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59.22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地理(下)第7单元第1节日本(2)【教案】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条件2.指出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并理解其形成原因3.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过程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文字资料、小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和条件2.日本工业区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谈话导入(5分钟)由学生说出我国市场上行销的日本工业产品有哪些?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却是世界上经济强国。
它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本田、丰田、马自达汽车,索尼、松下、佳能、尼康等电子数码产品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约25分钟)1.工业发展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图7.11和7.12,归纳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而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读图】根据图7.11和图7.12,分析得出日本主要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2.工业发展条件: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工业分布特点:结合教材18页活动题,引导学生查找日本主要的工业区有哪些?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沿海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4.工业发展变化:近年来,日本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诸如劳动力价格提高,环境污染,土地紧张,国内需求减少。
此时,解决措施是什么?日本的经济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根据国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条件,获得最大效益,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合作探究】结合文字资料,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有利条件是:多优良港湾,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第2课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知识与技能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经济特点.2.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综合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条件.2.举例说明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色.3.结合实际说明日本的文化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特点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2.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模式,说明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1.日本的经济特点.2.日本的工业布局.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都有哪些突出的特点?[教师归纳]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但其矿产资源贫乏.面对矿产资源贫乏,日本是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迅速发展经济的呢?(引出课题——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二、讲授新课[板书]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师]课件出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教材第17页图7.11).问题:日本从国外进口哪些主要工业原料?[生]煤、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承转]日本是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板书]1.经济发展的条件[活动]学生总结教材内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教师总结](1)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市场有限.(2)有利条件:①日本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提高生产水平;③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过渡]日本发展经济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而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下面我们来学习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学生活动]读教材第18页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完成第18页活动1.[教师总结]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承转]为什么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学生]合作学习,思考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师总结]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是临海可利用海上便利的交通,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学生活动]讨论:(1)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所带来的问题(从工业用地地价上涨,供水、供电不足,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考虑).(2)随着工业发展,日本工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劳动力价格升高,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国内需求减少等.[板书]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生]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欧洲、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教师总结]由以上内容可知: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这有利于促进日本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但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必然会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近年来,日本又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迁移到海外,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保护了本国的自然资源,提高了劳动效率.[师]日本从古代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文化特点.[板书]三、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师]课件展示部分东西方文化并存的图片.问题:请同学举例说明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的特点.[生]和服与洋服并存,和食与洋快餐并存,同样用筷子吃饭等.[教师总结]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利于良好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吸纳,利于人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三、课堂小结我们从日本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可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身这一优势,才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上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这一点正是我国在发展时所要借鉴的,也是我们学习日本地理的重要目的之一.第一节日本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经济发展的条件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三、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一节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特点。
2.从资源、地理位置和科学技术、劳动力等方面分析日本加工贸易型经济形成的原因。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3.知道日本工业沿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知道大和民族占决对优势的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自主学习1.日本地域资源,是个资源小国。
2.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需求越来越多,国内供应不足,于是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和。
3.日本依靠和充足的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大量出口,形成了以为主的经济。
4.近年来,日本摘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和东南亚地区。
5.日本民族构成,民族占决对优势。
其传统服装是。
