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20.48 KB
- 文档页数:9
《航空运输地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乘务员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飞行航线的地理和旅游知识,是《空乘服务概论》、《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一门拓展和强化课程。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空中乘务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2)掌握从上海始发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三、学习情境设计1.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能掌握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这个职业能力为设置依据,以常见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为主线,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分布情况,各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地理区域划分、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来展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多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资料查询等方式,实现做学一体化,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对乘客关于航线知识问询的职业能力。
根据以上思路,《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境如下:表1:航空运输地理的学习情景学习情境的描述包括:学习情境的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工作进程(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教师所需执教能力。
学习目标主要描述通过该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应获得的岗位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在该学习情境中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航空运输地理》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的必修主⼲课程,它是⼀门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的,是使学⽣初步了解世界航空运输布局和中国航空运输布局,以及与航空运输相关⼀些地理知识,使学⽣掌握航线地理的基本知识,同时注重介绍⽬前国际国内主要航线、航空公司以及机场的发展布局,使学⽣能够在⼀定程度上把握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课程⽬标航空运输地理是研究航空运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航空运输空间分布及其发展规律的⼀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应了解地理学、航线地理的研究内容及之间的关系;了解地球运动及其对飞⾏的影响;了解影响飞⾏的天⽓;掌握有关时差的概念,熟练计算时差和飞⾏时间;熟练掌握世界主要国际航线及其特征,航空港(机场)的分布,航空公司的分布及相应的英⽂代码;了解中国航空运输发展特点及空运内部资源分配;了解中国重要空港城市。
熟练掌握并识记中国主要机场三字代码、主要航空公司的⼆字代码;了解世界航空区划、IATA三个业务分区及其次区;识记IATA 各区域内的国家、主要空港城市及航空公司的代码。
(⼀)技能⽬标1.能运⽤地理知识解决航班上旅客的相关询问。
2.熟悉每条航线地标和航线特点。
3.熟悉主要空港概况。
(⼆)知识⽬标《航空运输地理》是⼀门应⽤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课堂讲授与学⽣实践的结合是本课程最佳教学⽅法。
学⽣需完成以下主要实践任务:填盲图,计算时差,设计航空运输营销建议书,设计旅游线路,分析机场分布规律等。
要求学⽣在课外进⾏个⼈独⽴学习或⼩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其完成质量为其评分。
本部分占总成绩的30%。
通过实践,学⽣能够在以后的实际⼯作中运⽤本课程所学知识。
(三)能⼒⽬标1. 设计航空运输营销建议书:通过⽹络或实地查阅资料,以⼤连市为例,分析城市类型,通过合作分析其地理、经济、⽂化、政治等⽅⾯对航空运输的影响,试拟⼀份航空运输营销建议书。
《民航运输地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第一章地理与民航运输地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地理学学科特点有哪些2、理解地理因素对民航运输有哪些影响3、掌握民航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缺点本章节重难点:掌握民航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缺点第一节:地理学概论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地理学的产生于发展2、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分类第二节:民航运输地理的特点与作用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民航运输的特点与作用2、五大运输体系与民航运输地理学3、民航运输的组成第二章自然地理与飞行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知地球与地球运动等基本常识2、了解地球与导航及航空地图3、掌握时差与飞行本章节重难点:掌握时差与飞行第一节:地球与地球运动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地球的基本常识2、地理坐标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二节:地球与导航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天文导航2、无线电导航3、卫星导航第三节:航空地图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地图比例尺2、地图符号3、地图投影第四节:时差与飞行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时差的产生和时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时区与区时3、夏令时4、多时区制国家5、国际日期变更线6、时差与飞行时间的计算第三章气象与飞行安全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基本的气象要素2、理解飞行环境对飞行的影响本章节重难点:理解并掌握飞行环境对飞行的影响第一节:基本气象要素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气温与气压、空气湿度2、基本气象要素与飞行第二节:大气层与飞行环境本小节主要知识点:对流层、平流层、航行层第三节:云、风与飞行安全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云、风2、云、风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第四节:雾与能见度本小节主要知识点:雾、能见度及雾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第五节:气流与飞行安全本小节主要知识点:高空急流与山地急流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第六节:降水与飞机结冰本小节主要知识点:降水与飞机结冰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第七节:雷暴与飞机颠簸本小节主要知识点:雷暴与飞机颠簸第四章民航运输布局与经济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影响民航运输布局的因素的产生 2、了解影响民航运输布局的主要行业本章节重难点:理解影响民航运输布局的因素的产生第一节:航线与航线网络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航线定义及分类2、航线网络及分类第二节:影响民航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自然、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地理位置因素第五章中国民航运输资源地理分布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的航空去换2、掌握民航运输的资源3、了解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现状本章节重难点:掌握民航运输的资源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外部和内部资源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中国民航运输地理的概述2、中国国际国内航线第二节:中国民航运输业发展现状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运输周转量,旅客、货邮运输量第六章中国民航旅游地理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主要地区的旅游运输地理环境2、掌握各地区旅游资源概况本章节重难点:掌握各地区旅游资源概况第一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航空运输旅游地理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各地区的运输地理环境2、个地区的发展布局分析第二节:云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航空运输地理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各地区的运输地理环境2、个地区的发展布局分析第七章世界民航运输布局及区划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世界主要的航线分布2、了解世界各地区主要的航空公司及分布3、掌握部分地区航空运输业发达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章节重难点:掌握部分地区航空运输业发达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一节:世界主要航线分布及主要的航空公司分布本小节主要知识点:1、世界主要的航线分布特点及国际航线2、世界各地区主要的航空公司概述及分布第二节:世界主要的空港分布本小节主要知识点:世界各主要地区的空港分布三、各章学时分配表及教学方式四、教学参加资料1、参考书目:《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民航旅客行李运输.