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出现新兴城市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4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国家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识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3.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理解基督教在欧洲的重大影响。
4.认识西欧城市兴起的过程,理解城市兴起的意义。
5.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认识其衰落的原因。
二、知识梳理1.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6世纪出现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8世纪查理马特改革——9世纪法兰克帝国分裂奠定了后来西欧各国的版图——10世纪出现了新兴城市——12世纪城市出现了自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2.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教权凌驾于皇权——占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3.拜占庭帝国的灭亡:395年东罗马帝国诞生——6世纪拜占庭帝国大肆扩X——13世纪拜占庭帝国走向衰败——15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点评:本课重点知识为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理解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教材详解1.查理马特改革: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最底层。
2.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政治上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在西欧长期动乱过程中,教会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不见如此,教会还是西欧封建社会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高于一切。
3.西欧城市的兴起:10世纪初西欧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与封建主的矛盾日益尖锐。
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就是典型的代表。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市民阶层,进而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等。
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法兰克福城市分区介绍法兰克福是德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欧洲著名的商业和文化城市。
作为德国的经济引擎,它以其繁荣的金融业、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而闻名于世。
法兰克福的城市分区是让这座城市拥有了多个独特的面貌,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分区。
1. 基兹区(Innenstadt) - 这个分区是法兰克福的核心区域,也是该市最繁忙的商业中心。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现代高楼大厦和传统的建筑相互交融。
购物中心、百货公司和酒吧随处可见,特别是沿着著名的商业大街——哥特纳索恩街(Zeil)。
2. 萨克森豪森(Sachsenhausen) - 这个历史悠久的分区位于莱茵河南岸,是法兰克福最古老的地区之一。
萨克森豪森以其迷人的小巷、传统的啤酒屋和饭馆而闻名,这里还拥有城市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德国美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3. 玻璃宫区(Westend) - 这个区域以其华丽的建筑和绿地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许多精美的历史建筑,如法兰克福大学(Goethe-Universität)和科学博物馆(Senckenberg Naturmuseum)。
此外,玻璃宫区也是法兰克福的一片绿洲,有许多公园和花园供人们休闲娱乐。
4. 法兰克福机场区(Flughafen) - 这个分区是欧洲最繁忙的航空物流中心之一。
法兰克福机场不仅是德国最大的机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枢纽。
这个区域以其现代化的设施和高效的物流网络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
5. 欧洲区(Europaviertel) - 这个新兴的分区是法兰克福的未来之城,位于基兹区的西北方。
欧洲区以其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和多样化的商业设施而闻名,同时也是许多国际机构和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这里也有一些文化设施,如欧洲中央银行博物馆。
从这些分区可以看出,法兰克福是一个集商业、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多面城市。
每个分区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选择。
欧洲一线二线三线划分标准欧洲是一个多元化而又充满魅力的大陆,拥有许多令人向往的城市。
然而,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欧洲城市的发展情况,人们常常将其划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
这种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一线城市通常是指那些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
这些城市拥有发达的经济体系、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城市被广泛认为是欧洲的一线城市。
它们是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和投资者。
这些城市还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艺术机构和音乐剧院,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
二线城市是指那些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但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它们的影响力和发展水平稍逊一筹。
例如,马德里、罗马和布鲁塞尔等城市被认为是欧洲的二线城市。
这些城市在经济方面可能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强大,但它们仍然是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这些城市拥有独特的历史遗迹、美食和文化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三线城市是指那些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相对较弱的城市。
它们通常是一线和二线城市的附属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城市可能面临人口流失、经济衰退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没有发展潜力。
相反,一些三线城市正通过创新和发展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例如,波兰的克拉科夫和捷克的布拉格等城市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了欧洲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划分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些曾经是一线城市的城市可能会逐渐失去其领先地位,而一些曾经是三线城市的城市可能会崭露头角。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欧洲城市发展的关注,并及时调整我们的认知。
