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18
600MW汽轮机组顶轴油系统故障分析处理摘要:我厂5号机组为哈尔滨汽轮机厂机厂设计、生产的超临界机组,机组型号CLN600-24.2/566/566型,该机组在运行期间进行顶轴油泵定期启动试验时,主机#3瓦振动快速上涨,在机组盘车状态运行时,两台顶轴油泵同时运行顶轴油压力偏低.。
利用机组网调调停机会,通過试验、振动频谱分析、各轴瓦顶轴油油量分配、盘车电流监视等系统分析治理,最终解决盘车状态顶轴油压力低、运行期间进行顶轴油泵启动试验主机轴瓦振动大等问题.。
关键词:超临界、汽轮机、顶轴油系统、振动、顶轴油压力1.引言我厂5号机组为哈尔滨汽轮机厂机厂设计、生产的超临界机组,机组型号CLN600-24.2/566/566型,该机组在运行期间进行顶轴油泵定期启动试验时,主机#3瓦振动快速上涨,在机组盘车状态运行时,两台顶轴油泵同时运行顶轴油压力偏低.。
利用机组网调调停机会,通過试验、振动频谱分析、各轴瓦顶轴油油量分配、盘车电流监视等系统分析治理,最终解决盘车状态顶轴油压力低、运行期间进行顶轴油泵启动试验主机轴瓦振动大等问题.。
2. 机组主要设备简介我厂5号机组为超临界燃煤机组,由哈尔滨三大动力提供主设备,汽轮机是由哈尔滨汽轮机厂设计、生产的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机组型号CLN600-24.2/566/566型.。
顶轴油泵为2 台高压轴向柱塞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向汽轮机及发电机各轴承供油.。
3. 顶轴油系统作用顶轴油泵是当汽轮机机组启动时,向机组各轴瓦供油将轴抬起的装置,每台汽轮机配置有两台顶轴油泵,顶轴系统是汽轮发电机组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担负了机组的启动、停机過程中盘车暖机和均匀降温时转子的顶起任务.。
汽轮机组各轴承均设有高压顶轴油囊,顶轴装置所提供的高压油在油囊内形成静压油膜,强行将转子顶起,避免了汽轮机低速转动過程中轴颈和轴瓦之间的干摩擦,减少了盘车力矩,对保护机组,特别是保护转子和轴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施晶一、概述主机润滑油系统必须在汽轮机盘车、启动、运行、停机惰走时不间断地供给各轴承清洁足量的润滑油。
同时必须使润滑油温度、压力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使汽轮机各轴承温度及润滑油回油温度不超限。
主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1、向汽轮机各轴承输送符合要求的润滑油。
使汽轮机的各轴颈在运行中与轴瓦之间建立油膜润滑条件,同时带走磨擦产生的热量和高温转子的传导热量。
2、在机组处于盘车和启动初期,润滑油系统向各轴承供给高压顶轴油。
主机油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容量 30m3主油箱 (1个) 2450×1950×6250mm主油泵(1台) 汽轮机轴通过减速齿轮带动流量:50 l/s出口压力:4.9bar转速:1308rpm交流辅助油泵 (1台) 流量:55 l/s出口压力:4.85bar转速:2900rpm直流事故油泵(1台) 流量:17 l/s出口压力:1.31bar转速:1500rpm顶轴油泵(4台) 流量:0.24 l/s出口压力;350bar转速:1450rpm冷油器(2台) 水侧(并联):6bar油侧(串联):4.9bar我厂主机润滑油系统主要由主油泵、交流辅助油泵、直流事故油泵、顶轴油泵、冷油器、主油箱、油滤网、主油箱排烟风机、恒压阀、温度控制阀等设备和一系列管道组成。
主机润滑油系统可分成两个油路:润滑油油路、顶轴油油路。
主机油系统中的主要设备都集中布置在一个密封的主机油室中,位于汽轮机机头前平台下方。
这样布置的目的是:如果油系统着火,也只会在此小室中缺氧闷烧,并且在主机油室中设有自动灭火装置,能很快将火扑灭。
二、主机润滑油系统特点机组正常运行时,汽轮发电机各轴承的润滑油是由主油泵供给的。
主油泵是齿轮泵,安装在汽轮机前轴承座内,由汽轮机同轴旋转的传动齿轮装置带动,主油泵的入口从主油箱油位下接出,入口带有滤网,该泵不需要注油,额定运行时主油泵的最大吸入高度为5.5米,它能将主油箱中的油直接打出,供各轴承润滑、冷却用。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检修工艺