民航学校运输专业教材编写组民航国际旅客运输.民航学校运输专业教材编写组2、其他参考资料:网络资料。
第一章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2009级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航行运输地理课程的基本特点,让2009级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学生对世界航空地理有基础认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以后课程的循序渐进;教学重点:第二节时差与航空飞行第四节影响航空飞行的天气引入:签到考勤、利用如地球仪、中国地图、海口市地图、机场航图等现有资料更加生动地讲解本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教学重点:无教学难点:无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一、部分地理坐标:1、地心:的部位;内部;2、地轴:地轴,即为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地轴是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连结南、北,与地球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始终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3、赤道:赤道是南北纬线的起点即零度纬线,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以南是,是划分纬度的基线;4、纬线: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垂直;赤道纬线圈最长;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经线:经线也称,和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零度经线直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5、重要空港城市经度、纬度资料:北京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3分29秒上海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广州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海口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二、地球的自转:1、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照点不同,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之分;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三、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2、公转所需时间: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000万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3、地球公转的重要意义:公转过程中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更替;我国传统上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来划分四季;第二节时差与航空飞行教学内容:航空运输和时差、与时差计算的有关概念、飞行时间计算教学重点:与时差计算的有关概念、飞行时间计算教学难点:飞行时间计算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过程:一、航空运输和时差:2008年6月,中国海南航空公司开通北京直飞美国西雅图航班HU495起飞为北京时间16:20,到达西雅图塔科马机场为当地时间当日12:00;国航CA931北京到日内瓦,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14:15,到达日内瓦为当地时间当日22:10;二、与时差计算的相关概念:1、地方时: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即当地的时间;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2、理论区时:国际上通常使用区时制;区时制把全球化分为24个经度宽15度的地区;各时区均以本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又称标准时;同一时区内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中间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3、格林威治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指位于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4、标准时:使用方便时机采用的时间;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例如,我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美国本土48州共有四个时区,从西往东依次为太平洋时间,山地时间,中部时间和东部时间;还有阿拉斯加州时间;美国还实行夏令时,美国夏令时始于每年4月的第1个周日,止于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夏令时比正常时间早一小时;思考题: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翁的时间为什么会多出一天引出日界线例题:现在杭州为11月19日10:00,请分别计算伦敦时间、纽约时间、东12区时间、西12区时间;注意观察东12区时间与西12区时间有什么关系设计目的:最基本的时差计算练习,并引出日界线问题5、日界线:①日界线的概念: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②日界线的特征:A.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B.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C.日界线两侧地理事项的对比:见表1-1;6、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自2011年3月27日开始俄罗斯永久使用夏令时,把时间拨快一小时,不再调回;三、飞行时间计算:例题1:冬季,希腊雅典东2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BA.13时B.次日凌晨1时C.次日17时D.23时例题2:家住广州的一位同学,要给在纽约某研究所访问的父亲打电话,要电话到研究所办公室的时间,选择在广州12月5日中午2点,这合适吗为什么纽约为凌晨1点例题3:假设2022年世界杯冠亚军决赛将于5月1日下午3:00在海口举行,一位英国的球迷将从伦敦赶来观看现场比赛,他的旅行时间总共需要20个小时,他应该什么时候出发注:英国从每年的3月份到10月开始实行夏令时4月30日12点例题4:一架飞机于美国太平洋时间西5区2008年8月7日8时由旧金山起飞到北京观看奥运会,飞行9小时后,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此时北京时间 A 考虑美国旧金山实行夏令时A 8日5时B 7日21时C 7日4时D 6日10时例题5: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出发向东航行,过日界线于当地时间2001年1月2日15时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地区西七区,途经14天2小时,该船在青岛的启航的时间是 BA. 2000年12月19日2时B. 2000年12月20日4时C. 2000年12月19日17时D. 2000年12月20日13时例题6:假定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12月10日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DA.东京B.香港C.伦敦D.纽约例题7: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下列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BA.