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成像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631.00 KB
- 文档页数:37
原理浅析电视机的像显示电视机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电器,我们每天都会利用电视机观看各种节目和电影。
但是,你是否对电视机的像显示原理有所了解呢?本文将对电视机的像显示原理进行浅析。
一、CRT电视机的像显示原理CRT电视机是最早的电视机类型之一,其像显示原理基于阴极射线管(CRT)。
以下是CRT电视机的像显示原理的简要说明:1. 电子枪发射电子束CRT电视机的背后有一个细长的电子枪装置,它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枪,每个电子枪都有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
阴极通过加热而发射电子束。
2. 电子束被偏转发射的电子束通过电子枪的控制,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下进行偏转。
电子束被导向到要显示的位置。
3. 电子束击中荧光屏电子束最终击中电视机的荧光屏。
荧光屏包括许多小点,称为像素。
当电子束击中像素时,荧光屏会发出不同颜色(红、绿、蓝)的光。
4. 彩色叠加CRT电视机通过控制不同颜色光的亮度和强度,通过叠加来产生各种颜色的像素。
这样,就能够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图像。
二、液晶电视机的像显示原理除了CRT电视机,液晶电视机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电视机类型。
液晶电视机的像显示原理与CRT电视机有所不同,以下是液晶电视机的像显示原理的简要说明:1. 液晶分子的操控液晶电视机的核心是液晶层。
液晶层是由许多小小的液晶分子组成的,这些液晶分子可以通过电场的作用发生变化。
当没有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呈现杂乱的排列;而当电场作用到来时,液晶分子会重新排列。
2. 光的控制液晶电视机中的液晶层位于光束之前。
通过对液晶层施加电场,可以控制通过液晶层的光线的偏振方向。
这样,可使得通过液晶屏的光线通过或者阻挡。
3. 色彩的产生液晶电视机中的像素由三原色(红、绿、蓝)组成,每个像素包含三个子像素,分别控制红、绿、蓝三原色的亮度。
当液晶分子被电场控制时,相应的颜色光线会透过液晶层,从而形成像素的颜色。
4. 彩色叠加通过控制不同颜色光的亮度和强度,液晶电视机可以通过叠加来产生各种颜色的像素,从而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图像。
阴极射线管原理
阴极射线管是一种由玻璃制成的真空管,主要用于生成和控制电子流。
它是电子显像设备,如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的核心部件。
阴极射线管的原理基于热电子发射现象,在封闭的真空环境中,阴极表面被加热,使其释放出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受到阴极的负电场的作用,被加速向阳极移动。
阳极上设有一个小孔,只允许电子束通过,并将其聚焦成一细束。
电子束通过这个小孔后,经过一系列聚焦、偏转和加速装置的控制,最终照射到屏幕上。
屏幕上涂有荧光物质,当电子束击中荧光屏时,荧光物质被激发,发出可见光。
根据电子束的位置和强度控制,屏幕上就能呈现出图像和文字。
阴极射线管的聚焦、偏转和加速装置通过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实现。
聚焦装置通过调节电场的大小,使电子束在通过时保持一定的直径。
偏转装置则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和磁场来控制电子束的路径,从而使其扫描整个屏幕。
加速装置则通过增加阳极的电压,增加电子束的速度,从而增强图像的亮度。
总的来说,阴极射线管利用热电子发射、电场和磁场的协同作用,实现了电子束的生成、控制和聚焦,从而产生高速扫描的电子束,并将其投影到屏幕上,使得图像和文字得以显示。
crt显示器原理
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技术显示图像的设备。
它由一个大而深的玻璃管构成,内部有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以及一系列控制电极。
在CRT显示器中,阴极主要用于发射电子束,通过加热造成阴极发射电子。
这些电子经过一个由一系列聚焦电极和偏转电极组成的控制电极,形成一个窄束,然后被带有荧光物质的荧光屏吸收。
偏转电极可通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加不同的电压,控制电子束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荧光屏被划分为许多小的像素,每个像素都由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组成,如红色、绿色和蓝色。
当电子束照射到荧光屏上时,被激发出的荧光物质会发光,从而形成图像。
CRT显示器刷新图像的过程非常快。
屏幕上的每个像素都被电子束逐个扫描,每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都相应地进行调整。
电子束从屏幕的上方开始扫描,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逐行扫描完整个屏幕。
当达到最后一行时,电子束快速地返回到屏幕顶部,进入下一个帧的扫描过程。
为了保持图像的稳定性,CRT显示器使用一个称为垂直同步的信号来定时刷新屏幕。
这个信号告诉显示器何时开始扫描一个新的图像帧,并确保帧与帧之间的过渡是平稳的。
总而言之,CRT显示器通过发射电子束,并将其精确地扫描
在荧光屏上,以产生图像。
