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镜检
- 格式:ppt
- 大小:940.50 KB
- 文档页数:67
尿液检测中的尿镜检法作用从医学中来看,尿液检查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检查模式,通过尿液检查可以查到患者身上存在的各种细小病症,同时也可以让医生对患者本身的情况有所了解。
现阶段很多病症都需要通过尿液检查才能得知,所以医生在准备治疗患者之前基本上都会让患者进行尿液检测,这样医生便可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更好的掌握。
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尿常规分析、第二个方面就是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第三个方面就是蛋白成分定量测定、第四个方面就是尿酶测定等。
从具体的情况中来看,尿液检查对患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日后患者的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尿液检查的项目不同,所以不同科室所需要的标本以及所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这就直接体现尿液中所包含物质多样化的一个根据。
2何为尿镜检法?尿液镜检法是医学上一项比较重要的检查方式,通过这种检查方式的不断发展,医生可以从中对患者有更全面的了解。
而且尿液镜检法这种检验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变化着,所以为了让尿液镜检法可以对患者有更为全面的检查,很多医学专家也逐渐对这种检查方式产生了新型的研究,让尿液镜检法在原基础上更加迅速的进步,从而让医生更好的教育学生。
从目前来看,在使用尿液镜检法的时候,医生需要对这种技术本身的价值进行估算,看看尿液镜检法适合用在什么科室中,而且根据尿液分析仪而言,尿液镜检法更加具有很多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第一种特点就是检测法既简便、快捷,第二个特点就是检测项目多,第三种特点就是重复性好,第四种特点就是标本用量少,所以从临床上来看很多医生都习惯采用这种检查方式。
而且通过尿液镜检法还可以让医生对患者的病症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同时还可以查验一下患者身体中是否包含其他病症,进而帮助患者可以顺利康复。
3尿液检测中的尿镜检法作用从目前的医院中来看,医生在检查患者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尿液分析仪包括几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干式化学分析仪,第二种模式就是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这两种仪器对于患者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医生可以通过不同的仪器来检测患者身上的不同病症,其中干式化学分析仪在临床上面的应用比较广泛。
什么是尿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作用有哪些?发表时间:2019-12-06T13:02:02.9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2期作者:李春香[导读] 在临床中,尿常规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尿分析仪法,另一种为尿镜检法。
李春香(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西平中心卫生院 621104)在临床中,尿常规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尿分析仪法,另一种为尿镜检法。
尿分析仪的操作较为简便且快速,可以检测较多项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标本用量相对较少。
但是,其无法代替尿镜检法。
尿镜检法,可以对尿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查,如滴虫、细胞、肿瘤、管型等等,其在尿液检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文针对尿镜检法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1.尿镜检法尿镜检法,主要是一种用来检查尿液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
最近几年,我国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渐向着自动化的法相发展,如尿液分析仪。
尿液分析仪是当下临床中检测尿液的主要方法,但是其无法取代传统的尿镜检法,两者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报告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之间难以找出对应的关系。
尿液分析仪仅仅具有筛选的作用,仍然需要尿镜检法来辅助检查。
2.尿镜检法的过程把混合均匀的10ml尿液置于尿液离心管中1500r离心5分钟,把上面清液丢弃,残留尿与沉渣0.2ml混合均匀后,取出0.02ml,滴在载玻片上进行镜检。
利用吸管把沉淀物悬浊液进行吸出,20μL即可,进行涂片镜检。
利用10×40高倍镜,对10个视野中的白细胞进行观察计数,获得平均值,对数据进行记录。
在该过程中,需要保证留取尿液的容器要干燥清洁。
在检查时,医院会提供一次性的尿杯与尿试管,因此需要尽快送检所留的尿液。
如果时间较长,会使尿液中的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破坏管壁等,最终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3.尿镜检法的原理尿镜检查法的原理如下:把新鲜尿液滴在涂片上1滴,并混匀,直接进行检查。
利用显微镜放大作用,直接观察有形成分,如结晶、管型、细胞、肿瘤等等,这些有形成分会真实、直观的呈现在显微镜下。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一、不离心镜检法方法:直接混匀新鲜尿液1滴涂片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二、离心镜检法方法: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在400g离心力(约1000转/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倾倒或吸弃上清尿液,留取底部约0.2ml尿液,混匀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三、离心染色镜检法方法:Stenheimer-Malbin染色法:结晶紫和沙黄;Stenheimer染色法:阿利新蓝和派若宁B;或0.5%甲苯胺蓝染色。
需要制备特定涂片,如浓缩涂片、印片或细胞离心涂片等。
结果:不同染色结果报告各不一致。
四、计数板定量镜检法(1小时尿沉渣计数)方法: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采集3h内的全部尿液N ml。
取混匀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吸去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后,取混匀尿沉渣充入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内。
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计数20个大方格的管型,然后换算成1h尿液中细胞和管型的数量。
计算:1小时细胞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1000/10*N/31小时管型数=2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2*1000/10*N/3式中:1000为ul换算为ml;10为尿液浓缩倍数;N为3h内的全部尿液量ml。
参考:红细胞男性<3万/小时;红细胞女性<4万/小时.白细胞男性<7万/小时;白细胞女性<14万/小时.管型<3400个/小时。
尿液沉渣镜检规则
尿液沉渣镜检是一种常见的尿液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
以下是尿液沉渣镜检的规则:
1. 取10ml混合后的新鲜尿液,以500r/min离心5min。
离心停止后,弃
去上层清液,留下沉渣。
2. 取尿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3. 用10×10镜头观察尿沉渣的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