6.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色彩,又有强烈的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合作探究1.读课本P17图7.11和图7.12,分析日本工业发展中对外的依赖情况?对日本经济有什么负面影响?2.读课本P18图7.14,分析日本两大工业带主要分布摘哪里,并说出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课堂检测1.日本需要进口的是()A.原料和燃料B.汽车C.电子工业产品D.纺织品2.日本的经济特点是()A.进口型B.进口—加工—出口型C.自给自足型D.代人加工型3.日本工业集中分布摘()A.日本海沿岸B.黄海沿岸C.濑户内海沿岸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4.日本民族构成中占决对优势的是()A.汉族B.朝鲜C.大和民族D.满族5.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A.旗袍B.西服C.和服D.牛仔服6.日本工业集中分布摘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丰富B.接近对外贸易海港C.劳动力丰富D.工业用水方便7.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是()A.木材和电子产品B.钢材和轻纺产C.家电产品和服装D.汽车和照相机8.日本摘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A.南亚、东南亚B.中国、俄罗斯C.西欧、美国D.东亚、西亚9.日本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利用了岛国有优良港湾的优势和()A.丰富的劳动力B.低廉的矿产C.丰富的资源D.充足的动力和较高的科学技术10.日本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A.劳动力资源贫乏B.地域狭小,资源贫乏C.岛国海岸线曲折D.火山地震频繁发生11.读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班级小组号数姓名学习目标⒈探究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城市和海港;理解工业发达的主要原因?⒉明确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了解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重难点:1、日本工业特征、工业地带分布及形成原因;2、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17、18页内容,阅读课本插图,探究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思考以下问题:日本工业为何把眼光瞄准国外市场?①日本国情:地域,资源、是一个小国。
②发展措施:二战后,日本从国外进口大量和,如、,然后依靠和资源,对进口原材料进行加工,制成大量出口,形成以为主的经济。
③20世纪80年代面临问题:④应对措施:依靠本国优势;利用世界各地的等,建立海外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和地区。
【提高】1、请同学们阅读18页图7.14,从图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城市:、横滨、、大阪、神户和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
并讨论分析形成的原因?2、请同学们自学教材19-21内容,阅读课本插图,明确日本文化特点,了解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应该知道日本民族构成,占绝对优势。
日本文化就是典型。
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上班穿西装”【合作探究】完成18页活动题。
【随堂检测】1、日本需要进口的是()A原料和燃料 B汽车 C电子工业产品 D 纺织品2、日本的经济特点是()A进口型 B进口---加工---出口型 C 自给自足型 D 代人加工型3、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A日本海沿岸 B黄海沿岸C 濑户内海沿岸 D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4、日本民族构成中占绝对优势的是()A汉族 B 朝鲜族 C大和民族 D 满族5、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A 旗袍 B西服 C和服 D 牛仔服6、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丰富 B 接近对外贸易海港C 劳动力丰富D 工业用水方便7、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是()A木材和电子产品 B 钢材和轻纺产品C家电产品和服装 D 汽车和照相机8、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A 南亚、东南亚B 中国、俄罗斯 C西欧、美国 D东亚、西亚9、下列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A森林资源 B太阳能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10、日本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利用了岛国有优良港湾的优势和()A丰富的劳动力 B低廉的矿产C 丰富的资源 D充足的劳动力和较高的科学技术11、日本工业发展的主要弱点是()A劳动力资源贫乏B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C 岛国海岸线曲折D 火山地震频繁发生12、下列商品中属于日本从中国输入的是()A服装 B煤炭 C汽车 D钢材。
初中地理日本工业发展教案知识与技能: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2. 掌握日本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3. 了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4. 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利用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3. 利用资料,了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4. 运用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2. 日本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日本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高科技产业的转变。
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以制造业为主导,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 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主要工业区有东京湾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大阪工业区等。
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等。
4. 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政府的政策支持。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环境污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日本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难点: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四、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结合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业发展历程、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日本的人文环境(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一、预习目标1. 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2.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
3. 日本主要的工业区。
4. 日本文化的特点。
二、预习要点1. 日本的工业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 日本的文化特点。
三、预习问题(1)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1. 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利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的经济特点1.日本国土面积__________,矿产资源_________,但日本四周环海,海运条件_______。
2.日本利用便利的海运,从国外运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等工业。
3.日本工业典型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的主要工业区1. 日本的四大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的文化1. 日本文化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日本的民族服装是 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下列不属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 丰富的矿产资源B. 便利的海运C. 发达的科技D. 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参考答案预习问题(1)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1.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科技先进2. 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日本》教学设计大足区灯塔中学张国英教学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拉近地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情境,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问题:你知道吗?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是怎样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呢?学习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活动一:结合地图回顾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日本的地形图◆1、位置和范围◆2、地形特点◆3、海岸线特点及优势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位置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加上日本是学生地理学习的第一个国家,因此采用通过读图的方式来掌握日本的位置、组成等内容,让学生在图中分析,加强感性认识,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教师适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师展示图文资料:活动二:讨论日本:1、有广袤的国土吗?2、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对日本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特点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为下一步工业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三:日本凭农业或工业成为发达国家吗?(结合地图联系日本的自然特点,找到日本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学生回答略教师展示图文资料:你认识哪些品牌呢?怎样认识的?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在我国市场上经常会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这一环节虽然小,但是一下子拉近了地理与学生的距离,会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学案【自主学习】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日本位于洲的东部,洋西北部,周围依次被鄂霍次克海、太平洋、东海、日本海所环绕;日本大部分地区在北纬度至北纬度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带,小部分位于带。