它的强项在于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和响应时间快,但也存在体积大、重量重以及辐射问题等缺点。
crt显示原理
CRT显示原理
CRT是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缩写,也称为显像管,是一种广泛用于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技术。
CRT显示原理是利用电子束的物理性质来产生图像。
具体步
骤如下:
1. 电子发射:CRT的背部有一个电子枪,它由热阴极和聚焦
极组成。
热阴极加热,使其发射电子。
这些电子被聚焦极加速和聚焦形成电子束。
2. 垂直扫描:电子束从背部加速管进入显示区域。
在显示区域内,电子束会垂直扫描每一个像素行。
垂直扫描的速度通常为每秒60次,也就是每扫描60行。
3. 水平扫描:当电子束完成一行的垂直扫描后,它会水平移动到下一行的开始位置。
这样重复进行直到达到屏幕的底部。
水平扫描的速度决定了图像的水平分辨率。
4. 碰撞和发光:电子束在屏幕上撞击到荧光物质涂层,激发荧光物质的原子使其发光。
这样每个像素点都会发光形成图像。
5. 颜色控制:为了能够显示彩色图像,CRT显示器通常使用
三个电子枪和三个荧光物质。
这些电子枪分别发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电子束,而荧光物质则分别发光出红、绿、蓝颜色。
通过上述步骤,CRT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清晰、流畅的图像。
由于电子束可以精确控制,因此CRT显示器在色彩还原和对比度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在早期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CRT显示器逐渐被淘汰,因为液晶显示器更轻薄、节能。
阴极射线管原理
阴极射线管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来产生图像的设备。
它由一个真空玻璃管组成,内部有一个热阴极和一个阳极。
当加上适当的电压时,热阴极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被加速电场引导,形成一个高速电子束。
电子束通过一对电偏转板被控制,可以在屏幕上形成图像。
电偏转板通过调节电压大小和极性,使得电子束能够沿着屏幕的不同位置进行扫描。
在屏幕的背面有一层荧光物质,当电子束撞击到屏幕上时,会激发荧光物质产生可见光。
这样,通过控制电子束的扫描轨迹,就能够在屏幕上形成图像。
阴极射线管的原理基于电子的物理性质。
热阴极通过加热被激发,释放出大量的自由电子。
这些电子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加速,形成高速电子束。
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电偏转板的控制,可以控制电子束的运动轨迹,从而在屏幕上形成图像。
阴极射线管在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等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成本低、寿命长、响应时间快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显示技术。
然而,由于阴极射线管存在较高的功耗和辐射问题,近年来逐渐被液晶显示器等新技术所替代。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磁化的原理及解决方法显示器是几乎每台电脑都必须具备的设备,我们一打开电脑便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显示器。
如果没有显示器,我们就不能及时了解电脑的工作状况。
所以,显示器在整套电脑中的位置就如我们的眼睛,是展现电脑灵魂的窗户。
显示器按其工作原理分许多类型,比较常见的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和液晶显示器(LCD)。
此外还有: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等。
离子体显示器(PDP)、真空荧光显示器(VFD)是新的显示技术的代表,但是由于技术尚未成熟而没有投入量产,在市场上几乎不可能见到。
液晶显示器(LCD)比之传统的CRT显示器,有着图像不失真、无闪烁、无辐射等优点,但是其缺点亦不少,如价格昂贵、亮度低、视角窄、响应速度慢等。
综合看来,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仍是目前最适合普通用户购买的产品。
虽然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综合性能和价格不错,但是它仍有一些与生具来的缺点,如体积庞大、重量大、耗电量大、辐射较强、容易受磁化等。
这些缺点是由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工作原理造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予以改变,只能进行后续的修补改进或在问题发生后再另行解决,磁化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普通的家庭用户和商业用户在使用电脑的环境里,总免不了有其它的用电设备和通讯设备。
当这些设备在工作时,就会成为一个电磁源,在周围形成一个磁场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形成磁场的大小和辐射的强度由这些设备的功率决定。
事实上,当用户在使用电脑时,身边中常有数个以上的用电设备和通讯设备在工作,在电脑旁边形成了很多的电磁辐射源,它们不断地发射电磁波干扰显示器的正常工作。
显示器厂商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显示器的塑料外壳内加装了一层金属屏蔽罩,希望以此来杜绝电磁干扰。