法兰克福、新加坡、伦敦B.伦敦、香港、旧金山C.伦敦、东京、纽约D.东京、洛杉矶、纽约例题8:一架海航飞机于2008年2月1日6点从甲机场60°E起飞,直达位于45°W的乙机场,中途飞行了20个小时,求飞机到达乙机场时两地的地方时各是什么时间甲:2月2日2点乙:2月1日19:00例题9:.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B考虑夏威夷实行夏令时A、9月17日0时30分B、9月17日19时30分C、9月18日18时30分D、9月16日18时30分例题10:圣诞节12月25日当地时间上午9:00,小强远在纽约留学的姑姑乘飞机回沈阳探亲;自纽约至沈阳,飞机飞行时间约17小时;小强应在什么时间到机场迎接姑姑最合适DA25日15:00 B25日13:00 C26日19:00 D26日15:00例题11:在开辟“极地航路”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北京时间2000年7月8日下午3时从上海直飞洛杉矶西八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7月8日上午10时,该飞机的飞行时间是B小时小时小时小时作业题:1、利比亚2010年2月发生政治骚乱后,我国政府决定尽快撤侨;中国政府要求中国国航尽快组织包机前往利比亚撤侨;国航撤侨包机CA060于北京时间2月23日17:15分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到达希腊雅典机场为雅典时间23日21:25分;经过转场等待加油过站后,包机于雅典时间23日23:35分从雅典起飞,于利比亚的黎波里时间24日0:25分到达的黎波里机场,请问包机在空中飞行多少小时12小时2、一架俄罗斯航空公司的飞机冬季从圣彼得堡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起飞时圣彼得堡为18日15时,求飞机抵达时哈瓦那当地时间为18日19:00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与航空飞行教学内容: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学重点:无教学难点:无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一般按温度的垂直变化来划分;大气分层按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可把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散逸层;2、对流层:地面以上大气的最低层称为对流层,对流层顶的气压约为200hPa,对流层顶的高度夏季高于冬季,在赤道附近约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约10—12公里,高纬度为8—9公里;对流层对整个大气圈而言只是很浅薄的一层,但它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以上,几乎全部水汽、云和降水,主要天气现象和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混合;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3、平流层:对流层顶向上到50公里左右为平流层;平流层中水汽和尘埃很少,也没有对流层中的云和天气现象;4、飞机航行层:准确地说是在对流层顶部;大部分飞机严格来说没有进入平流层; 对流层和平流层实际上是没有明确分界线的,大约在8000米以上空气就已经很平静了,绝大多数民航班机超过95%在8000~11000米之间的高度飞行,如果是短程航班,高度会更低;一般情况下飞机的巡航高度是受到地面空管的控制的,空中划分有严格的高度层限制,不同飞行方向的飞机是不允许进入同一个高度层的;5、飞机高度层配备和航路航线角的关系:航线角小于180度东向,6600米以上同向间隔1200,5700米以下同向间隔600;航线角180度至359度西向,6000米以上同向1200米,6000米以下同向600米;第四节影响航空飞行的天气教学内容:天气基本要素及其对飞行的影响、影响起降的特殊天气、影响航行的重要天气、重要天气系统简介教学重点:影响起降的特殊天气、影响航行的重要天气、重要天气系统简介教学难点:影响起降的特殊天气、影响航行的重要天气、重要天气系统简介教学学时:3学时一、基本要素及其对飞行的影响:1、天气的基本要素:气温、气压:大气的温度及压强降水: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风: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矢量,风速风向;二、影响起降的特殊天气:1、地面大风:地面风会直接影响飞机的操纵,高空风会影响飞机在航线上的飞行速度和加油量;侧风会影响飞机的操纵,风向不稳定的时候还有可能导致低空的飞机失速,严重可以导致飞机坠毁;2007年12月31日6时40分许,中国国航CA1308次航班在降落首都机场时,由于大风引起颠簸,飞机在与地面接触两次后又重新弹起,第三次才平稳着陆;3名机上乘客与1名机组人员受伤被送往机场急救中心治疗;2008年6月24日晚8时,南航深圳分公司运行指挥中心接到最新气象信息:“风神”将正面袭击深圳;于是,机务人员立即将停在停机坪上的十几架飞机逐一捆绑在地面;机务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今年第一次将飞机绑在地上,以免被吹倒;而使用钢索的量将视风力和飞机大小而定;2009年2月25日下午3点,从昆明飞往临沧的东航MU5963次航班,于下午3点40分飞抵临沧机场上空后,因机场上空刮起8级大风,每秒风速就达米而被迫返航;2、低空风切变:低空风切变600米以下的风切变对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有严重的威胁;风切变即是在短距离内风向、风速发生明显突变的状况;强烈的风切变瞬间可以使飞机过早地或者被迫复飞;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导致飞机失速和难以操纵的危险,甚至导致飞行事故;2010年3月17日22时,有“飞机杀手”称谓的“风切变”现象突然“造访”浦东机场上空,为安全起见,多架国际航班备降虹桥机场;3、低能见度:低云:低云是危及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之一,它会影响飞机着陆;在低云遮蔽机场的情况下着陆,如果飞机出云后离地面高度很低,且又未对准跑道,往往来不及修正,容易造成复飞;有时,由于指挥或操作不当,还可能造成飞机与地面障碍物相撞、失速的事故;降水: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积雨云形成的云系中,降雨范围可大可小,有时东边日出西边雨,有时又会从河东一直下到河西;当强对流天气我们俗称雷雨出现的时候,往往在短时强降水的同时,伴随着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会给飞行造成很大的困难,严重的会使飞机出现失去控制、损坏、马力减少等危险状况;强电子流形成雷击,可以损坏雷达罩、天线、风挡玻璃、机翼,轻则会导致机体烧蚀现象;强烈颠簸,可以造成机体结构变形,当然飞机中的乘客就更加危险;如果在飞行中,突入雷雨,飞机误入积雨云或者进入强降水区,容易诱发引起发动机停车,而且使机翼、机身表面粗糙,阻力增加,有利迎角变小,升阻减少,失速速度增大,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严重降低;如果是在起飞降落的过程中进入雷雨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可能遭遇低空风切变,飞机会很难操纵,容易失去方向,甚至失速坠落;雾:低能见度对飞机的起飞、着陆都有相当的影响;雨、云、雾、沙尘暴、浮尘、烟幕和霾等都能使能见度降低,影响航空安全;地面能见度不佳,易产生偏航和迷航,降落时影响安全着陆,处理不好,还会危及飞行安全;海南雾主要出现秋冬和初春季节,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等;辐射雾是地面空气因夜间辐射散热冷却达到水汽饱和状态后形成的,这种雾大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又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我省秋冬季节较为常见的是辐射雾; 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平流雾多见于春季,一般出现在海陆交界地区;2011年2月海口出现的大雾天气属于平流雾;平流雾的特点是范围广、厚度大、浓度高、持续时间长,不容易因阳光照射或温度有所升高而消散;三、影响航行的特殊天气:1、雷暴:雷暴是夏季影响飞行的主要天气之一;闪电和强烈的雷暴电场能严重干扰中、短波无线电通讯,甚至使通信联络暂时中断;当机场上空有雷暴时,强烈的降水、恶劣的能见度、急剧的风向变化和阵风,对飞行活动以及地面设备都有很大的影响;雷暴产生的强降水、颠簸包括上升、下降气流、结冰、雷电、冰雹和飑,均给飞行造成很大的困难,严重的会使飞机失去控制、损坏、马力减少,直接危及飞行安全;2、飞机颠簸:大气湍流、空中急流都会造成飞机的颠簸;由于空气不规则的垂直运动,使飞机上升下沉;严重的颠簸可使机翼负荷加大而变形甚至折断,或使飞机下沉或上升几百米高度的危险;3、飞机结冰:结冰对飞行是很危险的;由于冰霜的聚积增加了飞机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因为机翼流线型的改变,螺旋桨叶重量的不平衡,或者是汽化器中进气管的封闭,起落架收放困难,无线电天线失去作用,汽化器减少了进气量,降低了飞机马力,还可使油门冻结,断绝了油料来源,驾驶舱窗门结冰封闭驾驶员的视线等原因造成飞机失事危险是可以想象的;结冰的形态可以分为明冰、毛冰与雾凇三种;明冰和毛冰最危险;因其牢固,不易排除,而且增长极为迅速,成为最危险的一种积冰;重要案例介绍:低空风切变: 