成分和计数。
4. 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时,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5.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
/HP,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HP,透明管型少于或等于1个/低倍镜视野。
6. 临床意义:红细胞大于3个/HP即为镜下血尿;白细胞大于5个/HP即
为镜下脓尿。
7. 注意事项:任何时间排出的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送检尿量一般5-10ml,
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ml;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
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应注意
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以上是尿液沉渣镜检的规则,仅供参考。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专家。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内容1. 概述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它是通过检查尿液中的各种固体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结晶体等,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一些疾病的早期病变,对于早期诊断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红细胞红细胞在尿液中的存在可以是由于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因素引起。
通过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并且有助于进一步诊断疾病的原因。
3. 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增多通常是由于尿路感染引起,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进一步诊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时进行治疗。
4. 细菌细菌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尿中的细菌,有助于及时确定诊断,并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 结晶体尿液中的结晶体是由于尿中溶质过多而产生的,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不同形状和类型的结晶体,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结石、痛风等疾病。
6. 其他形成分除了上述的形成分以外,尿液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有形成分,如脂肪滴、管型、颗粒管、上皮细胞等,这些有形成分的存在也都可能与患者的疾病状态有关。
7. 结语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对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患者的病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及时进行检查,并据此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内容7. 进一步分析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的结果不仅仅是简单的肉眼观察,更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尿液中发现红细胞增多,除了肾小球疾病外,还需要进一步排除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等引起的出血情况。
白细胞增多可能是由尿路感染引起,也可能是慢性肾脏疾病的表现,因此需要综合分析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病因。
这些细致的分析和判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nccls尿液显微镜镜检标准
NCCLS(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开发和发布临床实验室标准和指南。
NCCLS的标准涵盖了临床实验室的多个领域,包括尿液显微
镜镜检。
尿液显微镜镜检是临床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的各种细胞、晶体、细菌和其他物质的存在和数量。
NCCLS针对尿液显微镜镜检,发布了一些标准和指南,以确
保在不同的实验室中进行该项检验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这些标准和指南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操作规范:包括对尿液样本的收集、保存和转运的要求,以及尿液显微镜镜检的技术操作步骤和方法。
2. 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以确保仪器、试剂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报告解读标准:提供了对不同尿液成分的检测结果的解读标准和参考范围,以及对不同疾病和情况下尿液显微镜镜检结果的解释和临床意义。
4. 培训和教育:提供有关尿液显微镜镜检操作和结果解读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NCCLS尿液显微镜镜检标准可能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因此使用时应参考最新的标准和指南。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验室也可能有自己的标准和指南。
尿相差镜检报告内容简介尿相差镜检是一种常用的尿液检测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成分和结构,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尿相差镜检的结果及其可能的意义。
检测项目- 尿液颜色- pH值- 尿潜血- 尿红细胞- 尿蛋白- 尿白细胞- 尿上皮细胞- 结晶结果解读尿液颜色尿液颜色偏黄属于正常范围,这可能是由于饮食、水分摄入以及药物的影响。
pH值尿液的pH值为X,正常范围是X±0.5。
pH值的变化可能与肾功能、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
尿潜血尿液中出现潜血阳性可能暗示泌尿系统的问题,如肾脏、膀胱或尿道的炎症、结石、感染等。
如果持续出现潜血阳性,请及时就医。
尿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泌尿系统的问题,如肾小球疾病、感染、结石等。
建议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尿蛋白尿液中出现蛋白质阳性可能提示肾脏损伤或肾功能异常,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建议继续监测蛋白质含量,及时就医。
尿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尿道或泌尿系统的感染所致,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建议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情况,并咨询医生给予相应治疗。
尿上皮细胞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尿路或泌尿系统的炎症或损伤所致。
建议配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
结晶尿液中的结晶代表某些物质在尿液中过饱和度增高而形成。
结晶种类包括草酸钙结晶、磷酸钙结晶、草酸盐结晶等。
结晶种类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肾结石的类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参考意义。
