简易电阻测试仪其要求是测量10M的电阻,按经验来说,常用方法是恒流源和双积分,恒流源只适用于低阻值的电阻,双积分适用于高阻值电阻,这在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是一个成功和大家认可应用实例,其原理不存在任何的问题。用双积分AD电路芯片可实现电阻的测量,在加上量程切换电路和单片机的控制显示完成方案的初步设计。在后面的模块电路设计和电路调试过程中,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 2.前期准备:以键盘显示板为例(成功案例) 常用模块和单元电路设计,依据是分析电子竞赛以往题目和案例,以及指导教师的经验总结,综合上述这些因素,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方式,对模块进行设计和制作。 根据竞赛规则要求,键盘显示板可以事先制作完成,实际上可以把键盘显示板功能进行充分扩展,增加功能有:PIO口控制、模拟量和开关量数据采集、频率计数端口、PWM调制、通讯口(232、485 、SPI)和红外遥控功能,增加红外遥控功能可以大大地充分扩展键盘的功能,结果是键盘显示板很容易满足多种的应用场合。以2011年全国电子竞赛为例,帆板控制和简易电阻测试仪均可满足,如帆板装置目标板的控制、模拟数据采集、PWM 调制和红外遥控功能;简易电阻测试仪目标板的控制、双积分AD数据的采集、步进电机的控制和驱动。这样,只需完成一块目标板设计就可以了,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另一优点是键盘显示板的可靠性高,通过改变软件设计,容易满足多种场合的需求。 模块电路设计,分析了以往题目和案例,感觉各类信号电平检测电路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如用常规的运放、RC、二极管来设计很难达到要求,常见问题是:频响问题、小信号大信号线性问题、电路一致性的问题,给出实验分析过程(电路图、测量数据、分析和结论), 3.过程控制(组件的先期测试和准备) 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明确方案的关键点是什么,如何操作和控制,在方案的开始阶段,对关键的器件和IC进行测试、分析及资料阅读,把握了器件应用的关键要素,后续只是工作量问题。以2011年全国电子竞赛为例,对帆板控制来说,其核心是角度传感器,存在问题是:无资料、以往未接触过和应用先例,存在了解和认识过程。第一步查资料、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典型应用实例;第二步按照典型应用电路,对传感器进行测试、数据采集和分析,最好是多测几次消除测量误差,可以借助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角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是一条非线性曲线(插入数据分析和曲线)。后续是非线性曲线进行线性化处理,按常规的处理方法,把曲线分成若干段的准线性化处理。根据题目设计要求,偏转角度是0-60°,考虑到传感器曲线的非线性度,以每5°为单位把曲线分成12等分,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赛题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 2009.9.24

一、竞赛模型 定向木结构风力发电塔(如图),塔身高800mm,叶片(数量不限)组成的 A A-A 二、模型介绍 1.塔身 塔身为竞赛主结构,需满足以下要求: (1)塔身高800mm,顶点高度实际误差不大于±3mm。塔身外形不影响叶轮运转,塔身水平截面的外轮廓为正多边形或圆形;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具有规定的刚度; (4)与塔顶标准发电机底座连接可靠; (5)与塔底标准底座连接可靠。 2.叶片和叶轮 安装完成后,叶轮外轮廓直径不得大于800mm。 三、装置说明 1.发电机

发电机采用CFX-03型标准发电机,质量4470g,底板及立面详见附图。2.风叶连接件 连接件质量300g,详见附图。 3.发电功率测量系统 发电功率测量系统由导线、负载、功率计组成。导线所受风力不能传递到塔身,由支架承受。 4.鼓风机 相关参数见下表 名称新型节能低噪声轴流风机 型号SF7-4 厂家上海金蓝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功率3kW 转速1400n/min 风量2500m3/h 风速23m/s 全压力340Pa 经实测,风叶连接件(距鼓风机1m处)的风速参考值如下: 档位风速(m/s) W1 4.0 W2 6.8 W3 9.0 5.塔架安装底盘详见附图。 6.塔脚与安装底盘连接螺栓:重量2g/套。 四、材料及制作工具 1.木材 (1)尺寸:长度1000mm,截面有50mm×1mm、2mm×2mm、2mm×6mm、6mm×6mm; (2)性能参考值:顺纹弹性模量1.0×104MPa,顺纹抗拉强度30MPa。2.胶水:502。

