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子宫畸形与妊娠预后的关系(附31例临床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16.48 KB
- 文档页数:2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妊娠结局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畸形子宫不同形态下的妊娠结局。
方法收集2005年~2011年我院产科55例畸形子宫妊娠患者(畸形子宫组),及同期55例正常分娩的孕妇(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的妊娠结局。
结果 55例畸形子宫中鞍状子宫19例,纵隔子宫15例,单角子宫4例,双角子宫15例,双子宫2例。
与对照组比较,畸形子宫组先兆流产率、早产率和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畸形子宫妊娠是高危妊娠,应加强孕前的检测,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如果妊娠,应密切注意妊娠过程,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确保母儿安全。
【关键词】先天性子宫畸形妊娠妊娠结局先天性子宫畸形是由于副中肾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育停滞在不同阶段而形成[1]。
在临床上常常导致患者不孕、自然流产或早产及各种妊娠并发症,难产率、手术产率高,对母婴可造成较大危害。
本文回顾性分析55例先天性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2011年我院产科55例畸形子宫妊娠患者,作为畸形子宫组,年龄22~35岁,年龄(30.2±2.7)岁,另随机选取同期55例正常分娩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9.5±2.8)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者;②年龄≥40岁的高龄初产妇;③发育不良的子宫;④畸形子宫诊断不明确者。
2.方法2.1畸形子宫分类方法按照AFS分类方法[2]将子宫畸形分为单角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鞍状子宫、纵隔子宫(完全纵隔、不全纵隔)、横隔子宫。
2.2畸形子宫的诊断根据病史、妇科检查、二维/三维超声、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官腔镜、腹腔镜或手术中发现等方法诊断。
2.3参数分析2.3.1比较畸形子宫组和对照组的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前置胎盘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剖宫产率率及新生儿体重;2.3.2比较畸形子宫组不同子宫形态的先兆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前置胎盘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体重。
畸形子宫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探讨发表时间:2014-07-14T15:50:16.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杨洋[导读]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类患者要积极行阴道助产术,从而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杨洋(鹤岗矿业集团公司妇婴医院妇产科 154100)【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畸形子宫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78例先天性畸形子宫合并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生产方式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剖宫产组39例,阴道分娩组39例,妊娠后5分钟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窒息的发生率。
结果: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畸形子宫妊娠产妇行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行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故在临床中对于畸形子宫妊娠产妇可适当放宽剖宫产的指证。
【关键词】畸形子宫妊娠分娩方式 Apgar评分【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264-02 子宫畸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畸形,其中包括双子宫,单角子宫,盲角子宫,残角子宫等多种类型。
由于子宫的形态与结构异常,子宫畸形患者的生理功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且通过临床研究显示[1],对于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在生产时很容易出现宫缩乏力,早产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但临床上对于子宫畸形合并妊娠患者不同生产方式的分娩结局存在很大争议,故为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畸形子宫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78例先天性畸形子宫合并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研究资料为2006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78例先天性畸形子宫合并妊娠的患者,所有患者都经B超等辅助检查手段确诊为先天性子宫畸形,所有产妇都为足月妊娠,排除早产,先兆流产等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