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地区汉语与普通话的差异和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6.16 KB
- 文档页数:10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1984年,中英双方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规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特别行政区。
此次回归是香港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香港及其人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回归前后,港澳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惯用交谈语言方面。
本文将对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回归前的香港主要使用的是粤语,而在回归后,普通话逐渐成为了更为流行的交谈语言之一。
在港澳回归前,粤语是香港的主要通用语言,无论是商务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以粤语为主。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普通话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特别是在教育、政府机构和商业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更为广泛。
港澳回归后,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了与粤语齐头并进的交谈语言。
回归前后港澳地区的英语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回归前,英语是港澳地区的官方语言,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和商务交流中。
在回归后,虽然英语的地位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但随着中国大陆的崛起和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普通话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因此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逐渐取代了英语的地位。
港澳回归后,英语虽然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受到了来自普通话的挑战。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在香港,粤语与普通话并存,普通话的地位得到提升;在澳门,粤语和普通话成为了更为通用的交谈语言之一,与潮汕话并存共存。
英语在港澳地区的地位虽然仍然重要,但受到了来自普通话的挑战。
这些变化反映了港澳地区在回归后与中国内地以及国际社会的交流不断增加,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港澳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还会继续发生变化,这其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台湾和大陆汉语的差别虽然海峡两岸的人们多少年来都在使用着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言—汉语,但由于几十年来的认为隔绝,使得汉语在各自的社会中随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迁,而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差异。
1.台湾语言的古旧色彩浓重例如:(1)他鉴于学校这几年来包括升学的各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以及社会接连发生宋七力等怪力乱神事件,认为有必要在教育方面多用点心力。
(《中国时报》1996.11.28)(2)(通缉犯)并跳下涵洞抢夺另辆机车逃逸,警方扼腕不已。
(同上)按,《论语》中即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而“扼腕”义为“惋惜”,也是由古而来的。
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其中许多后来变成了双音节词,而在台湾,却仍时常取其单音节形式,这也反映了古旧的特色,例如:(3)林老师只好采折衷办法来帮助他。
(《中央日报》1996.11.26)(4)兴建一座具国际水准的观光温泉俱乐部。
(同上)同样的句子中,在大陆就只能用“采取”和“具有”。
2. 语言形式缺乏统一性这个问题,在当今的台湾语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用字不统一这里有繁简字的并存,如“台湾”的“台”,各种书报上就繁简不一;也有同音替代,如“启程”和“起程”;而更多见的,是某些常用虚词的混用。
