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质量的概念、意义与基本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5
商品质量的概念
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是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商品质量的构成
广义:商品质量包括商品的自然质量
狭义:商品的社会或市场质量。
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纺织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材料选择适宜性
2、组织结构合理性
3、良好的机械性
4、良好的服用性
5、良好的工艺性
6、美观艺术性
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食品的营养价值
2、食品的色、香、味、形
3、食品的卫生安全性
日用工业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适用性
2、耐用性
3、卫生性、安全性
4、外观美观性
1、结构合理性
电子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使用适宜性
2、可信性
3、美观性
4、安全性
5、经济性
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市场调研
2、原材料
3、设计开发
4、生产工艺
5、质量管理
6、质量检验与包装
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商品的运输与装卸
2、商品的存储与保养
3、销售服务
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1、使用范围和条件
2、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第三章商品质量第一节商品质量相关概念☐一、商品质量概念☐1、I S O9402-94定义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组合;☐2、I S O9000-2000定义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方要求的能力;二、现代商品质量观☐广义: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同类商品不同)和特性(不同类商品)的总和;☐狭义:商品质量仅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性的总和。
2、商品质量的核心是满足需要☐明确:国家、国际法律法规要求、各级各类的质量标准。
贸易合同规定的要求隐含:消费群体对商品的希望☐内在特征满足:可靠性、寿命、适用性☐外在特性满足:包装、品牌、外形☐经济特性满足(物美价廉,物有所值)☐社会性满足:环境质量希望☐质量意识随生产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例如:学生宿舍的质量☐内在质量:结实、保温、长久、照明、采光、通风;寿命、可靠性、安全卫生☐外观质量:水泥抹灰,刷涂料、贴瓷砖、方形→曲线型、艺术标志,南区→北区内墙涂料→麻灰→多彩喷涂→立邦漆→吊灯→吸顶灯、护栏;外观构型、质地、色彩、气味☐经济质量:性能价格比、性能维护比;家用车:以奇瑞、夏利为代表:☐社会质量:满足全社会利益需要的程度:社会道德、环境污染、能源资源浪费小造纸厂、一次性筷子。
3、商品质量特性☐质量特性以商品的适用性为基础☐质量特性对用途的贡献不同主要质量特性次要质量特性抽象概念←真正质量特性(布:舒适)具体概念←代用质量特性(消费前可以测量)第二节质量的重要意义☐1、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以质量为国策促进了经济腾飞;美国朱兰博士:日本发动了质量战争;☐请朱兰、戴明赴日本讲学:从60年代开始改变日货面貌;70年代瓜分市场;80年代独占部分市场;☐汽车、彩电美国质量和价格手表瑞士:欧米茄O m e g a;浪琴表L o n g i n e s;劳力士R o l e x;照相机德国:徕卡(L e i c a),蔡司(Z e i s s)摩托英国竞争:h o n d a、s u z u k i、y a m a h a和k a w a s a k i☐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本田车¡±贸易保护政策争斗,日货仍能冲击☐日本农业:棉布(白)加工后整理、十倍价格返销意大利;☐工业出口:劳动力便宜、模仿、政企合作商业情报用,出色经营管理最重要的是质量,日本领导潮流20年第三节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用户需求→质量要求→产品开发→生产使用←市场←检验☐一、适用性满足该商品主要用途的使用适宜性(多功能性、结构)(基本功能+人体工程学原理)如:电冰箱高度、上层、下层不同用途。
商品质量概述一、质量概述质量的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
同样,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一)朱兰的定义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
这一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
人们使用产品,总对产品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会使人们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
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在对产品的性能、经济特性、服务特性、环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
因此,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并不要求技术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诸如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即所谓的最适当。
(二)ISO 8402“质量术语”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①在合同情况中,或是在法规规定情况下,需要是明确规定的;而在其他情况中,隐含的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②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对质量要求进行定期评审。
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
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2000)。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
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
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规定”要求可以理解为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方面的人为界定;“隐含”要求可以理解为人和社会对商品在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耐久性、维修性、有效性、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等方面的人为期望。
“特性”是指不同类别的商品所特有的性能,如服装的服用性能等。
一个商品应同时满足“规定”和“隐含”二方面的质量要求。
狭义的商品质量观:质量仅仅是“符合性”和“适用性”二个单纯方面。
