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培优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第四章电路探秘提高培优训练(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
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A.B.C.D.【答案】D2.用一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两盏灯,则这两盏灯()A.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B.一定是并联C.一定是串联D.不能这样连接【答案】A3.某同学想设计一双照明拖鞋,在拖鞋后跟处装上电池、微动开关、小灯泡和导线,当脚伸进鞋踩到地时,微动开关被压下,电路自动接通,小灯泡发光;不穿时,脚离开拖鞋,灯则自动熄灭。
下列所绘电路中符合该照明拖鞋设计要求的是()A.B.C.D.【答案】D4.如图所示,下列电路图中与实物图一致的是()A.B.C.D.【答案】A【解析】解: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电流表、灯泡L1,再经过开关,灯泡L2回到负极,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灯泡L1、开关的两端。
A、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电流表、灯泡L1,再经过开关,灯泡L2回到负极,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灯泡L1、开关的两端,与实物图符合,故A 正确;B、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与实物图不符,故B错误;C、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L2两端电压,实物图中电压表测量灯泡L1两端电压,与实物图不符,故C错误;D、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L2和L1两端电压,与实物图不符,故D 错误;故选:A。
由实物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灯泡L1两端电压,对各选项逐一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分析实物图中电路的连接,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这是本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5.恐怖分子在公共场所安装了定时炸弹,其引爆装置如图所示,起爆前定时开关S是闭合的,当设定起爆时间一到,定时开关S会自动断开.为使引爆装置停止工作,拆弹专家应在图中哪处剪断导线.拆除前起爆器上有没有电流通过?()A.a;没有B.b;没有C.a;有D.b;有【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当S闭合时起爆器被短路,则起爆器中没有电流通过;若S断开起爆器将接在电源两端,则起爆器中产生电流从而引爆炸弹.由以上原理可知答案.【解答】解:由题意知当S断开时,起爆器中将通以电流,引爆炸弹,故为了使引爆装置停止工作,应将起爆器与电流断开,故应剪断a处;折除前由于起爆器被短路,故起爆器上没有电流.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在认真分析题意及电路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物理规律作答.6.肺活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耐力,也是身体综合指标的体现,某小组学习了电路知识后,利用气体传感器设计了一个测量肺活量的简易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图中R1为一个定值电阻,气体传感器R2的电阻随呼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在测量肺活量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传感器R2两端的电压变大B.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不变C.电流表示数不变D.电流表示数变大【答案】D7.某精密电子仪器中为了便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其调节部分使用了两个滑动变阻器,如图所示,已知这两个滑动变阻器是分别用不同的电阻丝绕在相同的绝缘瓷管上制成的,其中R1的总电阻是200Ω,R2的总电阻是5000Ω,开始时两变阻器都处于最大阻值,下面的几种方法中,能够既快又准确地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的是()A.先调节R1,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再调节R2B.先调节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再调节R1C.同时调节R1和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D.交替、反复调节R1和R2,使电流表指针指到要求位置附近。
八年级培优补差计划工作目标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培优补差计划,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拓展课程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优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具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定期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学科专家和优秀学生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定期开展家长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鼓励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工作任务1.教学内容的梳理与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知识点。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组织教师团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指导。
2.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创新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和方法。
–定期组织课堂观察和教学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
3.师生沟通与互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浙教版科学八上重点梳理与培优:大气压必刷题——计算汇编1、同学们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密度为ρ1和ρ2)在同一地点做托里拆利实验,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内上方都是真空,两管内液柱高度h1、h2之比为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密度ρ1、ρ2之比为5:6B .玻璃管内液体的质量之比为3:2C .玻璃管内液体的重力之比为1:1D .所测大气压的值之比为4:52、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个粗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把两个橡胶皮碗 对在一起,用力挤出中间的空气,如图所示,把皮碗悬吊起来,在皮碗下挂重物,逐渐增加所挂的重物,测出最多能挂的物重G ,再测出此时皮碗的直径d ,皮碗的重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大气压P 的公式是( )A .P=2d G P π=B .P=d G P =C .P=24d G P π=D .P=G d 241π3、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小菲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厚玻璃板、水、刻度尺、大量程弹簧秤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cm2②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厚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空气③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96牛④记录整理数据 ⑤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1) 将吸盘沾水湿润的目的是 ;(2) 根据小菲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的值为 帕。
