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桥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5.73 KB
- 文档页数:1
电动汽车双轮驱动差速控制摘要电动汽车优于传统内燃机汽车并不仅仅在于能源的更替,性能上更具提高的空间,多电机驱动是电动汽车获得更好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该文是以无刷双馈电机牵引的双轮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对双轮无刷双馈电机牵引控制进行了较为透彻的研究和分析。
该论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如下:首先,对无刷双馈电机控制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仿真研究,针对电动汽车的驱动要求的优势,首次提出以无刷双馈电机作为双轮驱动电动汽车的牵引动力,并针对无刷双馈电机驱动系统存在的亚同步区控制绕组能量回流问题。
仿真结果表明:无刷双馈驱动具有动态响应快、起动、制动、加速、减速各工况下能量分配灵活、高速运行能力强的优点,另外一个更显著的有点是当逆变器不可使用时,电机可当做感应电机。
其次,依照双馈电机结构、控制的特殊性,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双轮驱动电动汽车无刷双馈电机级联差速控制结构,该结构成本低,更充分的发挥了双馈输入的优势。
关键词:电动汽车;双轮驱动;无刷双馈电机;差速控制AbstractElectric vehicle (EV)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 not only in energy replacement, but also in the more space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multi-motor driv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better performance for electric vehicle. The EV which is drived by double BDFM(Brushless Double Feed Motor) is taken as an object in this dissertation, which analyses and studies traction control.Mainly research works of the dissertation are as follows.First of all, the performance control of the DTC system of the BDFM are analysed and simulated in the dissertation, BDFM is first purposed to be the drive source for EV with the advantage.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ontrol winding current feedback in the sub-synchronous area of the BDFM control system. The simulation shows, the advantage of brushless doubly-fed driver is fast dynamic response, flexible energy distrib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arting, braking, accelerating, decelerating, excellent ability of high speed operation. When one set of inverter breakdown, BDFM also can run as an induction motor, for the EV run in field works.Secon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of BDFM’s structure, control and energy transfer, a BDFM differential cascade system in two-wheel drive EV is proposed in the dissertation, which costs low, takes more advantage of double-fed input and energy natural distributing in steering and efficiently.Keywords:Electric Vehicle;Two-wheel Drive;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Differential Control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绪论................................................................................................................................ I II1.1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2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1)1.2.1国外发展现状 (1)1.2.2国内发展现状 (2)1.3多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控制技术 (3)1.4 主要研究工作 (3)2 无刷双馈电机运行的基本原理 (5)3无刷双馈电机牵引控制策略 (8)3.1无刷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8)3.2基于控制绕组电流最小化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9)3.3牵引系统仿真 (12)4无刷双馈电机双轮差速控制原理与结构 (17)4.1双轮驱动电动汽车的转向模型 (17)4.2双馈级联差速结构 (19)4.3双馈独立驱动差速结构 (20)5双轮驱动无刷双馈差速系统仿真分析 (21)5.1双轮驱动双馈级联差速系统仿真 (21)5.2双轮无刷双馈电机独立驱动差速系统仿真 (24)结论 (27)致谢 (29)参考文献 (30)1绪论1.1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电动汽车,如清洁能源,节能,低噪音和能源多样化,是公认的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世界上,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所有国家的关注。
