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58.50 KB
- 文档页数:16
教学设计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练习提高15min 【提问】燃烧的剧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自学归纳【引言】可燃物的在一定空间的急剧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指导阅读】P129资料【投影】展示图标【提问】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何关系【巩固练习】1.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讨论进行猜想与假设1.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与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关3.与可燃物的性质对照燃烧条件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口答口答△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利用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同时也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光火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
教师向学生展示2012年影响比较恶劣的一些爆炸事故的图片。
二、推进新课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讲解]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爆炸,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现在就让我们用实验探究一下粉尘爆炸。
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教材第132页实验7-2做实验,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装置。
[课件展示][现象]发生了爆炸。
[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讲解]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粉尘等都是极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钾、鞭炮等。
[提问]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回答]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
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目标】1.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2.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学习重点】认识易燃易爆和安全逃生知识。
【学习难点】灭火实例的分析和安全逃生知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2.粉尘爆炸实验【师生合作】阅读教材P132并进行分析,探究面粉等粉尘的爆炸原理。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分析金属罐内发生爆炸,金属罐弹起加盖是为了形成封闭体系;鼓气是为了增大粉尘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爆炸是因为在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小结:引起爆炸的原因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有:酒精、汽油、石油气、天然气、爆竹、烟花等。
3.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4.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安全常识(1)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2)室内燃气泄漏: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5.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1)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2)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放热明显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否发光发光发光不发光发光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知识拓展】1.可燃物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知识素材一 新课导入[直接导入] 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些图标(投影消防安全图标)。
同学们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热点导入] 让学生列举近几年国内外几起重大火灾,以及由火灾引起的爆炸事故。
[教师引入] 前面我们曾经了解过氢气的爆炸实验,结合你们调查的爆炸事故,思考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爆炸,有些燃烧却会爆炸呢?素材二 教学建言 [建言1] 有关易燃物、易爆物知识处理的方式方式一: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氢气燃烧爆炸的过程。
问题:(1)B 中氢气燃烧会产生哪些现象?(学生联想以前所学知识思考) (2)C 中的纸杯为什么被高高掀起?(提示学生结合物理压强知识解答) (3)你对爆炸有哪些认识?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方式二:播放媒体报道——有关液化石油气罐泄漏引起的爆炸事故,引发学生对易燃物、易爆物有关知识思考。
问题:(1)家用液化石油气具有哪些性质?(学生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角度思考) (2)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爆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解答) (3)如何理解爆炸极限?[建言2]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的处理方式 方式一:建立知识网络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如食物腐烂、钢铁生锈)剧烈氧化⎩⎪⎨⎪⎧燃烧爆炸 方式二:列表比较,强化记忆素材三 视频资源[视频1] 面粉粉尘爆炸实验 [视频2] 火柴头的爆燃[视频3]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详见光盘内容。
素材四 板书设计 [设计1]1.爆炸⎩⎪⎨⎪⎧概念条件⎩⎪⎨⎪⎧有限空间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认识几种常见消防安全图标(2)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 [设计2]1.可燃物爆炸的条件⎩⎪⎨⎪⎧有限的空间急剧燃烧聚积大量的热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素材七 化学与生活不为人知的可燃粉尘不少人疑惑:“铝粉,甚至面粉也会爆炸?”东北大学工业爆炸防护研究所专家指出,粉尘的严格定义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爆炸1.下列关于爆炸的叙述错误的是(A)A.化学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必然结果B.爆炸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化学爆炸一般会伴有发光、放热的现象D.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种2.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D)A.氢气和氧气B.甲烷和空气C.一氧化碳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氮气知识点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下列有关图标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B)4.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D)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应严禁烟火D.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综合能力提升练5.2018年3月12日,江西九江一石化企业柴油加氢装置原料缓冲罐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轻伤。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易燃、易爆物品的爆炸是物理变化B.控制燃烧条件可以防止爆炸C.发生爆炸时应就近隐蔽或卧倒,护住重要部位D.堆放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堆得过高、过密6.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B)A.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图标B.危险品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C.仓库内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全的消防器材D.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7.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颗粒细小且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固体物质叫做可燃粉尘,请你猜想影响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因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和反应物的浓度等。
(2)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可燃物(或可燃粉尘) ,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概念。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利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的意识。
学习重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难点:如何防火、防爆一、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2页回答下列问题:1、爆炸引起的原因: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是指。
【实验探究】模拟粉尘爆炸实验(参见课本P132页)现象分析【交流讨论】1、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与那些因素有关?2、为什么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等场所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认识图标】指出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含义。
【阅读资料】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见课本P134页)二、展示提升:1、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2、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3、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4、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B、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B、氮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6、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B、纸比煤着火点高C、纸比煤着火点低D、纸比煤密度小7、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