电子设计选修课学习心得范文

电子设计选修课学习心得范文 篇一:电子设计课心得体会 电子设计课心得体会. 通过我们几个人的努力,对于我们新建的电子科技协会,我们 想了很多很多想法,也去工院本部的电子协会取经回来,但总感觉知识有限,关于我们的终极目标去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我们怎么才能学得更快,发展得更好,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如何让我们电子协会发展得更快,如何更好地去了解一些电子产品和电器件,如何去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做好准备,我们向老师建议要用选修课,来弥补我们电子刚刚成立没有基础等等问题。王书记老师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向教务处建出了我们的请求,并在指导老师的万般努力与帮助下,我们才开了这个课程。对于这个课程我们都感觉很高兴很兴奋。听了老师讲得是津津有味,头头是道。我们是听得都入神了,感觉到我们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学很多很多,慢慢地我们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不在局限于课本上的一点点知识了,我们可以看很多很多想看的知识,了解很多很多想了解的电阻电器元件。 老师从电阻元器件说出,第一节课,说了一些设计方案,比如 电冰箱的保护电路,令大家刮目相看,一个小小有电路有如此巨大的功能,我们都很好奇,从此我们就更有兴趣来了解。真是让人受益匪浅,终于能体会到不同零件的奇妙组合中展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的重要性在我心中再次提升,电子产品知识产权的垄断,让我既看到了机遇又看到了挑战,学习是现在我们唯一的行动方针。

电子产品总是让人感觉得非常的神奇,比如收音机,一个小小的盒子竟能发出各种声音,使我们在孤独时给予陪伴,在痛苦时给予安慰,在无聊时给予一丝轻松和愉快。比如手机,使得和遥远的亲人说话,谈判业务等等。电子无处不在,所以我的好奇心使我产生了兴趣,如今我终于可以亲手试一试,焊接我自己的电路板。 说到,电烙铁的介绍使我大吃一惊。我以前所见的焊枪时平头的,接220幅的,向我们这样的初手如果枪头碰到电线皮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如今的焊枪非常的先进,有温度的控制,有降压的装置,又有耐高温的电线皮。使我们的危险降至到零,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完全进入到焊接的快乐之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焊接的技术,并得到了同学的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更为方便更为快捷的焊接方法。我发现面对困难时我们更应该逆流而上,如果这次放弃了,那下回呢?所以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学习到了重要的思想上的指导方法。 课后我们进行练习焊接时,我时刻默念老师教的焊接五步,遵循正确的步骤才是最简洁的方法。虽然我多次失败,但我从不放弃,手多次被烫了,但我觉得这是接触电子的开始,以后还要接触更多的,为以后的学习大号良好的基础与健康心理,所以我要多练习,多总结,多观察,记笔记,从经验中分析出要点与方法。一开始老师让我们在电路板上卸零件然后再焊上,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有冷静的思考了一下,其实这也是让我们在大战前充分的了解焊枪的特性,在考试中能非常连贯的焊上三个脚使之成为一个正方体。一想到这就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带屋顶水箱的竹质多层房屋结构 一、竞赛模型 竞赛模型为多层房屋结构模型,采用竹质材料制作,具体结构形式不限。模型包括小振动台系统、上部多层结构模型和屋顶水箱三个部分,模型的各层楼面系统承受的荷载由附加铁块通过实现,小振动台系统和屋顶水箱由承办方提供,水箱通过热熔胶固定于屋顶,多层结构模型由参赛选手制作,并通过螺栓和竹质底板固定于振动台上,图1给出了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 模型示意图 二、模型要求 2.1几何尺寸要求 (1) 底板:多层结构模型用胶水固定于模型底板上,底板为33cm×33cm×8mm的竹板,底板用螺栓固定于振动台上。 (2) 模型大小:模型总高度应为100cm,允许误差为±5mm。总高度为模型底板顶面至屋顶(模型顶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但不包括屋顶水箱的高度。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22cm ×22cm的正方形平面,即整个模型需放置于该正方形平面范围内,模型底面外轮廓与底板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螺栓能顺利紧固。 (3) 楼层数:模型必须至少具有4个楼层,底板视为模型第一层楼板。除第一层以外,每层楼面范围须通过设置于边缘的梁予以明确定义。 (4) 楼层净高:每个楼层净高应不小于22cm。楼层净高是指该楼层主要横向构件顶部

与其相邻的上一楼层主要横向构件底部之间的最小距离。若底板上设置有地梁,则第一层净高需自地梁顶部开始计算;若无地梁则从底板顶面开始计算。柱脚加劲肋、隅撑及其他外立面构件不影响计算楼层净高。 (5) 使用功能要求:楼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刚度,各层空间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在模型内部,楼层之间不能设置任何横向及空间斜向构件。模型底层所有方向的外立面底部正中允许各设置一个12cm×12cm(高×宽)的门洞。 (6) 楼层有效承载面积:楼层范围为各承重分区最外围楼层梁构件所包络的平面,不包括模型内部核心筒区域。在楼层范围内与楼面构件直接接触的铁块的覆盖面积定义为楼层有效承载面积,模型的总有效承载面积应在600cm2至720cm2的范围之内,且每个楼层的有效承载面积不得小于25 cm2。模型顶面为平面,应满足安全放置水箱的要求。 图2 模型立面示意图(单位:mm) 图3 模型底板示意图(单位:mm) 2.2模型及附加铁块安装要求 (1)利用热熔胶将附加铁块固定在模型除底层以外的各个楼层的楼面结构上,可在楼层上设置固定铁块辅助装置,但辅助装置和铁块不能超出楼层范围且不能直接跟柱接触,若辅助装置或铁块与柱子接触,则该层净高以接触点的高度位置开始计算。 (2) 提供大、小两种规格铁块。大铁块长、宽、高约分别为12cm、6cm与3.2cm,重量为1800g。小铁块的长、宽、高约分别为6.0cm、4.5cm与3.2cm,重量为675g。由于加载设备限制,模型中附加铁块总重量不得超过30kg。