规程(沁北)(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检修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河南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设备的检修程序、项目、工艺标准、验收标准
1.2本规程适用于河南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设备的检修工作。
2引用标准
2.1DL 5011-9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颁《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
2.24LT230-87《发电厂检修规程》(电力版)
2.3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设计图纸、相关资料等
6检修后的验收
6.1静态验收
6.1.1检修计划安排的检修项目均已完成。
6.1.2各项检修记录、验收单完整准确。
确认分部验收工作合格。
6.1.3检修现场设备卫生、场地卫生已彻底清洁。
无积垢、无杂物,外观物件本色。
设备标志完整、清晰。
6.2动态验收
6.2.1主油泵运行稳定,出口压力2.06MPa
6.2.2氢密封油泵运行稳定,出口压力0.8Mpa
6.2.3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运行稳定,出口压力0.283Mpa
6.2.4顶轴油泵运行稳定,内部无异音,轴承振动小于0.05mm,出口压力31.5MPa 6.2.5油箱及滤网清洁。
6.2.6冷油器无内、外漏泄现象,冷却效果良好。
6.2.7溢油阀保证润滑油压0.098 Mpa
6.2.8润滑油系统无外部无漏油现象。
600MW机组热控培训教材一、热控系统设备配置情况600MW机组锅炉为美国FosterWheeler(福斯特·惠勒)公司供货,其中包括了完整的控制系统和设备及部分就地仪表和元件。
主要热控设备和系统如下:1、锅炉安全保护和监视系统(FSSS)主要包括油锅炉燃烧管理系统(油枪、磨煤机、给煤机的控制)、炉膛吹扫、全炉膛火焰监视、锅炉安全监视等功能。
2、汽机旁路控制系统:由美国Fisher公司提供。
3、锅炉吹灰控制系统:由美国戴蒙德公司提供。
4、空预器间隙自动控制系统和热点探测系统:由美国ABB公司提供。
5、灰渣处理程控系统:由美国UCC公司提供。
6、炉膛烟温探针控制系统:由美国戴蒙德公司提供。
7、汽包水位、炉膛火焰电视监视系统。
8、磨煤机CO监视系统。
9、锅炉尾部烟道烟气分析系统。
10、给煤机煤量计量装置:由美国Stock公司提供。
11、锅炉压力安全阀控制装置。
汽轮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有:1、HITASS-200E&S-DEHG汽机启动和控制系统日立自启动系统和电液控制装置由日立公司提供,可以实现汽轮发电机自投盘车始,暖机、冲转、升速、并网、带初负荷至转换区结束的全过程自动、半自动或手动控制,还可实现机组的调速和升降负荷控制。
2、ASS-2电气自动同期装置主要实现机组的自动并网或手动并网操作,由日立公司提供。
3、TSI汽轮机监视系统为美国Bently公司7200系列产品,主要实现对汽轮发电机组高、中低压缸差胀、轴向位移、汽机偏心、汽机转速和转子振动的监视。
4、工程师站一套:用于对HITASS-200E和S-DEHG的维修和编程。
由日立提供。
5、发电机励磁系统:由瑞士ABB公司提供。
实现对发电机电流、电压的自动/手动调节。
6、WOODW ARD-505小汽机控制系统:由美国GE公司购买WOODW AAD公司产品提供,主要实现对小汽机的调速控制、超速保护控制等。
7、小机保护和阀门试验装置,由GE公司提供。
润滑油大流量循环技术施工工法介绍摘要:本工程大流量冲洗装置使用于660MW超临界燃煤间接空冷机组汽轮机润滑油冲洗,大流量冲洗装置是一种大流量、高净化效率、适于管路油冲洗和油液定期过滤净化的专用油净化设备。
关键词:润滑油;大流量循环技术;施工工法引言大流量冲洗装置比普通滤油方式节约了设备成本,减少了油系统和主油箱接口滤油机工作量,减少了人力投入,加快和缩短滤油工期,并大大提高油循环品质,为公司今后类似机组循环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大流量冲洗装置对于电力施工企业的技术改革和技术创新,也将会有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作用。
