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模拟试题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001.00 KB
- 文档页数:30
离散数学第五版--模拟试题--及答案《离散数学》模拟试题3⼀、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已知集合A ={φ,1,2},则A得幂集合p(A)=_____ _。
2. 设集合E ={a, b, c, d, e}, A= {a, b, c}, B = {a, d, e}, 则A∪B =___ ___,A∩B =____ __,A-B =___ ___,~A∩~B =____ ____。
3. 设A,B是两个集合,其中A= {1, 2, 3}, B= {1, 2},则A-B =____ ___,ρ(A)-ρ(B)=_____ _ _。
4. 已知命题公式RQPG→∧=)(,则G的析取范式为。
5. 设P:2+2=4,Q:3是奇数;将命题“2+2=4,当且仅当3是奇数。
”符号化,其真值为。
⼆、单项选择题(选择⼀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括号中,每⼩题4分,共16分。
)1. 设A、B是两个集合,A={1,3,4},B={1,2},则A-B为().A.{1}B. {1, 3}C. {3,4}D. {1,2}2. 下列式⼦中正确的有()。
A. φ=0B. φ∈{φ}C. φ∈{a,b}D. φ∈φ3. 设集合X={x, y},则ρ(X)=()。
A. {{x},{y}}B. {φ,{x},{y}}C. {φ,{x},{y},{x, y}}D. {{x},{y},{x, y}}4. 设集合A={1,2,3},A上的关系R={(1,1),(2,2),(2,3),(3,3),(3,2)},则R不具备().三、计算题(共50分)1. (6分)设全集E=N,有下列⼦集:A={1,2,8,10},B={n|n2<50 ,n∈N},C={n|n可以被3整除,且n<20 ,n∈N},D={n|2i,i<6且i、n∈N},求下列集合:(1)A∪(C∩D) (2)A∩(B∪(C∩D))(3)B-(A∩C) (4)(~A∩B) ∪D2. (6分)设集合A={a, b, c},A上⼆元关系R1,R2,R3分别为:R1=A×A,R2 ={(a,a),(b,b)},R3 ={(a,a)},试分别⽤定义和矩阵运算求R1·R2 ,22R,R1·R2 ·R3 , (R1·R2 ·R3 )-1 。
《离散数学》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填空题1设集合A,B,其中A={1,2,3}, B= {1,2}, 则A - B=____________________; ρ(A) - ρ(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设有限集合A, |A| = n, 则 |ρ(A×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集合A = {a, b}, B = {1, 2}, 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双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设A、B为两个集合, A= {1,2,4}, B = {3,4}, 则从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 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设集合A={1,2,3,4}, A上的关系R1= {(1,4),(2,3),(3,2)}, R2= {(2,1),(3,2),(4,3)}, 则R1?R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2? R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设有限集A, B,|A| = m, |B| = n, 则| |ρ(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 = {x | -1≤x≤1, x∈R}, B = {x | 0≤x < 2, x∈R},则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设集合A={2, 3, 4, 5, 6},R是A上的整除,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设⼀阶逻辑公式G = ?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6. 设谓词的定义域为{a, b},将表达式?xR(x)→?xS(x)中量词消除,写成与之对应的命题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设集合A={1, 2, 3, 4},A上的⼆元关系R={(1,1),(1,2),(2,3)}, S={(1,3),(2,3),(3,2)}。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考点及模拟题答案一、考试题型及分值各种题型所占的比例:填空题10%,判断题10%,选择题20%,其它题型60%新出试卷按照如下各种题型所占的比例:填空题20%,判断题15%,选择题30%,其它题型35%二、考点1.