(3) 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风,如图乙,则你预计的弹簧秤示数可能会 96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某同学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如图所示:(1) 当玻璃管内水银柱稳定后,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75cm ;则当地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 在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稍微倾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八年级上册科学《溶液》单元培优训练试题1.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加10 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待充分溶解后,情况如表所示,正确的是()A.C.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2.分离混合物要根据各成分不同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方法,是人们改造、利用自然界物质的重要方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晶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B.化学沉淀法是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C.过滤法是根据混合物各种成分的粒子大小不同D.蒸馏法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3.30 ℃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 ℃,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 ℃。
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质的溶解度D.溶质的质量分数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5.能证实20℃时,原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仍能继续溶解D.在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6.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在室温时难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硝酸钾B.酒精C.二氧化碳D.氯化钠7.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A.28℃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8.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量减少B.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量增加C.乙试管溶液中溶质量增加D.乙试管中未溶固体的量增加9.t℃时A物质的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10g水,结果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 水,结果析出2g A,第三次再恒温蒸发10g水。
八上科学1.5溶液质量分数培优题(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
1.把m克质量分数为a%的NaC l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图像中正确描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水质量关系的是()
2.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在此温度下,将20克的氯化钾溶于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20.27% B.25.37% C.28.57% D.34%
3.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4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4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NaNO4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4.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l0 g水,析出了2 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3 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5.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A.甲B.甲和乙C.乙和丁D.丁
6.把100克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到20℃,这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右图,如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B.不变C.变大D.无法判断
第1 页,共6 页。
浮力计算专题训练(培优)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某同学的发明作品《浮力秤》参加了展评。
该作品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所示。
已知小筒的底面积为10厘米,总长为20厘米,盘中不放物体时,小筒浸入水中的长度为8厘米。
问:(1)小筒和秤盘的总重力是多少牛?(2)该秤能称出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千克?(3)该同学把秤的读数均匀地刻在小筒上,为什么刻度是均匀的?(g取=10牛/千克)2.龙芳同学将一个重 4.0N的金属筒容器开口向上放入水中,有的体积露出水面。
如果在筒内装入100的某种液体后,金属筒的的体积没入到水中。
已知水=,g=10N/kg。
则金属筒的容积是________(筒壁厚度不计),装入金属筒内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其质量是____g。
3.海底沉船常用浮筒来打捞,充满海水的浮筒靠自重下沉,向浮筒内充气,将筒内海水排出,浮筒即产生向上的举力。
浮筒是用钢制成的空心圆柱体,当浮筒沉人海水中60m深处时,充气的压强至少应为________ 个标准大气压才能把筒内的气体排出。
如果浮筒的外部高度为12m,质量为2×kg,要使它能产生7.55×N的向上的举力,其底面外半径为 ________m (忽略充人气体的质量,海水的密度=1.03×kg/)。
4.某同学用圆柱形容器制作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它的底部较重,可以竖直漂浮在水面,总质量为0.21kg、底面积为。
不放物体时,在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标为质量的“0”刻度线,如图甲所示。
请解答下列问题:(g取10N/kg)(1)不放物体时,该装置所受的浮力是多大?(2)如图乙所示,在该装置中放人一个体积为的物块A,它的底部在水面下的深度h=0.11m。
此时,该装置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的刻度线应标为多少克?(3)物块A的密度是多少?5.如图所示,把甲铁块放在木块上,木块恰好浸没于水中,把乙铁块系在这个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于水中,已知铁的密度为7.9X10³kg/m³。
浙教版科学八上重点梳理与培优:溶液问题——计算汇编【要点提要:】溶液相关的计算题整体可分四大类别: 第一类别:配置指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该类问题考核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基本运用,难点并不在计算而是在实验操作中的相关提问。
例如,在计算出溶质后,有关溶质的称量过程中指针偏转问题的提问、称量过程中各种状况对于结果的影响等。
第二类别:溶液的稀释、溶液的浓缩(没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该问题为溶液计算题中主要常见问法,计算时主要根据变化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来建立等式:%%后液体后液体原液体原液体a m a m ⋅=⋅,无论问法如何变化,无非就是本等式的不同变形体的运用来求解即可。
第三类别:溶液的浓缩(有溶质从溶液中析出,且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中含结晶水的问题在中考中也是可能构建的,但那种问题学习化学知识后才可以进行解答了,非本章学习中会出现的)该问题需要注意溶液的浓缩过程中有部分原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可得等式:析出后液体后液体原液体原液体m a m a m +⋅=⋅%%,无论问法如何变化,也可根据本等式进行适当变形来进行求解。
第四类别:不同浓度溶液混合问题该问题常规解法也是利用混合前各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总质量来建立等式:%%%2211混合后液体混合后液体原液体原液体原液体原液体a m a m a m ⋅=⋅+⋅,利用该等式即可求解。
也可以利用便捷方法来进行求解:如:假设有溶质质量分数a%的原溶液1与溶质质量分数b%的原溶液2按一定质量比混合成溶质质量分数c%的目标溶液,则:原溶液1与原溶液2需要按照质量比:||:||:21c a c b m m --=来进行混合即可,该简便方法可以简单运用加减法通过口算即可快速求解混合溶液质量比问题。
【题型讲解:】1、配制5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密度为1.1ml g /,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2、在医院质量分数为 75%的酒精常被作为消毒剂使用。