2004年7月12日晚上9时左右,从长沙起飞的东航MU5302航班在到达目的地上海即将降落时遭遇气流,机身发生强烈颠簸,造成包括空乘人员在内的10名人员受伤;飞机落地后,受伤人员立即被送往医院急救;50多岁的张先生对媒体说:“飞机一开始很平稳,在即将降落时,突然出现异常情况,猛地一个颠簸,五六个人被抛了起来;我后座的女士被抛起后撞到了我的后颈,之后,飞机又出现了两三次颠簸;由于事发突然,出事后乘务员并没有说明情况;飞机平安降落到上海虹桥机场后,我们终于松了口气;紧接着我们这些受伤者被送往了医院急救;当时机上的人员都特别紧张,有位老太太双手合十,不停祈祷;据东航介绍,MU5302航班在浙江嵊县上空7500米时,遭遇了“风切变”,机身出现了3次颠簸,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和空姐在颠簸中受伤;地面大风:2004年11月30日傍晚,印尼首都雅加达东南500千米处的中爪哇旅游名城梭罗市笼罩在一片大雨中;傍晚6时左右,一架从印尼首都雅加达飞往泗水的印尼雄狮航空公司MD-82型客机在梭罗机场降落时,突然发生不测,飞机降落地面时冲出跑道,撞毁了机场的栏杆和护网,最后冲入100米开外的一片被稻田包围的公共墓地中;在一声巨响中,飞机机身被撞成两截,客舱上出现一个大洞,飞机机翼从机身上断裂脱落;当时机上共载有157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而雄狮航空公司则表示,可能是机场地面上积起的雨水导致飞机滑出跑道,再加上机场的大风,飞机失去了控制;飞机结冰:2004年11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云南公司CRJ—200机型B—3072号飞机,执行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任务,在包头机场附近坠毁,造成55人其中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和2名地面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事故调查组认为,飞机在包头机场过夜时存在结霜的天气条件,机翼污染物最大可能是霜;飞机起飞前没有进行除霜冰;雷暴:1997年5月8日晚21时许,中国南方航空有限公司深圳公司波音737-300型B2925号飞机执行重庆深圳3456航班任务,在恶劣天气中强行降落深圳黄田机场现更名为深圳,着陆过程中失事;“5·8”空难事故伤亡情况:机上旅客65人,其中死亡33人,重伤8人,轻伤20人;空勤组9人,其中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6人;2008年6月10日晚,苏丹航空公司一架A310客机在喀土穆机场降落后起火焚烧,根据最新统计,事故造成至少28人死亡,数十人仍失踪;失事飞机是由约旦首都安曼经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飞往苏丹首都喀土穆的班机;人数:203名乘客和14名机组人员;原因:飞机在雷暴中降落发生爆炸着火;降水、低云:2007年7月17日:当地时间7月17日,隶属于巴西塔姆航空公司的一架载有170多名乘客的A320型客机,在巴西圣保罗康根尼亚斯机场着陆时坠毁;这起空难事故可能已经造成199人丧生,其中包括地上人员;据悉,这架空客A320飞机是从巴西南部的阿雷格里港飞往圣保罗的;客机失事时,圣保罗正在下大雨,天空中云层很厚;有目击者称,客机出事时,机场跑道十分湿滑,飞机着陆时未能及时制动,先是在冲出跑道后横穿了一条繁华的马路,而后又在撞上塔姆航空公司的一个仓库后,一头扎进了路边的一个加油站;四、重要天气系统简介:气团: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稳定度等物理特性相近的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按热力分类,可分为冷气团、暖气团;冷气团经过时,容易形成云雨、雷暴天气;暖气团经过时容易出现雾、低云、毛毛雨、小雪等天气;锋:冷暖气团交界处形成的狭窄过渡带;根据锋的移动情况,可分为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气旋:在低压中心周围形成的较大尺度的水平空气涡旋为气旋;台风:台风和都是产生于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西部、以西,包括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一带叫台风;在南半球称旋风;。
《中国民航运输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满足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用为目的,在教学中贯彻航空运输地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航空运输地理的兴趣和实效,从而达到对航空运输的认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空中乘务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2)掌握国内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2.方法能力目标(1)能自主学习民航航线地理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课程所需信息;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地理知识、了解并掌握航空港、航线、航空公司及主要城市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
(二)教学方式和基本要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录像、VCD、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加强自学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航空乘务专业相关学习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一项目教学的形式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航空运输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对航空业、航空运输资源、主要民航城市相关地理和航线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程以航线地理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要求相结合开展教学内容,设计以下若干个项目:航空运输地理基础知识、航空运输业与航空港、中国航空运输资源分析、国内主要航线城市地理、世界航空航线情况等。
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航线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计划
二、课业计划
三、乘务英语实践教学装备标准
四、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程学习采用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将理论知识融惯于实际操作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2.教学中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教学中借助航线最新资料及网络获取学习的资源;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对航线地理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5.建立多重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模式,对学生完成课程某一阶段学习进行评价;或以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程度进行评价。
《航空运输地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乘务员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飞行航线的地理和旅游知识,是《空乘服务概论》、《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一门拓展和强化课程。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空中乘务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2)掌握从上海始发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三、学习情境设计1.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能掌握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这个职业能力为设置依据,以常见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为主线,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分布情况,各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地理区域划分、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来展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多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资料查询等方式,实现做学一体化,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对乘客关于航线知识问询的职业能力。
根据以上思路,《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境如下:表1:航空运输地理的学习情景学习情境的描述包括:学习情境的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工作进程(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教师所需执教能力。
学习目标主要描述通过该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应获得的岗位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在该学习情境中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航空运输地理教案精品汇编资料3、低能见度(1)什么是低能见度:(2)影响能见度的因素:A、低云B、降水C、雾D、风沙E、吹雪F、浮尘G、烟和霾二、影响航行的特殊天气和现象1、雷暴(1)什么是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天气。