命题逻辑熟练掌握命题及其表示;掌握常用联结词(「、八、V、f、)的使用;熟练掌握命题公式的符号化;熟练掌握使用真值表判别命题等价的方法;掌握使用等价公式判别命题等价的方法;掌握重言式与蕴含式的概念及其判别方法;了解其他联结词的使用;了解对偶的概念;掌握求命题范式的方法;熟练掌握命题演算推理的基本理论.2.谓词逻辑熟练掌握谓词的概念及其表示;熟练掌握量词的使用;掌握使用谓词公式翻译命题的方法;掌握变元的约束;掌握谓词演算中等价式与蕴含式的判别;了解前束范式的求法;熟练掌握谓词演算推理的基本理论.3.集合与关系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掌握序偶与笛卡尔积的概念;熟练掌握关系及其表示;掌握关系的基本性质;了解复合关系和逆关系的概念;掌握关系的闭包运算;了解集合的划分和覆盖;掌握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的概念;了解相容关系的概念;掌握各种序关系的概念.4.函数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掌握逆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基数的概念;了解可数集与不可数集;了解基数的比较.5.代数结构掌握代数系统的概念;掌握n元运算及其性质;掌握半群、群与子群的概念;了解阿贝尔群和循环群的概念;了解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了解同构与同态的概念;了解环与域的概念.6.图论掌握图的基本概念;掌握路与回路的概念;熟练掌握图的矩阵表示;掌握欧拉图和哈密顿图的概念;掌握平面图的概念;了解对偶图与着色;熟练掌握树与生成树的概念;了解根树及其应用.(一)参考教材与网上资料复习(二)随堂练习或作业题在在新出试卷里有较大比例提高三、模拟试卷附后(请参考学习资料,找到或者做出解答)一、考试对象计算机学科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二、考试的性质、目的离散数学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是近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在计算机科学中,它主要应用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理论、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程序理论、编码理论、人工智能、数字系统逻辑设计等方面它是计算机科学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①使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有关课程以及今后工作打好基础.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五、课程综合评定办法1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60%.2、平时成绩(作业、考勤情况等):占总成绩40%3、试题难易程度:基础试题:中等难度试题:较难试题:难度较大的试题 =4: 3: 2: 1六、考试教材《离散数学》左孝凌、李为^、刘永才编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附:模拟试卷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2 -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离散数学》试卷(模拟卷)教学中心:专业层次:学号:姓名:座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2.考前请将以上各项信息填写清楚;3.所有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设A, B都是合式公式,则A A B F「B也是合式公式.(J)2. P f Q o「P v Q ,(v)3、对谓词公式(V x) (P (y) V Q (x,y)) △R (x,y)中的自由变元进行代入后得到公lllllll !lllll式(V x) (P (z) V Q (x,z)) △R (x,y) . (x)4.对任意集合 A、B、C,有(A—B) —C = (A—C) - (B—C). (j)5. 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可达或相互可达. (X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设:。
离散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离散数学是一门比拟难学的课程,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比拟头痛,同学们要加倍努力才能学好离散数学。
下面是给大家的离散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欢送大家学习参考。
一、(10分)证明(P∨Q)∧(P?R)∧(Q?S) S∨R证明因为S∨R??R?S,所以,即要证(P∨Q)∧(P?R)∧(Q?S) ?R?S。
