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水的压强(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32
第4节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流体的压强大小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3、会解释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通过试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复习引入1、墨水为什么能被吸入钢笔的皮囊中?2、瓶子吞鸡蛋的试验中,鸡蛋为什么能被压入瓶中?小提示:物体总是从压强_________的位置向压强_________的位置移动。
自主学习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阅读课本44页、4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流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
2、回顾第1、2小题,结合小提示的内容,思考一下,通过哪些现象我们可以比较出流体不同位置压强的大小关系?3、课本“想想做做”中,硬币能向上跳起来,是受到了向什么方向的力?我们吹的气是沿什么方向的?。
这说明,使硬币跳起的力是哪部分的空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硬币上方?硬币下方?)从而比较一下,这两部分位置压强的大小关系是什么?4、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边做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5、秋季,道路两旁一地落叶,道路中间,一辆小汽车高速驶过,路两旁的落叶纷纷向路中间飞去,请思考一下,是什么力“吸引”着落叶向路中间飞过去的呢?能产生这个方向的力,说明了在上述场景中,哪个位置的压强大,哪个位置的压强小呢?你能否总结出关于流体压强的一般规律吗?二:飞机的升力观察一下飞机的机翼,思考一下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呢?观察:飞机机翼的形状是:飞机静止在地面,能否自动腾飞:飞机加速前进时,机翼上下方空气的流速关系是: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飞机上下方压强的大小关系是:飞机起飞时是,向上的升力实际就是机翼上下表面存在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____学生自我进行课堂小结当堂练习1. 如图所示,农村炉灶里的烟之所以顺着烟囱排到屋外,其原因之一是风吹过烟囱顶端,使那儿空气的流速,压强,所以烟就顺着烟囱排到屋外.2.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两只乒乓球,两球之间间隔lcm,用一根细管向两球之间吹气,发现两球,这是由于吹气时两球之间的气流速度较,压强较的缘故.3.如图所示,将一张明信片沿着其边长弯成弧形放在玻璃台面上,形成一座“拱桥”,当你对着“拱桥”使劲吹气时,你会发现 ( )A.“纸桥”被吹开较长的距离B.“纸桥”被吹开较短的距离C.“纸桥”被吹得上下跳动几下D.“纸桥”紧贴桌面不4.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当堂检测1. 电风扇通电后,扇叶高速旋转带动扇叶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形成风.扇叶周围的气体压强与房间里大气压强相比 ( )A.大于大气压强 B.小于大气压强 C.等于大气压强 D.无法确定2.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
1.4 水的压强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
2、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
压力概念与重力的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压强公式的教学【引入】创设情境:约翰.墨里的实验一、压力和压强:1、压力: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分析:1手指按瓶子:手与瓶子相互挤压,手的压力作用在瓶的表面上,并与接触面相互垂直。
2压路机压地面,滚筒与地面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并与地面垂直。
3钳子夹核桃,钳子与核桃之间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核桃壳上,并与核桃壳表面垂直。
2、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实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说明:控制变量法;控制实验条件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注意:1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水平支持面上静止时 F=G2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或面积。
3单位统一 N/m2单位:1帕=1牛/米2,了解帕的大小例题教学:P15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二、水的压强1、实验: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验两点:1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2水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演示实验】看哪个孔的水射的远……(无实验器具用自制的矿泉水瓶代替,课件不得已的时候用)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也是水压强作用效果的另一种表现)推出不光是水,其他液体也有这个性质(水银也有)2、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回想前面讲过的约翰.墨累的实验已经自己在游泳时胸闷等感受,得出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一)第1章第1节水在哪里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我会填空: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生物体内。
占地球总水量96.53%、2.53%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形式存在;空气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态存在。
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__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3.水是___________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当生物体内__________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
人体重量的__________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___________。
4.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A、,B、,C、,E、;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为水圈的主体,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⑶在图中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数量最少的是。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和。
6.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1—2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A、,B、,C、,D、,E、,F、。
⑵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7.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
二、我会选择:8.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是在( )A、冰层B、大气C、海洋D、地下水9.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A、地下淡水B、冰川水C、河湖水D、大气水10.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冰川水和地下水B、河流水和湖泊水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11.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12.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A、人体B、水母C、黄瓜D、水稻13.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14.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A、地球B、太阳C、雨D、海洋15.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B、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C、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相互联系1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内陆循环D、大洋循环17.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A、大气水B、河水C、海洋水D、冰川水八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我会填空:1.水电解时,阳极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的__________;阴极产生_________,所以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2节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实验结论:水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v=m / ρ)。
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克/厘米,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P=F/S,(公式变形:F=PSS=F/P)。
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帕。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 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第九章压强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秘,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与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教学难点】1、了解飞机机翼的形状,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烧杯、带色水、玻璃管两支、铅笔两支、漏斗6个、两张纸、1角硬币、乒乓球6只、压强与流速关系演示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大家要想知道为什么,本节课我们来学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将现象和可能的原因填入下面表格:为什么越使劲吹,越吹不出去呢?反而不吹的时候它却掉下来了?回扣本课开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刚刚让学生用物理原理解释现象,学4、其它一些实验和现象。
【演示实验二】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伞:此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理解,并学会用语言解释【板书设计】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结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3、飞机的升力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流速慢压强大。
下方气压大于上方气压,因为产生了压强差,所以产生了压力差,这就是升力。
课后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利用《龙卷风》(我小时候看过,十多年了没有忘记)片断引入效果非常好,原来我用的是“吹乒乓球比赛”来引入效果也不错,但学生上来就做实验心情冷静不下来,课堂不好调控。
调整之后,学生能够专心思考了。
2、选用课本上的两个小实验,通过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猜想,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