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质量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商品学中全部商品质量的名词解释商品质量是商品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涵盖了商品本身所具备的各种特性和属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商品的竞争力、企业的声誉以及消费者的满意度。
因此,正确理解和解释商品质量的概念对于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商品质量,探讨其内涵和应用。
一、技术角度的商品质量解释从技术角度来看,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在设计、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与其预期功能和性能相一致的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商品能否实现它应该具备的功能和性能。
这一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功能性:商品质量关注商品的各项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例如,电灯的质量好坏可以通过其照明效果、寿命以及能源消耗等指标来评估。
2. 产品性能:商品的性能包括商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考量。
例如,一台电子设备质量的好坏可以从其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来判定。
3. 使用寿命:商品的使用寿命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它反映了商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够保持正常功能和性能的时间长度。
例如,一辆汽车的使用寿命可以根据其抗磨性、耐久性以及维修保养的方便程度来评估。
4. 安全性与可靠性:商品的安全性指商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给用户带来伤害。
而可靠性则是指商品在各种使用情况下能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
例如,食品的安全性要求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而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则可以从其故障率和质保期来判断。
二、市场角度的商品质量解释在市场经济中,商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商品质量的解释不能局限于技术层面,还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反馈。
在市场角度上,商品质量可以解释为以下几个方面:1. 满足消费者需求:商品质量好坏关乎到商品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优质商品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强、外观吸引人、价格适中和质量可靠等特点,以此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满意度。
2. 可比较性和可信赖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需要对商品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因此商品质量的解释需要考虑商品可比较性和可信赖性。
商品质量概述一、质量概述质量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
同样,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一)朱兰的定义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
这一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
人们使用产品,总对产品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会使人们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
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
因此,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并不要求技术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诸如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即所谓的最适当。
(二)ISO 8402“质量术语”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①在合同情况中,或是在法规规定情况下,需要是明确规定的;而在其他情况中,隐含的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②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对质量要求进行定期评审。
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
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2000)。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
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
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规定”要求可以理解为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方面的人为界定;“隐含”要求可以理解为人和社会对商品在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耐久性、维修性、有效性、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等方面的人为期望。
“特性”是指不同类别的商品所特有的性能,如服装的服用性能等。
一个商品应同时满足“规定”和“隐含”二方面的质量要求。
狭义的商品质量观:质量仅仅是“符合性”和“适用性”二个单纯方面。
质量应该是“符合性”和“适应性”二方面的综合,这是一种扩大的质量观,反映了当前国际质量界对质量一种趋同的看法。
二、商品质量的内涵㈠商品质量是由商品使用价值导出的一个范畴,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市场表现形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尺度。
㈡与商品使用价值一样,商品的质量也具有二重性:物质性与社会性。
㈢商品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相对的概念。
质量的评价受时间、地点、使用条件、使用对象、用途和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⒈使用时间商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们对这种商品认识的不断提高;检验技术越来越先进。
例:人们对花生仁的质量认识的变化50年代:凭小样成交;60年代:提出水分,含油量等理化指标;70年代:黄曲霉毒素;80年代:注重内在质量,如油酸/亚油酸比值,过氧化质,铜铁含量,维生素E等。
关于黄曲霉毒素的说明。
⒉使用地点技术因素、风俗习惯、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等的差异。
例:我国出口的18件装的莲花茶具,畅销英国,在日本却滞销,原因是日本人认为莲花不吉利,忌用莲花装潢。
商品质量与鉴定学习目标:•了解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商品质量概念的含义•掌握商品质量特性、对不同类不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伪劣商品的概念和范围•掌握打击、防范和识不伪劣商品的措施和方法商品质量一、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意义二、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三、阻碍商品质量的因素四、伪劣商品五、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意义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性质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1.商品质量概念符合性质量”。
即认为质量只是符合标准的要求。
“适用性质量”。
它是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认为产品质量是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
“顾客中意质量”。
由于顾客中意的“要求”是广义的,它除了适用性外,还可能是隐含的要求。
“符合”——“适用”——“顾客中意”狭义的商品质量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它是以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商品标准或订购合同中的有关规定作为最低技术条件,是商品质量的最低要求和合格的依据。