(1)?R 附加前提(2)P?R P(3)?P T(1)(2),I(4)P∨Q P(5)Q T(3)(4),I(6)Q?S P(7)S T(5)(6),I(8)?R?S CP(9)S∨R T(8),E二、(15分)根据推理理论证明:每个考生或者勤奋或者聪明,所有勤奋的人都将有所作为,但并非所有考生都将有所作为,所以,一定有些考生是聪明的。
设P(e):e是考生,Q(e):e将有所作为,A(e):e是勤奋的,B(e):e是聪明的,个体域:人的集合,那么命题可符号化为:?x(P(x)?(A(x)∨B(x))),?x(A(x)?Q(x)),??x(P(x)?Q(x)) ?x (P(x)∧B(x))。
(1)??x(P(x)?Q(x)) P(2)??x(?P(x)∨Q(x)) T(1),E(3)?x(P(x)∧?Q(x)) T(2),E(4)P(a)∧?Q(a) T(3),ES(5)P(a) T(4),I(6)?Q(a) T(4),I(7)?x(P(x)?(A(x)∨B(x)) P(8)P(a)?(A(a)∨B(a)) T(7),US(9)A(a)∨B(a) T(8)(5),I(10)?x(A(x)?Q(x)) P(11)A(a)?Q(a) T(10),US(12)?A(a) T(11)(6),I(13)B(a) T(12)(9),I(14)P(a)∧B(a) T(5)(13),I(15)?x(P(x)∧B(x)) T(14),EG三、(10分)某班有25名学生,其中14人会打篮球,12人会打排球,6人会打篮球和排球,5人会打篮球和网?颍?褂?人会打这三种球。
第四讲几种特殊图一、小结本讲主要介绍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平面图与着色以及一些相关的概念与结论等。
1.欧拉图的概念给定无孤立结点图G ,若存在一条路经过图G的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则该路称为欧拉路;若存在一条回路经过图G的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在该回路称为欧拉回路;具有欧拉回路的图称为欧拉图;具有欧拉路但无欧拉回路的图称为半欧拉图。
规定平凡图为欧拉图。
2.欧拉路与回路存在的充要条件无向图G具有一条欧拉路,当且仅当G是连通的,且有零个或2个奇数度数的结点。
无向图G具有一条欧拉回路,当且仅当G是连通的,并且它的结点度数都是偶数的。
3.汉密尔顿图的概念给定图G ,若存在一条路经过图G的每个结点一次且仅一次,则该路称为汉密尔顿路;若存在一条回路经过图G的每个结点一次且仅一次,则该回路称为汉密尔顿回路;具有汉密尔顿回路的图称为汉密尔顿图;具有汉密尔顿路但无汉密尔顿回路的图称为半汉密尔顿图。
4.汉密尔顿回路存在的必要条件若图G=<V,E>中具有一条汉密尔顿回路,则对于结点集V的每个非空子集S均有W(G-S)£|S|成立,其中W(G-S)是(G-S)中连通分支数。
5.汉密尔顿路存在的充分条件设G=<V,E>是具有n个结点的简单图,若在G中每一对结点度数之和大于等于n - 1,则在G中存在一条汉密尔顿路。
6.平面图的概念设G=<V,E>是一个无向图,如果能把G的所有结点与边画在平面上,并且使得任何两条边除端点外没有其他的交点,则称G是一个平面图(也称可平面图).显然平面图的边与边只在结点处相交。
将平面图“图示在平面上”,有时也说成“将平面图嵌入一平面”。
7.平面图的面、边界、面的次数等概念设G是一个连通平面图,如果由图中的边所包围的一个区域内既不包含图的结点,也不包含图的边,则这个区域称为G的一个面,包围该面的所有边所构成的回路称为这个面的边界。
面r的边界的回路长度称为该面的次数,记为deg(r)。
《离散数学》模拟试卷A 及答案一、选择1.设集合A={a ,b ,c ,d ,e},偏序关系R 的哈斯图下图所示,假设A 的子集B={c ,d ,e},则元素c 为B 的 ( )A .下界B .最大下界C .最小上界D .以上答案都不对2.已知│A │=15,│B │=10,│A ∪B │=20,则│A ∩B │= ( ) A .10 B .5 C .20 D .133.下图中哪个是欧拉图 ( )A B C D4.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0B .∅∈∅C .∅∈{a ,b}D .∅∈{∅}5.在下图所示的哈斯图中的偏序集不是格的是 ( )dbeac6.下图中是一个从X 到Y 的映射f ,其中X={a ,b ,c ,d ,e},Y={1,2,3,4},则映射f 是 ( )A 双射B 满射C 入射D 以上都不是7.已知集合A={∅,1,2},则A 的幂集合ρ(A)=________ 8.设K6是有6个点的完全图,则K6共有____________条边。
9.设A ,B 是两集合,其中A={a ,b ,c},B={a ,b},则A-B=_______________,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设A={a ,b},B ={1,2,3},则A ⨯B=二、计算或证明题1. 利用推理规则证明:┒(P ∧┒Q ),┒Q ∨R ,┒R ┒P (10分)2. 利用推理规则证明:(∀x )(┒A (x )→B (x )),(∀x )┒B (x )(∃x )A (x )(10分)3. 如果关系R 和S 为X 上的等价关系,证明:R ⋂S 也是X 上的等价关系。
(10分)4. 设集合A={a ,b ,c ,d},A 上的关系R={<a ,a>,<a ,b>,<b ,a>,<c ,d>,<b ,c>}(10分) 求:1)画出R 的关系图,并用作图法分别求出R 的自反闭包和对称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