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十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格式:docx
- 大小:227.51 KB
- 文档页数: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备知识一、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分子单位,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区域。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包括外貌、性状、生理功能以及疾病易感性等。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项重要定律,它揭示了基因在生殖中的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对于理解遗传现象、进行遗传工程以及解读基因组学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孟德尔的实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早由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
孟德尔选取了豌豆的7个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得出了两个重要规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两个基因型的自由组合规律。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 随机分配规律基因在生殖过程中是随机分配的,每一个基因在生殖过程中有等同的机会和可能性组合在一起。
2. 独立分离规律不同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独立分离,并且每个基因以独立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3. 互不干扰规律不同基因的组合在生殖过程中是互不干扰的,它们之间的组合是随机的,不会相互影响。
五、基因的连锁与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自由组合规律,但是在染色体上有些基因是连锁的,它们无法独立分离和组合。
然而,由于染色体的重组作用,连锁基因之间也会发生重组。
重组是基因组合的一种特殊情况,是遗传变异和进化的重要机制。
六、基因的多态性与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揭示了基因的多态性与变异。
基因由于突变、重组和再组合等机制会产生多种形态和类型,这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七、基因的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育种改良以及个体基因检测等都离不开对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八、结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揭示了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自由组合规律,为我们理解生物遗传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一生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门十分有意思的学科。
高一生物的学习需要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大家集中记忆。
但是如何进行总结是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XX高考生物知识点:自由组合定律名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3绿圆:黄皱:1绿皱。
)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X隐性→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其子代基因型和表型的分布规律。
以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1.适用范围: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2.定律内容:当两对或更多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处于完全显性时,这些基因在杂合子中的组合是自由的,它们在子代中的分离也是独立的。
3.基因型与表现型:在自由组合定律的框架下,基因型是指个体的遗传组成,表现型是指个体表现出的性状。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分离定律与独立分配定律: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它指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分离。
独立分配定律则指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的原则。
5.交叉互换与连锁遗传:交叉互换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交换,而连锁遗传是指某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在遗传时表现出连锁关系。
这些现象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6.应用领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农学、园艺学、育种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育种方案的设计、遗传疾病的预测与防治等。
7.限制与挑战:虽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许多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描述遗传现象,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近亲繁殖、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情况,该定律的应用会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一个强大的理论工具,用于理解多基因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设计育种策略。
在学习和应用该定律时,理解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一)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二)1、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
F2中纯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 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YyRR、Yyrr、 YYRr、VyRr,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YyRr,占总数的4/16。
2、F2中双亲类型(Y_R_十yyrr)占10/16。
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3、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
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
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
高三生物复习重点学问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说明: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别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限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限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别,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说明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须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胜利的缘由:1)正确地选择了试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纳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按部就班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探讨方法)。
3)在试验中留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别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别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别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别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别规律是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以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请考生仔细阅读。
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自由组合定律高中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应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1)发现者:孟德尔。
(2)图解: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
(2)预测过程:(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高二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你还在为高中生物学习而苦恼吗?别担心,看了高二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高二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 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 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人教版高考三轮复习教材回扣系列专题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知识要点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是否符合基因 区别连锁基因和自由组合基因双显:黄圆4种基因型显隐:黄皱2种基因型隐显:绿圆2种基因型双隐:绿皱1种基因型定律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附:1: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项目研究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附表2:由亲本基因型推断配子及子代相关种类及比例(拆分组合法)二、考向诊断1.判断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和测交实验的叙述(1)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雌配子和基因型为YR的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2)在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2中,与F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1/4( )(3)F2的9∶3∶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F2的黄色圆粒中,只有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是杂合子,其他的都是纯合子( )(5)若F2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有120株,则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约为60株( )(6)若双亲豌豆杂交后子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YyRr×yyrr()2.判断下列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及相关适用条件的叙述(1)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可以自由组合( )(3)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一定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4)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5)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6)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参考答案:1、(1)×.(2)√.(3)√.(4)×.(5)√(6)×。