比如,结构助词“的、得、地”,三者的使用在台湾也有大致的区分,且与大陆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中却相当混乱,例如;(a)快,好好的享受一番。
(《立报》1996.12.2)(b)自民国廿四年以来中山堂的古朴典雅,简单流畅,蕴蓄着柔和之美,更是活生生地无言教材。
(《中国时报》1996.11.28)(c)(姚高桥)语带玄机的表示,专案小组已掌握重要线索,相信离破案不远。
(《中央日报》1996.11.26)2)表数不统一台湾的表数方式比大陆复杂得多,分数的表达最为混乱,比如以百分之二十二为例,我们见到的就有以下几种书写(排印)方式:a)百分之二十二;b)百分之廿二;c)22%;d)二十二%;e)廿二%;f)22%;基数表达的不统一主要是同一篇文章中经常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第18版有一篇文章,前边有“七千五百万”,后边又有“一0五六位中国人”;《民众日报》1996年12月2日26版有一文,是竖排的,前边出现了横式的“114(毫克)”,隔几行又有“一百四十毫克”,类似的例子可以说俯拾皆是。
普通话即是中国的国语。
九十年代初期之后,香港人很少会讲普通话,在香港也很少听到有人讲普通话。
见到讲普通话的,除非问明你是新加坡人,或是从台湾来的,否则即嗤之以鼻,称之为大陆的“表叔”、“表姐”。
有些刚从内地移民来香港又还不会讲广东话的香港人,往往被吓得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后,讲普通话的人骤然多起来了,听懂普通话的香港人更是越来越多。
香港人再不敢小看讲普通话的内地同胞。
慢慢地,学普通话在香港社会变成一种时尚。
有的香港人更是把推广普通话当作一种赚钱的机会和途径,出书、出影带、出CD,甚至出VCD,举办学普通话讲座,电视台、电台为了吸引观众,纷纷播出学普通话节目。
2003年七月一日,温总理到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六周年纪念活动,主持国家商贸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定内地与香港商贸紧密合作备忘录(即CEPA)。
之后,学讲普通话的热潮在香港一浪高於一浪。
一位过去的普通话鹹鹹淡淡讲不了几句的朋友,竟用比较流畅的普通话在我面前很自豪地表示:你知道吗,讲好普通话对吸引内地游客到自己舖头做生意真有用啊,我以后还要到内地做大生意呢。
令我不得不点头惊叹: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当此惊叹之后,我又另有一番感想。
香港人向来都很实际,学普通话,主要是市场所迫,是为了做生意赚钱。
但是,能不能更进一步:学好普通话,多听多说普通话,还能够更好地热爱祖国,学习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没有文化的商人是做不了大生意的。
当今世界,不单是中国的香港特区,哪个国家的大生意人能够不与中国打交道呢?。
港台地区汉语与普通话的差异和影响(文学院汉语言专业01060602 王飞霞)语言与社会是一对共变体,它们是相应地变化着的。
罗宾斯曾说过:“语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唯一的凭其符号作用而跟整个文化相关联的一部分。
”我国港台地区和内地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虽然运用的同是汉语,但是受到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许多或大或小的差别;同时,由于内陆与港台地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的相互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看以下反映差异的词汇表:a.公共交通方面——————————————————————————————————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公共汽车公车巴士公共汽车出租汽车计程车的士计程车/的士摩托车机车电单车摩托车自行车脚踏车单车脚踏车/脚车横道线斑马线斑马线斑马线安全岛和平岛安全岛安全岛天桥路桥天桥天桥——————————————————————————————————b.家用电器及科技产品——————————————————————————————————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袖珍收音机随身听耳筒机耳筒机录相机录影机录影机录影机空调(机)冷气机/空调冷气机空调/冷气机音响音响Hi-Fi Hi-Fi冰箱冰箱雪柜冰箱电子计算器电算器电子计数机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积体电路积杂回路/ICIC——————————————————————————————————c.职业和身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农民农人农夫农夫/农人保姆奶妈工人/佣人佣人警卫员警卫/保安员护卫员警卫员/护卫员航空小姐空中小姐空姐航空小姐舞蹈者舞者舞蹈员舞蹈员新闻媒介媒体传媒传播媒界饮食业餐饮业餐饮业餐馆业领导(单位)主管/上司波士上司——————————————————————————————————d.旅游与证件——————————————————————————————————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出差公干/出差公干出差旅行结婚旅行娶旅行结婚旅行结婚护照护照passport护照签证签证Visa入境证担保书保单担保书保证书出生证出生纸出生纸报生纸——————————————————————————————————e.日常生活——————————————————————————————————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做工打工打工打工游泳游水游水游水烫发烫发电发电发刮脸刮胡子剃须剃胡子做饭煮饭煮饭煮饭/菜洗澡洗澡冲凉冲凉暖锅火锅/寿喜烧打边炉/火锅打边炉/火锅方便面速食面即食面快熟面/即食面——————————————————————————————————这些地区的汉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一:闽粤吴方言的影响台湾民众说的是闽南话(台湾又叫“台语”)。