分层培优测试:八年级上册科学目标分层测试卷一A卷(本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自然界中储水量最多的是()A.气态淡水B.陆地淡水C.陆地咸水D.海洋水2、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D.太阳辐射3、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4、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几年前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
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
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5、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6、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植物的生态特征是()A、根系不发达B、植株高大,叶柔嫩C、叶片面积大D、叶呈针刺状7、区别盛有空气和氧气的两瓶气体的方法是()A、比较气体的颜色B、闻气体的气味C、用带火星的木条D、点燃看是否能燃8、检验电解水时,阳极与阴极产生的气体的方法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阳极产生的气体点燃,能燃烧B、阴极产生的气体点燃,能燃烧,火焰红色C、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9、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 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是()A.a L B.0.5a L C.2a L D.无法确定10、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1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分子的能量B.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C.水的化学性质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12、在下面所举的人或物体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A.飘浮在死海中悠闲阅读的人B.在大气层中缓慢上升的气球C.在太空中运行的“神舟十号”宇宙飞船D.三国时代,诸葛亮放飞的“孔明灯13、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A.木块受的浮力大B.石块受的浮力大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14、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可能不受浮力15、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A.7N B.4N C.3N D.1N16、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17、“辽宁舰”航母已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系列,其满载时排水量(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为6.75万吨,则满载时其受到的浮力为()A.6.75×108N B.6.75×107N C.6.75×104 N D.6.75×103N 18、目前,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科研试验和训练.如图所示的是中国航母训练的设想图,航母的舰载机飞回航母后,则:A.航母将上浮些,所受浮力减小B.航母将下沉些,所受浮力增大C.航母将下沉些,所受浮力减小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19、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F2-F3=F4-F1B.F1=F4F2=F3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C.F1=F2=F3=F4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20、把一个木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50g酒精;若将此木球从酒精中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的质量是(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A.等于50g B.小于50g C.大于50g D.无法确定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浙教版科学八上重点梳理与培优:大气压必刷题——填空题1、2021年8月31日,“长兴今天夜里晴到多云,明天晴到多云,午后局部雷阵雨,明天夜里转阴有阵雨,偏南风3~4级。
气温26到35℃。
天气炎热注意防暑降温。
”这一天里长兴地区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称为,该变化常用、湿度、降水、云量、气压、风向、风速等描述。
2、图甲是一把阴阳壶,壶把上开有两孔,可同时盛装两种液体,图乙为该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液体,这是由于的作用。
3、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你应,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了简易气压计。
(2)将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水柱,说明。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影响。
4、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空气密度 , 向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密度,向运动。
下图为大气对流运动的示意图,请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出大气对流运动的正确方向:5、暑假小芳和爸爸自驾去各地旅行。
一路上,小芳利用气压计测得不同高度的大气压数值(将海平面的高度记为零),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在海拔高度500m以下,大气压强p随高度h变化的数量关系是:。
到了西藏后,海拔上升到了4000米左右。
为了行车的安全和舒适,爸爸把车胎的气放掉了些,请分析这样做的原因是。
h/m 0 100 200 300 400 500p/pa 1×105 0.99×105 0.98×105 0.97×105 0.96×105 0.95×1056、装热水的保温瓶,盖紧瓶塞一段时间后,常常发现瓶塞不易拔出,此现象表明,此时瓶内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5Pa,瓶口横截面积为10cm2 ,拔出瓶塞至少用10N的力,则瓶内气体的压强是 Pa.(不考虑瓶塞的质量和受到的摩擦力)7、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普知识,其中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 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验,在冬天时,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第二章2.3 大气压的估算与应用培优一、托里拆利实验1.如图所示,将量筒倒扣水中,里面充满水,将量筒向上提的过程中,保持简口不离开水面,则量筒内()A.充满水B.没有水C.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真空D.有水,但不满,水面上方是空气2.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是从对真空的认识开始的。
材料1: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2:1643年,托里拆利做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往里灌满水银,再把玻璃管的开口端朝下插在水银槽中,结果水银面下降至76厘米左右的高度后,液面不再下降。
托里拆利的实验证明了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真空的。
(1)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不再下降的原因是支持着。
(2)对于托里拆利实验中出现的水银液面下降的原因,当时的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蒸发变成水银蒸气,使水银减少,液面下降。
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分别用酒精和水重做了托里拆利实验。
如果反对者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实验中,应该出现的现象是液面下降得更多。
而事实正好相反。
(3)如果登上高山山顶重做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高度将76厘米(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此时管内外水银液面高度差为760mm,下列对此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变大B.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mm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D.如果不小心管顶部破了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4.如图所示,一只盛有水的瓶子,瓶口用橡胶塞塞紧,橡胶塞的中央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管内水面如图所示。