201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F题一等奖--数字频率计

2015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一等奖作品 设计报告部分错误未修正,软 件部分未添加 竞赛选题:数字频率计(F 题)

摘要 本设计选用FPGA 作为数据处理与系统控制的核心,制作了一款超高精度的数字频率计,其优点在于采用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和等精度测量法,全部电路使用P CB 制版,进一步减小误差。 AGC 电路可将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待测信号,放大至基本相同的幅度,且高于后级滞回比较器的窗口电压,有效解决了待测信号输入电压变化大、频率范围广的问题。频率等参数的测量采用闸门时间为1s 的等精度测量法。闸门时间与待测信号同步,避免了对被测信号计数所产生±1 个字的误差,有效提高了系统精度。 经过实测,本设计达到了赛题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全部指标,并在部分指标上远超赛题发挥部分要求。 关键词:FPGA 自动增益控制等精度测量法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1. 系统方案 (3) 1.1. 方案比较与选择 (3) 1.1.1. 宽带通道放大器 (3) 1.1.2. 正弦波整形电路 (3) 1.1.3. 主控电路 (3) 1.1.4. 参数测量方案 (4) 1.2. 方案描述 (4) 2. 电路设计 (4) 2.1. 宽带通道放大器分析 (4) 2.2. 正弦波整形电路 (5) 3. 软件设计 (6)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6) 4.1. 测试仪器 (6) 4.2. 测试方案及数据 (7) 4.2.1. 频率测试 (7) 4.2.2. 时间间隔测量 (7) 4.2.3. 占空比测量 (8) 4.3. 测试结论 (9) 参考文献 (9)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作品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 赛作品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多旋翼自主飞行器(c题) 2015 年8月15 日 摘要 旋多翼自主飞行器由RL78/G13MCU板(芯片型号R5F100 LEA),STM32单片机模块(加SD卡),CMOS摄像头,A2212/13T新西达电机。STM32单片机输入信号到RL78/G13MCU板,启动飞行器和CMOS摄像模块,RL78/G13MCU飞控模块矫正飞行器在空中的姿态,实现悬停,前进,后退等功能,CMOS模块将拍摄的视频内容存储在STM32模块内置的SD卡里。当飞行到目的地时各模块自动停止工作。 飞行器能一键式启动,并开始航拍,从A点起飞,飞向B区,在B区降落,但不是中心,当飞行结束后,拔掉SD卡,能顺利的通过P0机回放,在飞行过程中,始终在电子示高线H1和H2的区间内。 目录 目录

1. 方案论证与比较 四旋翼算法方案 方案一:采用欧拉角法欧拉角法静止状态,或者总加速度只是稍微大于g 时,由加计算出的值比较准确。 使用欧拉角表示姿态,令Φ,θ和Φ代表ZYX 欧拉角,分别称为偏航角、俯仰角和横滚角 。 载体坐标系下的 加 速 度(axB,ayB,azB)和参考坐标系下的加速度(axN, ayN, azN)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其中 c 和 s 分别代表 cos 和 sin 。axB,ayB,azB 就是mpu 读出来的三个值。 这个矩阵就是三个旋转矩阵相乘得到的,因为矩阵的乘法可以表示旋转。 axB c c c s s axN ayB c s s s c c c s s s s c ayN azB s s c s c s c c s s c c azN θψθψθφψφθψφψφθψφθφψφθψφψφθψφθ-??? ?????????=-++????????????+-+?????? (1) 飞行器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参考系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 00xN yN zN a a g a ????????=???????????? (2) 把(2)代入(1)可以解 : arctg θ= (3) yB zB a arctg a φ??= ? ?? (4) 即为初始俯仰角和横滚角,通过加速度计得到载体坐标系下的加速度即可将其解出,偏航角可以通过电子罗盘求出。 方案二:四元数法(通过处理单位采样时间内的角增量(mpu 的陀螺仪得到的就是角增量),为了避免噪声的微分放大,应该直接用角增量-------抄的书) 本项目采用的是方案一。 STM32控制方案 方案一: 直接激活飞控模块(RL78/G13MCU ),可以很好的与飞控进行协调,实现飞控模块的启动与停止。 方案二:使用STM32直接控制飞行器飞行。在植入的程序里包含对四旋翼的控制算法和自启动和自停止,还有视频模块的处理,但太过复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