广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适合其用途所需的各种特性的综合及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是市场商品质量的反映。
它不仅是指商品的各种特性能够满足需要,而且包括价格实惠、交货准时、服务周到等内容。
国标对质量的定义:商品质量能够界定为商品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GB/T6583-1994)商品质量包括如下含义:第一、商品质量的主体是产品。
第二、商品质量的内容或基础是商品特性的总和。
第三、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是商品特性的总和能够满足需要。
“明确需要”是指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对质量的人为规定;“隐含需要”可理解为顾客或社会对商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可靠性、耐久美观性、经济性、信息性等方面的人为期望及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作出或难于作出规定的需要,如商品风格、流行性等。
商品的内在质量: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包括商品有用性能、可靠性、寿命、安全与卫生性等。
商品质量特征范文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所具备的一系列特征,包括商品的材料、工艺、性能、寿命等方面的品质。
商品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
1.材料品质:商品的品质首先取决于其所使用的材料。
优质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损性、耐腐蚀性等特点,使得商品具备更好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工艺技术:商品的工艺水平对其品质影响重大。
精细的工艺能够使商品具有更好的外观和触感,同时增加产品的精度、加工精细程度、装配质量等,提高商品的品位和使用性能。
3.做工精良:商品质量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做工精良。
精细的做工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充分展示出商品的精心设计和制作功夫。
4.性能可靠:商品的性能是消费者购买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性能可靠性包括商品的安全性能、使用功能的稳定性、产品的适用性等。
商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性能,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能够安全可靠地使用,这都是性能可靠的体现。
5.配件配备:商品的配件也是影响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配件需要具备与商品本体相符的质量,能够完全满足商品的使用功能。
良好的配件设计与质量能够提升商品的整体品质和高端感。
6.寿命与耐久:商品的寿命是指商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性能和形态的时间。
商品的寿命直接与其质量有关,一个产能长期使用而不失效、不断电、不磨损等的产品,其质量可靠程度极高。
7.服务体验:商品质量不仅包括产品本身的品质,还包括购物和售后等环节提供的服务体验。
购物环节中的服务质量、交付准时性、包装是否完好等,以及售后服务的及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8.环境友好: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升,商品是否环境友好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质量特征。
环境友好的商品意味着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回收利用或易于降解。
综上所述,商品质量特征是指商品材料品质、工艺技术、做工精良、性能可靠、配件配备、寿命与耐久、服务体验及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商品质量•商品质量的概念和基本要求一、商品质量的概念商品质量的含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商品质量即自然质量,广义的商品质量即市场质量。
•商品的自然质量通常称为产品质量、实用质量、技术质量、客观质量和商品品质,是评价商品使用价值及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
它是反映商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尺度。
可概括为商品的性能、精度、寿命、美观、音响、气味、手感、安全性、艺术性、可靠性、经济性及售后服务等。
它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订购合同中的有关规定作为评价的最低技术依据。
狭义的质量又包括两个要素:即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人们在评定商品质量时,通常以这两个要素为依据。
商品的外观质量,主要指商品的外表形态,如商品的艺术造型、形态结构、花色图案、款式规格以及气味、滋味、光泽、声响、包装等;商品的内在质量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如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机械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等。
•商品的市场质量通常称为消费者最满意的质量、产品的制造质量和产品的服务质量。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评价商品体所具有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属性的综合及其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的程度。
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相对的概念。
消费者对质量的评价受时间、地点、使用条件、使用对象、用途和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二、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商品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高新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于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的完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提高商品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提高商品质量,降低成本是社会主义企业的生命。
它关系到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扩大经营的大问题。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人们生活中的吃、穿、用的商品,如果生产和经营不对路,质量不高,就会造成商品流通不畅,破坏供求比例,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欢迎,这样的商品就很难销售出去。
商品质量的概念
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是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商品质量的构成
广义:商品质量包括商品的自然质量
狭义:商品的社会或市场质量。
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纺织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材料选择适宜性
2、组织结构合理性
3、良好的机械性
4、良好的服用性
5、良好的工艺性
6、美观艺术性
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食品的营养价值
2、食品的色、香、味、形
3、食品的卫生安全性
日用工业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适用性
2、耐用性
3、卫生性、安全性
4、外观美观性
1、结构合理性
电子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使用适宜性
2、可信性
3、美观性
4、安全性
5、经济性
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市场调研
2、原材料
3、设计开发
4、生产工艺
5、质量管理
6、质量检验与包装
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商品的运输与装卸
2、商品的存储与保养
3、销售服务
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使用范围和条件
2、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