质量应该是“符合性”和“适应性”二方面的综合,这是一种扩大的质量观,反映了当前国际质量界对质量一种趋同的看法。
二、商品质量的内涵㈠商品质量是由商品使用价值导出的一个范畴,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市场表现形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尺度。
㈡与商品使用价值一样,商品的质量也具有二重性:物质性与社会性。
㈢商品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相对的概念。
质量的评价受时间、地点、使用条件、使用对象、用途和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⒈使用时间商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们对这种商品认识的不断提高;检验技术越来越先进。
例:人们对花生仁的质量认识的变化50年代:凭小样成交;60年代:提出水分,含油量等理化指标;70年代:黄曲霉毒素;80年代:注重内在质量,如油酸/亚油酸比值,过氧化质,铜铁含量,维生素E等。
关于黄曲霉毒素的说明。
⒉使用地点技术因素、风俗习惯、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等的差异。
例:我国出口的18件装的莲花茶具,畅销英国,在日本却滞销,原因是日本人认为莲花不吉利,忌用莲花装潢。
商品质量与鉴定学习目标:•了解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商品质量概念的含义•掌握商品质量特性、对不同类不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伪劣商品的概念和范围•掌握打击、防范和识不伪劣商品的措施和方法商品质量一、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意义二、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三、阻碍商品质量的因素四、伪劣商品五、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意义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性质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1.商品质量概念符合性质量”。
即认为质量只是符合标准的要求。
“适用性质量”。
它是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认为产品质量是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
“顾客中意质量”。
由于顾客中意的“要求”是广义的,它除了适用性外,还可能是隐含的要求。
“符合”——“适用”——“顾客中意”狭义的商品质量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它是以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商品标准或订购合同中的有关规定作为最低技术条件,是商品质量的最低要求和合格的依据。
广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适合其用途所需的各种特性的综合及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是市场商品质量的反映。
它不仅是指商品的各种特性能够满足需要,而且包括价格实惠、交货准时、服务周到等内容。
国标对质量的定义:商品质量能够界定为商品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GB/T6583-1994)商品质量包括如下含义:第一、商品质量的主体是产品。
第二、商品质量的内容或基础是商品特性的总和。
第三、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是商品特性的总和能够满足需要。
“明确需要”是指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对质量的人为规定;“隐含需要”可理解为顾客或社会对商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可靠性、耐久美观性、经济性、信息性等方面的人为期望及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作出或难于作出规定的需要,如商品风格、流行性等。
商品的内在质量: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包括商品有用性能、可靠性、寿命、安全与卫生性等。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商品学》结课论文正确认识商品质量专业班级: 11级会计5班姓名:徐佳丽学号: 01311541成绩: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15 日正确理解商品质量徐佳丽摘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
随着商品和交换的产生,商品质量也随之产生。
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这个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运用这个科学的结论来正确理解商品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商品质量。
关键词:商品质量商品质量目录一、商品质量的概括(一)商品质量的性质(二)商品质量的综合体现(三)商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二、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一)适永性(二)商品寿命(三)可靠性(四)安全性(五)经济性(六)艺术性三、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一)原材料与商品质量的关系(二)生产过程与商品质量的关系(三)流通过程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四)销售服务对商品质量的影响(五)消费过程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六)社会伦理道德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四、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一)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三)从顾客角度来看论文仅从商品的一方面对商品做了浅显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商品的质量有更好的了解,基于现在生活当中出现一些不重视商品质量的问题,论文着重对商品质量,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及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做了总结和归纳,并且对商品质量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手段来提醒商家商品生产要重视质量。
商品质量是商品的灵魂,提高商品的竞争力,把握商品的质量才能为社会、企业以及顾客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一、商品质量的概括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这个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国国家标准GB6583—1986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我国商品学界一般认为,商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商品质量与鉴定
