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与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国内外绩效审计对比分析提要:绩效审计于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发展壮大,我国绩效审计发展时间较短,但也已经发展出了一套适用与我国国情的审计体系。
对于国内外绩效审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绩效审计的运行方式,进一步理解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与独到之处。
关键词:绩效审计;对比;分析绩效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也是审计理论联系审计实践的桥梁。
审计目标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它直接反映社会环境的需求,影响和制约审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审计目标提出调整要求,进而引起审计实践的变革。
同时,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有直接影响,有什么样的审计目标就有什么样的审计责任。
一、国外研究现状有关于绩效审计,国外有多种定义。
据统计,有关绩效审计的提法多达20多种,例如: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管理业绩审计(management performance audit)、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效果性审计(effectiveness audit)、“3E审计”(economy,efficiency & effectiveness auditing)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审计部门规范了绩效审计在本国的称谓,比如美国的绩效审计、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澳大利亚的效率审计、中国香港的衡工量值审计,最高审计机关称为效率审计。
国外绩效审计起步时间长,发展较为完善,但是各国绩效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尽相同,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绩效审计的影响也不一样,因而各国所进行的绩效审计从内容、重点和形式也存在差异。
美国是最早开始发展绩效审计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其绩效审计逐渐走向准则化和法定化。
1972年,美国审计总署根据立法所赋予的权限制定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Standards For Audit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Programs,Activities And Functions)。
第 32 卷 第 11 期2019 年 1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2 No.11Nov.2019中外政府绩效审计比较与启示郎倩慧,明萱(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271000)摘 要:绩效审计在我国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通过对比和分析中外绩效审计的差异,叙述了典型西方国家绩效审计的区别和联系,希望能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绩效审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绩效审计;政府审计;审计方法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11-0156-03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ingLANG Qian-hui, MING Xuan(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 'an 271000, China)Absrtact: Performance auditing has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but there are s t ill some gaps compared with Wes t ern countries.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performance auditing,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between performance auditing in typical Wes t ern countries, hoping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rformance auditing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China's performance auditing sys t em.Keywords: Performance Auditing; Government Auditing; The Audit Methods1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及现状1.1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及现状美国审计总署于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政府组织、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而定审计标准》中明确提出实施“3E审计”,包括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经验及借鉴【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经验及借鉴。
在介绍了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后,文章详细分析了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操作模式以及审计实践经验。
重点讨论了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借鉴意义,并探讨了其他国家对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学习与应用情况。
结尾部分总结了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提升我国绩效审计水平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绩效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经验,借鉴,制度建立,操作模式,审计实践,成功经验,建议,其他国家学习与应用1. 引言1.1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对政府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从而保障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绩效审计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发现和解决管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促进政府透明度和问责制度的建立。
通过绩效审计,政府可以更好地实现预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分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机构的执行力和责任感。
绩效审计还可以帮助政府与公民建立更加亲近和信任的关系,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在政府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政府绩效和公共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经验及借鉴,并从中总结出对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操作模式、审计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建立和完善绩效审计制度,提升绩效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政府机构及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实现更加透明、高效和有效的治理。
通过研究其他国家对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学习与应用情况,探讨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绩效审计水平的提升,推动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改革,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提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进程。