如果分别将塞在瓶壁上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拔掉,则() A.a孔有水射出,b孔没有水射出B.b孔有水射出,a孔没有水射出C.a、b两孔都有水射出D.a、b两孔都没有水射出5.如图所示,玻璃瓶侧壁有三个用木塞塞住的小孔a、b、c,一根两端开口的管子,上端穿过软木塞与大气连通,另一端浸没在液体中,管中的液面和b孔等高,瓶内的液面比a孔的位置高。
八年级科学培优补差计划及措施1. 背景八年级学生在科学学科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研究成绩优秀,而有些学生则存在差距。
为了提升全体八年级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制定科学培优补差计划及相应的措施。
2. 培优计划2.1 定制个性化研究计划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科学研究计划。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源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2.2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和掌握程度,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
2.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讨论和研究等活动。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增强科学研究的效果。
3. 补差措施3.1 辅导与补对于科学研究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与补服务。
安排专门的辅导时间,由有经验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2 定期考查和评估定期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差距并提供相应的补救措施。
通过考试、作业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推动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3.3 建立学生互助小组建立学生互助小组,将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通过相互研究和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成绩。
4. 效果评估定期对科学培优补差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学生的研究成绩、研究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计划,以提高整体效果。
5. 总结通过制定本科学培优补差计划及相应的措施,我们能够促进八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绩。
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全面提高科学教育水平的目标。
浙教版科学八上重点梳理与培优:浮力必刷题——选择题1、生活中应用浮力的例子很多,关于浮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受到的浮力变大B .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大C .热气球里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D .悬浮的潜水艇排出水舱中的一部分水后将上浮2、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浮力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的合力,合力的方向就是浮力的方向B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气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C .水中的圆柱形桥墩同样受水的浮力D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其上、下表面压力的作用,同时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作用3、以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所受浮力一样大B .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在海里受的浮力大C .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同D .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浸入液体体积越大,所测得的液体密度越大4、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轮船能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船体的体积较大B .气球内充入二氧化碳等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从而实现上浮C .同一支密度计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浸入液体越深,表示液体的密度越大D .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若从淡水水域进入海水水域,则所受的浮力会变大5、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
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氮和F 空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氮F F >B .空氮F F =C .空氮F F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6、10牛的水能产生的浮力( )A .总是小于10牛B .等于10牛C .等于0牛D .可以大于10牛7、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A .在水中嬉戏的小鸭B .在蓝天飞翔的老鹰C .深海潜游的鲸鱼D .深入河床底的桥墩8、将重为4N 的金属小球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若排出水重1N ,则小球所受到浮力的大小( )A .一定为1NB .可能为3NC .一定为4ND .可能为4N9、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未盛满水的杯子里,溢出了100N 的水,则小球受到的浮力( )A .一定等于100NB .一定大于100NC .小于或等于100ND .大于或等于100N10、如图所示,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甲、乙、丙、丁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浮力最小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1、如图所示是某大桥的桥墩,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 .0NB .105NC .104ND .4104.1⨯N12、如图所示,潜水艇在海面下根据需要实现上浮或下潜(但始终未露出海面)。
溶液必刷题——计算题(1)1、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克。
(2) 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
(写出计算过程)KNO)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2、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3(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2) 60℃时,按图示操作: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克。
(3) 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 ℃,KNO溶液。
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4) 10 ℃时,分别将两种物质各40克加入100克水后,求此时NaCl溶液的质量是多少?KNO的溶液的质量溶质分数是多少?加热升高20℃后3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下表是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结合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溶解表可知,氯化钠与纯碱的溶解度恰好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A .0℃~10℃B .10℃~20℃C .20℃~ 40℃D .40℃~60℃(2)长期在液面以外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这晶体的形成与(填“冬天捞碱”或“夏天晒盐”)的原理一致。
(3)生活中纯碱既可用于洗衣又能发面。
