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开发与利用共2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40 MB
- 文档页数:23
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摘要: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是一项新型的农业生产与种植技术,它既能提高作物播种的存活率与产量,又能达到环保的目的。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型,必须加大对可降解地膜的应用力度。
关键词:生物降解地膜;地膜残留;污染防控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产业模式,不断地创新自己的发展方式,努力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这一点也适用于农业产业。
传统的、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还会造成诸如焚烧秸秆、地膜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改变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理念,强化对农业生产的现代科技的研究与应用,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
一、地膜残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随着地膜技术的发展和升级,它已经成为了农作物栽培的一种重要技术形式,它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中,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一,覆盖后未及时回收的地膜,会渗入土壤,对农田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渗入的地膜越来越多,土壤理化性质将越来越差,从而影响作物的营养与水分吸收,造成作物减产;第二,光降解薄膜的降解时间无法控制,目前所用的光降解薄膜虽便宜,但其降解过程并不彻底,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很难达到真正的农用要求。
第三,塑料薄膜的安全性、环保性得不到保证,可能会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
二、生物降解地膜概述生物降解地膜主要是指在天然环境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迅速降解的地膜。
目前,在生物降解地膜的具体应用中,它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比如,机械化程度不高,给农户进行生产作业带来了一些困难;在覆膜过程中,极易发生爆裂现象,不但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对病虫害的控制也不利;不能准确地控制降解的时间,导致使用过程中产生断裂等问题;保温效果不佳,对作物的生长有不良的影响。
三、生物降解地膜以及地膜防控污染研究现状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情况下,生物降解地膜、地膜污染防治等方面,已经逐步在更多的地方得到了应用,并且,随着国家在环保方面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我们的生物降解地膜不管是配方还是生产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成为了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并使用万吨级生物降解地膜的国家之一。
第11章环境中可生物降解新材料11.1 可生物降解新材料发展背景塑料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按体积计算已居世界首位,1998年世界塑料产量约为1.5亿吨。
但庞大难降解的“白色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另外石油资源越用越少,有报道全世界的石油储量只能用10年,姑且不论其正确与否,石油总会有用完的一天,因而就世界而言,寻找新的对环境友好(未改动)塑料原料,发展非石油基聚合物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塑料污染问题,7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降解塑料的概念,按降解机理可将其大致分为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塑料两大类。
就生物降解塑料而言,英国科学家G.J.L.Griffin提出惰性聚合物中加入廉价的可生物降解性天然淀粉作为填充剂的观点并发表了第一个淀粉填充聚乙烯塑料的专利,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降解塑料的关注,从而进入了以淀粉基塑料研究与开发为主的热潮,相继发表的专利与文献很多,并推出了系列产品,80年代末期有些已实现食品化。
80年代开发降解塑料呼声最高的是美国,有11个州颁布了相关法规。
美国发展淀粉塑料不仅为了解决塑料严重污染,而且也希望开辟玉米淀粉的应用途径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节省石油。
美国Agti-Tech公司在1988年投资1亿美元建设了一个以玉米淀粉为基料的生产降解垃圾袋的生产线。
欧洲塑料制造协会、日本、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也积极研制,日本还由64家公司联合成立了“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会”。
我国塑料工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1998年塑料制品总产量已接近千万吨,包装材料和农用地膜约占塑料制品总量的35%,达350万吨,因此“白色污染”也很严重,其中一次性塑料用品和地膜每年约有200万吨作为垃圾抛弃。
据报道,我国七大水系均受到塑料废弃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如长江上漂浮的垃圾就令人触目惊心,例如包括发泡餐具和废弃塑料的垃圾阻塞使葛洲坝水力发电厂的落差减少,有时还要停机清淤,每天要少发200万kW·h。
因此我国也需要大力研究和发展降解塑料11.2 可生物降解材料分类及开发现状11.2.1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分类生物降解塑料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它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分泌酵素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的作用下导致生物降解的材料。
2021年3月Mar.2021第41卷第3期Vol.41,No.3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可降解地膜研究进展及菠萝叶渣在可降解纤维地膜利用中的展望明向兰(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摘要为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施用、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农业面源严重污染的问题,以及实现政府“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利用植物纤维地膜构建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型社会成为主流。