总之,欧洲的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一线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地位,而二线城市在某些方面可能稍逊一筹。
中世纪法国西南部的“新城运动”朱明内容提要:13世纪是欧洲城市化的重要时期,除了原有城市的扩展,还有大量的新城被建造起来。
法国西南部的城市群就是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这批位于中世纪法国边疆地带的新城的出现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是由农业发展、军事竞争、区域商业等因素共同推动的。
与皮雷纳归纳的国际商业产生城市的模式不同,这些新城的规划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
在布局形态上,为了适应特定的地形和目的,它们又表现出多种形态特征。
这些新城的盛衰也由不同原因所致。
这个区域的城市群体现了欧洲城市化道路的多样性,也为此后欧洲的城市化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中世纪新城运动法国西南部在法国早期的城市化版图中,发展速度最快、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大都是受到过古罗马影响的区域,即卢瓦尔河以北地区和南部临近地中海的地区,但是二者之间的地区发展较为缓慢。
11世纪起,西欧的城市普遍开始复兴,既有古代城市的更新,也有新兴城市的崛起。
到13世纪,欧洲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出现了大量新城(bastide),尤其是在英、法、德、西班牙的边疆地带。
这些区域此前没有得到开发,在这一时期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得以迅速发展。
法国西南部也抓住了这次契机发展起来。
尤其是加龙河流域和朗格多克地区,这里西临大西洋,南接比利牛*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方城市史》”(项目编号:17ZDA229)、上海市社科规划专项课题"巴勒莫:'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世纪全球城市研究”(项目编号:2018ZCS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aitiea)华东师范大学精品力作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8ECNU-JP006)阶段性成果。
城市史研究(第42辑)斯山,东至罗讷河,北通卢瓦尔河。
在13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这个地区涌现大量新城,城市化率大大提高。
欧洲简史欧洲的城市与城市化进程欧洲简史:欧洲的城市与城市化进程欧洲,这片多山多水的大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欧洲的漫长历史中,城市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欧洲城市的起源,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对欧洲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城市的起源欧洲的城市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
古希腊城邦以雅典和斯巴达等为代表,是城市化进程的开端。
这些城市以其独特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成为了希腊文化的中心。
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古罗马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罗马城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和行政中心,也是艺术和文化的繁荣之地。
古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对后世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世纪的城市化进程中世纪是欧洲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商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许多城市开始以城墙作为边界,并建设了城市特色的建筑,例如教堂、广场和城市宫殿等。
中世纪的城市也涌现了一批与商业结合密切的城市,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和日内瓦等。
这些城市成为了贸易和金融的中心,不仅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也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变革在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化进程迎来了新的变革。
文艺复兴运动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许多城市中的贵族和商人开始投资于艺术和科学领域,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和威尼斯的商业家族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弗洛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城市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体现。
四、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18世纪的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变为城市社会。
大规模的工厂和工人住宅区的出现,使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
伦敦、巴黎、柏林等大城市成为了工业革命的中心,这些城市不仅经济繁荣,也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
城市化给欧洲带来了空气污染、人口过剩和贫富分化等新的挑战。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及其发展轨迹中世纪是指从公元5世纪开始,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前的一个时期,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了,并且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构成了当时欧洲的社会形态。
一、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非常清晰,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贵族、神职人员和平民,从而形成了一种等级制度。
贵族是这个社会中的特权阶层,拥有最多的土地和财富,并享有政治和军事上的特权。
神职人员主要是教士和修道院成员,他们享有天主教会的权力和特权。
而平民则是普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这三个等级之间的主要联系是主从关系,被一个等级的人控制着,而且不能轻易跨越等级。
在封建制度中,地主把土地分给佃农使用,佃农做工交纳地租,并且在战争时要为地主出征,以表现对地主的忠诚。
而地主则要保护佃农免受敌人的侵害。
在这种关系下,两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
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中世纪后期,直到近代国家的建立。
二、封建社会的阶段发展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影响。
这些阶段包括:1.9世纪后期至11世纪初期,封建社会在欧洲出现。
在这段时期的封建制度中,贵族结成联盟,形成一个统一的领主,领主之间进行战争和争权夺利。