但是由于显示器在工作时的发热量很大,所以金属屏蔽罩必须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供散热。
这样一来,电磁干扰仍可以通过这些空隙进入显示器内部,金属屏蔽罩只能起到减少干扰的作用,而无法彻底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阴极射线管原理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产生图像的设备。
它是电视机、计算机显示器等显示设备的核心部件,也被广泛应用于示波器、雷达显示器等仪器仪表中。
阴极射线管原理是指其工作时所遵循的物理原理,下面将对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阴极射线管内部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电子枪通过加热阴极产生电子,并经过加速电场加速后形成电子束。
电子束经过偏转系统的控制,可以在荧光屏上的任意位置产生亮点,从而形成图像。
其次,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涉及电子物理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首先是电子的发射和加速。
当阴极受热时,会发射出大量电子,这个现象称为热发射。
这些电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形成电子束。
其次是电子束的偏转。
阴极射线管中的偏转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水平和垂直偏转电场来实现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移动,从而形成图像。
最后是电子束的荧光屏成像。
当电子束撞击荧光屏时,会激发荧光物质发光,从而形成可见的图像。
此外,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也与电子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定律密切相关。
例如,它遵循了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即电子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在阴极射线管中,电子表现出波动性,因为它们可以在空间中传播并形成干涉和衍射现象;同时也表现出粒子性,因为它们具有质量和动量,并且能够在荧光屏上产生局部的光亮现象。
最后,阴极射线管的原理在现代显示技术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随着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阴极射线管逐渐退出了主流市场,但其原理所涉及的电子物理学知识仍然对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阴极射线管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医疗成像、科学研究等仍然得到应用,因此对其原理的深入理解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阴极射线管原理涉及了电子发射和加速、电子束的偏转、荧光屏成像等多个方面的物理原理,同时也与电子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定律密切相关。
对阴极射线管原理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子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定律。
像管成像的基本原理
像管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束的发射、加速、聚焦和碰撞来产生图像。
具体步骤如下:
1. 电子发射:像管内有一个热阴极,通过加热使其发射电子。
发射的电子射向一个叫做阴极射线管的极细长透明表面,这个表面被称为阴极。
电子从短的一端发射出来,然后逐渐加速。
2. 加速:电子通过一个电场被加速,以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穿过阴极射线管的玻璃后面的屏幕。
阴极射线管有一个很高的正电压(数千伏)施加在它的二极管上。
3. 聚焦:在通过阴极射线管之前,电子被聚焦到一个非常细小的束。
这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聚焦极产生的强磁场实现的。
这个磁场是通过一个管状线圈产生的,该线圈环绕在阴极射线管上。
4. 碰撞:当电子穿过管的玻璃后面的屏幕时,它们与屏幕上的荧光物质相撞。
这些荧光物质会发出可见光,形成图像。
荧光物质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图像的形状和颜色。
5. 扫描:在屏幕后面有一对互相垂直的扫描线圈,一个负责水平扫描,另一个负责垂直扫描。
通过分别控制这两个线圈的电流,可以扫描整个屏幕并在正确位置上产生图像。
通过不断地重复这些步骤,电子束可以在屏幕上形成完整的图像。
这种成像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中。
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阴极射线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显像设备,广泛应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显示器和显示仪器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电子产生、电子加速、电子聚焦和电子偏转。
首先是电子产生。
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是通过热发射方式产生的。