国内外企业绩效审计发展一、澳大利亚如何实施绩效审计澳大利亚审计署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对联邦公共部门开展绩效审计。
当时主要是适应建立高效率政府的要求,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改善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20世纪90年代绩效审计在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
1997年议会通过《1997审计长法案》取代了《1901审计长法案》,确立了审计长和审计署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审计长是议会的独立议员,确立了审计长的独立性和其与议会之间的惟一关系;规定了审计长作为联邦公共部门的外部审计人员,享有对联邦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审计的权力,并根据部长、财务大臣和议会会计审计联合委员会的要求,对政府企业进行绩效审计。
目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审计署的一项主要任务。
从绩效审计报告的数量看,绩效审计在审计署的审计业务中占相当重的分量。
2001—2002年度审计署向议会提交的绩效审计报告占审计报告总数69%;2000—2001年度和1999—2000年度这一比例均达到85%以上。
根据澳大利亚审计署的绩效审计实践,实施绩效审计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预备研究在对具体项目实施绩效审计以前,审计人员首先进行预备研究以确定是否进行绩效审计。
预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检查组织内部某一个行政单位的运作情况,或某项具体职能的履行情况,或组织内部的某项活动的系列程序等。
预备研究的目的是在正式实施审计前,调查研究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并根据发现的问题确定是否对其进一步实施绩效审计。
如果不实施审计,则向议会报告预备研究的结论;如果实施审计,应制订项目审计实施计划。
审计实施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责任关系、资源、程序和经营、管理程序和系统,以及外部经营环境;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计划聘用外部专家;制订具体审计标准;评估潜在的审计影响;制订审计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和审计经费预算。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比较与启示'摘要:通过对美国、瑞典和澳大利亚三国绩效的比较,我们得出两点启示:一是绩效审计急需强调人大立法监督;二是绩效审计的监督成效急需公平、公开。
关键词:绩效审计比较与启示一、各国绩效审计的特点1、美国绩效审计的特点。
首先,完善的法律及审计准则体系是政府绩效审计的依据。
美国联邦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审计的法案,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时期政府审计的。
政府审计准则问题同样得到了高度重视。
为规范、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1972年,联邦审计总署发布了《政府机构、项目、活动和职责审计准则》。
此准则经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在2003年完成,已于2004年1月1日实施),被美国各级审计机构和理论界所公认,一直延用至今。
其次,审计范围涵盖了一切公共资金的使用领域,但就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两种类型,审计内容各有侧重。
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审计长应调查一切有关公共资金的收入、支出和使用情况,并应就其效率和效益问题向国会提出建议。
因此,为立法机关服务是联邦审计的出发点所在"根据立法所赋予的权限,规定绩效审计由两部分构成,即性和效率性审计、项目效果审计。
2、瑞典绩效审计的特点。
首先,采用不同的法律制度约束一国的国家审计。
地方政府自治是瑞典政府体制的传统,也是瑞典式民主政府制度的特点。
与此相适应,地方审计机关隶属于地方议会,国家审计局和它们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两者适用的法律也不一样,前者适用《瑞典国家审计局法》,而后者适用地方政府审计指导原则。
其次,它拥有别具特色的两阶段调查分析法。
瑞典国家审计局大量地运用了调查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调查阶段,二是深入调查阶段。
这一方法与其建立在职能及任务分析基础之上的审计内容相适应。
如在调查阶段,审计师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被审计单位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是否有与目标相适应的业务活动其业务活动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薄弱环节?有无建立保证业务活动正常进行的制度?为此,审计师要分别进行目标分析、业务活动分析和管理制度分析。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环境对比分析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环境对比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政府绩效审计是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社会性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产生的。
根据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第十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议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对政府绩效审计做了如下定义:“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
”政府绩效审计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是指影响政府绩效审计的所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三个方面。
下面就美、英、法三个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环境及其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改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环境的思路。
一、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环境分析(一)经济环境分析政府绩效审计的经济环境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经济体制等对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影响的经济因素。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微观的经济形态有所差别,但是总体上都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
由于市场经济较为成熟,市场运作比较规范,所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审计已主要转向了关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绩效审计。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市场经济体制十分成熟,特别重视经济活动效率。
政府不直接管理企业,主要从事社会服务与公共管理,以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和高效协调的运行。
这种经济环境使得美国当前的政府审计以绩效审计为主。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审计总署(GAO,现更名为美国国家责任总署)就率先把注意力转向政府绩效审计,现阶段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项目已占全部审计项目的85%以上。
其政府绩效审计在当今世界最发达,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发达、审计经费充足和全社会对业绩、效率的重视。
英国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和第四大国际贸易国。
当代英国政府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主张自由经济主义。
中澳政府绩效审计及审计项目管理之异同作者:周国亮来源:《审计与理财》2013年第01期为进一步锤炼审计领军和骨干人才,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借鉴和学习外国审计工作先进经验,江西省审计厅组织了赴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及审计项目管理培训团,全团一行十九人于2012年11月19日至12月7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