2.日本是太平洋北部的岛国,由、、、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日本四大岛中,岛面积最大。
3.日本地形以、为主,沿海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4.日本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处,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日本工业高度发达,进口________,出口________,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沿岸地区,主要工业城市有________、大阪、________ 、北九州等。
3.日本利用其________ 等优势,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主要在________ 和________投资建厂。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日本民族构成,以为主。
2.日本文化即有浓厚的_______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_______气息,是_______的典范,日本著名的古都是。
【互动探究】探究1 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
读“日本地形图”,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图7.2上用红笔圈注太平洋、日本海,东京、富士山、朝鲜海峡,关东平原,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在图上找出日本的四大岛,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特点。
(3)说说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探究 2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读“世界板块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活动。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3)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探究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日本的经济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工业》学案课件www.5y 第二课时课堂训练依据右图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日本多地震,是因为地处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2.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A.日本海沿岸B.东北部c.内陆D.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BD3.下表所示为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及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百分比。
下列关于日本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原料全部依赖进口B.经济对外依赖性强c.工业产品主要供国内消费D.工业集中分布在日本海沿岸B主要化工原料石油铁矿石棉花进口比例99.7100100主要工业产品小汽车船舶照相机占世界市场比例43.172.687.04.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A.海岸线曲折,多港湾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c.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D.矿产资源贫乏5.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产品是A.木材、电子产品B.钢材、纺织产品c.石油化工、木料D.录像机和照相机6.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在日本的外迁企业中,大多是①耗用大量资源的企业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③高新技术企业④污染较重的企业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DDA7.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文化、艺术深受中国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①语言方面②古代建筑方面③文字方面④农业技术方面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c8.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有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方便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③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④靠近海洋,气候宜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9.日本的大型海港里远洋船舶进出繁忙,请你猜猜,这里船舶进港和出港所运的货物最有可能是A.进港为矿产品,出港为农产品B.进港为矿产品,出港为工业制成品c.进港为工业制成品,出港为农产品D.进港为农产品,出港为矿产品10.下列国家中,对日本投资建厂最具有吸引力的是A.英国B.澳大利亚c.中国D.美国DBc11.日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于A.澳大利亚、东南亚、中国B.美国、中国、东南亚c.西亚、东南亚D.西亚、东南亚、美国12.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A.旗袍B.西装c.和服D.牛仔服cc13.读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有三个框题:一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让学生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和火山地震等基本的自然环境;二是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日本的工业特点、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工业移往海外的原因;三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特点也有西方文化特点。
本课时教材共包含了21个地图图片、3个活动题。
教材通过P16活动题1来让学生思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鬟及措施,我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哪些防地震的措施。
活动题2通过阅读分析图7.14让学生分析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
通过P21活动题3并结合图7.16、7.17来帮助学生分析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本节课由于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国家,所以在预习过程中要有重点的指导学生怎样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一个国家,要注重方法指导。
(二)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以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5、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放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
(三)评价设计1、2、3指图说明;3、4、5用文字表述(四)课前准备1、课件《樱花》2、课件《日本》(五)活动设计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
授课学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日本》教学设计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青云学校赵雪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日本工业发展及工业区布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布局的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工业区布局的成因。
2.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区布局的成因。
三、教学策略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
它作为一个资源小国和经济强国,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及视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结合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讲授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学生小组研讨的问题。
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学生课下自行查找关于日本文化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结合PPT引导学生复习日本第一课时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图片展示日本著名的工业产品,让学生辨认产品品牌。
设计意图:通过对日本著名品牌名称的辨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第一环节:日本经济发展特点教师:通过对日本著名工业产品品牌的认识,让学生总结出日本工业发达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结合课本“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和“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入”图及相关图标总结日本工业发展的“进口-加工-出口”的模式。
以日本对中国在南海填海造陆比较关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日本这种工业发展模式对外的依赖性强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用热点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问题过渡: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PPT展示相关材料,让学生结合资料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组讨论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