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军事化,许多贵族本身也是骑士。
在这个时期,财产和权力都集中于少数贵族手中,而平民很少有任何财产和特权。
2.在11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出现了城市的兴起。
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使平民阶层有了新的机会获得财富和权力。
随着城市的增长,商人、工匠和手工业者的阶层也开始崛起,并且在城市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他们也有了相对自由的生活和发展的机会。
3.私人财产的发展和封建领主的衰落,导致了14世纪后期和15世纪早期封建社会的瓦解。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中央政府和议会的兴起以及国家的集权化。
类似于英国和法国这样的国家出现了,他们取代了传统的封建领主,并开始实施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529年拜占庭帝国颁布的著名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B.《拿破仑法典》C.《查士丁尼法典》D.《乌尔纳木法典》2.在中世纪的德国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它的含义是()A.城市相对独立自由B.城市自然条件优越C.城市空气比较新鲜D.人们渴望得到自由3.“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受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这种“依附关系”是()A.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B.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C.国王与骑士之间的关系D.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4.城市的发展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11世纪,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在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这段材料叙述了()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B.西欧城市繁荣的原因C.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D.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5.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中国史籍称“大秦”,1453年。
它被哪个国家灭掉?()A.波斯B.马其顿王国C.古巴比伦D.奥斯曼土耳其6.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流行着一条常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此语反映当时欧洲社会盛行()A.极端残酷的奴隶制B.王位独尊的君主专制C.封君封臣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D.服务国王的中央集权制7.下列哪一措施的实施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A.采邑制B.分封制C.井田制D.租庸调制8.中古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A.为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9.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大学的兴起B.资产阶级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10.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其中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A.犹太人B.日耳曼人C.土耳其人D.蒙古人11.下列对封君与封臣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封臣必须无条件服从封君B.封君要保护封臣C.二者之间的纽带是土地D.二者之间没有等级差别12.如果能穿越时光隧道,你来到了中古时代的西欧,有可能看到下列哪些现象()①封建庄园遍布西欧②庄园中的农奴没有人身自由③农奴结婚需交结婚税④农奴可随意离开庄园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是()A.教会B.封建等级制度C.地主阶层D.封建庄园14.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A.空前加强教会的实力B.使得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形成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条件D.推动世俗封建主势力增强15.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是()A.庄园B.城市C.大学D.神庙16.对于市民阶层,说法正确的是()A.地位比较低B.包括城市中的农民C.财产权独立,其它权利较少D.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王权所需的力量17.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纪年。
西欧中世纪城市(tnedlevalcltiesofWesternEurope)指11~15 世纪西欧诸国新兴的城市。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王国仍保存了罗马时代的一些城市,只是经济活动有不同程度的衰落,查理帝国分裂后,西欧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10 世纪后期,特别是11 世纪,西欧各国开始出现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统称之为城市的兴起。
新兴的城市规模都不太大,一般只有1000~2000 居民。
西欧中世纪城市,有因手工业发达应运而主,有因国内外贸易而兴盛,有因政治、军事、宗教地位重要而形成,原因很多。
据统计,英国在12~13 世纪产生了140个新城市。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的地区有两个:一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一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尔。
在这里兴起了米兰、威尼斯、布鲁日、根特等城。
在城市兴起之前,西欧的土地已为教俗封建主所瓜分。
城市多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因而受到领主权的盘剥。
城市必须向领主交纳实物和货币,服劳役或军役,还要缴纳各种苛捐杂说。
因此城市在兴起以后采取各种形式(公开的或隐蔽的)、各种手段(暴力的或赎买的)与领主进行斗争,一些城市的反领主斗争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王权的支持。
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在法国称为“城市公社运动”。
其结果有的城市取得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一部分自由城市又取得选举市政官员、市长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因而成为“自治城市”。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取得,一般都以从领主和国王处取得特权证书作保证。
这种证书一般赋予城市以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
这样,西欧中世纪城市形成了一种习惯:农奴逃进城,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原来的领主也不能迫使他回到农奴的地位。
西欧的这种自由和自治城市在各国呈不同形态,在英国和法国为自由市、自治市或公社城市,在意大利为城市共和国,在德国为直属皇帝的帝国城市。
摆脱了领主统治的城市政权一般掌握在城市贵族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