学习目标:
•了解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
•理解和掌握商品质量概念的含义
•掌握商品质量特性、对不同类不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伪劣商品的概念和范围
•掌握打击、防范和识不伪劣商品的措施和方法
商品质量
一、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意义
二、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
三、阻碍商品质量的因素
四、伪劣商品
五、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意义
商品质量的概念及性质
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
1.商品质量概念
符合性质量”。
即认为质量只是符合标准的要求。
“适用性质量”。
它是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认为产品质量是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
“顾客中意质量”。
由于顾客中意的“要求”是广义的,它除了适用性外,还可能是隐含的要求。
“符合”——“适用”——“顾客中意”
狭义的商品质量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它是以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商品标准或订购合同中的有关规定作为最低技术条件,是商品质量的最低要求和合格的依据。
广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适合其用途所需的各种特性的综合及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是市场商品质量的反映。
它不仅是指商品的各种特性能够
满足需要,而且包括价格实惠、交货准时、服务周到等内容。
国标对质量的定义:商品质量能够界定为商品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GB/T6583-1994)商品质量包括如下含义:第一、商品质量的主体是产品。
第二、商品质量的内容或基础是商品特性的总和。
第三、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是商品特性的总和能够满足需要。
“明确需要”是指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对质量的人为规定;“隐含需要”可理解为顾客或社会对商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可靠性、耐久美观性、经济性、信息性等方面的人为期望及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作出或难于作出规定的需要,如商品风格、流行性等。
商品的内在质量: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商品体本身固有的特性,包括商品有用性能、可靠性、寿命、安全与卫生性等。
它构成商品的实际物质效用,是最差不多的质量要素。
商品的外观质量:
要紧指商品的外表形态,包括外观构造、质地、色彩、气味、手感、表面疵点和包装等,它已成为人们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
商品的社会质量:
是指商品满足全社会利益需要的程度,如是否违反社会道德,对环境造成污染,白费有限资源和能源等。
一种商品不管其技术如何进步,只要有碍于社会利益,就难以生存和进展。
商品经济质量:
是指人们按其真实的需要,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优良性能的商品,同时在消费或使用中付出尽可能低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即物美价廉的统一程度。
商品的内在质量是由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外观质量、社会质量和经济质量则是由商品的社会效应来决定的,它涉及
到诸多社会因素的阻碍。
2.商品质量的性质
(1)商品质量具有针对性
(2)商品质量具有相对性
(3)商品质量具有可变性
二、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
1.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
(1)提高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一个差不多内容和要求(2)提高产品质量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
(3)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实力和我国的经济实力
2.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1)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进展的保证
(2)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治理素养的过程(3)重视和提高商品质量,是促进企业质量治理制度完善的中心环节
(4)改进和提高商品质量,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3.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提高产品质量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条途径,也是满足消费的重要标志。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实际利益。
商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
1 纺织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
2 食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
3 日用工业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
4 对出口商品质量的要求
5 对进口商品质量的要求
1 纺织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
1. 材料选择适宜性
2. 组织结构合理性
3. 良好的机械性
4. 良好的服用性
5. 工艺性
食品质量的差不多要求
1. 食品的营养价值
2. 食品的色、香、味、形
3. 食品的卫生性(无毒害性)
1. 食品的营养价值
(1)营养成分
是指食品中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
由于各成分各自起着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人们能够从各种不同的食品中获得各种营养成分。
(2)可消化率
是指食品在食用后,可能消化汲取的百分率。
它反映了食品中营养成分被人体消化汲取的程度。
食品中营养成分只有被人们消化汲取后,才能发挥其作用。
营养学专家通过多年研究、实践得出结论: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高于植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3)发热量
是指食品的营养成分经人体消化汲取后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
它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最差不多的综合性指标。
2.食品的色、香、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