1.工法特点1.1高精度过滤功能(1)精过滤器滤除润滑油中大于60μm颗粒:由四个相同结构的自清洗式滤油器组成,滤除油液中大于60μm的筒体杂质及纤维等污物,自清洗式滤油器,其缸体内安装有冲洗过滤元件,润滑油由过滤元件滤网自外向内径向地通过,污物沉积在滤网外表面,过滤元件内设置的排污机构,由链条传动,在驱动电机、减速器驱动下旋转,实现对滤网分段反向冲洗,反向冲洗液流经由缸体顶部清洗连接套内腔进入排污机构中间轴、由滤网到缸体底部。
缸体底部的污油经污油排放阀放掉,并在停机时打开排污法兰处理清理干净。
(2)高精过滤器滤除润滑油中大于3-20μm颗粒高:滤除润滑油中3-20μm 极细颗粒、纤维、胶质颗粒等微小粒子污染物,高精过滤器采用过滤精度高、纳垢容量大的纤维过滤元件,静电吸附与深层过滤相结合。
1.2增大冲洗流量提高循环效率大流量冲洗时,在汽轮机1/2/3/4号轴承箱、汽端和励端轴承、支稳轴承、密封油系统设备进回油管之间增加临时管路,将大流量装置进、出油口分别于主油箱底部及冲洗管系之冷油器出口管连接,从而构成一个临时循环系统,大流量装置运行后,大流量冲洗泵组在油箱底部吸油,通过流量调节阀、精滤器、加热器、高精滤油器进入油系统,冲洗油液在系统内大流量循环,冲洗管系之母管内流速可达到5m/s以上,以高速液流冲掉附在管道内壁上的污物,泵组的快速搅拌,使油温上升,降低油液粘度,提高冲洗装置效率。
6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介绍第一部分两缸两排汽 6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介绍0 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电力事业飞速发展,大容量机组的装机数量逐年上升,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及电厂高效率的要求,机组的初参数已从亚临界向超临界甚至超超临界快速发展。
根据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25MPa/600℃/600℃两缸两排汽 600MW 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将依据其环保、高效、布局紧凑及利于维护等特点占据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下面对哈汽、三菱公司联合制造生产的25MPa/600℃/600℃两缸两排汽6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1 概述哈汽、三菱公司联合制造生产的6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为单轴、两缸、两排汽、一次中间再热、凝汽式机组。
高中压汽轮机采用合缸结构,低压汽轮机采用一个48英寸末级叶片的双分流低压缸,这种设计降低了汽轮机总长度,紧缩电厂布局。
机组的通流及排汽部分采用三维设计优化,具有高的运行效率。
机组的组成模块经历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有成熟的运行经验,机组运行高度可靠。
机组设计有两个主汽调节联合阀,分别布置在机组的两侧。
阀门通过挠性导汽管与高中压缸连接,这种结构使高温部件与高中压缸隔离,大大地降低了汽缸内的温度梯度,可有效防止启动过程缸体产生裂纹。
主汽阀、调节阀为联合阀结构,每个阀门由一个水平布置的主汽阀和两个垂直布置的调节阀组成。
这种布置减小了所需的整体空间,将所有的运行部件布置在汽轮机运行层以上,便于维修。
调节阀为柱塞阀,出口为扩散式。
来自调节阀的蒸汽通过四个导汽管(两个在上半,两个在下半)进入高中压缸中部,然后进入四个喷嘴室。
导汽管通过挠性进汽套筒与喷嘴室连接。
进入喷嘴室的蒸汽流过冲动式调节级,然后流过反动式高压压力级,做功后通过外缸下半的排汽口进入再热器。
再热后的蒸汽通过布置在汽缸前端两侧的两个再热主汽阀和四个中压调节阀返回中压部分,中压调节阀通过挠性导汽管与中压缸连接,因此降低了各部分的热应力。
600MW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使用说明书1概述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油涡轮供油方式。
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油涡轮投入工作。
