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治疗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95.15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60例中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排卵障碍性不孕是指由于排卵异常导致的不孕问题,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很多不孕夫妇带来了困扰。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选择。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调理女性的月经周期、促进排卵、调整内分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帮助患者实现怀孕。
目前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还相对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60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60例中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提高不孕症患者的生育率。
通过观察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和效果,总结出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经验,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揭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及局限性,为进一步完善不孕症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过程中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生育成功率,改善生育健康质量。
1.3 研究意义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影响生育的常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探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助于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为临床诊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中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可以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研究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育成功率,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方案,促进孕育健康后代,提高不孕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排卵障碍的调理方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排卵障碍的问题。
排卵是女性生育能力的关键,在实现怀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排卵障碍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来改善排卵障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对排卵障碍的调理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女性。
一、中医理论对排卵障碍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女性的月经周期是由肝、脾、肾等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的。
排卵障碍往往与这些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具体来说,肝气郁结、脾虚湿阻、肾阳虚等病理状态都可能导致排卵障碍。
因此,中医调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恢复生理平衡,从而改善排卵障碍。
二、1. 肝气郁结型排卵障碍的调理方法肝气郁结型的排卵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动、脾气暴躁等症状。
中医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理:(1)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情绪。
(2)舒筋活络:可以通过中医推拿、针灸等手段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草药调理:中医草药中有一些具有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香附等,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调理。
2. 脾虚湿阻型排卵障碍的调理方法脾虚湿阻型的排卵障碍主要表现为胃口不佳、倦怠乏力、腹胀便溏等症状。
中医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理:(1)饮食调理: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重、过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等。
(2)脾胃调理:可以通过中医草药来调理脾胃功能,如党参、白术等,帮助消化吸收,改善湿阻的症状。
(3)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促进湿气的排除,对改善脾虚湿阻型排卵障碍有积极的作用。
3. 肾阳虚型排卵障碍的调理方法肾阳虚型的排卵障碍主要表现为手脚冰凉、背部不适、性欲减退等症状。
中医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理:(1)保暖:保持温暖的环境,注意手脚的保暖,可以穿棉袜、手套等,避免受寒。
辨治特色临床辨治特色,其一是调周法治疗,其二是辨病施治。
2.1 调周治法即周期中4期均治。
经后期属于周期中的奠基阶段,治以滋阴养血,佐以健脾助阳,方用归芍地黄汤合异功散。
药用炒当归、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太子参、白术、陈皮、续断、菟丝子、炙甘草等。
随着经后期的后移,还要逐渐加入杜仲、肉苁蓉、锁阳等,以阳中求阴,促进阴长。
经间排卵期,是重阴转阳的转化期,亦是本病治疗的重要时期,补肾调气血以促转化,方用自拟经验方补肾促排卵汤。
药用炒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炒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五灵脂等。
经前期漏红,脾肾亏虚者多,故常加党参、黄芪等;如有明显的阴虚血热现象者,经前在原方基础上去鹿角、当归,加女贞子、旱莲草、紫河车等,有利于经前期控制出血。
经前期是阳长的时期,也是漏红发作的时期,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出心肝火旺的血热证候,因此,在经前期以补肾助阳的同时,必须佐以清热止血之法,方选健固汤,或毓麟珠,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用党参、白术、山药、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霜或鹿角胶、钩藤、栀子、炒荆芥、大蓟、小蓟等。
但是病发时期,要在辨证的前提下,结合调周法。
血瘀证者,可在加味失笑散合毓麟珠方上进退,因为补肾助阳有利于活血化瘀,或者限制血瘀的发展。
血热证者,可在保阴煎的方药中加续断、紫石英、制香附等,不仅照顾到经前期的特点,而且亦有利于经期经血排泄之顺畅。
脾肾气虚证者,仍当以健固汤加减,或偏于脾虚者,可以温土毓麟汤治之。
行经期是重阳转阴的转化时期,排泄经血有利于阳转阴,故经血的顺利排泄,标示转化顺利,故需用五味调经散(汤)加味。
药用丹参、赤芍、五灵脂、山楂、益母草,再加入艾叶、制香附、茯苓、续断、牡丹皮等。
如阴虚血热,表现月经过多者,上方去艾叶、丹参,加入大蓟、小蓟、生地黄等。
如气虚脾弱,亦见月经过多者,上方去丹参、赤芍,加入炒白术、党参(重用)、砂仁等。
总之,调周法亦要针对各种证型进行辨证加减,但前提在于调整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整体,以保障月经周期演变的正常进行,自无经前期漏红之疾也。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着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困扰。
据统计,全球每十个夫妇中就有一个夫妇因该问题而无法怀孕。
这种情况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困扰和痛苦。
因此,对于该疾病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并综合列举中西医治疗方法的优劣。
排卵障碍的原因和类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是指女性由于某些因素而排卵不正常,导致受精卵不能被正常地释放,从而使得怀孕的几率大大降低。
排卵障碍通常有三种原因:1.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如: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2.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3.本身就存在排卵方面的障碍。
针对排卵障碍,医学上也分为多种类型,如下所示:•无排卵:数据表明,约有10%到15%的妇女处于无排卵状态;•闭经型排卵障碍;•月经不规律型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方法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在药物方面,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治疗该问题的一种主要方式。
传统西方药物治疗以克米芬、溴隐孕酮等黄体酮类药物为主,对于无排卵症和闭经型排卵障碍有一定疗效,但对月经不规律型排卵障碍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却不佳。
同时,伴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证明,中医药治疗能够对排卵障碍性不孕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
中医药治疗是一种以调理人体“阴”和“阳”之间的平衡,恢复身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的方式。
在中医药治疗中,可以选择针灸、中药煎汤等多种方法,同时也能同时起到辅助西医药物治疗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方案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和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
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一些常见举例:方案一:以西药为主,辅以中医药在治疗无排卵,闭经型排卵障碍等情况时,西药治疗方案应是以克米芬和醋酸甲地孕酮等为主,同时辅以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方案可以采用针灸、拔火罐等方法,同时也可以使用方剂治疗,如桂枝加蜜汤和逍遥丸等方剂,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治疗进展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周期调节、针灸的研究皆取得了较大进展,根据有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进行综述。