在显像管的底部有一个阴极,它是一个带有热丝的金属管,当热丝加热时会发射出大量的电子。
这些电子被称为电子枪。
接下来是电子加速。
电子枪发射的电子被一个带正电的阳极加速,形成高速的电子束。
阳极是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环,它会吸引电子并加速它们。
然后是电子聚焦。
电子束进入一个聚焦极管,通过它的电场作用,将电子束聚焦成一个细密的束流。
聚焦极管由两个同心金属环组成,通过调节电压可以控制电子束的聚焦效果。
最后是电子偏转。
电子束进入一个偏转极管,通过它的电场和磁场作用,可以控制电子束沿特定的路径进行偏转。
偏转极管由两个正交的金属板和一个线圈组成,通过调节电压和电流可以控制电子束的偏转角度和方向。
在显示过程中,电子束被发射出来经过聚焦和偏转后,会扫描整个屏幕的表面。
屏幕上涂有荧光粉,当电子束撞击到荧光粉上时,就会产生亮点,形成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阴极射线管通过改变电子束的聚焦和偏转参数,可以实现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大小和位置的调节。
同时,在电子束扫描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位置上点亮荧光粉,形成图像的不同部分。
在阴极射线管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阴极射线管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进行散热处理,以防止过热损坏。
其次是电子束在扫描过程中会产生惯性,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图像的晃动。
此外,阴极射线管也会受到磁场的影响,需要进行屏蔽处理。
总的来说,阴极射线管通过电子产生、加速、聚焦和偏转四个步骤,实现图像显示的过程。
它是一种经典的显示技术,虽然现在已经被液晶显示器等技术所取代,但仍然在某些特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中,电子产生是第一步。
crt显示器的原理
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一种使用电子束技术显示图像的设备。
它由一个真空管、阴极、阳极、聚焦系统和光栅组成。
阴极是CRT显示器的电子枪,它产生并加速电子束。
当电流
通过阴极时,热效应产生的热量使电子从阴极上发射出来,并形成一个高速电子束。
阳极是电子束的目标,它包含一个特殊的荧光涂层,能够将电子束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
当电子束击中阳极上的荧光涂层时,涂层发光,从而形成图像。
为了确保电子束能够精确地击中阳极,CRT显示器配备了一
个聚焦系统。
聚焦系统使用电磁场将电子束聚焦成一个细小的点,以便绘制出清晰的图像。
此外,CRT显示器还具有一个光栅结构。
光栅是由红色、绿
色和蓝色石墨所制成,以形成一个二维网格。
每个光栅点的颜色由控制电子束的信号决定。
当电子束击中光栅上的特定点时,该点的颜色得以显示。
整体上,CRT显示器运作原理如下:阴极发射电子束,聚焦
系统将电子束聚焦到一点,电子束击中阳极上的荧光涂层,荧光涂层发光并显示图像。
通过控制电子束的路径和荧光涂层的发光,CRT显示器能够显示出各种颜色和图像。
crt 显示器原理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图像显示技术的显示设备。
它由阴极射线产生器、电子枪、聚焦和偏转系统、荧光屏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在CRT显示器中,阴极射线产生器产生一束高速电子束。
这束电子束被电子枪加速后发射,穿过聚焦和偏转系统,最终击中荧光屏。
荧光屏上的荧光物质受到电子束的激发,发出可见光。
电子束的产生是通过电子枪的工作原理实现的。
电子枪由一个或多个热阴极、加速电极和聚焦极构成。
热阴极受到加热后会释放出大量电子,这些电子经过加速电极的作用被加速。
聚焦极则用于使电子束保持一定的直径。
电子束通过聚焦和偏转系统被控制到特定的区域。
聚焦系统通过调节电场来使电子束的直径保持恒定。
偏转系统则通过调节电场或磁场来使电子束的位置改变,从而实现图像的扫描。
扫描过程是CRT显示器的核心工作原理之一。
水平扫描是通过水平偏转系统产生的,它使电子束快速水平移动。
垂直扫描是通过垂直偏转系统产生的,它使电子束沿着荧光屏上下移动。
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击中位置会导致荧光物质激发发光。
不同的击中位置和激发强度会形成图像的亮度和颜色。
整个扫描过程非常快速,即使人眼无法察觉,但通过快速的扫描,可以形成连续的图像。
控制电路负责控制整个显示过程。
它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对电子枪和偏转系统的控制信号,以产生相应的图像。
控制电路还可以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其他显示属性。
综上所述,CRT显示器利用阴极射线产生器产生电子束,通过电子枪、聚焦和偏转系统控制电子束的位置和大小,最终在荧光屏上产生图像。
通过快速的水平和垂直扫描,连续的图像可以被人眼感知。
控制电路负责控制整个显示过程,实现图像的生成和调整。
阴极射线管成像原理
阴极射线管是一种电子显像设备,其成像原理基于电子束的发射、聚焦、偏转和射线照射物体后的散射或吸收。
阴极射线管内部有一个阴极,当给阴极加上电压,电子会从阴极发射出来,形成一个电子束。
电子束通过聚焦系统使其变得更加集中,然后经过偏转系统控制其移动方向。
电子束射向荧光屏时,如果遇到屏幕上的荧光物质,荧光物质就会被电子束激发发光。
不同的荧光物质对应不同的颜色或亮度。
通过控制电子束在屏幕上扫描的区域和速度,可以重建出一个完整的图像。
在黑白电视机中,荧光屏上只有一种荧光物质。
电子束扫描的速度和范围决定了每个点的亮度,通过连续扫描整个屏幕,就可以显示出一个黑白图像。
在彩色电视机中,荧光屏上有红、绿、蓝三种荧光物质。
电子束扫描时,会在不同的颜色分量上停留不同的时间,以达到显示彩色图像的效果。