普通话、国语和华语的区别
“普通话、国语、华语”指的都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一般来说,我国大陆称作“普通话”,台湾地区沿用旧称“国语”,海外华人称为“华语”。
这三种名称的实质是一样的,只是从来源和使用范围上看有一些差别。
“普通话”这个称说,早在100年前就有学者朱文熊提出来了,其含义就是指与文言和方言相对的天下通用之语。
“国语”这个称说也是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了,不过那时并没有严格的标准。
“华语”这个称说起源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社区。
其缘起是为了把普通话和华人社区里使用的各种汉语方言区别开来。
把中国的通用语言称为华语,有利于表达华人同根同宗同文化的中华民族情感。
“普通话”的意思是“普通共同”的话,不是“普通、平凡”的意思。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许多法律都采用了“普通话”这个称说,普通话已成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的正式名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从港式中文看普通话书面语及其研究作者:洪爽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02期[关键词]港式中文;普通话;共时研究;历时研究[摘要]从港式中文看普通话书面语,一方面包括两种书面语自身语言特点的比较,尤其是关注港式中文自身的发展及其对普通话的影响,有助于认清两种书面语之间的同源关系以及普通话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也包括对两种书面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考察,尤其是关注港式中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拓展普通话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中图分类号]H179;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74(2019)02-0042-081.引言“港式中文”形成于20世纪70到80年代,相关的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增多。
学界基本认为港式中文是“具有香港特色的汉语书面语”,但这一书面语是以什么为基础形成的,却存在争议。
主要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以香港粤语为基础,受英语、文言等影响而形成,如张洪年(1972)、刘殿爵(1993)、黄坤尧(2000)等;第二种观点认为“以香港话为语法架构,杂用英文语词”,或“以国语为语法架构,杂用英文或/和香港话语词”(张振江,1996),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谢耀基(1997)等;第三种观点认为“以标准中文为主体,但受到粤语、英语以及文言等方面影响”(石定栩等,2006:7),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田小琳(2008)、刁晏斌(2012a)等。
以上三种观点中,最后一种渐成主流。
在第三种观点中,又存在着共时和历时两种不同的视角。
从共时的角度看,港式中文的主体“标准中文”基本等同于“内地通行的规范普通话的书面语”。
如石定栩等(2006:7)将“标准中文”看作香港书面语的第一个等级'A级”,认为是“完全运用标准汉语的书面语,与内地使用的标准中文属于同一类型”。
再如,田小琳(2008)认为“标准中文是大家最推崇的中文,(香港)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收录的名家名作或编者自己写的课文,大都是标准中文,舆论的取向也是希望将其作为中文教科书的课文,是最标准的,而不是港式中文,更不能是粤式中文”。
篱28卷鳃毒期湖北广攘电视大学掌报Vol。
28,No。
42008年4月JournalofHuBeiTVUniversityApril.2008,110~111香港词语与大陆词语差异成因初探廖京京(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1)【内容提要】香港词语每大陆词语使用存在着很太差异,本文从社会原困、语言本体及使用者心理因素等几方面尝试分析了这种差异的成因,并指出基于差异的融合趋势。
形成差异的社会原因可分为政治、经济、教育穰民清等蔻方覆,嚣语言本体差异残毽霹反辩来谲、方富谲、文言谣薛吸收及缨略语籍熹等惫凌考察。
使用者主瓣因素可分为影响造词和影响词交。