注意事项1. 请在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 报告结果仅为参考,具体解读需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
以上是尿相差镜检报告的内容,供参考。
如果您需要更加详细的解读和建议,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
了解您的身体状况,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尿液显微镜检验注意事项尿液显微镜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尿液中的细胞、晶体、细菌等微观结构。
下面是进行尿液显微镜检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采集新鲜尿液:尿液显微镜检验需要使用新鲜的尿液样本,最好是早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液。
因为这样的尿液样本更能反映全天尿液的情况,更有利于分析和判断。
2. 保存尿液样本:如果无法立即送检,应将尿液样本保存在4摄氏度以下的冰箱中,并且在24小时内进行检查。
长时间保存可以使尿液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清洁尿液容器:使用无菌的尿液容器进行采集,容器表面应干净无菌,以免混入外源性微生物或异物。
4. 多次采样:如果初次尿液样本检查结果异常,建议进行多次采样检查以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因为尿液的组成和性质有时会因个体差异、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5. 注意尿液容器封闭性:尿液容器应具有良好的封闭性,避免尿液中的物质挥发和外界污染的影响。
6. 注意尿液的采集方法:尿液是从中段尿流采集的,在开始排尿后几秒钟再采集的尿液样本。
一般采集约20~30毫升的尿液样本,不需要采集太多或太少。
7. 检查前尿液标本的温度:在进行尿液显微镜检验之前,应先将尿液样本恢复至室温。
因为尿液样本在低温下可能出现沉淀或结晶,不利于显微镜的观察。
8. 观察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时,需要调节放大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显微观察图像。
观察时,注意防止灯光反射,同时也要避免观察时间过长,以免影响眼睛健康。
9.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尿液显微镜检验结果时,应以客观、准确的方式记录每个项目的数量和形态描述。
这些记录将用于医生的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10. 注意卫生操作:尿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卫生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手套,避免将尿液直接接触到皮肤或黏膜上。
尿液显微镜检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以上注意事项的遵守,可以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尿检镜检报告尿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尿液的成分和特征,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关于尿液化验的一份典型报告,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一、样本信息检查日期:20XX年XX月XX日患者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 样本类型:尿液二、外观和物理性状尿液外观:清澈/浑浊/混浊/其他尿液颜色:黄色/淡黄色/无色/其他尿液气味:无臭/有臭味/其他尿液比重:XXX三、化学分析 1. pH值:XXX 正常尿液的pH值在5.5至7之间,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的酸碱性为(酸性/碱性/正常)。
2.蛋白质:XXX 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蛋白质含量为(阴性/阳性/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
3.糖类:XXX 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糖类成分,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糖类含量为(阴性/阳性/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
4.酮体:XXX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检测到酮体,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中酮体含量为(阴性/阳性/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
5.胆红素:XXX 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胆红素,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中胆红素含量为(阴性/阳性/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
6.尿胆原:XXX 正常尿液中不应含有尿胆原,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中尿胆原含量为(阴性/阳性/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
四、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是尿液检查的重要环节,通过放大尿液中的细胞和颗粒,可以观察到更详细的信息。
1.红细胞计数:XXX 正常尿液中红细胞数目较少,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中红细胞计数为(正常/偏高/偏低)。
2.白细胞计数:XXX 正常尿液中白细胞数目较少,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中白细胞计数为(正常/偏高/偏低)。
3.上皮细胞:XXX 正常尿液中上皮细胞数目较少,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中上皮细胞计数为(正常/偏高/偏低)。
4.细菌:XXX 正常尿液中不应有细菌的存在,此次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尿液中细菌(阴性/阳性)。
尿沉渣镜检标准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尿液沉渣镜检筛查标准
由于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化学分析影响因素比较多,为了提高检验质量,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报告,要对异常的尿液标本进行离心沉渣显微镜检测。
针对本实验室尿液分析仪分析水平,制定异常尿液标本的镜检标准。
白细胞、潜血、蛋白质、上皮细胞、亚硝酸盐中任何一项或多项出现阳性(包括弱阳性)时,均进行显微镜检测尿沉渣。
非染色尿沉渣镜检
操作
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1500r/min离心
5min。
2、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液,留下沉渣,轻摇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取尿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结果判断
尿沉渣镜检观察,用10′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数,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参考值
1、细胞成分:每高倍镜视野所见的最低值至最高值:
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
2、管形(透明):每低倍镜视野平均值0-1/全片
3、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一高倍视野+,2+,3+,4+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