出现时伴有雷电、暴雨、冰雹和大风。
(2)应对:避免在雷暴区飞行。
2、飞机颠簸(1)什么是飞机颠簸:飞机进入扰动空气层后发生的左右摇晃、前后冲击、上下抛掷及机身震颤等现象。
(2)危害:部件损害、仪表失灵等。
1、时区的定义:1884年国际经线会议规定,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区各占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12区,东、西12区都是半时区,共同使用180°经线的地方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时差,对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对安排航班、考虑运输时间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全球按经度被划分为24个时区,在《OAG》中公布了各个国家所位于的时区,据此可算出飞行时间。
2、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3、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飞行小时的计算方法:(1)找出始发站和目的站城市所在的时区。
(2)将DEP时间和ARR的当地时间转换成(GMT)。
(3)用ARR减去DEP即是飞行时间。
第四章中国航空旅游地理第一节中国航空中枢城市介绍课时:6教学目标:了解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概况;知道三个城市主要的景点。
课程标准-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课程标准、前言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B类理论实践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学分:3适用专业: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类的其他专业2.课程概述2.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运输生产和物流配送工作服务岗位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讲授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过程。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教学组织以技能为为目标,以素质为基础,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其功能是使学生具备掌握航空货物运输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的职业能力,达到民航中、高级货运员岗位职业标准及相关行业考证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要求,真正培养专业与专长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与《国际物流与联代业务》、《快递理论与 实务》课程等存在衔接关系,因此,教育学生树立持 续学习的理念,应关注课程体系的线性链接。
2.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完成民航国际货物运输所需的工 作任务和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基础,严格遵循以职 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来明确课程定位。
以国际航空货物 运输各个岗位(民航货运销售代理、航空公司 /机场/ 货站的货运部门)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完成这些工 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而设置。
本课程定位立 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使学 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的航空货运市场主要的参与者有 8类, 通过国际航空货运课程的学习,可以从事其中5类包 括货代、货站、机场、航空公司的货运操作岗位工作, 并可以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本课程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中国民航、中国航协、 国际航协的考证标准)相应能力的要求和高等职业学 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够用为原则,以掌握国际航空 货物运输各个岗位的流程和要求为主线展开课程内 容。
《航空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性质:航空地理是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管理学科。
本科主要研究航空运输地理的诸多问题,如基础地理知识、时差的计算.国内国际旅游知识和航空资源知识。
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适用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28学时,习题学时:4学时教材:《航空运输地理》中国民航出版社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满足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用为目的,在教学中贯彻航空运输地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航空运输地理的兴趣和实效,从而达到对航空运输的认识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教材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学生切实的掌握航空运输地理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在体例上安排了每章小结和典型案例,力求在理论上有较深的开拓,在实践上更具可操作性。
并结合我国在航空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更易接受和领会书中的理论、实务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航空运输地理概论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了解地理常识(2)掌握影响飞行的天气(3)掌握时差与时差计算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的计算第二章:航空运输经济分析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熟悉航空港和航空运输企业(2)了解航线经济分析(3)熟悉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4)了解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行业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港、航空运输企业、航线(2)航空运输布局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2)航线网络的构成第三章:中国航空运输资源地理分布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运输外部资源分布与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运输布局内部资源分布(3)中国航空远运输相关资源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集团公司3、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大航空公司情况(2)资源分布与分析第四章:中国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中枢城市介绍(2)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一)(3)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4)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5)港澳台地区介绍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中枢城市(2)重要空港城市3、教学重点与难点:(1)空港介绍(2)精品旅游推荐(3)周边重要空港(4)港澳台地区第五章:国际航协世界航空区划和主要航线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国际航协交通区域划分(3)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国际航空运输航线主要航线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IATA区域和次区第六章:国际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世界地理概况(2) IATA三区主要国家概况(3) IATA二区主要国家概况(4) IATA一区主要国家概况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世界航空区划(2)人文地理(3)空运地理(4)旅游地理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地理概况(2) IATA区域主要国家概况第一节地理常识课时:1教学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飞行中昼夜长短出现的原因;知道民航飞机主要活动在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原因。
