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 格式:doc
- 大小:365.00 KB
- 文档页数:7
上甘岭战役的故事内容
上甘岭战役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朝两国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也是朝鲜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它的故事内容如下:
1952年11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成功地挫败了美军的一次大规模进攻,从而扭转了整个朝鲜战争的进程,取得了一个转折性的胜利。
为了摆脱战争的僵局,美军在11月起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在这一时期,美军利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空中优势不断向志愿军发起进攻,企图消耗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和意志,以达到强制对方接受美国的要求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朝军队采取了一种防御性战略,逐渐转入反击。
11月1日夜晚,美军第8集团军出动两个师,向志愿军在上甘岭的阵地发起进攻。
上甘岭南面的576高地、则山、石山等位置成了双方争夺的关键点。
面对绿林山下、白雪覆盖的上甘岭,志愿军官兵构筑了一道道坚实的工事。
在强烈的火力压制下,志愿军官兵守卫着阵地,不断压制美军的进攻。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志愿军歼灭了大量美军,并强迫敌军撤退。
此战中,志愿军共计牺牲196人,受伤540人;歼敌2700人,俘虏190人,摧毁了139辆坦克,351辆车辆,摧毁了敌方6个固定阵地。
这次战役的胜利,不仅使志愿军的军事实力得到了确认,而且也振奋了全国人民
的士气。
上甘岭战役被誉为中朝友谊的丰碑,也是中朝战争中最精彩的一章。
上甘岭战役的故事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联合国军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该战役于1950年11月启动,历时约一年,以中方军队的胜利告终。
上甘岭战役是中朝韩三方军队在朝鲜半岛上的一次巨大决战,也是中方军队向联合国军队展示实力的重要机会。
上甘岭位于朝鲜北部,是一处地势险要的战略要地。
此地交通便利,地势险要,是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
因此,美军联合国军抢占上甘岭对他们的军事意义非常重大。
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意识到,失去上甘岭将对中国北方的防线形成严重威胁,因而决心保卫这片疆土。
战役开始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敌我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战斗异常激烈。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强大的战斗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向美军联合国军发起进攻。
我们的部队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采取了伏击和埋伏的战术,给予了敌人严重打击。
经过多次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地击退了敌人,并最终夺回了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对中国军队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这次战役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和战斗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这场胜利对于朝鲜战争的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上甘岭战役是一场充满血与火的战役,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然而,这场战役也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们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总而言之,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联合国军进行的一场关键战役,我们成功地捍卫了我们的领土。
这场战役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气。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将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篇章中,成为英雄壮举的永恒象征。
甘岭战役的资料1背景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联合国军”处境愈加被动。
此时,正值美国总统选举和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召开前夕,战俘遣返谈判陷入僵局。
“联合国军”为适应政治斗争需要,破坏志愿军和人民军正在进行的战术反击,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谋求在停战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先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向朝中方面施加压力,继之于10月14日开始在朝鲜中部战线发动“金化攻势”,对位于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两个连的支撑点阵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进攻,企图夺取志愿军的防御要点五圣山,改善其战场态势。
“金化攻势”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J.A.范佛里特亲自谋划和指挥,于10月14日发起。
“联合国军”陆续投入兵力,参战部队先后有美军第7师(配属美军空降第187团、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南朝鲜军第2师(配属第37团)和第9师,共计步兵11个团又2个营,另18个炮兵营,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达6万余人。
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担负防御任务的部队为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的第15军。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由第45师第135团2个加强连防守,两个阵地构筑有长10米以上坑道48条(全长760多米)。
战役开始时,第15军正在参加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联合国军”发起进攻后,第15军立即改变作战计划,全力投入上甘岭地区的防御作战。