总结起来,阴极射线管成像原理是通过发射电子束、聚焦、偏转和荧光物质发光来重建图像。
不同的扫描方式和荧光物质的不同,可以实现黑白或彩色图像的显示。
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阴极射线管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技术进行显示或放大的电子设备。
它由一个玻璃或金属外壳、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组成。
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阴极射线管内部有一个被称为阴极的电极。
阴极由一个带有热电子发射材料的金属被覆盖而成。
当阴极加热时,热能会使得金属表面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跳出金属表面,形成一个电子云,被称为电子束。
接下来,电子束被一个带有孔洞的阳极电极聚焦和加速。
阳极由一个金属网格构成,当正极电压施加在上面时,它会产生一个电场,将电子束聚焦到一个细小的点,形成一个高速电子流。
然后,电子流通过阴极射线管内的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通常由两对电极组成,被称为偏转板和偏转线圈。
由于电子带有负电荷,当电子束通过偏转线圈时,它们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从而改变方向。
最后,电子束击中屏幕。
屏幕通常由一个覆盖着荧光物质的玻璃和一个用于控制光强的透明膜组成。
当电子击中屏幕时,荧光物质会发出可见光,形成图像。
在阴极射线管的工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之一是电子束的聚焦问题。
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必须将电子束聚焦在屏幕上的一个小点上。
通过控制阳极电压和阳极电流,可以调整电子束的聚焦范围。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偏转系统的工作。
通过控制偏转板和偏转线圈的电压和电流,可以精确控制电子束的位置,从而在屏幕上形成图像。
阴极射线管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广泛用于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和示波器等电子设备中。
在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中,阴极射线管可以将电子束聚焦在屏幕上的不同位置,从而形成图像的各个像素。
在示波器中,阴极射线管可以显示电子在时间上的变化,从而帮助工程师分析电路中的信号。
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是电子物理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理解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的性质和行为,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阴极射线管。
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细节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首先是阴极射线管中的层压结构。
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CRT就是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的意思,要讲清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可能用一本书也讲不完,在这里这就简单介绍一下吧。
CRT显示器可分为两处重要部分,一部分是阴极射线管,另一部分是控制线路。
1、阴极射线管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其末端的合金体受电压刺激放出带电负离子(也叫阴离子),阴离子先经过电流开关,电流开关控制着阴离子行动,如果电压在-24V至-40V之间,那么阴离子就可通过。
如果不允许阴离子通过,电流开关就会放出180V电压,使阴离子被吸到电极上而失去流动性。
当阴离子通过电流开关后,先到达一组聚焦菱镜,同时另一个电流开关加速它的速度,并保持它的行进路线。
在阴离子到达屏幕之前,CRT周围的的高压线圈会产生吸引力,用来改变阴离子的运行路线,这样就能使阴离子正确的打在CRT玻璃里面的金属隔板上。
具体原理就是指电子枪和屏幕之间放置一个金属隔板,上面有许多小洞让电子通过。
其作用是防止一个荧光点加热时传导到附近的点,从而分离显示器的色彩。
一般金属隔板分为两类,一种为圆点式、另一种为栅栏式。
圆点式是现在最为常见的,很多显示器都是使用它。
而栅栏式是较新的技术,如SONY的特丽珑显像管就是使用这种技术。
当阴离子通过金属隔板后,阴极射线管也就完成了工作。
2、控制线路在CRT显示器里各种线路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电源控制线路、磁力控制线路、动态控制线路等。
电源控制线路主要是通过对电流的控制,使其产生CRT所需要的高压。
并且按照需要为待机、节能、睡眠状态下的显示器提供合适的电力。
磁力控制线路主要是控制显示画面的位置。
由于CRT所产生的阴离子射线会受地磁的影响,所以显示器所产生的画面会发生略微的倾斜,磁力控制线路就是根据倾斜角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动态控制线路主要功能就是保证显示的速度,保持画面的稳定性。
显示器表现的是静态画面,并以连续的画面来组成动画。
为了不让整个显示过程出现偏差,人们就在阴极射线管中用多组电极线路来控制阴离子的运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