《民航货物运输》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航空地面服务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货运员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航空货运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并为学习民航货运综合实训课程做好理论准备。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港货物运输业务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初步具备根据不同的工作环节对货主及货运代理人进行有效服务的工作能力,达到民航货运员初、中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民航货运员所应有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1)会填写托运书(2)会正确测算货物重量及尺寸(3)会正确填制航空货运单(4)会正确制作和贴挂各类标签、标记(5)会制作销售日报(6)会进行到达货物的通知(7)会正确收取运费到付货物的运费(8)会制作货邮舱单(9)能拍发各类货运电报(10)知晓特种货物运输、客户服务、邮件运输基本流程和一般要求(11)能审核《活动物申报单》和填写《活动物收运核查单》(12)能填写特种货物《机长通知单-NOTOC》(13)能处理货物不正常运输及货主的一般投诉(14)能根据操作流程进行货物的装机与卸机,货物到达与交付的处理(15)能根据操作流程进行中转货物的处理三、学习情境设计1.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将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改变为以任务引领、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是以民航货运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设置为主线,以货物接收、货物待运处理、货物装机和卸机、客户服务等并列式工作任务为设置依据。
课程结构以空港货物运输流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货物接收、货物待运处理、货物装机与卸机、货物到达与交付、中转货物处理、特种货物运输、客户服务、邮件运输等学习情景,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在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的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航空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性质:航空地理是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管理学科。
本科主要研究航空运输地理的诸多问题,如基础地理知识、时差的计算.国内国际旅游知识和航空资源知识。
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适用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28学时,习题学时:4学时教材:《航空运输地理》中国民航出版社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满足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用为目的,在教学中贯彻航空运输地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航空运输地理的兴趣和实效,从而达到对航空运输的认识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教材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学生切实的掌握航空运输地理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在体例上安排了每章小结和典型案例,力求在理论上有较深的开拓,在实践上更具可操作性。
并结合我国在航空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更易接受和领会书中的理论、实务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航空运输地理概论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了解地理常识(2)掌握影响飞行的天气(3)掌握时差与时差计算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的计算第二章:航空运输经济分析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熟悉航空港和航空运输企业(2)了解航线经济分析(3)熟悉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4)了解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行业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港、航空运输企业、航线(2)航空运输布局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2)航线网络的构成第三章:中国航空运输资源地理分布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运输外部资源分布与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运输布局内部资源分布(3)中国航空远运输相关资源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集团公司3、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大航空公司情况(2)资源分布与分析第四章:中国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中枢城市介绍(2)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一)(3)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4)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5)港澳台地区介绍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中枢城市(2)重要空港城市3、教学重点与难点:(1)空港介绍(2)精品旅游推荐(3)周边重要空港(4)港澳台地区第五章:国际航协世界航空区划和主要航线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国际航协交通区域划分(3)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国际航空运输航线主要航线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IATA区域和次区第六章:国际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世界地理概况(2) IATA三区主要国家概况(3) IATA二区主要国家概况(4) IATA一区主要国家概况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世界航空区划(2)人文地理(3)空运地理(4)旅游地理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地理概况(2) IATA区域主要国家概况第一节地理常识课时:1教学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飞行中昼夜长短出现的原因;知道民航飞机主要活动在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原因。
《航空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性质:航空地理是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管理学科。
本科主要研究航空运输地理的诸多问题,如基础地理知识、时差的计算.国内国际旅游知识和航空资源知识。
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适用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28学时,习题学时:4学时教材:《航空运输地理》中国民航出版社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满足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用为目的,在教学中贯彻航空运输地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航空运输地理的兴趣和实效,从而达到对航空运输的认识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教材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学生切实的掌握航空运输地理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在体例上安排了每章小结和典型案例,力求在理论上有较深的开拓,在实践上更具可操作性。