本文综述了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现状,包括光降解塑料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光-生物双降解地膜、液体可降解地膜以及植物纤维地膜等几类,并对能够结合制浆造纸技术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型纤维基地膜的菠萝叶渣再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展望菠萝叶渣在可完全生物降解型纤维基地膜中的利用潜力。
菠萝叶渣在制备可完全降解型纤维基地膜中的利用,不仅实现废弃菠萝叶、皮、渣的高值无害化利用,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对菠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是建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菠萝叶渣;制浆造纸;可降解;纤维;地膜中图分类号S223.5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1.03.021Research Progress in Degradable Mulch Film and Prospects for Application ofPineapple Leaf Residue in Biodegradable Fiber-based FilmMING Xianglan(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eriou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blems like long-term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unreasonable disposal of agricultural waste,and to realize the "one control,two reductions and three basics"goal,development of plant fiber-based mulch film has become one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circular economy.A review was made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hotodegradable plastic film,biodegradable plastic film,photo-&bio-degradable mulching film,liquid degradable film and plant fiber-based film.A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was made of reuse of pineapple leaf residue in the biodegradable fiber-based film combined with pulping and papermaking technology,and an outlook was made for possibility of development of pineapple leaf residue in preparation of the biodegradable fiber-based film.The use of pineapple leaf residue in the preparation of biodegradable fiber-based film not only realizes the high value harmless utilization of discarded pineapple leaves,pineapple peel,and residue,but also improv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which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ineapple industry.It is an ideal recycling mode for renewable resources,and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establishing a society wit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Keywords pineapple leaf residue ;pulping and papermaking ;biodegradable ;fiber ;film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一直以来农产品种植及加工在国民经济中都处于重要地位。
J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J IA N G V E G E T A B L E S2018.12D 01:10.3865/j .issn .l 001-3547.2018.12.003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丽环保)是一家面向全球,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生物塑料及制品的高科技环保新材料和清洁技术企业,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淀粉基生物塑料领先企 业。
通过建立原料采购、材料生产、产品设计和终端市场开发等完整产业链,华丽环保为全球众多优秀 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完善的生物塑料包装解决方案,以共同实现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的 计划和目标。
守护土壤健康,地膜当仁不让要要怡农全生物降解地膜助力“一控两减三基本”国家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化 示范基地、生物降解材料中国国 家标准起草单位(参与起草的 1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已颁布实 施)、中国塑协降解材料专委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常 务理事单位、美国ASTM D 20小 组会员、上海世博会湖北馆唯一 合作伙伴、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 百强……作为国内生物塑料行 业的执牛耳者,华丽环保满身荣 耀却依旧勤恳谦逊,将生物塑料 的优势延伸至农业领域,成为备 受行业和社会尊重的环保企业。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部 明确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 标,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 坚战。
为助力农业农村生产、生长江蔬菜杂志社山娜李斌活、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华丽环保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凭 借自主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带 动生物降解农膜在全国的推广 应用,在打造绿水青山的进程中, 体现环保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保墒抗旱,推动节水农业“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 的总量,要划定总量的红线和利 用系数率的红线。
规划要求,到 2020年,农业的用水总量要保 持在3 720亿m 3,利用系数要从 现在的0.52提高到0.55。
这一 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工程措施和 节水技术措施的开展,其中地膜 在节水农业中发挥的效用不可 小戯。