现要配制纯碱溶液,取48克纯碱溶于100克60℃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 20℃时,将 15g 的甲物质加入 50g 水中,甲物质(选填“有”或“没有”)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2)某同学欲将 20℃时 300g、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 m,300g×20%= (300g﹣m)×40%解得:m=150g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的压强培优测试卷(培优训练)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科技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管A、B、C 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
现将抽气机与C 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 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B.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C.曲线①是A 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图D.0~4 s,C 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第1题图第4题图2.为改善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科设计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
为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A. B. C. D.3.假如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A.跑车尾翼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4.一根试管竖直放置,5cm长水银柱封住一部分气体,那么气体的压强为()A.81cm水银柱B.71cm水银柱C.76cm水银柱D.86cm水银柱5.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
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
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在使用前必须先让管道中充满水B.使用时B端管口位置必须低于A处水面C.管道中水的流动需要借助水泵才能实现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盛水容器的示意图,容器口的橡皮塞中插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塞与玻璃管之间、橡皮塞与容器口之间都是密闭的,玻璃管内的水面恰好与下端管口相平.打开阀门K,接一杯水后,关闭阀门,此时玻璃管的下端仍在水中,则接水后与接水前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管外的水面下降B.玻璃管口的水面上升C.容器底内表面a点的压强不变D.容器内玻璃管外的气体压强变大7.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励耘新同步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优练八年级上册励耘新同步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优练八年级上册,是一套专门为初中八年级学生编写的科学教材。
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套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教学体系与现行教育理念相契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套教材的编写采用了课程的整合和实践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验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
教材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需求和科学学科的特点,从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出发,注重科学知识的整合和提升。
教材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以一个科学问题为中心,通过系统的知识组织和有趣的案例引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引入一些感兴趣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注重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教材的编写还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交叉,鼓励学生在学科间建立联系和探索问题。
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概念贯穿于整个教材,通过不同单元的学习和实践探究,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励耘新同步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优练八年级上册是一套科学教材,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这套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系统、编写精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励耘新同步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优练八年级上册”是一本针对初中生的科学学习辅导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本教材的特点和优势:一、内容丰富、全面1. 内容涵盖了八年级上册的所有科学知识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
且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和例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教材内容还涵盖了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体系完整、逻辑清晰1. 教材内容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
2. 在内容的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在使用教材时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三、贴近生活、注重实践1. 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和趣味性。
2. 教材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探究性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四、注重素养培养、能力提升1. 教材内容不仅着重传授科学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论,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教材中的题型和习题设计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
“励耘新同步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优练八年级上册”是一本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注重素养培养和能力提升的优秀教辅教材,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它的出版将为初中生的科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希望广大初中生能够认真学习和使用这本教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学示范和实践方面也是本教材的一大亮点。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采用导学案、实验、项目探究等形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1.3浮力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 (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月作业回顾)如图所示,下列与浮力有关的事例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鸡蛋悬浮在浓盐水中,向杯中加水,鸡蛋所受浮力不变B.图乙中,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不变C.图丙中,在空中向左匀速飘动的热气球,它所受到浮力方向是向左D.图丁中,同一支密度计静止在不同液体中,液体A的密度小于液体B的密度2. (乐清市八校联盟八年级 (上)期末模拟考)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在水中稳定3.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考三模科学试题)如图是舟山沈家门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起重船将圆柱形物体放入水中至全部浸没的过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A.B.C.D.4. (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月作业回顾)如图所示,水槽中有三个等质量的实心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为长方体,丙为球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最多B.乙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小C.甲物体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三个物体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5.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如图所示,不同的水果在水中静止时所处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枣处于悬浮状态B.苹果受到的浮力比重力大C.葡萄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D.葡萄在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6.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我国研制的水下滑翔机“海燕﹣X”,将世界深海下潜最大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
