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基础操作
- 格式:docx
- 大小:16.06 KB
- 文档页数:6
12项必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一、手术人员术前准备1.手臂消毒法⑴目的最大限度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虽不能完全消灭藏在皮肤深处的细菌,但配合消毒橡胶手套和无菌手术衣,可防止细菌移位到皮肤表面而污染手术切口。
⑵准备工作①进手术室前在更衣室换穿手术室准备的清洁鞋和衣裤;②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上1/3处;③戴好口罩及帽子;口罩要盖住鼻孔,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④剪短指甲,并除去甲缘下积垢;⑤手臂皮肤破损有化脓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
⑶操作方法肥皂刷洗酒精浸泡法①用肥皂和清水将手和手臂冲洗一遍;②用灭菌过的毛刷、软皂液刷洗手,由指尖逐渐向手指、指间、手掌、手背、前臂的前、后、内、外侧、肘窝至上臂肘上10cm处顺序均匀地刷洗,刷洗动作应稍用力,两臂交替刷洗,如此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③用水冲洗,手指朝上,使水顺指尖向肘部流下,不可由肘部再流向手臂;④刷洗完毕后用无菌小毛巾自手指向上擦干手前臂和肘部,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⑤将手和前臂浸泡在70%酒精内5分钟,浸泡范围到肘上6cm处,用桶内的小毛巾轻轻擦洗5分钟后取出,待其自干。
洗必泰制剂手臂消毒法①清水冲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后,用无菌刷蘸洗必泰3~5m1刷手到肘上10cm范围,约3分钟,只需刷1遍,流水冲净。
(刷法同肥皂刷洗法)②取无菌纱布(或小毛巾)擦干手及前臂,再取吸足洗必泰的纱布球涂擦手和前臂,待自然干燥即可形成灭菌屏障,然后穿手术衣、戴手套。
⑷注意事项;①应特别注意指尖、甲缘、指间和手掌等部的刷洗;②手臂上的肥皂必须冲净,因新洁尔灭是一种阳离子除污剂,肥皂是阴离子除污剂,带入肥皂将明显影响新洁尔灭的杀菌效力。
配制的1:1000新洁尔溶液一般在使用40次后,不再继续使用。
③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低于剑突,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2.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⑴目的隔绝手术室医护人员皮肤及衣物上的细菌,防止细菌移位到手术切口和皮肤引起污染。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是一种医学治疗方法,涉及对人体进行手术干预以治疗疾病、纠正畸形或改善功能。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手术计划:医生和手术团队确定手术的具体步骤、所需设备和人员。
2.麻醉: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根据手术性质和患者状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3.手术入路:
•切口:开始手术的第一步是通过切口进入患者的体内。
切口的位置和大小根据手术类型而定。
4.操作器械使用:
•手术刀:用于切割组织。
•剪刀:用于切断血管、神经等。
•钳子:用于夹取、固定或移动组织。
•吸引器:用于吸除血液或其他体液。
5.病变处理:
•切除:移除异常组织、肿瘤或受损器官。
•修复:修复或重建组织、器官或血管。
6.止血:
•结扎:通过缝合或结扎血管以阻止出血。
•电凝:使用电能将血管封闭。
7.伤口关闭:
•缝合或用夹子固定:通过缝合伤口或使用夹子将组织重新连接。
8.术后处理:
•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情况。
•镇痛:确保患者在术后感到舒适。
9.术后护理:
•康复计划:制定患者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
以上步骤是外科手术的一般流程,具体的操作会根据手术类型、病情和患者状况而有所不同。
外科手术需要由专业的外科医生和手术团队执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 七步洗手法,这是进行外科手术前的基本手部清洁步骤。