聚乳酸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特别是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降解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加工性和环保性,在包装、医疗、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综述聚乳酸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生物降解机制、影响因素、改性方法以及应用现状,以期为聚乳酸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聚乳酸的基本性质,包括其分子结构、合成方法以及主要性能。
接着,重点分析了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机制,包括酶解、微生物降解和动物体降解等过程,并探讨了影响聚乳酸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如结晶度、分子量、添加剂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的改性方法,包括共聚、共混、填充和表面改性等,以提高其生物降解性能和机械性能。
本文总结了聚乳酸在包装、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聚乳酸生物降解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为推动生物降解材料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机理聚乳酸(PLA)的生物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作用,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分泌特定的酶来降解PLA。
生物降解过程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微生物对PLA表面的附着和酶的产生,然后是酶对PLA的催化水解。
在降解过程中,微生物首先通过其细胞壁上的特定受体识别并附着在PLA表面。
随后,微生物开始分泌能够降解PLA的酶,这些酶主要包括聚乳酸解聚酶和酯酶。
聚乳酸解聚酶能够直接作用于PLA的酯键,将其水解为乳酸单体;而酯酶则能够水解PLA链末端的乳酸单体。
水解产生的乳酸单体可以被微生物进一步利用,通过三羧酸循环等途径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者用于微生物自身的生长和代谢。
这个过程中,微生物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降解PLA,还能够将降解产生的乳酸完全矿化为无害的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PLA的生物降解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PLA的分子量、结晶度、形态、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栽培技术Za ip e ijis h u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赵兴鸿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早熟有增产的作用,但地膜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地膜使用频繁、地膜栽培时间的延长,土地中残留量不断增加,就形成了“白色垃圾”,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
为此,本单位从2017年开始,在市农业和扶贫开发局的安排下,选择不同种类的地膜进行试验,拟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地膜在玉米生产上的最佳使用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白色)、完全生物降解地膜(黑色),厚度均为0.01mm,膜的宽度为90cm;普通白膜、普通黑膜(为当前市场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通用普通PE 膜);玉米品种贵卓玉9号。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安排在兴义市三江口镇红落万村上娃寨组,土质为黄沙土壤,肥力偏瘦,阳光很充足,前作油菜,平均海拔860m,年平均气温18℃,全年无霜期324天,年平均降雨量1358mm,平均日照数1800小时。
1.3试验的设计试验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小区面积35m2(长7.5m,宽4m),种植密度3750株/666.7m2,栽培规格(83.3+50)×26.6cm,每小区8行,每行32株,每小区共种168株。
重复间走道0.5m,处理间设走道,种植采用的是宽窄行起垄方式,同时,将膜覆盖在窄行上,垄高20cm。
试验区设5个试验组:A: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白色)、B:完全生物降解地膜(黑色)、C:普通白膜、D:普通黑膜,E:不覆膜(ck)。
1.4栽培管理采用拉绳、定距、开沟、直播,4月20日播种,因种植时天气干旱于5月16日才覆膜,播种施腐熟后的农家肥1500kg/ 666.7m2,过磷酸钙40kg/666.7m2,氯化钾20kg/666.7m2作基肥。
追肥用尿素40kg/ 666.7m2,分二期追肥,5月16日第一次追肥,用尿素15kg/666.7m2,7月3日第二次施肥并中耕保墒使用尿素25kg/666.7m2。
几种降解地膜应用于花生的效果
地膜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覆盖材料,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效果。
然而,传
统地膜使用后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出了
多种降解地膜,并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为了探究不同降解地膜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种降解地膜的应用效果:
1. PLA降解地膜
PLA降解地膜是以聚乳酸为原料制造的一种新型地膜。
该地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
水性,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利用率。
实验结果表明,将PLA地膜应用于花
生种植中,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发育,并提高花生的产量。
同时,PLA地膜的降解速度
较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淀粉降解地膜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造的地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降解性。
实验结果显示,淀粉地膜能够提高土壤水分保持量,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发育。
与传统地膜
相比,淀粉地膜不仅具有生物降解性,而且价格也更加合理,成为降解地膜的一种良好选择。
3. 深更末降解地膜
深更末降解地膜是一种以脱甲基淀粉为原料制成的地膜,具有优异的光透性和透气性。
实验结果表明,深更末地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增产效果。
与传
统地膜相比,深更末地膜降解速度更快,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不同材质的降解地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降解速
度较快,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降解地膜,促进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024·02摘要:本文结合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优势,针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探索和应用实践。