并结合我国在航空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更易接受和领会书中的理论、实务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航空运输地理概论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了解地理常识(2)掌握影响飞行的天气(3)掌握时差与时差计算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的计算第二章:航空运输经济分析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熟悉航空港和航空运输企业(2)了解航线经济分析(3)熟悉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4)了解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行业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港、航空运输企业、航线(2)航空运输布局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2)航线网络的构成第三章:中国航空运输资源地理分布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运输外部资源分布与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运输布局内部资源分布(3)中国航空远运输相关资源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集团公司3、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大航空公司情况(2)资源分布与分析第四章:中国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中枢城市介绍(2)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一)(3)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4)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5)港澳台地区介绍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中枢城市(2)重要空港城市3、教学重点与难点:(1)空港介绍(2)精品旅游推荐(3)周边重要空港(4)港澳台地区第五章:国际航协世界航空区划和主要航线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国际航协交通区域划分(3)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国际航空运输航线主要航线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IATA区域和次区第六章:国际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世界地理概况(2) IATA三区主要国家概况(3) IATA二区主要国家概况(4) IATA一区主要国家概况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世界航空区划(2)人文地理(3)空运地理(4)旅游地理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地理概况(2) IATA区域主要国家概况第一节地理常识课时:1教学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飞行中昼夜长短出现的原因;知道民航飞机主要活动在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原因。
《航空地理》教学大纲(5篇材料)第一篇:《航空地理》教学大纲《航空地理》教学大纲课程性质:航空地理是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管理学科。
本科主要研究航空运输地理的诸多问题,如基础地理知识、时差的计算.国内国际旅游知识和航空资源知识。
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适用专业:空中乘务专业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28学时,习题学时:4学时教材:《航空运输地理》中国民航出版社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满足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用为目的,在教学中贯彻航空运输地理的一些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航空运输地理的兴趣和实效,从而达到对航空运输的认识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由于教材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学生切实的掌握航空运输地理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在体例上安排了每章小结和典型案例,力求在理论上有较深的开拓,在实践上更具可操作性。
并结合我国在航空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更易接受和领会书中的理论、实务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航空运输地理概论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了解地理常识(2)掌握影响飞行的天气(3)掌握时差与时差计算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飞行的天气(2)时差的计算第二章:航空运输经济分析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熟悉航空港和航空运输企业(2)了解航线经济分析(3)熟悉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4)了解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行业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港、航空运输企业、航线(2)航空运输布局3、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2)航线网络的构成第三章:中国航空运输资源地理分布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运输外部资源分布与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运输布局内部资源分布(3)中国航空远运输相关资源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航空区划(2)中国航空集团公司3、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大航空公司情况(2)资源分布与分析第四章:中国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中国航空中枢城市介绍(2)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一)(3)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4)中国重要空港城市介绍(二)(5)港澳台地区介绍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中枢城市(2)重要空港城市3、教学重点与难点:(1)空港介绍(2)精品旅游推荐(3)周边重要空港(4)港澳台地区第五章:国际航协世界航空区划和主要航线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国际航协交通区域划分(3)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国际航空运输航线主要航线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主要航线和特点(2)IATA区域和次区第六章:国际航空旅游地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1)世界地理概况(2)IATA三区主要国家概况(3)IATA二区主要国家概况(4)IATA一区主要国家概况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世界航空区划(2)人文地理(3)空运地理(4)旅游地理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世界地理概况(2)IATA区域主要国家概况第二篇:《地理》教学大纲《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供师范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备课本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航空运输地理教材名称及版本《航空运输地理》授课班级
教师姓名
审核人
二〇一六年二月印制
填写说明
1、此备课本用来书写教案,适用于所有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兼课教师。
2、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需书写纸质版教案,如因使用多媒体教学需要和教学任务繁重,可用电子版教案,但格式必须按纸质版格式,且所有教案的书写应与学期授课计划相符合。
3、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可根据实际授课内容进行填写。
如: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标题或项目名称)
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教学、能力发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本节参考书目及资料:参考书目和相关资料