[关键词]大陆词语;麓异成因【审囤分类号】1-103【文蠢I标谈谒】A【文章编号】1008,7427(2∞8)04-0110-02我国香港地区是世界贸易及金融中心之一,虽然面积不到1100平方公里,人豳不过700万,但是在我阑地位特殊,致治经济文化各方覆都有其鸯身鲜鹤豹特点。
这种特殊毪阍样体现在语言系统中,而词汇作为语言系统巾最活跃的部分,直接体现了这种特殊性。
这一点,充分反映在香港词语纛大陡词谖戆巨大差舅孛。
这耪差努残因是多艨次熬,既鸯语言外部原因,又有语言内部原因,既有语言发展豹客观原因,又有语言使用者的主观原因。
一造成差异的李土会原因香港魏嚣枣子特殊麓历史豢嚣造藏了每犬陵翦社会差异,这决定了两地语言词汇系统的差异。
这些麓异主要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情等方面。
香港墟区与大陵实簿豹是不慰熬政治体铡,孬虽经掰了政权的更骜,使得香港游语中有一郫分是香港地区特有的政治词语,如“港督、总臀、布政司、律政司、特酋、保良局、自纸草案、蓝纸草案、僳警、高员、廉政、勤政、慈善骚、更生入、徐务受8等。
这里有大部分仅逶行予番港遣区,也有一部分由于普通话袭意需要进入了普通话,如“特首、廉政、勤政、公务员”等。
香港魄区是毽赛耋要鹣贸易遴挺港,莺鼯亵监金融串心,经济比较发达。
Number : 700Title :大陆与台湾语词的差别Author :Issue : 总第95期Provenance :今日台湾100问Date :Nation :Translator :海峡两岸由于近40年隔绝,在汉语文字使用上有所差别,主要表现在汉字的简体和繁体的不同,汉语拼音和注音上的各异。
台湾的一些具体词语与大陆也有差异。
大致有以下七种情况(括号内为同义或近义的大陆用语)。
一、不同习惯的常用语,但基本上不影响交流。
如传人(接班人)、民众(人民)、涵盖(覆盖)、居家生活(家庭生活)、退役(退伍)、联合法婚(集体结婚),得主(获得者)、国民所得(国民收入)、外汇存底(外汇储备)等等。
二、地方方言以译音的方式进入语言文字,其中主要是闽南方言。
这些除个别的如讨海人(渔民)、状元才(才子)等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外,大多数则为不谙闽南方言的读者所不知。
如册包(书包)、翁某(夫妻)、接脚(再婚)、缘投(英俊)、生理(生意)、土治公(土地神)、露螺(玛瑙蜗牛)等。
三、土洋掺半的外来语,混入通行的汉语。
台湾语文界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
如作秀(表演,由英语show化成)、造爱(性行为,由make a love直译成)、新鲜人(大学新生,由英语freshman演化成)、奥马上(太太,由日语演化成)、欧巴桑(老太婆,由日语演化成)。
四、外来语翻译时译意的表达与译音的用字不同,以外国国名,人名居多。
如阿联大公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坎城(戛纳)、柴契尔(撒切尔)、胡筌(侯赛因)、卡斯楚(卡斯特罗)、辙诺堡(切尔诺贝利)、雷根(里根)、戈巴契夫(戈尔巴乔夫)。
五、自然科学新术语表达不同,大都为各行翻译造成的。
如雷射(激光)、喷射(喷气)、太空梭(航天飞机)、飞弹(导弹)、太空人(宇航员)、身历声(立体声)、幽浮(飞碟)。
六、个别词语的发音不同,如垃圾,台湾目前仍旧读le se(音:勒射);台湾的广播电视大都对“癌”保持旧读yan(音:炎)。
中港用词差异中港地区词汇的差异香港的语言文字是建立在汉语标准语和汉字书写系统之上的。
内地是汉语使用的主体地区,香港是汉语使用的局部地区,彼此之间“书同文”。
但是,长期的历史阻隔以及香港所执行社会制度,使香港人的意识形态不同于大陆,其词汇更是与普通话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一)外来词的吸收有人说,香港话是最洋化的方言,说得很贴切。
洋化的主要表现是大量英文词汇的吸收。
香港被英国人长期统治,英国人的影响所及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人们的观念意识当中,而中国人传统的“崇洋”心里也使得大量的英语借词涌入香港人的语言当中。
并且,它们大都是以方便、快捷的音译词形式出现。
但是,在大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没有与英语发生大规模、长期地接触,因此,外语借词的数量相对少了许多,即使有一些,也都趋向于采用意译的形式。
(二)对同一事物的命名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内地和香港地区各按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给事物命名。
命名时各自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的的影响,各行其是。
对同一事物的不同。
(三)对古语词和方言词的使用古代一些单音词在普通话中早已不用了,但是却仍保存在粤方言里。
“香港同胞说话和福建、广东人一样,单音词较多,其中有些单音词就是较老的古语词”。
如:衫(衣服)、颈(脖子)、睇(看)、企(站立)等等。
此外,香港人在说话写文章时喜欢夹杂文言词、方言词。
然而,在中国大陆,多年来一直提倡使用正宗标准的普通话,这些现象均很少出现。
尽管两地的词汇由构成到运用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但毕竟我们同属于华夏炎黄子孙,我们的语言文字都是建立在同一个系统之上的,而且随着改革开放,两地的交往日见频繁,香港词汇与普通话之间的融合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xx汉语与普通话的差异和影响(文学院汉语言专业010602王飞霞)语言与社会是一对共变体,它们是相应地变化着的。
