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的骨科“畸形”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1、扳机指或拇指内收新生儿的手指在刚出生时都是紧缩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松开,这时候有些家长会注意到小孩的拇指弯曲或内收。
多揉几下或用力扳动时,手指也可能会直起,这种现象最好给医师看看,多给手指作运动,穿矫正手架,少部分须接受手术治疗。
2、背脊突起因新生儿身体较软,身体向前倾时,背脊较明显。
不必担心,有时因小婴儿动来动去,背部好像有侧弯现象,其实绝大部分是正常的。
3、胸骨异常胸骨尤其是在腹部上方左右的地方特别隆起,好像里面有什么东西把它推出来的,这都是软骨发育不均衡的关系,没什么大碍。
至于轻度的鸡胸或漏斗胸不会防碍身体的发育,不必治疗,较严重的,则需观察到两岁以后,必要时手术矫正。
4、歪脖子这些是属于胎内压迫所造成,无需治疗。
但颈部肌肉有肿块时,最好要作物理治疗,继续观察它是否会演变成真正的肌肉性斜颈,果真如此的话,就需在6个月到一岁左右接受手术治疗。
5、髋关节脱位这种现象在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小孩子颇为明显,但正常新生儿也可能有此现象,所以不必过度紧张。
患脱位的小孩,尚有其他如髋部有粗响声、下肢较短等现象,必要时,可以请小儿骨科医师检查一下。
若有脱位时,以上现象会变得更加明显,开始学站时较不稳,也容易跌倒。
6、马蹄足与小腿弯曲同样原理,足部在子宫内可能处于往内翻或往外翻的位置,如果压迫厉害的话,刚出生时看起来相当吓人,与病态性畸形足区别为,压迫引起者,稍稍用力,就可以将足部板正,这种“变形”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就可以慢慢恢复正常,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反之,真正的畸形足就可能需要石膏矫正,甚至手术治疗了。
7、佝偻病、o型腿或x型腿这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生理现象,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此种情况会更明显。
有些家长自作主张,晚上睡觉时,用布条将两腿绑在一起,希望能矫正它,实在无此必要。
以上情形到两岁以后会逐渐改善。
除非是“o”型腿特别严重,或两腿不对称,需照x光或抽血,以查出有无佝偻症,以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小儿骨科简介
小儿骨科是专门研究儿童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医学分支。
儿童骨骼和关节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专门的医生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小儿骨科中,医生主要处理以下问题:
1. 先天性骨骼和关节异常:包括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脱位等。
2. 骨折:儿童骨骼比成人柔软,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法与成人不同。
小儿骨科医生擅长处理儿童骨折。
3. 骨肿瘤:儿童中最常见的骨肿瘤是骨肉瘤和骨母细胞瘤。
小儿骨科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4. 骨关节感染:儿童骨关节感染常见于早产儿和免疫系统低下的患者。
小儿骨科医生会进行抗生素治疗或手术治疗。
5. 步态异常:儿童的步态发育需要时间,一些因素可能导致异常,如扁平足、内外旋股骨等。
小儿骨科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康复。
小儿骨科医生通常需要进行额外的专门培训,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儿童骨骼和关节问题。
他们会使用针对儿童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以确保孩子们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先天髋关节畸形是怎么回事呢?
