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安排表
- 格式:docx
- 大小:19.77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时间:一个月目标:设计学生喜爱的寓教于乐的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步骤:第一周:1. 制定学习目标:了解十进制数的读法,背诵0-100的平方数。
2. 小组成员自主准备标准的数学练习题目,包括十进制数的读法和平方数。
3.小组分享并分析练习题目,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制作练习材料。
4. 进行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
第二周:1. 制定学习目标:学会使用计数器进行加法运算。
2. 小组成员自主准备关于计数器的练习题目。
3. 小组分享并分析练习题目,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制作练习材料。
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使用计数器进行加法运算,以及运用加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周:1. 制定学习目标:巩固加法运算并学会使用减法运算。
2. 小组成员自主准备关于减法运算的练习题目。
3. 小组分享并分析练习题目,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制作练习材料。
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巩固加法运算并学会使用减法运算,以及运用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周:1. 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 小组成员自主准备一些综合运用加减法的练习题目。
3. 小组分享并分析练习题目,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制作练习材料。
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一个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的框架,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材集体
备课表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课时安排
- 第一课:自然数的认识
- 第二课:整数的认识
- 第三课:有理数的认识
- 第四课:实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 了解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表示方法
- 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内容
- 自然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整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实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教学重点
-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表示方法- 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难点
- 理解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
课时安排
- 第五课:分数的认识
- 第六课:分数的大小比较
- 第七课:分数的加减运算
- 第八课:小数的认识
- 第九课: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 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
- 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 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 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
-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活动计划表小学部(备课组)组活动计划表科别: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时间:2.13组长:XXX组员:XXX。
XXX。
XXX1.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改写:我们将通过让学生联系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使他们能够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改写:我们将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本期目标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数学的信心。
改写:我们将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本期目标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同时,我们将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信心。
4.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改写:我们将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他们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初议稿)六年级试教:XXX[教材简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使用。
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巩固了计算方法,提高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律的能力。
练习十五中还安排了使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
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