如图所示是水下滑翔机的模型,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培优测试一、选择题1. 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气体流速大小对气体压强有影响”的是()A. B. C. D.2. 如图所示的各种事例中,跟大气压无关的是()A. 打气筒给轮胎打气B. 用滴管吸取药液C. 用吸盘挂钩挂物品D. 吸取药液3. 今年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的影响B. 海陆位置C. 纬度位置D. 地势的影响4.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A. 夏季,池塘里的鱼常时常浮出水面B. 喝下汽水会打嗝C.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D. 揭开啤酒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5. 下列小实验都与压强有关,其中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A. B.C. D.6.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
当烧杯中水从20℃被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不考虑水和玻璃密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瓶内的水不会汽化B. 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同时沸腾C. 玻璃瓶底部露出体积逐渐增加D. 玻璃瓶外水所含热量始终比瓶内水的热量多7. 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A. 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B. 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C. 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D. 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8. 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B.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C.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D.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9. 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B.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C.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10. 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不正确的是()A. B. C. D.11. 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A. 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B. 大型客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C. 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关系12.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B. 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C. 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D. A和B两点的值,B点对应的温度值要大13.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八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溶解度、质量分数培优一. 选择题 (共 26 小题)1.(2024 春·海曙区期中)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B. 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 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 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 溶质既可以是固体, 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2.(2024・宁波模拟)据表氯化钠、碳酸钠在0∼40∘C四个温度区间的溶解度数据,以及所学的相关知识, 可知甲、乙、丙、丁四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 )A.乙>甲>丁>丙 B. 乙>甲>丁=丙C. 甲=乙>丁=丙D. 甲=乙>丁>丙3. (2024 春·上城区校级期中) 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 其中① →② →③为恒温蒸发过程, ③ →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溶液肯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 ① =②>③>④C. ① →②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 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4.(2024・江北区一模)甲是60∘C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大C. 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 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丁5. (2024·上城区校级一模) 当条件改变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如图是有关的实验操作及溶液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操作III一定是加溶剂B. 甲加入溶质后该溶质的溶解度增大C. 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D. 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 公众号6. (2024・滨江区校级模拟) NH4Cl、KNO3是两种盐。
已知30∘C时, NH4Cl的溶解度为41.4 g,KNO3的溶解度为45.8 g。
浮力知识的运用【复习回顾】1.水的分布: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2.水循环(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3.电解水12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5.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气)体6.浮力的计算:(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都有压力,浮力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 浮=F 下-F 上)。
(2)示重差法测浮力: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
即F 浮=G 空-G 液。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表达式:F 浮 = G 排液= m 排g = ρ液gV 排液(4)沉浮条件法: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物7.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分为“两动”——上浮、下沉;“三静”——漂浮、悬浮、沉底。