罗宾斯曾说过:“语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实际上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唯一的凭其符号作用而跟整个文化相关联的一部分。
”我国港台地区和内地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虽然运用的同是汉语,但是受到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许多或大或小的差别;同时,由于内陆与港台地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的相互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看以下反映差异的词汇表:a.公共交通方面——————————————————————————————————xx大陆xxxxxx——————————————————————————————————公共汽车公车xx公共汽车出租汽车计程车的士计程车/的士摩托车机车电单车摩托车自行车脚踏车单车脚踏车/脚车横道线斑马线斑马线xxxxxxxxxxxx——————————————————————————————————b.家用电器及科技产品——————————————————————————————————xx大陆xxxxxx ——————————————————————————————————袖珍收音机随身听耳筒机录相机录影机录影机空调(机)冷气机/空调冷气机空调/冷气机音响Hi-FiHi-Fi冰箱雪柜冰箱电子计算器电子计数机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积体电路积杂回路/IC——————————————————————————————————c.职业和身份——————————————————————————————————xx大陆xxxxxx农民农人农夫/农人保姆奶妈工人/佣人警卫员警卫/保安员护卫员警卫员/护卫员航空xxxx空姐航空xx舞蹈者舞蹈员舞蹈员新闻媒介媒体传媒传播媒界饮食业餐饮业餐馆业领导(单位)主管/上司xx上司——————————————————————————————————d.旅游与证件——————————————————————————————————xx大陆xxxxxx ——————————————————————————————————出差公干/出差公干出差旅行结婚旅行娶旅行结婚护照passport护照签证Visa入境证担保书保单担保书保证书出生证出生纸报生纸——————————————————————————————————e.日常生活——————————————————————————————————xx大陆xxxxxx ——————————————————————————————————做工打工打工游泳游水游水烫发电发刮脸刮xx剃须剃xx做饭煮饭煮饭/菜洗澡冲凉暖锅火锅/寿喜烧打边炉/火锅打边炉/火锅方便面速食面即食面快熟面/即食面——————————————————————————————————这些地区的汉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一:xxxx的影响台湾民众说的是闽南话(台湾又叫“台语”)。
香港民众说的是广州话。
新加坡华人占78%,其中72.2%说闽话(包括福建话、潮州话和海南话),16.5%说广州话,7.4%说客家话。
因此方言对汉语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了xx国语中就有不少闽语。
如:头家(老板);软脚虾(软弱的样子)由于台湾上层政界、商界、文化界有不少江浙人士,因此吴语词语的踪迹也时有所现。
如:吃重(责任、负担重);拢共(一共)香港的港式普通话则有明显的粤语的特色。
有时甚至已进入广东原来操标准普通话的人士口中。
如:单车(自行车);打工仔(工人)二:外来语的影响近一世纪来,外来语(特别是英、日语)进入汉语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合理结果。
台、港、新地区在近几十年则尤为明显。
便当(盒饭)、卖点(销售点)、料理(菜式)、作业中(正在操作状态中)看板(招牌)、营业中(正在营业时间内)、月给(月薪)、上班族(上班工作的人群)课长(科长)、坪(面积单位)、下女(女仆)、量贩店(批发店)、企划科(计划科)欧巴桑(中年妇女)、卖场(商场)——以上均源于日语做秀(作表演,show)、二手(旧货,second-hand)萨士风(萨克管,saxephone)杯葛(抵制,boycott)、麦克风(话筒,microphone)、迷你裙(超短裙,mini shirt)——以上不论纯音译、纯意译或音意结合的外来语均来自英语。
在香港,英语的借词比较常见已正式进入当地中文的,有:巴士(公共汽车,Bus)镭射(激光,laser)中巴(公共小车,24座)镭射唱机(激光唱盘,laser record player)小巴(公共小车,12座)镭射唱碟(激光唱片,laser record)的士(出租汽车,taxi)斑马线(横道线,zebra)当然,很多香港人士公司习惯夹中夹英地使用语言,很多词就直接写英文,讲英文已超出了“借词”的范畴。
三:xx词语的存废和语义变化自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社会形态变化很大,新词新意大量涌现,出现了许多不同于港、台、新地区的词语,其中有的词只是变换其中一个语素,相对地可看作“新”词,而仍然在港、台、新继续使用的“传统”词语,则算作“旧词”了。