新高考生物同步试题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专题十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021广东广州阶段训练]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时提出了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F1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D.叶绿体与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2.[2021陕西部分学校摸底]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让褐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中出现其他颜色个体的原因是基因重组C.基因型相同的杂合黄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多有27种D.褐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子一代可能有黄色:褐色:黑色=2:3:33.[2021北京海淀区期中]番茄的单式花序和复式花序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决定。
番茄花的颜色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B、b基因决定。
将纯合的单式花序黄色花植株与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单式花序黄色花。
将F1分别作母本和父本,进行测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和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番茄的单式花序和黄色花为显性性状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F1自交后代中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占1/16D.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可能有2/3不育4.[2021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检测]某地老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基因M对m、基因N对n为完全显性,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
用纯合的黑色和纯合褐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F1毛色为白色的原因是其体细胞中的M和N基因都不能转录B.若F1测交后代中没有白色个体,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若F2中出现3种毛色,则其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D.若F2中褐色个体所占的比例约为1/4,则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约为1/25.[2021河南名校联考]某自花传粉植物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性。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自由组合到配子中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互不干扰的。
F1非等位基因重组导致了F2性状重组
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列
31.(7分)某种昆虫的正常翅与裂翅、红眼与紫红眼分别由基因B(b)、D(d)控制。
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裂翅紫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
(l)红眼与紫红眼中,隐性性状是,判断的依据是。
亲本裂翅紫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2)F1的基因型共有种。
F1正常翅紫红眼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基因D的数目最多时有个。
F1出现4种表现型的原因是。
(3)若从F1中选取裂翅紫红眼雌性个体和裂翅红眼雄性个体交配。
理论上,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当堂练习
答案
(l)红眼紫红眼与紫红眼交配,F1出现了红眼BbDd
(2)4 2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5/6。
专题十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表现型及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2.番茄的果色和叶毛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有人种了100株番茄,它们都是同一植株的后代,但相关性状表现差别很大,如图是不同性状的株数:
根据图示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本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
B.亲本性状为红果、长毛
C.子代(F1)群体中的基因型有9种
D.子代(F1)群体中的纯合子占1/4
3.[2013天津理综,5,6分]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4.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若无变异,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4种
C.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须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异性个体与该昆虫进行交配
5.[2014大纲全国卷,34,14分]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在受精时雌雄配子
要,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和。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
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
是、、和。
6.紫色小麦是一类特殊的小麦品种,其子粒、花药都表现为紫色,为研究小麦的子粒颜色、花药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纯种小麦品种进行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
图1图2
(1)花药颜色中紫色花药和黄色花药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紫色花药为性性状。
为进一步验证子粒颜色这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以选用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2)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子粒颜色的基因和控制花药颜色的基因是否相互独立遗传,将具有上述亲本基因型的紫色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子一代进行自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为,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答案
1.A F2出现这样的表现型与比例,亲本不一定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A符合题意。
F2出现这样的表现型与比例的条件有: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等。
否则,F2的表现型和比例就不一定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B、C、D不符合题意。
2.B由题图可知,后代中红果∶黄果=74∶26≈3∶1,红果对黄果为显性,短毛∶长毛∶无毛
=49∶25∶26≈2∶1∶1,故其亲本为双杂合子,表现为红果、短毛,B错误;由于这些子代是同一植株产生的,因此亲本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子代(F1)群体中的基因型有3×3=9(种),子代(F1)群体中的纯合子占(1/2)×(1/2)=1/4,A、C、D正确。
3.B设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
杂交实验结果显示,F2中灰色大鼠的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性状(A_B_),米色大鼠的比例最低,米色为双隐性性状(aabb),黄色、黑色为单显性性状,A 错误。
F1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B 正确。
F2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 的个体为纯合子(AABB),其余为杂合子,C 错误。
F2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 或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或aaBb)所占
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 错误。
4.C由图可知,控制该昆虫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若无变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两两相同的,共2种,B错误;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C正确;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多种选择,如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等,D错误。
5.(除标明外,每空1分)(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相等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2分)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2分)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2分)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2分)
【解析】(1)4个纯合品种组成的两个杂交组合的F1的表现型相同,且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由此可推断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还需满足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受精卵的存活率相等等条件。
两种杂交组合分别为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若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抗锈病、感锈病和无芒、有芒的基因,则F1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F2自交后代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其对应F3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为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
=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6.(1)隐图2中F1与P中的白粒紫粒∶白粒=1∶3(2)黄色花药紫粒∶紫色花药紫粒∶黄色花药白粒∶紫色花药白粒=27∶9∶21∶7
【解析】(1)花药颜色分紫色和黄色,由于图1中P有紫色和黄色花药,而F1中只有黄色花药,可知黄色花药为显性性状,紫色花药为隐性性状,又因为F2中紫色花药∶黄色花药≈1∶3,可知小麦花药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
图2 F2中紫粒∶白粒≈9∶7,可推知子粒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B/b、C/c,则紫粒的基因型为B_C_,白粒的基因型为
B_cc、bbC_、bbcc。
为进一步验证子粒颜色这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以选用图2中F1(BbCc)与P中白粒(bbcc)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Cc∶Bbcc∶bbCc∶bbcc=1∶1∶1∶1,其中BbCc表现为紫粒,其他表现为白粒,因此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粒∶白粒=1∶3。
(2)若控制子粒颜色的基因和控制花药颜色的基因能相互独立遗传,根据“先拆后乘”的方法,先单独算出F2中花药性状、子粒性状分离比:黄色花药∶紫色花药=3∶1、紫粒∶白粒=9∶7,则F2的
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花药紫粒∶紫色花药紫粒∶黄色花药白粒∶紫色花药白粒=27∶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