根据物体处于受力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可得出相应的受力分析。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两个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物体是上浮、悬浮还是下沉。
(如图物体为实心物体)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示意图F 浮与G 物F 浮〉G 物 F 浮=G 物 F 浮=G 物 F 浮<G 物 ρ液与ρ物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8.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及浮沉的应用气体体积 体积比 检验气体 是什么气体 正极 少 负极正极V V =21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 负极 多 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 特别提醒: ①物体沉底时:G 物 = F 支 + F 浮 (物体与底面之间相互有力的作用,非悬浮)②沉入底部,且底部与水底“紧密接触”“缝合”的柱体,不受浮力,反而受到液体产生的向下的压力。
第四讲水的浮力
一、水的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实验发现;不仅仅是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都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事实上,不仅是水,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事实表明,不但液体能对物体产生浮力,气体也能对物体产生浮力。
3.液体浮力的施力物体为液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测量方法(二次称重法):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重力”G′,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之差就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
浮
= G-G′。
二、阿基米德原理
1.(1)阿基米德原理的文字表达: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数字表达式:F
浮= G
排液
=ρ
液
gV
排液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4)ρ
液的单位只能是千克/米3,V
排液
的单位只能是米3。
三、物体浮沉的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把外观相同的三个乒乓球(里面分别装放不同质量的沙)放在水中,结果发现一个上浮、一个下沉、一个悬浮在水中。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两个力:一个是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二是浮力F
1.密度计:密度计是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
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在液面上的条件。
常用的密度计是一根密封的玻璃管,管的下部装有汞或小铅粒(目的是密度计的重心下移,使密度计能够竖直静止在液体中),上端有刻度,把它放在待测的液体中,它浮在各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大小都跟它受到的重力相等,因此把它放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它排开的液体较少,玻璃管浸入液面下的深度就小些;把它放进密度较小的液体时,它排开的液体较多,玻璃管浸入液面下的深度就大些。
因此,根据玻璃管浸入液面下的深度,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由此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与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
密度计上的刻度从上倒下逐渐变大。
2.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增大浮力,使它能够浮在水面上。
轮船装满货物时(即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叫做排水量。
若已知轮船的排水量和自重,就可以算出它的最大载货量。
因为轮船装货时,共
受3个力的作用G
船、G
货
、F
浮。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
浮
=G
船
+G
货
,则G
货
=F
浮
-G
船
,
而F
浮= G
排
=m
排
g(m
排
为排水量),由此可以算出轮船的最大载货量。
3.潜水艇: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潜水艇外壳是钢铁制造的,体积不易改变,浸没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变的。
潜水艇两侧设计有很大的水舱,当它要下沉时,就向水舱中充水,增大自身的重力,当重力大于浮力时就可以下沉;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使重力小于浮力,这时它就可以上浮;它还可以通过控制水舱中的水量,使它的重力大小等于浮力,就可以悬浮于水中潜航。
第五讲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液
溶质、溶剂、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3)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均一是指溶液各处浓稀、密度、性质等都一样。
②稳定性: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温度、溶剂的质量等),无论将溶液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不会沉淀,也不会分层)。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有很多溶液有颜色。
如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等。
(5)溶剂一般是液体,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质,液体做溶剂。
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做溶剂,量少的做溶质。
但当其中一种液体是水时,则不管量多量少,水总是做溶剂。
(6)溶液属于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7)溶液的名称: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称为“碘的酒精溶液”,油脂溶于汽油所形成的溶液称为“油脂的汽油溶液”。
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如硫酸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均是指硫酸铜和高锰酸钾的水溶液。
(8)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
二、悬浊液、乳浊液
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
如:泥水。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
如:牛奶。
3.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静置一会后,悬浊液中的固体小颗粒产生沉降,乳浊液中的两种液体会出现分层现象,即久置要分层。
第八讲欧姆定律
一、电流、电压、电阻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强度用电流强度表示。
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的大小可以用电流表测量。
使用电流表时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绝对不允许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2.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的原因。
测电压用电压表。
使用电压表时,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接线柱接在被测电路的正极端,“-”接线柱接在被测电路的负极端。
被测电路的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电压表可以直接测电源的电压。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可表示为。
式中:ρ为导体材料的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当导体的温度降到足够低时,导体的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常见的电阻有: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 ,可变形为U=IR,R= 。
3.注意事项:在使用I= 时要注意“同时性”和“同一性”,即公式中的I、U、R应该是同一时候、同一段导体的电流、电压、电阻值。
三、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I=I
1=I
2
,U=U
1
+U
2
,R=R
1
+R
2。
串联电路分压规律: =
并联电路:I=I
1+I
2
,U=U
1
=U
2
, = +
并联电路分流规律: = R=ρ
L
S
U R
U
I
U
R
U1
U2
R1
R2
1
R
1
R1
1
R2
R2
R1
I1
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