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发电机氢密封提供密封用油以及为顶轴装置油泵提供充足的油源。
系统工质为ISO-VG32汽轮机油。
2 系统的构成本系统主要由主油泵(MOP)、油涡轮(BOP)、集装油箱、事故油泵(EOP)、启动油泵(MSP)、辅助油泵(TOP)、冷油器、切换阀、排烟装置、顶轴装置、油氢分离器(电机厂供)、低润滑油压遮断器、单舌止逆阀、套装油管路、油位指示器及连接管道,监视仪表等设备构成,见图0-1-1。
3 系统主要设备简介3.1主油泵主油泵为单级双吸离心式油泵,安装于前轴承箱内,直接与汽轮机主轴联接,由汽机转子直接驱动。
它为油涡轮提供动力油,其详细说明见随机说明书。
3.2 集装油箱油箱采用集装方式,将油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辅助油泵(TOP)、事故油泵(EOP),启动油泵(MSP),油涡轮(BOP),油烟分离装置,切换阀,油位指示器,电加热器等集中在一起,布置在油箱内方便运行、监视,简化电站布置,便于防火。
正常运行时油箱油容量~36m3。
3.3 冷油器油系统中设有两台冷油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
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它以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带走因轴承磨擦产生的热量,保证进入轴承的油温为40~46℃。
特性数据:冷却面积 595m2冷却油量4930 l/min 冷却水量5003m/h进口油温63.79℃出口油温46.1℃冷却水温38℃3.4排烟装置系统中设有一台排烟装置,安装在集装油箱盖上,它将排烟风机与油烟分离器合为一体。
该装置使汽轮机的回油系统及各轴承箱回油腔室内形成微负压,以保证回油通畅,并对系统中产生的油烟混合物进行分离,将烟气排出,将油滴送回油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油系统安全、可靠;同时为了防止各轴承箱腔室内负压过高、汽轮机轴封漏汽窜入轴承箱内造成油中进水,在排烟装置上设计了一套风门,用以控制排烟量,使轴承箱内的负压维持在1kPa。
Q/JFD 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JFD 1020701.2-2004N600-16.7/538/538-13、4号汽轮机组系统图2005-6-24发布2005-6-24实施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Q/JFD 1020701.2-2004发电机密封油系统T34-01 主蒸汽、再热蒸汽和旁路系统 T34-11 给水系统 T34-22小机轴封、疏水系统 T3-23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T34-02 主机轴封系统 T34-12给泵密封水系统 T4-23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T3-03 辅汽系统 T34-13小机润滑油系统 T34-24厂内循环水及开冷水系统T4-03 辅汽系统 T3-14小机润滑油系统 T34-25 厂外循环水系统T3-04 凝结水系统 T4-14小机调节油系统 T34-26 循泵冷却及润滑水系统T4-04 凝结水系统 T34-15电泵润滑油系统 T34-27 循泵油系统T3-05 凝结水输送水系统 T34-16主机润滑油系统 T34-28 汽机房仪用空气系统T4-05 凝结水输送水系统 T3-17主机润滑油系统T3-06 汽机抽汽系统 T4-17汽轮机润滑油净油系统T4-06 汽机抽汽系统 T3-18汽轮机润滑油净油系统T34-07 高加疏水、放气系统 T4-18T34-08 低加疏水、放气系统 T34-19 EH油系统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T34-09 凝汽器疏水回收系统 T3-20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T3-10 凝汽器真空系统 T4-20T4-10 凝汽器真空系统 T34-21发电机氢气控制系统注:T3为3号机,T4为4号机。
T34为3、4号机通用。