在澳培训学习期间,培训团除上课认真听取澳大利亚专家学者的专题介绍外,还积极与授课老师开展了有关审计工作的直接探讨与交流,使学员了解了澳大利亚审计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审计工作的信心。
尽管时间不长,培训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但从听到的、看到的和感到的东西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收获非常大。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专栏登载学员们在澳学习的体会和感受,以飨读者。
一、审计体制架构方面(一)差异或不同点1.澳大利亚审计部门属于议会直接领导,属立法型政府审计机关;审计长不由政府任命,审计机关的权威性、独立性较强。
所有审计结果都同时向议会、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公开,透明度高。
2.澳大利亚审计机关组织结构的设置和建设非常专业化和功能化,除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大的业务部门外,信息技术服务、后勤服务和行政服务为整个的审计业务技术行政服务部门。
另外单设两个处室,即政策法规处和政府关系协调处。
组织结构简单清晰,责任制度明确。
政府关系协调处具体负责与被审计单位协调,督促其依法配合审计工作,从审前方案的制定、审计实施的沟通等,达到双方一致目标。
并且,人员编制精干,维多利亚州审计署的工作人员160余人,其中110人是审计专业人员。
(二)相同或相似点1.澳大利亚的六个州和两个地区都设有独立的审计机关,均称为审计署,并任有审计长。
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与各州审计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隶属关系。
联邦审计署在各州和地区设有派出机构,负责对国家驻各州和地区行政机关或其他实体进行审计监督。
2.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三者既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相互关联,构建了一张覆盖整个经济社会的监督大网。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比较与分析◆曾晓平陈宋生政府绩效审计(p e rform ance audit)从它的产生发展到现在已有四五十年历史,且发展势头迅猛,成为衡量一国政府审计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实施绩效审计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那么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以期找出原因,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发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所启迪。
一、中外政府绩效审计比较1.产生发展比较。
西方国家由于受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管制。
因其开支日益膨胀,群众要求对公共支出进行绩效审计的呼声日高,因而从4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会计总署扩大了审查范围,开始进行绩效审计。
1972年发布《政府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在世界政府审计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绩效型审计”。
自此在美国带动下,许多国家的政府审计机构先后从单纯的财务审计逐渐发展到绩效审计。
七十年代末期,加拿大审计长公署开辟了一种名为“综合审计”的现代绩效审计方法。
1979年澳大利亚修正审计法,正式授权审计署实施绩效审计。
在这种形势下, 1986年4月16日,在澳大利亚召开的最高审计机关第12届国际会议上正式发表《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提出了“绩效审计”概念。
1997年10月在雅加达召开的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第七届大会和第六届研讨会上通过了《雅加达宣言—关于通过效益审计促进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公共管理的指导原则》,也提出绩效审计概念。
我国政府审计机构是在西方国家已开展绩效审计基础上成立的,有后发性优势,加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注重效益的经济建设上来。
因而从政府审计机构成立那天起就十分重视实施绩效审计,且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成绩(由于当时主要是针对企业进行效益审计,所以我国一直将绩效审计称为“经济效益审计”或“效益审计”)。
英、美、澳、瑞政府绩效审计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政府绩效审计在各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审计体制和审计内容等分析总结英、美、澳、瑞四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况和特点,以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审计体制;考核国外的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并在70至8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且在政府审计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对绩效审计的定义是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定义,即对政府部门和公营单位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做出的评价和监督。
后来有学者建议加入对环境性(Environment)和公平性(Equity)的考虑。
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晚,发展较为缓慢,需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灵活应用。
一、国外绩效审计概况和特点目前国际上绩效审计开展较早且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
这四个国家关于绩效审计的名称各不相同。
英国称货币价值审计(Value for money auditing),美国和澳大利亚称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瑞典称效果审计(Effectiveness Audit)。
下面逐一介绍这四个国家的审计体制和内容。
(一)英、美、澳、瑞审计体制和内容简介1.英国英国在1983年公布的《国家审计法》中首次从法律角度表述了绩效审计,规定主计审计长可以:“……对任何组织(政府部门或者其他相关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检查”。
英国最高审计机关是国家审计署(National Audit Office),成立于1983年,工作范围是对中央政府各部门和行政性机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民保健计划托管机构、非公司性质的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的法定审计以及对非公司性质和公司性质的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进行绩效审计,主计审计长直接对议会负责。
中英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及启示作者:孔维娜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04期政府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政府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及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项目)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核检查,并做出独立、客观、系统地评价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政府审计仍以财务审计为主,政府绩效审计普遍存在开展范围小、层次低、手段落后、体制不健全等缺陷。
相比而言,一些老牌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历史比较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国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模式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向西方国家借鉴成功经验。
一、中英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分析(一)政府审计体制比较分析。