46 科学中国人 2020年12月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领跑新能源技术 奏响新时代强音——记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王志福 倪海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
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4,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中国还只是一个配角。
而到了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已是美国的2倍,占全球的40%。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81万辆,并且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
短短数年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既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汽车企业的积极行动,更离不开广大汽车技术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协同攻关,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支部书记、副主任王志福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十多年来,他致力于新能源智能车辆、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技术与测试技术等的研发工作,主持参与了包括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等在内的数十项科研项目。
在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技术、驱动系统测试技术、电动汽车辆综合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然而,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的开启,百年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变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
如何继续领跑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新的科技浪潮中争取主动,是王志福和他的团队正在思索的问题。
主动选择1996年高考后,19岁的王志福面临着决定人生发展方向的第一道难题——报志愿。
当时的山东农村,消息闭塞,人们对于高校、专业等知之甚少,几乎没有可以与之商量和求助的人。
就在此时,王志福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课外书。
那本书简单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情况、教学风格、知名教授等,让他对北京理工大学有了模糊的印象。
高校科技成果汇编(二)光机电 (10)武汉大学 (10)1、智能配电网户外智能开关的线路自动化终端FTU (10)2、火电厂最佳燃烧节煤发电控制系统 (10)3、无弧插拔开关技术 (11)4、谐波隔离装置 (12)5、一维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在环保、能源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13)6、微弧氧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4)7、涵管窥探机器人 (15)8、基于CAN总线的云台控制系统 (15)9、箱式变压器型低压自动无功补偿柜 (16)10、一种制作模型中地形的方法及其装置 (17)11、采用多端信号的输电线路精确故障定位通用系统 (17)12、智能喷灌装置 (19)13、高压线路感应取能装置 (19)14、汽车负荷量自动监测显示与行驶状况记录仪及其查询系统 (20)15、异构电力信息系统集成与数据交换 (22)16、台式、便携式数字通用硬度计 (23)17、近红外检测技术及粉尘在线分析仪 (24)18、液体脉冲射流泵装置 (24)19、新型喷射除氧装置 (25)20、高性能的视音频编解码设备WEL-DM642 (26)21、110KV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WEL ECT110 (26)22、基于工控机的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WEL JY110 (27)23、光纤光栅分布式电磁量多点传感器 (27)电子科技大学 (28)1、微波频带识别系统 (28)2、大功率微波无间隙机械波导开关 (28)3、微波测碳仪 (29)4、彩色大屏幕液晶显示系统技术 (30)5、数码光栅变屏技术 (31)6、半轴选垫机 (31)7、变光液晶窗户 (31)8、1.55um大功率激光光源 (32)9、贴片式高压瓷介电容器自动装配、焊接联动机 (32)10、减速器总成试验机 (33)11、汽车后桥主锥选垫机 (34)12、汽车前大灯--氙灯和稳定控制器 (34)13、主锥拧紧机 (35)北京理工大学 (35)1、光学投影式三维形貌测量系统(产品) (35)2、PWM气动伺服阀(产品) (36)3、PWM气动伺服阀多通道伺服系统测试仪(产品) (36)4、气动射流管阀(产品) (37)5、高频响伺服系统综合测试台(服务) (37)6、大功率高速直流电动伺服缸(产品) (38)7、YW6120DD 电动大客车(产品) (38)8、纯电动超低地板公交车(产品) (39)9、纯电动客车整车总体技术(技术) (39)10、奥运用电动客车BK6122EV(产品) (40)11、氢内燃机(产品) (40)12、电动环卫车整车技术(技术) (41)13、高效和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系统(产品) (42)14、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及应用(产品) (42)15、电动汽车整车综合控制器(产品) (43)16、电动车辆动力系统性能测试与仿真平台(产品) (44)17、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桥技术(技术) (44)18、可视化交互装配工艺规划及信息管理系统(产品) (45)19、高速经编机导纱梳栉电子横移装置(产品) (45)20、印刷电路板孔径孔数检测机(产品) (46)21、充气式阻尼可调减振器(产品) (47)22、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产品) (47)23.