授课时间:第周,课时累计:按累计课时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课后反思:(因为课后反思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4、备课本的审核人为各教研室(项目中心)主任。
航线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航线地理【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空中乘务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其功能是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国内及国际航空运输的地理和旅游知识,为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空中乘务工作领域中所需航空运输地理知识为依据,以学习任务为结构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空中乘务岗位飞行各个阶段的工作中所需的相关航线地理知识,并融入民航乘务员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组织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有自然地理常识、时差与飞行知识、飞行高度与影响飞行的天气、中国航空运输地理知识、世界航空运输地理知识共计五个学习主题。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航线地理知识,初步具备使用航线地理知识来准备航班和解答旅客问询的能力,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五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以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
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养成“安全第一,旅客至上”的职业精神。
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时间换算和有关飞行时间的计算●能准确分析影响飞机起降与飞行的天气状况,准确回答旅客关于飞行天气的问题●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国内城市/机场及国际主要通航城市●能在地图上指出北美、欧洲、亚太、非洲、中东、拉美六大地区重要空港城市●能准确回答旅客关于航线沿途和到达城市地理及人文特征的问题3.课程内容和要求4. 教学活动设计参考5.实施建议5.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
(2)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以岗位需求即“必需、够用”为原则,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航空运输地理教学内容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
这是为大家的航空运输地理教学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3.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4.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
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 * 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并能够遵守 * 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 新人教学内容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2.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这种联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
因此,使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
《航空运输地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乘务员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飞行航线的地理和旅游知识,是《空乘服务概论》、
《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一门拓展和强化课程。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空中乘务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
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
(2)掌握从上海始发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
(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
三、学习情境设计
1.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能掌握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这个职业能力为设置依据,以常见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为主线,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分布情况,各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地理区域划分、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来展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多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资料查询等方式,实现做学一体化,体
现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对乘客关于航线知识问询的职
业能力。
根据以上思路,《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境如下:
表 1:航空运输地理的学习情景
学习情境的描述包括:学习情境的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工作进程(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教师所需执教能力。
学习目标主要描述通过该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应获得的岗位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在该学习情境中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详见表2~8
表 2:学习情境 1 描述
表 3:学习情境 2 描述
表 4:学习情境
3 描述
表 5:学习情境 4 描述
表 6:学习情境 5 描述
普通话能力、借助地图、多媒体演示理解天气形成的原理;利用民航资料使学生认识特殊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教师 执教能力
表 7:学习情境 6 描述
表 8:学习情境 7 描述
四、任务单元分配
为便于组织教学,在学习情境下可以设置若干个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航空运输地理学的学习情景任务分配见表9:
表 9:航空运输地理各学习情景及任务分配列表
五、课程评价
1、本课程的课程评价要求:
(1)突出阶段评价模式,包括对学生完成空乘服务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进行评价;以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即从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转变为注重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的流程和要求,以便为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打好基础。
(3)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能
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具体的评价方案见表 11:
表 11:航空运输地理课程评价方案表
六.实施建议
1.校本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以岗位需求即“必需、够用”为原则,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以满足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空间的需要;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注意学生的参与面和教学的可操作性。
2.教学建议
(1)建议本课程学习采用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将理论知识融惯于实际操作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2)教学中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教学中借助航线最新资料及网络获取学习的资源;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对航线地理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