如:新词旧词————————————————————————————————xx幼稚园大半xx优厚优渥保姆佣人报纸新闻纸情人爱人圆珠笔原子笔幸福(名词)xx而有一部分词是词形相同而词意不同的“同形异义词”,各地区使用时,语意已出现差异,试以大陆、台湾两地为例,如:例词xx大陆xx——————————————————————————————————书记中共党团各级组织的仍指“文书”,从事记主要负责人录、书写公文的人员商场面积较大,商品较全意为“商业界”,从事的商店商业活动的阶层状纸书写诉状的文件用作“委任状”,指派人担任职务的证件得意称心如意(多指骄傲达到自己的目标,用自满),形容词作动词对头(名词)敌对的方面;(名词)接头的方面;对手敌对的方面有的“同形异义词”的差别在于词意的范围大小不同。
如:例词xx大陆xx ——————————————————————————————————领导各级政府和单位的负责国家级首要负责人,多人,可用作名词或动词用作动词业绩重大的成就;建立的功职业的成绩,工作中的劳或完成的事业成就先生1)对社会地位很高的人1)对普通男性公民的的称呼;2)对非共产党称呼;2)对丈夫的称的党外人士的称呼;3)呼(他称);3)老师老师有的是同形而色彩相异之词。
如:例词xx大陆xx ——————————————————————————————————检讨批评或批判自己的过检查,研究,讨论(中失(贬义)性)策划筹划,谋划不正当的谋划各种活动(中性)活动(贬义)地主占有土地,依靠出租土地的主人(中性)土地而收取租金或物产的人(贬义)除了以上三个原因之外,还受到构词、词的搭配及词性不同的影响。
以下举一些港台地区所特有的词语,以此反映当地的社会面貌。
(1)政治词语:党鞭(所谓党鞭就是党的纪律要执行党的意志的人闹场),公信力(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Accounta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2)经济词语:后市(简单地说,就是今天以后的市场),价位,市场利益,周边产业,夕阳工业,强力反弹,上(中、下)游产业(上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自有品牌,多媒体产品,高单价商品;(3)社会词语:意飞族,顶客族(丁克族),上班族,风化区,红灯区,太空人(指两国分居的移民),原住民,单亲妈妈,家扶中心,休闲时代;(4)xx词语:拒马,蛇笼,社工,警改单位,霹雳员警,镇暴警察;(5)其他:自助旅行,老中们,心路历程,个性人物,育乐区,电话过滤,二尺五,全额招待,过招,出招拆招。
三、词语的相互传播和认同各个不同地区有差异的词语,既有其相异、相斥的一面,又有其相融、相认的另一方面,亦可看作是不同社会形态相互之间有分有合,分分合合,难分难合的一道“折光”。
试从两个角度看:1.台湾“国语”中的粤语表达法(主要自香港)粤语以广州和香港两地通行的语言为代表。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的国家语言政策的推行,广州粤语日益受普通话的影响,而香港粤语却独立发展成为一种“准书面语言”,某些词语已日渐在台湾的口语、书面语中被采用。
例如:二字格:水货,荷包,抢手,心仪,坊间,爆光,旗下,奖项,出炉,退烧(指某种社会高热现象减退),落单,联手,抢食,告白三字格:发烧发,私家车,巨无霸,大哥大,艺能界,炒鱿鱼,摆乌龙,吹大跑(原为“车大跑”),肥嘟嘟(原为胖嘟嘟),出怪招四字格:跌破眼镜,鸡同鸭讲,一头雾水,心知肚明,漏夜灌救,原汁原味,中规中矩,物超所值,心中怕怕,把握机会多字格:走性感路线,落得一身腥,眼镜吃xx2.大陆普通话引入的港台用语中国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引入外资,也使一部分原流行于海外的词语渐渐为大陆人们所接受。
虽然量不很多,影响面有宽有窄,但也让人们看到社会的相向交流。
有少量的词语是“旧词回潮”,如“先生”、“太太”、“小姐”、“的士”、“巴士”等又重新在民众口中恢复使用,后两者还发展到“打的”,“小巴”(12座)、“中巴”(24座)、“大巴”(44座),“直通巴”、“冷气巴”等等。
有部分词是“拿来使用”,如:新潮,前卫,动感,空姐,爱心,纯情,共识,性感,创意,知名度,大众情人,商品形象。
这类词可算作是“新词新用”。
还有一种是“应变使用”,如“赛事”代替“比赛”;“派对”代替“晚会”或“聚会”;“营运”代替“经营”;“运作”代替“工作”;“影碟”代替“唱片”;“领衔”代替“主演”;“出场”代替“演员表”等等。
我们应该看到,词汇的分化和融合是社会变化的表象之一。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要素,能最迅速、最直接、最生动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一种新事物必须有一个新词语或新的表达法加以显示、记载,一个社会新变化的产生,必然会引起词汇层面上的相应反映和折射。
这是语言的另两个要素语音和语法所无法承受和完成的,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词汇是语言中社会信息的“充分载体”。
研究研汇、词汇演变、词语变化,就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社会的演进: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军事的、体育的、文艺的、道德的、思想的、民俗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汉语民族共同语的词语变化则应是反应整个“中华文化圈”: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新马以至散布在全球七大洲全部炎黄子孙的各方面进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