2. 戴帽子和口罩,这是为了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
3. 戴手套,这一步骤是为了进一步保护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环境。
4. 穿手术隔离衣,这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服不会污染手术区域。
5.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这是为了消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预防术后感染。
6. 铺手术无菌巾,这是为了在手术过程中保护手术区域,防止外界的细菌和病毒进入。
7. 在手术部位做切口,这是手术的核心步骤,需要由专业医生按照手术需求进行。
8. 止血,这是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需要医生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
9. 缝合,这是手术结束前的最后一步,通过缝合伤口,确保伤口能够顺利愈合。
请注意,这些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操作可能会因手术类型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急诊行手术:指病情紧迫,不立即手术就将影响病人生命安全,或会遗留有严重后遗症的手术。
如急性阑尾炎的阑尾切除。
限期行手术:指不应延误治疗时机,一旦延误会严重影响治疗和预后的手术。
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择期性手术:指在一定时间内延迟手术对疾病并无重大影响的手术。
体表良性肿瘤的切除术。
根据手术无菌程度,分为清洁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三类:清洁手术:亦称无菌手术。
施行手术部位,其组织和病变部位没有感染,手术全过程在无菌情况下进行。
例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单纯疝修补术、肿大淋巴结活检术以及各种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等。
污染手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手术区不可避免地带来手术野被细菌污染的可能,例如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肺叶切除、肾切除手术等。
感染手术:手术部位已有感染或化脓,例如,各种脓肿的切开引流术、胃肠道穿孔并发腹膜炎的剖腹术、化脓性胆管炎总胆管探查引流术等。
清洁伤口:通常是指无菌手术的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疝修补术等,经缝合后可达到一期愈合。
污染伤口:指伤口有细菌污染,但未发展成感染,如8小时内的新鲜开放性损伤。
一般通过及时、正确的清创处理,可减少污染,使之变为或接近清洁伤口,行一期缝合。
感染伤口:是指伤口出现红肿、渗液乃至脓液和组织坏死等,须经过换药达到二期愈合,如延迟处理的开放性损伤,手术切口感染等。
器械:手术刀(scalpel, surgical blade )、胃钳(stomach clamp)、布巾钳(towel clips)、手术霆(forceps)、阑尾钳、缝针(needle)、海绵钳(sponge forceps) '手术剪(scissors卜牵开器(retractors)又称拉钩、肠钳(in test ine clamp )、持针器(needle holder )、血管钳(hemostat )、吸引器(SUCTION)灭菌(ste rilizati on):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抱)全部杀灭或消除,使之达到无菌处理。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高压蒸气法:能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由一个具有2层壁的耐高压的锅所构成,蒸汽进入消毒室内,积聚而产生压力。
灭菌器压力104~137.3kPa。
温度达121 ~126C。
维持30 '。
高压灭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
煮沸法:有未用的煮沸灭菌器、铝锡或不锈钢锅也可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