遴选高适应性、高产量的花生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花生增产增效为目标,依据地膜覆盖与滴灌相结合的需求,对地块进行精心准备,并制定了覆膜播种与滴灌带铺设的具体操作流程。
提出了水肥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技术,优化滴水和施肥时机,探索了花生的适时收获与安全储藏技术,确保整个栽培周期的高效和可持续性,以期为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丰富全生物降解地膜滴灌花生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全生物降解地膜;滴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水肥管理;安全储藏全生物降解地膜,是指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材料而生产的,在进行作物栽培时提供土壤表面覆盖,并具备与一般地膜相同的使用特性(增温性、保墒性、抑草性、透光性),在大自然中可以利用微生物作用“降解”的地膜,其最终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1]。
实践证明,用膜下滴灌方法栽培花生,虽然可以增加其生产率[2,3],但普通PE地膜种植影响其落针数,从而影响产量的较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收获后的秸秆使用上产生了明显劣势。
全生物降解地膜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其后期降解的特点,增加了花生落针量[4],并减少了缠绕于花生秸秆上的地膜问题,使花生整株的利用不再成为难题,也是新疆花生提质增效的最有效途径。
文章对全生物降解地膜滴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做出了总结,以期为全生物降解地膜滴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技保障。
1品种选择在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选择适宜的花生优良品种是确保丰产和高效的前提。
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以在提升花生产量的同时,优化地膜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成本。
此外,对于花生品种的选择应结合实际的地理、气候条件及土壤环境进行,以确保品种的适宜性最大化。
以冀花16和潍花11为例,这两个品种不仅抗逆性和抗病性好,而且质量优良、出油率高。
在进行种植前,通过种子包衣处理可进一步增强其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生物降解液态地膜应用效果丁远远【摘要】在葫芦岛市两个花生主产区选取三个试验地块,以花生常规种植品种花育23为试验品种,开展生物降解液态地膜的应用效果试验,通过液态地膜、塑料地膜和裸地的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花生产量、土壤保墒情况、膜降解情况等数据,得出生物降解液态地膜适宜葫芦岛市种植条件,可以替代传统塑料地膜,有效解决传统塑料地膜残留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效益显著.【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7(000)022【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液态地膜;效果;葫芦岛【作者】丁远远【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葫芦岛1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3.5葫芦岛市地处辽宁西部,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雹灾、风灾等,以旱灾最为严重,尤其是春旱,播种期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干旱少雨是葫芦岛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据统计,因干旱导致的作物产量损失,占受灾减产的80%以上。
近年来,葫芦岛市花生面积逐年增加,玉米价格持续走低,随着花生小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葫芦岛地区春季干旱低温等问题,成为花生早播保苗、保墒抗旱、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也提高了广大农户种植花生的积极性。
但随着使用年限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传统塑料地膜难以降解及无法回收等缺点不断突出,不仅给土壤和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盖膜、扣膜、捡膜费工费力,当土壤残膜含量超过一定比例时,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作物减产,使用塑料地膜已经演变为“白色污染”。
生物降解液态地膜(简称液态地膜)产品是由多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经特殊加工制成的一种乳状悬浊液,兑水喷施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多分子的网状胶体薄膜,将土壤颗粒连接起来,起到地膜的作用,封闭土壤表面孔隙,阻隔和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但不影响外界水分的渗入,具有增温、保墒、保苗的功能,同时,液态地膜受光、热、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自然分解为腐植酸类有机肥,液态地膜本身及降解后产物无毒无污染。
生物质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与应用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物质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和巨大的应用潜力,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生物质材料是指由生物体产生或经过生物加工的有机材料,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质材料的生物降解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生物降解是指在微生物、酶或其他生物作用下,材料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最终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
生物质材料之所以能够被生物降解,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生物体的代谢过程相适应。
例如,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生物质成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相应的酶和微生物能够对其进行分解和利用。
影响生物质材料生物降解性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材料的化学结构,不同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对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酯键相对较容易被水解,而芳香环结构则较为稳定,难以降解。
其次是材料的物理形态,如材料的结晶度、孔隙率等。