工程代号0910-6152密级一般专业代号606 目录号06 鄂温克电厂一期(2×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1机组汽机润滑油、顶轴油系统及盘车调试措施(A版/0)编制:审核:批准: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4月1 调试目的1.1通过调试,使润滑油系统可以投入正常运行,建立润滑油压并在润滑油压降低时及时启动备用润滑油泵或直流润滑油泵,能正常向顶轴油系统及调节保安系统提供油源;1.2 检验顶轴油泵的出力和运行的可靠性,掌握其性能,测量转子的顶起高度,经过调试使顶轴油泵能保证长期可靠运行;1.3 在机组投运行前,对盘车装置进行试运转,使其满足机组运行要求。
2 编制的主要依据2.1《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2.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 5210.4-2009】;2.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建质[1996]40号】;2.4《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质[1996]111号】;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号】;2.6《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DL/T863-2004】;2.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DL5009.1—2002】;2.8《汽机热力系统图》及《鄂温克电厂60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2.9 设备制造厂家的运行维护说明书及设计院的图纸等。
3 系统简介及设备的技术规范3.1系统简介主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是向汽轮发电机组的支持轴承、推力轴承和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带走轴承和转子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并向顶轴油系统供油,为氢密封系统供备用油以及为操纵机械超速脱扣装置供压力油。
机组在启动盘车前先启动顶轴油泵,利用5~15MPa(取决于转子的大小)的高压油把轴颈顶离轴瓦0.06~0.10mm,消除两者之间的干磨擦,同时可以减少盘车的启动力矩。
汽轮机侧和发电机侧共4只轴承设有顶轴功能。
600MW机组主机润滑油及净油系统施晶一、概述主机润滑油系统必须在汽轮机盘车、启动、运行、停机惰走时不间断地供给各轴承清洁足量的润滑油。
同时必须使润滑油温度、压力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使汽轮机各轴承温度及润滑油回油温度不超限。
主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1、向汽轮机各轴承输送符合要求的润滑油。
使汽轮机的各轴颈在运行中与轴瓦之间建立油膜润滑条件,同时带走磨擦产生的热量和高温转子的传导热量。
2、在机组处于盘车和启动初期,润滑油系统向各轴承供给高压顶轴油。
主机油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容量 30m3主油箱 (1个) 2450×1950×6250mm主油泵(1台) 汽轮机轴通过减速齿轮带动流量:50 l/s出口压力:4.9bar转速:1308rpm交流辅助油泵 (1台) 流量:55 l/s出口压力:4.85bar转速:2900rpm直流事故油泵(1台) 流量:17 l/s出口压力:1.31bar转速:1500rpm顶轴油泵(4台) 流量:0.24 l/s出口压力;350bar转速:1450rpm冷油器(2台) 水侧(并联):6bar油侧(串联):4.9bar我厂主机润滑油系统主要由主油泵、交流辅助油泵、直流事故油泵、顶轴油泵、冷油器、主油箱、油滤网、主油箱排烟风机、恒压阀、温度控制阀等设备和一系列管道组成。
主机润滑油系统可分成两个油路:润滑油油路、顶轴油油路。
主机油系统中的主要设备都集中布置在一个密封的主机油室中,位于汽轮机机头前平台下方。
这样布置的目的是:如果油系统着火,也只会在此小室中缺氧闷烧,并且在主机油室中设有自动灭火装置,能很快将火扑灭。