煮沸100°,持续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杀灭,带芽胞的细菌需煮沸1小时以上。
化学灭菌法:适用于锐昨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
(D 2%中性戊二醛水溶液:使蛋白质变性,消毒时浸泡30分钟,同于刀片,剪刀,缝针及显微器械的消毒。
②10%甲醛溶夜:干扰蛋白质代谢和DNA合成,浸泡20〜30分钟,适用于输尿管导管等树脂类,塑料类以及有机玻璃制品的消毒。
③70%酒精:使蛋白质变性沉淀,30分钟,用途与戊二醛相同。
④ 1 :1000苯扎溟鞍(新浩尔尤)溶液:浸泡30分钟,适用于刀片、剪刀及缝线的消毒,但效果不如戊二醛溶液,目前常用于持物钳的浸泡。
⑤ 1 :1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浸泡30分钟。
抗菌作用较新洁尔灭强。
注意事项:①浸泡前,器械应去污、擦净油脂;②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溶液内;③剪刀等有轴节的器械,消毒时应把轴节张开、管、瓶类物品的内面应浸泡在消毒液内;④使用前,需用灭菌生理盐水将消毒药液冲洗干净。
缝合(―)单纯对合缝合1・单纯间断缝合(simple interrupted suture)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缝合方法,每缝一针打一个结,各结互不相连。
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和内脏器官等多种组织的缝合。
2 •单纯连续缝合法(simple continuous suture )从切口的一端开始先缝一针作结,缝线不剪断连续进行缝合直到切口的另一端作结。
作结前应将尾线反折部分留在切口的一侧,用其与缝针双线作结。
可用于张力较小的胸膜或腹膜的矢闭缝合。
3・连续锁边缝合(lock stitch):亦称毯边缝合,常用于胃肠道后壁全层缝合或整张游离植皮的边缘固定。
4. “ 8”字缝合(figure of eight suture):由两个相连的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靠,不易滑脱。
常用于肌腱、韧带的缝合或较大血管的止血贯穿缝扎。
5. 皮内缝合(endothelial suture):分为皮内间断缝合和皮内连续缝合。
选用细小三角针和细丝线(0 号或0/2号)或细的可吸收缝线,缝针与切缘平行方向交替穿过切缘两侧的真皮层,最后抽紧。
此法的优点是皮肤表面不留缝线、切口瘢痕小而整齐。
此法多用于外露皮肤切口的缝合,如颜面部、颈部手术缝合。
6 •减张缝合(retension suture ):可减少切口的张力 > 常用于较大张力切口的加固缝合。
如张力较大的腹部切□依常规方法缝合术后可能发生切口裂开,此时可在常规缝闭腹壁各层组织的同时,每间隔2〜3针加缝一针减张缝合,针距3cm左右。
其方法是采用粗丝线或不锈钢丝线,于切口一侧距切缘2cm处皮肤进针,达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出针,再从切口对侧的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进针,穿过除腹膜外的腹壁各层达切□对侧皮肤的对应点出针。
为避免缝线割裂皮肤,在结扎前,缝线上需套一段橡皮管或硅胶管以做枕垫,减少缝线对皮肤的压力。
7 •贯穿缝扎(suture ligation ):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困难或线结滑脱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组织的结扎,如脾蒂的缝合结扎等。
缝合要点是术者将钳夹组织的血管钳平放,从血管钳深面的组织穿过缝针,依次绕进针点两侧的钳夹组织后收紧结扎,亦称贯穿“ 8”字缝扎。
(-)内翻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其优点是缝合后切缘成内翻状态,浆膜层紧密对合,有利于伤口粘连愈合;愈合后伤口表面光滑又减少了伤口与其邻近组织器官的粘连;内翻缝合防止了因粘膜外翻所致的伤口不愈或胃肠液、尿液外漏。
但是,内翻过度有可能引起内腔狭窄。
1单纯间断全层内翻缝合(simple interrupted varus suture):首先从一侧粘膜进针穿浆膜出针,对侧浆膜进针穿粘膜出针,线结打在腔内同时形成内翻。
常用于胃肠道的吻合。
2. 单纯连续全层内翻缝合(simple continuous yarns suture):用于胃肠道的吻合,其进出针的方法同单纯间断内翻缝合,只是一根缝线完成吻合口前后壁的缝合。
现已很少使用,因缝合不当可引起吻合口狭窄。
3. 连续全层平行褥式内翻缝合(Conn ell):适用于胃肠道前壁全层的吻合。