标签: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治疗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同居一年而未妊娠者。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不孕患者人數约为8000万~1.1亿,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而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25.30%。
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女性患者的生殖健康与生命质量[2]。
现就有关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辨证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1 病因病机1.1现代医学认识排卵障碍主要是由于排卵功能紊乱导致不排卵,主要原因有:①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功能紊乱,包括下丘脑性、垂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②卵巢病变,如先天性性腺发育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卵巢功能性肿瘤、卵巢不敏感综合征等;③肾上腺及甲状腺功能异常也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不排卵。
1.2中医学认识中医学认为,卵子是生殖之精,藏于肾,精(卵)的生长发育乃至成熟,均依赖于肾阴、癸水的滋润涵养。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肾阴不足,癸水不充。
肾阴、癸水匮乏,自然不能滋养精(卵),故精(卵)难以发育成熟,因此形成排卵障碍。
而卵子的正常排出还有赖于肾阳鼓动、肝之疏泄、冲任气血调畅。
肾中气阳不足,阴阳转化不力,无以推动卵子排出,排卵缺乏内在动力,亦为排卵障碍的原因之一;肝主疏泄,肾为生殖之本,肝为之枢纽,两者共同协调人体生殖功能,使卵子有规律地排出。
肝气郁结,疏泄不利,使肾所藏卵子的排出乏于规律,从而出现排卵功能障碍;肾虚肝郁者,往往经血不调,瘀滞胞宫、胞脉,以致冲任不能相资,故胎孕不受。
肾阴癸水不足,肾阳亏虚、肝郁气结、瘀血内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导致排卵功能障碍,而致不孕。
2 中医治疗2.1辨证论治2.1.1补肾养血法徐惠群、胡争艳[3]以补肾养血法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56例。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10), 2826-283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https:///10.12677/tcm.2023.1210424近五年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进展尹思力*,何玲#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际妇科,四川成都收稿日期:2023年8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1日摘要排卵障碍作为不孕症的一大重要病因,在临床上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与家庭幸福,备受医学界关注。
中药口服、穴位贴敷、中药肛门导入、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在不孕症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辩证分型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病人施治,皆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治疗中的一大类,其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本文通过对近5年的文献进行搜索,发现针灸在排卵障碍性不孕(ODI)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针灸,治疗,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of Ovulatory Disorder Infertilityin the Past Five YearsSili Yin*, Ling He#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Received: Aug. 21st, 2023; accepted: Sep. 28th, 2023; published: Oct. 11th, 2023AbstractOvulation disorder, as an important cause of infertility, has a high incid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第一作者。
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中医治疗进展摘要:排卵障碍性不孕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由于西医治疗往往会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从中医角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治疗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排卵障碍性不孕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不孕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排卵障碍是造成患者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所有不孕患者中约有25%-30%的患者存在排卵障碍[1]。
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激素类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排卵率,但是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理想[2-3]。
中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中医治疗具有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疾病的治疗中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4-6]。
近些年很多专家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中医辨证论治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天葵、冲任以及肾之间发生协调失常;二是肝脾肾功能发生协调失常;三是血淤、痰湿、肾虚以及肝郁等[7]。
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辩证治疗中以补肾为主,结合其他方法共同治疗作为治疗原则。
(1)补肾。
中医认为:“人体肾脏藏精,为先天根本,内蕴真阳、真阴,主生殖;而胞宫、冲任、天葵等受到肾气间接或直接影响,肾气充盈则男女生殖之精成熟。
”因此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肾。
张宗圣等自制补肾方,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受孕率为64.6%[8]。
(2)疏肝解郁、理气活血。
女性由于情志不通达,进而导致气血失和,引发肝脏功能紊乱,造成不孕症。
因此很多中医专家认为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治疗过程中,应该在补肾的基础上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敷阳化气、活血通滞,进而恢复肝脏功能,达到治疗目的[9]。
中西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研究进展
刘思杨;刘琦琦;杨新鸣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2
【摘要】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中西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现状,多数学者认为肾虚为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汤剂辩证论治,中医针灸疗法,以及其他外治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该病时不仅可以帮助促进卵泡生长,诱导排卵,提高患者妊娠率,并能减少单纯应用西药带来的相关副作用。
但对于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并不完善,需要临床工作者加大样本量,规范研究标准,以求相关研究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页数】8页(P2806-2813)
【作者】刘思杨;刘琦琦;杨新鸣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
2.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
3.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Meta分析
4.基于扎根理论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专
家深度访谈分析5.基于德尔菲法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第一轮问卷调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中医治疗进展
陈冠妏n;施艳秋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6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临床研究文献的回顾,分析、归纳和总结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不同方法、不同途径和不同疗效,探讨其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临床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84-86)
【作者】陈冠妏n;施艳秋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4
【相关文献】
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中医治疗进展 [J], 李希昆
2.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隋晓东;曲秀芬;周微;李莹
3.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治疗进展 [J], 吴荔;陆华
4.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J], 丁志云;李娟;赵可宁
5.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王丽君;杨克敏;姜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