导语:先天髋关节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病,婴儿在没有出生前,就已经患上了这个病,这种病的治疗方式也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实它有一个最适
先天髋关节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病,婴儿在没有出生前,就已经患上了这个病,这种病的治疗方式也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实它有一个最适合治疗的时间,如果把握好了这个时间,这个病是没有问题的。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先天髋关节畸形病的具体情况,希望对有这种病状的人有些帮助。
本病简称C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及髋发育不全,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其与髋臼的正常关系,以致在出生前及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
有许多理论阐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如机械因素、内分泌诱导的关节松弛、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和遗传因素等。
臀位产时有异常屈髋的机械应力,可导致股骨头后脱位。
韧带松弛曾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分泌增多会使骨盆松弛,有利于分娩,也使子宫内胎儿韧带产生相应松弛,在新生儿期较易发生股骨头脱位。
但是,很难以单一的因素来解释本病的原因,一般认为遗传和原发性胚质缺陷对发病可能起重要作用。
胎儿的髋关节开始是间质性软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圆形,然后逐渐变浅,呈半圆形。
出生时,髂骨、坐骨及耻骨仅部分融合,髋臼窝极浅,所以分娩时胎儿髋关节有很大的活动幅度,以使胎儿容易通过产道。
因此,胎儿在出生前后这段时间内,最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
若胎儿下肢置于伸直内收位,则股骨头不易置于髋臼的深处,极易脱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病的治疗原则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好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发生率世界各地区有较明显差别,我国并没有完全整的统计资料,就上海某些产院调查的约为0.91‰,北京地区为3.8‰,沈阳某院为1.75‰,香港为0.07‰,这些资料都不够全面,也不能反映我国的发生率,估计我国的发生率大概为1‰。
约20%的先髋脱位有家族史;80%的先髋脱位是第一胎;沈阳某院新生儿普查家族遗传为1/14,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226例中只有4例有遗传史;遗传因素并非为先髋脱位发病的重要因素。
先髋脱位发病率以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之比为1:4.75. 地区与种族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这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和生活习惯有关;习惯背背婴儿的民族发生率低,如南非、中非一些地区,爱斯基摩人,朝鲜族人和广东、香港地区;喜欢用捆绑方法的民族,使新生儿髋关节固定于伸展、内收位,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如北意大利,北美印地安人,德国和北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及我国汉族的习惯。
冬季出生的婴儿,其发生率明显增高。
臀位产发病率较高,国外约23%,上海26%,沈阳28.5%,正常生产中只占5%;臀位产发生先髋脱位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生先髋脱位较阴道产高,上海统计占30%,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剖腹产中体重重的婴儿发病率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⑤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新生儿常见的骨科“畸形”
当新生命呱呱落地之后,胎内姿势要持续一阵子,诸如小腿弯曲,足部内翻或外翻,头颈部稍微倾斜,脊椎前屈等现象。
这些现象绝大部分会慢慢改善而恢复正常,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这些现象称为“姿势性变形”。
但有一些“异常”属于先天性畸形,即其结构上不正常,这些异常需要请医师鉴定或治疗。
下面就几种最常见的现象分析一下:扳机指或拇指内收新生儿的手指在刚出生时都是紧缩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松开,这时候有些家长会注意到小孩的拇指弯曲或内收。
多揉几下或用力扳动时,手指也可能会直起,这种现象最好给医师看看,多给手指作运动,穿矫正手架,少部分须接受手术治疗。
背脊突起因新生儿身体较软,身体向前倾时,背脊较明显。
不必担心,有时因小婴儿动来动去,背部好像有侧弯现象,其实绝大部分是正常的。
胸骨异常胸骨尤其是在腹部上方左右的地方特别隆起,好像里面有什么东西把它推出来的,这都是软骨发育不均衡的关系,没什么大碍。
至于轻度的鸡胸或漏斗胸不会防碍身体的发育,不必治疗,较严重的,则需观察到两岁以后,必要时手术矫正。
歪脖子这些是属于胎内压迫所造成,无需治疗。
但颈部肌肉有肿块时,最好要作物理治疗,继续观察它是否会演变成真正的肌肉性斜颈,果真如此的话,就需在6个月到一岁左右接受手术治疗。
髋关节脱位这种现象在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小孩子颇为明显,但正常新生儿也可能有此现象,所以不必过度紧张。
患脱位的小孩,尚有其他如髋部有粗响声、下肢较短等现象,必要时,可以请小儿骨科医师检查一下。
若有脱位时,以上现象会变得更加明显,开始学站时较不稳,也容易跌倒。
马蹄足与小腿弯曲同样原理,足部在子宫内可能处于往内翻或往外翻的位置,如果压迫厉害的话,刚出生时看起来相当吓人,与病态性畸形足区别为,压迫引起者,稍稍用力,就可以将足部板正,这种“变形”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就可以慢慢恢复正常,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反之,真正的畸形足就可能需要石膏矫正,甚至手术治疗了。
佝偻病、O型腿或X型腿这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生理现象,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此种情况会更明显。
有些家长自作主张,晚上睡觉时,用布条将两腿绑在一起,希望能矫正它,实在无此必要。
以上情形到两岁以后会逐渐改善。
除非是“O”型腿特别严重,或两腿不对称,需照X光或抽血,以查出有无佝偻症,以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至于小孩子学站时,两脚外旋(外八字),也算正常。
产伤小孩在出生后,若有一侧肢体不怎么活动时,要检查是否锁骨骨折或臂丛神经损伤。
转载注明:日本塔牌坐骨神经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