二、主机润滑油系统特点机组正常运行时,汽轮发电机各轴承的润滑油是由主油泵供给的。
主油泵是齿轮泵,安装在汽轮机前轴承座内,由汽轮机同轴旋转的传动齿轮装置带动,主油泵的入口从主油箱油位下接出,入口带有滤网,该泵不需要注油,额定运行时主油泵的最大吸入高度为5.5米,它能将主油箱中的油直接打出,供各轴承润滑、冷却用。
主油泵出口设有逆止门,主油泵出口连接至主机冷油器及油温控制阀入口。
在启、停过程中,汽轮机转速小于2700rpm时,主油泵还不能正常工作,此时需借助辅助油泵才能保证充足的润滑油供给。
辅助油泵为交流电动泵,属重要辅机,电源来自保安母线。
辅助油泵装在主油箱油位下,有入口滤网和泵体放气孔板,出口设有逆止门,辅助油泵出口也连接至主机冷油器及油温控制阀入口。
当汽轮机转速大于2700rpm时,主油泵开始正常工作,辅助油泵自停。
为了使汽轮机能安全停机,防止汽轮机在惰走过程中辅助油泵有故障而失去润滑油,在主机润滑油系统中还设有一台直流事故油泵。
直流事故油泵也装在主油箱油位下,有入口滤网和出口逆止门,直流事故油泵供油不经冷油器和油温控制阀直接供给汽轮机各道轴承。
据ABB介绍,即使辅助油泵和事故油泵运行时双双发生故障,因断油而造成轴承损坏的威胁也是非常小的,因为主油泵将连续有效地供油,直至汽轮机转子停止转动。
主油泵和辅助油泵打出的润滑油进入主机冷油器。
汽轮机的润滑油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油温高起不到冷却效果;油温低则油粘度大,可能引起汽轮机震动。
为此用冷油器来吸收润滑油在工作中获得的汽轮机轴承磨擦发热、转轴的传导热、油流与系统管路磨擦耗功所发生的热量的总热量。
润滑油经过冷油器时与钢管内的闭冷水进行表面式热交换,使油温得到调节。
我厂不采用调节冷却水门来控制油温,目的是保护冷油器。
因为冷却水门开度太大会冲蚀管束,而冷却水门开度太小会沉积垃圾,影响传热效果,腐蚀管束。
冷油器有两台,均为100%容量,为立式,油侧串联布置,水侧并联布置,优点是润滑油冷却均匀、冷却效果好,可使用一台,另一台备用,也可以两台冷油器并列使用。
缺点是油侧发生泄漏时无法隔绝检修。
两台冷油器有一个大旁路,冷油器出口与旁路管的出口有一个三通阀型式的油温控制阀,它以改变走旁路的油流量大小来控制润滑油温度为45℃左右。
油温控制阀出口的油进入两个滤网,均为100%容量。
滤网进出口并联有过压旁路阀,当滤网脏时,差压增大到一定数值,一方面润滑油走旁路阀;另一方面;滤网前后装有差压显示(红绿牌比例),当差压大时,差压显示会显示红牌,运行人员可以切换至备用滤网运行,切换滤网时要注意:先将备用滤网注满油(油压显示正常),然后再进行切换,以防油压在切换时突降。
差压大的滤网由检修人员清理后投入备用。
滤网出口去汽轮机各轴承的供油母管上,装有一个限压阀,作用是保证各轴承供油压力恒定,它是通过控制泄油量的大小来达到控制润滑油供油压力的。
当供油压力升高时限压阀开大,泄油至主油箱,从而使各轴承润滑油压恒定在1.5bar。
在润滑油供油管上还设有三个带压力变送器测量试验回路,每个回路上都有节流孔、油压表、带接点的油压变送器及试验阀。
三个回路的回油回到油箱,这三个测量试验回路均安装在主机油室主油箱上,它们的作用分别是:1、润滑油油压<60%额定压力(三取二),即0.9bar,辅助油泵自启动,延迟30秒后,事故油泵自启动;2、润滑油油压<40%额定压力(三取二),即0.6bar,辅助油泵与事故油泵立即自启动;3、润滑油油压<40%额定压力(三取二),即0.6bar,辅助油泵与事故油泵立即自启动,同时汽机脱扣。
这些油压测量试验回路校验在每次机组大小修后,启动前应做好,试验合格后机组才允许启动,并做好记录。
在机组正常运行时,这些试验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做。
在主油箱上装有二台100%容量的排烟风机,其中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其作用是使油箱、疏油管和轴承座中产生一个真空。
这样不仅使油气能有效地排出油箱,还能防止轴承座油挡漏油。
在润滑油温低的情况下,油箱内的电加热器能自动投入运行,以使油泵能正常工作(主油箱内润滑油温<25℃,油箱电加热自动投入;>30℃,油箱电加热自动切除)。
主油箱的溢油进入净油机,通过净油机净化后的润滑油再由净油泵打入主油箱,从而实现主机润滑油连续不断的净化。
低旁泄漏油箱(主要是收集低压旁路控制系统来的疏油)的油由低旁泄漏油泵根据泄漏油箱油位打入主机轴承回油母管,最终回到主油箱。
三、顶轴油系统在大型汽轮机重负载的轴承上,为了防止轴与轴承金属之间的接触,一般都设有顶轴油系统。
在启动和盘动转子时,用高压油顶起转子,这样轴与轴承之间摩擦系数大大降低,盘车的启动力矩也显著降低。