结晶度高的材料通常降解速度较慢,因为微生物和酶难以接触到内部的化学键;而孔隙率高的材料则为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有利于生物降解的进行。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 值等也会对生物降解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适宜的环境条件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从而加快生物质材料的降解速度。
生物质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生物质材料可用于制作可降解的农用地膜。
传统的塑料地膜在使用后难以降解,会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破坏。
而由生物质材料制成的地膜,如淀粉基地膜、纤维素基地膜等,在完成其保护农作物的使命后,能够在土壤中自然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长期的污染。
此外,生物质材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生物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在包装领域,生物质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可降解的生物质包装材料,如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包装内的物品,而且在使用后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减少了塑料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业生产环保材料使用指南第1章农业生产环保材料概述 (3)1.1 环保材料定义及分类 (3)1.2 环保材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优势 (4)1.3 农业生产环保材料发展趋势 (4)第2章农用地膜环保材料选择与应用 (5)2.1 生物降解地膜 (5)2.2 纳米材料地膜 (5)2.3 功能性环保地膜 (5)2.4 环保地膜的选用及注意事项 (6)第3章环保肥料的应用 (6)3.1 有机肥料 (6)3.1.1 有机肥料种类 (6)3.1.2 有机肥料施用方法 (7)3.1.3 有机肥料施用注意事项 (7)3.2 生物肥料 (7)3.2.1 生物肥料种类 (7)3.2.2 生物肥料施用方法 (7)3.2.3 生物肥料施用注意事项 (7)3.3 缓释肥料 (7)3.3.1 缓释肥料种类 (7)3.3.2 缓释肥料施用方法 (7)3.3.3 缓释肥料施用注意事项 (7)3.4 环保肥料施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8)3.4.1 施用技术 (8)3.4.2 注意事项 (8)第4章农药环保替代品的应用 (8)4.1 生物农药 (8)4.1.1 昆虫信息素 (8)4.1.2 昆虫生长调节剂 (8)4.1.3 天然植物提取物 (8)4.2 植物源农药 (8)4.2.1 植物精油 (8)4.2.2 植物提取物 (9)4.3 微生物农药 (9)4.3.1 真菌农药 (9)4.3.2 细菌农药 (9)4.3.3 病毒农药 (9)4.4 环保农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9)4.4.1 选择合适的环保农药 (9)4.4.2 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 (9)4.4.3 合理轮换使用农药 (9)4.4.5 遵循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9)第5章农业废弃物环保利用 (9)5.1 秸秆还田技术 (9)5.1.1 直接还田 (10)5.1.2 堆肥还田 (10)5.1.3 覆盖还田 (10)5.2 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10)5.2.1 机械回收 (10)5.2.2 生物降解膜 (10)5.2.3 农膜减量技术 (10)5.3 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 (10)5.3.1 厌氧发酵 (10)5.3.2 好氧发酵 (10)5.3.3 直接利用 (10)5.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1)5.4.1 案例一:某地区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11)5.4.2 案例二:某地区农膜回收利用实践 (11)5.4.3 案例三:某地区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 (11)第6章环保灌溉技术 (11)6.1 微灌技术 (11)6.2 滴灌技术 (11)6.3 喷灌技术 (11)6.4 环保灌溉设备选型及注意事项 (11)第7章农业生产中节能环保设备应用 (12)7.1 节能型农业机械 (12)7.1.1 节能型农业机械的分类与特点 (12)7.1.2 节能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实例 (12)7.1.3 节能型农业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2)7.2 太阳能农业设备 (12)7.2.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12)7.2.2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12)7.2.3 太阳能干燥设备在农业中的应用 (12)7.3 风能农业设备 (12)7.3.1 风力发电在农业中的应用 (12)7.3.2 风力提水设备在农业中的应用 (12)7.3.3 风能干燥设备在农业中的应用 (12)7.4 节能环保设备选用及注意事项 (12)7.4.1 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选择节能环保设备 (13)7.4.2 选用具有良好信誉和售后服务的设备供应商 (13)7.4.3 注重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13)7.4.4 关注政策导向,充分利用补贴和扶持政策 (13)7.4.5 合理规划设备布局,降低能耗和投资成本 (13)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3)8.1.1 土壤污染防控 (13)8.1.2 土壤侵蚀防治 (13)8.2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3)8.2.1 农业节水技术 (13)8.2.2 非点源污染防控 (13)8.3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13)8.3.1 农田生态系统构建 (14)8.3.2 生态农业发展 (14)8.4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14)8.4.1 污染土壤修复 (14)8.4.2 退化生态系统修复 (14)第9章农业生产环保政策与法规 (14)9.1 农业环保政策体系 (14)9.1.1 农业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14)9.1.2 农业资源保护政策 (14)9.1.3 农业生态保护政策 (15)9.2 农业环保法规及标准 (15)9.2.1 农业环保法律法规 (15)9.2.2 农业环保标准 (15)9.3 农业环保政策实施与监管 (15)9.3.1 政策宣传与培训 (15)9.3.2 监管体系与制度 (15)9.3.3 政策扶持与激励 (15)9.4 农业环保政策发展趋势 (15)9.4.1 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 (16)9.4.2 环保标准的提高 (16)9.4.3 监管手段的优化 (16)9.4.4 社会共治的推进 (16)第10章农业生产环保材料未来展望 (16)10.1 环保材料研发趋势 (16)10.2 农业生产环保技术创新 (16)10.3 环保农业产业链发展 (17)10.4 农业生产环保材料推广与应用前景 (17)第1章农业生产环保材料概述1.1 环保材料定义及分类环保材料,顾名思义,是指在生产、使用及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