在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又陆续参战的部队有第15军第45、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和第34师1个团,榴弹炮兵第2、第7师,火箭炮兵第209团一部,第60军炮兵团一部,高射炮兵第601、第610团各一部,计山炮、野炮、榴弹炮114门和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另两个工兵营,总兵力4万余人。
整个作战由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指挥。
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也调整部署,全力保障上甘岭地区作战。
上甘岭战役介绍上甘岭战役,是我志愿军在金化东北上甘岭附近的突出部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约三点七平方公里)为主的阵地上,依坑道工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进攻的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役。
此役,敌先后投入美第7师、伪第2师、第9师及美空降第187团等部共六万余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我参战兵力为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29师,第12军第31师及34师第102团和炮兵、高射炮兵等共四万二千余人。
战斗自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历时四十三天。
我军经过反复激烈的急争夺作战,阵地我交失而复得,终于粉碎了敌之进攻。
取得了歼敌二万五千余人,击毁击伤敌机三百架,击毁敌大口径火炮六十一门、坦克十四辆的重大胜利。
第一,战前情况一九五一年六月,我军转入战略防御后,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作战方针指导下,第一线各部队构筑了大量坑道工事,逐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绵亘正面的坚固阵地防御。
同时调整和加强了东西海岸和纵深地区的防御力量,改善了道路和后方供应。
自一九五二年春夏以来,我军又开展了一系列巩固阵地的斗争,取得了依托坑道进行小分队攻防作战的经验。
一九五二年秋,我军为了锻炼部队,争取主动,粉碎敌人可能发动的局部进攻,令第一梯队各军于九月十八日起对敌营以下战术要点实施反击作战。
正当我军秋季有限目的的进攻进入第二阶段这时,敌人为了在七届联大和美国大选开始前取得宣传资本,并加强其在停战谈判中的地位发动了所谓“金铧攻势”,上苦岭战役由此开始。
敌军企图及兵力部署敌人发动所谓金化攻势的企图是:首先攻占我597.9高地及537.7高地北山,进一步夺取整个五圣山地区,改善金化地区防御态势,为尔后进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区创造条件。
其主突方向为区亭岘、五圣山。
进攻正面宽二点五公里。
为实现上述企图,敌纠集的主要兵力是:美第9所属美第7师(配属美空降第187团、阿比西尼亚营、哥伦比亚营)、伪第2师(配属步兵第37团)及伪第9师等部。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图:电影《上甘岭》女英雄“王兰”原型。
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荣立二等功。
这是她1953年在朝鲜留下的照片。
一些台湾人经常鼓噪着美军如何强大,连美军败北的战役上甘岭也被说成“其实没有多少美军参战”借以说明美军之能力如何超人,那么,就让我们还原一下历史,看一看上甘岭战役到底双方军队对比是怎么一回事。
图: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12军参战部队连续击退敌连以下兵力反扑653次。
图为参战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反击,收复阵地。
区区一个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中美双方投入兵力总数居然达到十万之众。
所谓
的联合国军(其实是乌合之众)当时的阵容如下:
美军整编第七师(全部参战,人数18500人),美国空降兵187团(缺一个营,一共3255人),南韩第二、第九步兵师,外加两个武装营(一共是38050人),此外联合国军配备十八个炮兵营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多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补充新兵9000余人,总兵力在65000人左右。
中国军队,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四十九两个师,十二军的31师、34师一个团,榴弹炮兵第二、第71师,火箭炮209团,60军炮兵团,高射炮605、61团各一部,总兵力42000人左右。
最后双方阵亡总数为36000人,志愿军我方约为11000人,联合国军约为25000人,上甘岭每平方公里阵亡9700人!
至今摆放在军博里面的一棵奇异的树干,上边布满了158块弹片,这是上甘岭之树。
这次战役由我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王近山同志指挥,为世界战史上所罕见。
美军高级将领战后回忆这次战役不得不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这次作战是
失败的。
”(美国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上将《朝鲜战争回忆》)美军军方最高负责人说:“这
次作战是我方对外作战拖的最久,血腥最烈、蒙受损失最大的一次。
共产党中国吞噬联合国军资源这次为最大的一次。
”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15、12两个军抵挡住敌人顽强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0次。
击落、击伤美军飞机270余架,摧毁坦克14辆,火炮61门。
图:坚守上甘岭阵地的志愿军某部步话机员,及时准确地为炮兵指点目标。
台湾人说当时上空飞的都是满口俄语的苏联飞行员,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借用苏联飞机不假,但是,都是人民志愿军新组建的空军组成的战斗序列,这个可以参看刘震司令员的《回忆录》和《人民空军五十年》。
图:在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坑道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
图为模范卫生员陈振安接下石缝中滴出的水,救护伤员。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二日,当美军300多门大炮齐齐轰击上甘岭之后,美军狂妄的叫嚣说:这个地方已经不会再有生物了。
然而当他们冲上阵地时迎接他们的是一片片火舌。
这些个身体覆盖着星条旗的美军的孤魂野鬼们至死也没有弄清他们为什么这么快的向死亡报道去了
会师。
图: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歼敌2.5万余人而胜利结束。
图为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阵地上欢呼胜利。
邓小平同志一九七四年曾经指出过战争中武器是很关键的,但是,全体指战员的意志更为关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