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2)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重点: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优缺点难点: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体机出示一组高科技产品图片(摄像机、汽车等)问这些产品是哪个国家出产的?引出对日本经济的学习.新知探究:1.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地域_______,资源________,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有利条件:___________发达,劳动力丰富。
2.日本工业特征:日本工业高度发达,进口_______和________,出口___________。
3.日本的工业分布: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日本主要的工业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许多日本企业依靠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和地区。
5.学习了日本的经济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应向日本借鉴什么?6。
在日本民族构成中,_____________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型.________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
7.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著名的古都是_________。
《日本》学案(第2课时)学生姓名班级【课标要求】简要分析日本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作用。
【学习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初步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1.经济发展特点。
_______ 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____经济。
2.工业分布特征。
①分布:工业带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__沿岸地区。
②原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_____,产品主要_____;沿海地区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___________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沿海平原集中,_________价格低。
3.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①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②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③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④国内需求减少。
4.解决措施。
①加速扩大_________;②利用世界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等,建立海外的____________基地,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国家和地区。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读7.11和7.12图,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2.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
3.日本工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本课总结】【达标检测】1.下列物质中,日本进口比例最小的是( )A.石油 B.铁矿石 C.棉花 D.木材2.下列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 )A.森林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草场资源3.日本主要的经济模式是( )A.以出口农产、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B.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C.单一的产品经济D.以捕鱼业为主4.日本投资建厂的生要对象是( )①美国②西欧③东亚④非洲⑤东南亚⑥大洋洲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⑥5.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 B.劳动力丰富 C.是一个岛国,海上运输便利 D.矿产资源贫乏6.有关日本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量出口工业原料 C.对外经济依赖性强 D.经济相对独立。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
的工业》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教学设计
科目
地理
题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学习
目标
基础知识:
、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带来的影响;
2、了解日本工业发展水平,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加工贸易发达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
3、知道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智能的培养:
、能运用地图判断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2、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树立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
2、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了解日本工业发展水平,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加工贸易发达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
2、知道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导
学
过
程
主讲人备
自
主
预
学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问题导入]
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中,同学们能说出几个日本品牌的商品吗?日本是个经济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水平非常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和文化。
自主预习单:
知识点●1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发展经济的不利条:日本地域狭小,资源__贫乏__,国内供给严重不足,__对外依赖__十分严重。
2发展经济的有利条:发达的__科学__技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多优良港湾。
3.经济特色:进口__原料__,出口__工业制成品__。
4.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__劳动力__短缺现象日益显露,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发展速度放缓。
.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依靠__资金__、__技术__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__生产与销售__基地。
6.工业分布:在__太平洋__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知识点●2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文化特点:既有浓厚的__大和__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方__文化兼容__的典型。
2.传统文化:__和服__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和食即__日本料理__,是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
互
助
探
学
探究点日本的经济特点
问题导入
以下两图是对日本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的描述,据图了解日本的经济有何特点。
图7-1-12
图7-1-13
知识链接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现在许多日本企业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结论:日本的工业原料、燃料靠进口,工业制成品靠出
口,为了便于产品的出口和原料的进口,日本主要把工业分布在沿海地带。
拓展应用
.东营中考20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国投资已达1万亿美元,雇用了近7万美国人,涉及钢铁、汽车、电力及电子等工业部门。
对日本采取这种发展方式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国内资源贫乏
B.日本土地供应紧张,国内需求减少
.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D.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工业发展。
日本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加大海外投资,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
日本在美国的投资是因为美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减少与美国的贸易摩擦。
2.读“日本略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7-1-14
A.①是北海道岛,该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B.②是富士山,它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③是日本海,该海沿岸地带工业分布特别集中
D.该国火山众多,地震频繁
[解析] 北海道附近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易错点日本选择投资对象的影响因素
日本在欧洲、美国投资建厂是利用当地巨大的消费市场,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易混点日本的资源
虽然日本的矿产资源较贫乏,但日本的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提
高
拓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