我厂在汽轮机的第#3、#4、#5、#6号轴承上设有顶轴油且各自设有顶轴油泵,四台顶轴油泵的电源均来自保安母线。
顶轴油泵的型式是三级内齿轮泵,它的额定压力是350bar。
顶轴油系统非常简单紧凑,它除了电动机以外,所有部件及管道都装在轴承座内。
顶轴油的进油直接从进该轴承的润滑油供油母管喷嘴前引出。
系统上设有一只恒压阀。
它将系统的压力恒定在350bar。
另外还设有一只启动阀。
泵刚启动时,启动阀疏油口随着油泵出口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关闭,使油泵有一定的通油量,确保油泵的冷却和润滑。
如果不设启动阀,那么从泵启动到转子被抬起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油无出路,顶轴油泵会打闷泵,没有足够的冷却,将使泵损坏。
另外当润滑油压力低于0.3bar表压时,油泵停止运行。
这是为了防止油泵无油运行。
当油系统还未复役,而检修需用顶轴油泵,那么可在轴承室内临时充油(使用辅助油泵)。
只要油位高于吸入口30毫米,顶轴油泵可投入使用,在轴承室内打循环。
四、净油系统为了净化和贮存主机润滑油和给泵小汽机润滑油,我厂配有一套净油系统。
该系统分成贮油和净油两个部分。
图2:贮油箱系统贮油部分主要有贮油箱、输油泵、输油管道阀门等设备组成。
贮油箱是用来贮存润滑油的,它布置在汽机房外(一号机凝补水箱旁),正常运行时,可用来提供主汽轮机和给泵小汽机A、B润滑油箱补充油,补油可以补至净油机由净油机油泵打入润滑油箱;也可以直接补至润滑油箱。
一旦事故发生需要润滑油箱紧急放油时,可将主机润滑油箱和小机润滑油箱的存油放入贮油箱,贮油箱容积很大,设计容量能存放下主机与小机的正常用油以及事故时全部设备及管道的放油。
贮油箱一隔为二,一半存放干净油,一半存放脏油,两侧都有油位表。
贮油箱是两台机组公用的,和二台机组的净油机和润滑油箱都有连通管。
贮油箱有一台输油泵,进口分别从干净侧和脏油侧底部接出,输油泵为齿轮泵,出口有安全阀,干净侧和脏油侧都可以通过输油泵打循环,机组大小修后进油(或补油),可以通过输油泵,直接送到主机润滑油箱或给泵小汽机A、B润滑油箱,也可以先打入净油机,经净油机净化后由净油机油泵打入三个油箱。
润滑油箱放油时,可以放入净油机,也加以放入贮油箱。
但净油机容量有限,一般情况下放油至贮油箱。
进行进油或放油操作时必须对照系统图,按要求事先写好操作卡,并确认无误后进行操作。
净油部分主要有净油机、净油机油泵、净油机排烟风机、净油机进油电磁阀等设备组成。
图2:净油机系统净油机的作用是机组运行中连续过滤主机或小机的润滑油,一台机组配有一台净油机。
它的入口接自三只润滑油箱的正常溢流,经过过滤净化后的润滑油由净油机油泵重新打入润滑油箱。
净油机的容量为8m3,净油机内分成三个部分:沉淀室、过滤室和精过滤室。
从主机或小机润滑油箱溢流来的油经进油电磁阀进入净油机沉淀室,净油机进油电磁阀开关受精过滤室的油位控制,当油位升高到满油位,净油机进油电磁阀自动关闭,当油位降低至净油机上玻璃油位计4/5左右,净油机进油电磁阀自动打开。
油从沉淀室的网状滤网自下而上流动,将油中垃圾杂质留在底部,沉淀室设有油水分离器,调整好后可将滤出的水分离出来。
油从沉淀室溢流进入过滤室,过滤室有许多布袋滤网,油从布袋外进入到布袋内,再从布袋夹上的喷嘴进入到精过滤室。
精过滤室有一定的油位,从底部接出管子进入净油机油泵,经过升压后,再经过由纤维丝做成的筒式滤网过滤,回到主机或小机润滑油箱。
当精过滤室油位升高到下玻璃油位计2/3左右,净油机油泵自启动,油位降低至下玻璃油位计1/3左右,油泵自停。
净油机上有排烟风机,保证净油机内为微负压运行。
五、有关控制逻辑辅助油泵自启动:事故油泵自启动:辅助油泵自停:事故油泵自停:顶轴油泵自启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在机组正常运行中,辅助油泵例行试验启动时,顶轴油泵会自启动。
因为盘车功能组“ON”指令一直存在,当辅助油泵启动后,二者相与出“1”,发出盘车功能组“ON”指令,使顶轴油泵自启动。
这一现象出现时,运行人员只要在辅助油泵停下 (例行试验结束) 后,顶轴油泵会自停。
顶轴油泵自停: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汽机规程中提到的:汽机转速>2700rpm ,顶轴油泵自停,不是靠汽机转速信号去控制的,而是当汽机转速>2700rpm 时,辅助油泵自停,此时事故油泵也在停运状态,顶轴油泵自停是辅助油泵停与事故油泵停相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