英国的政府审计体制属于立法型,议会是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英国国家审计署独立于政府之外,代表议会对政府公共开支进行审核,监督政府运作。
下议院下设公共账目委员会,负责对国家审计署公德的检查和指导。
主计审计长是审计总署的负责人,其人选由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主席同意后,经议会批准后任命。
主计审计长一经任命,只有经议会两院共同提议才能被罢免,其薪金从国家统一基金中支付。
主计审计长有权自行任免职员、决定职员编制、招聘条件和工资水平。
国家审计署的年度预算,也是由公共账目委员会设定的独立会计师进行审计的。
此外,英国是地方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地方审计机关一般不受中央审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各自为政;除国家审计署外,各地区分设审计署,英国的审计机关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属于行政型。
我国的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是国家审计署的行政首长,任期5年,可连任。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论科学的政府绩效审计观摘要:科学的政府绩效观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想与战略。
本文在探讨科学绩效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科学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地位、模式与标准等基础性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绩效;政府绩效审计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显著特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有机地嵌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
对于政府公务人员而言,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树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观。
政府绩效审计本质上是一种政府绩效评估行为。
因此,树立科学的政府绩效审计观是科学的研究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地位、模式与标准的基础性问题。
一、树立科学的绩效观当今世界,发展已成为各国讨论的共同主题。
美国管理学家Harrington Emerson指出,正是人类活动的低效率导致了贫困,多数人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仅达到60%的效率,人类的效率潜能仅利用了不足1%。
可以说,政府绩效小小的改善将会带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的发展铺平道路。
对我国而言,由于广泛存在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低下的现象,因此,政府绩效的改善具有更为紧迫的意义职称论文。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尊重人依靠人的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历史上,从封建皇权统治到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权者在认识上形成一个误区:将政府职能的全能化等同于为人民服务,将政府垄断资源的生产和分配视同为替人民着想。
所以,政府的行为即为政绩,将政府包办视为人民社会生活的需求。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才打破了政府垄断的局面,人民自我意识的觉醒使政府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定位自身的职能。
“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正是我国政府制度建设的重新定位,要求政府在制度建设时要尊重和体现人的意志,保护人的权利,牢牢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的观念。
由此起点决定的政绩观,才能体现政府的核心价值。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与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的比较
作者:稂小毛
来源:《审计与理财》2013年第07期
1绩效审计的目标基本一致
澳大利亚联邦审计总署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为:对一个政府组织或其他组织机构,商业实体所进行的独立的、系统的和专业的对经营管理方面的考核和评估。
其目的在于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以进一步改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绩效的经济监督活动。
2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更具有独立性
澳大利亚1997年议会通过《1997审计长法案》,确立了审计长和审计署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审计长是议会的独立议员,确立了审计长的独立性和其与议会之间的惟一关系;规定了审计长作为联邦公共部门的外部审计人员,享有对联邦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审计的权力,并根据部长、财务大臣和议会会计审计联合委员会的要求,对政府企业进行绩效审计。
而我国《宪法》和《审计法》虽然规定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涉,但审计机关是双重领导制,政府的组成部门,在行政上受同级地方政府的管理,而且要对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审计工作都是围绕着政府的中心工作。
3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更具有广泛性
在澳大利亚,审计法明文规定审计长必须对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效益进行审计。
审计中,要核查单位在管理财力、物力和人力时对效果性、经济性以及管理或工作效率性考虑的程度如何。
目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审计署的一项主要任务。
从绩效审计报告的数量看,绩效审计在审计署的审计业务中占相当重的分量。
在我国,虽然《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一半左右。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
但从绩效审计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为止,省级以下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项目不多,即使开展了的项目,审计程序和内容也不是很规范,审计项目质量不高,绩效审计还没有完全推开。
4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更健全
澳大利亚无论是政府审计还是民间审计都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审计准则;二是在审计准则基础上细划的审计操作指南。
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对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如何评价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1999年以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颁发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等,但这些只是针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性质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导致政府绩效审计难以深入,在评价标准缺乏的情况下,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5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信息披露和公布制度完备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绩效审计,最后的审计报告,经审计长签字后,审计报告必须在审计署、被审计单位等网站上如实公布,审计结果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披露,让全社会了解公共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
同时,对审计结果整改情况进行监督。
在我国,审计结果报告公布制度虽已实行,但审计报告公布的数量及内容相对有限,审计信息的披露和公布制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作者单位:新余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