其方法是开始第一针从一侧浆膜进针通过全层,对侧粘膜进针浆膜出针,打结之后,距线结0.3〜0.4cm的一侧浆膜进针穿过肠壁全层,再从同侧肠壁粘膜进针,浆膜出针引出缝线;缝线达对侧肠壁相对应部位,同法进针和出针,收紧缝线使切缘内翻。
如此连续缝合整个前壁后打结。
同侧进、出针点距切缘0.2cm,进、出针点连线应与切缘平行。
4.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Lembert):为胃肠道手术最常用的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可在胃肠道全层吻合后加固吻合口、减少张力。
其特点是缝线穿行方向与切缘垂直,缝线不穿透肠壁粘膜层。
具体缝合方法是于距一侧切缘0.4〜0.5cm处浆膜进针,缝针经浆肌层与粘膜层之间自同侧浆膜距切缘0.2cm处引出,跨吻合口于对侧距切缘0.2cm处浆膜进针,经浆肌层至粘膜层之间距切缘0.4〜0.5cm处浆膜引出,打结,吻合胃肠壁自然内翻包埋。
5・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Halsted):可用于胃肠道吻合口前壁浆肌层的缝合。
进出针类似于Connell缝合,缝针仅穿过浆肌层而不是全层,缝线穿行于浆肌层与粘膜层之间,缝一针打一个结。
6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 Cush ing):可用于胃肠道前后壁浆肌层的缝合‘缝合方法类似于Connell缝合,只是缝合的层次有所不同。
这种方法缝针仅穿过浆肌层而不是全层,缝线穿行于浆肌层与粘膜层之间。
7 •荷包缝合(external pures-string suture ):是小范围的内翻缝合,以欲包埋处为圆心,于浆肌层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后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利于愈合,减少粘连。
常用于阑尾残端的包埋、胃肠道小伤口和穿刺针眼的缝闭、空腔脏器造痿管的固定等。
8・半荷包缝合:适用于十二指肠残端上下角部或胃残端小弯侧部的包埋加固。
9・“ U”字叠瓦褥式缝合:适用于实质脏器的断面如肝、胰腺断面或脾的缝合,从创缘一侧包膜进针,穿脏器实质达对侧包膜出针;再从出针同侧包膜进针,穿脏器实质达对侧包膜出针,缝线两端在创缘的一侧打结。
缝下一针时,进针点应在上一针结扎的范围以内,使相邻的两针重叠,通过组织之间的结扎,挤压创缘的管道结构,达到止血或防止液体露出。
如果实质脏器较厚,一针难以穿过,则可在实质脏器的创缘中间出针,再从出针处进针达对侧包膜,缝合结扎后两侧创缘呈内翻状态。
(三)外翻缝合法常用于血管的吻合和较松弛皮肤的吻合。
血管吻合后吻合口两侧的血管边缘组织向外翻出,而血管内壁光滑,遗留线头少,避免血栓形成;也有人将此法应用于缝合腹膜或胸膜,可使腹、胸腔内壁光滑,减少内脏与腹或胸壁的粘连;松弛的皮肤缝合后皮肤切缘外翻,真皮层和表皮层对合良好,利于皮肤伤口的愈合。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interrupt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可用于阴囊、腹股沟、腋窝、颈部等较松弛皮肤的缝合。
方法是距切缘1cm处进针,穿过表皮和真皮,经皮下组织跨切口至对侧于距切缘1cm 的对称点穿出,接着再从出针侧距切缘0.3cm处进针,对侧距切缘0.3cm处穿岀皮肤,由4个进出针点连接的平面应于切口垂直,结扎使两侧皮缘外翻。
2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interrupted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 ):适用于血管破裂孔的修补、血管吻合□有渗漏处的补针加固。
与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所不同的是此法每逢合一针便打一个结。
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continous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适用于血管吻合或腹膜胸膜的缝闭。
血管吻合的具体方法是采用无损伤血管针线,在吻合□的一端作对合缝合一针打结,接着距线结2〜3mm 于线结同侧血管外膜进针内膜出针,对侧内膜进针,外膜出针收紧缝线使切缘外翻。
如此连续缝合整个吻合□后打结。
同侧进、出针点连线应与切缘平行。
缝合的注意事项(一)组织分层缝合、严密对合、勿留死腔,是保证伤口愈合的前提,不同的组织对合将致伤口不愈。
如表皮对筋膜、空腔脏器的粘膜对浆膜、伤□深面积液等都是招致伤口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