、电动牵引车辆动力驱动技术(技术) (48)24.、变脉冲快速充电器(产品) (48)25、稀土变磁通电机及其控制(产品) (49)26、电控气动同步换档的行星变速箱技术(技术) (49)27、整车多能源控制系统(技术) (50)28、高机动车辆悬架高度可调油气悬架(产品) (50)29、大客车汽车CAN总线成套技术(技术) (51)30、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产品) (51)31、电流变隔振器(产品) (52)32、四轮驱动车辆用液体粘性联轴器(产品) (53)33、系列化向心涡轮式液力变矩器(产品) (53)34、微型汽车变速器系列试验台(产品) (54)35、系列化新型低速大转矩液粘测功机(产品) (54)36、液压机械复合无级传动(产品) (55)37、液压无级转向技术和液压复合无级转向技术(技术) (55)38、电控电动AMT(产品) (56)39、民用车辆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电子控制(产品) (57)40、车辆液力机械传动装置(产品) (57)41、高机动性悬架技术(技术) (57)42、车辆与传动自动操纵技术(技术) (58)43、太阳能低温小型LiBr吸收式空调(产品) (58)44、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热零排放室内太阳炉(产品) (59)45、车辆与传动自动操纵技术(技术) (60)46、太阳能低温小型LiBr吸收式空调(产品) (60)47、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热零排放室内太阳炉(产品) (61)48、电脑控制、封闭式快速装夹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台(产品) (62)49、难加工材料的高效特种切削加工技术(技术) (62)50、深孔高速枪镗、枪铰刀具(产品) (63)51、精密内孔加工的新型超硬砂轮磨削技术(技术) (63)52、以车代磨成套工艺技术与数据库(服务) (63)53、大尺寸碟形金刚石砂轮精密、高效修整技术(技术) (64)54、绿色干切削工艺技术(技术) (65)55、变轴数控机床及并联机构应用(产品) (65)56、发动机缸孔自动测量分组机(产品) (66)57、超声弹性模量测量仪(产品) (66)58、声发射传感器特性校准系统(产品) (67)59、微粉表面积的动态氮吸附测量技术(技术) (67)60、快速工装准备技术(技术) (68)61、基于磁记忆效应的微缺陷检测技术及系统(服务) (68)62、高频群脉冲微细电解加工机床(产品) (69)63、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产品) (69)64、高转速精密微小型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产品) (70)65、微小型器件及微系统高加速度实验与标定技术(技术) (70)66、微小型精密零件检测技术与装备(技术/产品) (70)67、多功能数控车铣/铣车复合机床(产品) (71)68、金属微小型结构件电加工设备(产品) (71)69、基于制造特性的机械系统性能仿真软件(产品) (72)70、产品数据集成管理系统(BITPDM)(产品) (72)71、虚拟装配工艺规划及信息管理系统(产品) (73)72、基于Pro/ENGINEER的数字化建模系统(Digital Modeling V1.0)(产品) (73)73、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BITCAPP)(产品) (74)74、工装设计与信息管理系统(产品) (74)75、生产线调度、布局设计与仿真系统(产品) (75)76、数控弯管仿真系统(产品) (75)77、车辆遥控技术(技术) (76)78、基于网络的远程测量及远程控制技术(技术) (77)79、自动化立体乘用车车库(产品) (77)80、物流车辆监控调度和货物跟踪系统(产品) (78)81、智能区域交通控制系统(产品) (78)82、用于持续高噪声环境的隔噪声耳机(耳罩)(产品) (79)83、抗噪声通话系统(产品) (79)84、车用涡轮增压器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技术) (79)85、车辆、船舶纳米润滑材料的应用(技术) (80)86、组合聚光式太阳能集热器(产品) (81)87、地面无人机器人平台(产品) (81)88、仿真机器人(产品) (82)89、服务机器人(产品) (82)90、高仿真机器人(产品) (83)91、排爆机器人(产品) (84)92、小型娱乐机器人(产品) (84)93、医疗机器人(产品) (85)94、新型含能配合物类GTG起爆药(产品) (85)95、离子交换纤维分离含铁铟和锌的混合溶液(产品) (86)96、微晶共沉淀安全点火药技术(技术) (87)97、刚性电引火药头制造技术(技术) (87)98、室内烟花及新型环保烟花(产品) (88)华南理工大学 (90)1、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 (90)2、具有超高频RFID读写功能的手机终端产品 (90)3、家政服务机器人 (91)4、多功能识别机器人 (91)5、用于识别环境和进行作业的仿人机器人 (91)6、机器人远程遥操作(控制)系统 (92)7、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平台 (92)8、机器人模块化 (92)9、环境检测移动机器人系统 (93)10、水面垃圾收集清理船 (93)11、数控玻璃雕刻加工中心控制系统 (93)12、智慧城市建筑能源监管与空调节能控制体系 (94)13、金属粉末精密成形先进制造系统 (94)14、宽带超短波天线 (95)15、GPS/北斗手持机天线 (95)16、毫米波宽带功率合成放大器 (95)17、齿轮无切削精密旋压成形方法和设备 (96)18、无滴水调湿技术 (96)19、高效翅化太阳能集热板及超声波焊接生产线 (96)20、机械/电动分汇流式复合无级变速器 (97)21、新式燃油过滤的车用电控喷油器 (97)22、三维翅结构CPU散热器 (98)23、新型储能家用热泵热水器 (98)24、分子共振高效汽车尾气净化器 (99)25、铝及铝合金化学镀技术 (99)26、热水器内胆电子防腐器 (99)27、现代汽车前照灯自由曲面反射镜的精密成型磨削系统 (99)28、连续型金属翅纤维切削成形技术 (100)29、高效节能型吸附式旋转干燥机 (100)30、高效能储热式热泵空调器 (100)31、密炼机智能控制系统 (101)32、基于RTLinux的先进数控系统设计 (101)33、HGPX-LS型立式缩径旋压机床 (101)34、HGPX-WSM型数控旋压机床 (102)35、铝合金铸件高真空压铸新技术 (102)36、大型彩色LED灯光实时控制系统 (102)37、电控喷油器检测仪(实验台) (103)38、小型柔性制造系统 (103)39、大功率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模块 (104)40、面向线路板组装的视觉无铅锡膏印刷和无铅焊接成套设备 (104)41、高端全自动表面贴装成套装备 (105)42、高效灵活的小型风光互补系统 (105)43、太阳能-超级电容电动汽车 (105)44、脑控轮椅 (106)45、新型衬底上高功率非极性LED外延芯片技术研发 (106)46、基于新型有机发光材料的白光OLED照明灯 (106)47、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轻型汽车 (106)武汉理工大学 (107)1、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107)2、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动力系统 (107)3、汽车新车型联合自主开发 (108)4、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 (108)5、网络交互式汽车驾驶模拟器 (109)6、电磁式转向助力装置研制 (111)7、小型电动清扫车 (111)8、智能路灯节电器 (111)9、电机节能控制器 (111)10、高压电机软起动装置 (111)11、大功率节能电磁灶电控系统 (112)12、智能电磁调压软起动装置 (113)13、柔性软制动器的研发 (114)14、电动车节能控制器 (115)15、电炉功率分相控制节电器 (116)16、可软配置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器 (116)17、汽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 (117)18、发动机缸盖气门座圈装配线压头监控系统 (117)19、电子节气门控制器 (118)20、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 (118)21、智能单梯控制系统 (119)22、智能双梯并联控制系统 (121)23、智能电梯载荷测量装置 (122)24、智能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123)25、通用组合电源监控器 (124)26、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智能控制系统 (125)27、柴油机中压共轨电控喷油技术研究 (125)28、重大机械装备安全运行的实时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 (125)29、嵌入式技术在机电监控和大型工程监测中的 (125)30、数字式智能逆变电源系统 (125)31、新型大功率PTC元件 (126)32、数控磁力轴承 (127)33、太阳能电池板自动除尘器 (128)34、宽波带光电子多功能治疗仪 (128)浙江大学 (128)1、大功率LED散热,配光,防水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128)2、LED点阵显示屏信息传播与更新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29)3、高功率多模式可调光白光LED驱动芯片 (129)4、用于LED的基于反射型复眼的照明系统 (130)5、超高亮度LED线形丽虹灯(LEON)等8种商品化LED灯 (130)6、浙大三色 LED检测仪器系列 (130)7、新型LED光源自由曲面配光设计技术 (131)8、高功率LED兼容集成封装模块 (131)9、一种体视显微镜LED照明及透镜调焦控制系统 (131)10、采用有机硅合成的LED封装用硅胶,LED用荧光粉 (132)11、小型纯电动汽车 (132)12、混合动力微型汽车 (133)13、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设计 (133)14、基于DSP控制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 (133)15、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 (133)16、并联式微型混合动力系统 (133)17、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134)18、车用电动空调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 (134)19、日产10万Ah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 (134)20、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 (135)21、压铸机射料数控系统 (136)22、X-BMS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管理系统 (136)23、X-EVR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气系统 (137)24、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测试分析及优化设计 (137)25、车用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及驱动器 (138)26、电动汽车主电机及其驱动系统 (138)27、基于物联网的低成本气敏传感器芯片 (138)28、无源无线RFID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 (138)29、无源无线RFID声表面波压力传感器 (139)30、MEMS输液报警器 (139)31、多类型储能集群控制系统 (141)32、车用高可靠性无线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 (142)华中科技大学 (142)1、铝合金含气量的炉前快速检测仪 (142)2、汽车底盘悬架关键零部件的轻量化压铸成形技术 (143)3、汽车空气流量计生产 (143)4、汽车氧传感器制备技术 (144)5、静止同步无功补偿器STATCOM研发 (144)6、全可控有源能量回馈器 (145)7、高压固态软起动节能控制器 (146)8、卫星导航接收机及应用产品 (146)9、新一代固态照明技术——白光OLED (147)10、D多功能高清光盘播放器 (147)11、高功率碟片固体激光器 (148)12、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成套技术和设备 (149)13、高性能零件与模具的无模直接制造技术与装备 (149)14、大中型汽车模具的机器人快速制造与修复技术与装备 (150)15、模块化、多功能、远程肢体康复医疗环境与康复医疗机器人 (150)清华大学 (151)1、油气管道缺陷高清晰度检测装备 (151)2、电磁超声导波缺陷检测仪器备 (152)3、高速USB 记录与回放设备 (153)4、“KV/MV”同源双束医用IGRT 加速器 (153)5、重力心动图仪 (154)6、新型皮带秤——激光秤 (155)7、电动汽车ABS/TCS 控制器 (156)8、测力方向盘 (157)9、汽车制动系电控系统开发配套技术及关键设备 (157)10、新能源汽车助力转向系统 (159)11、无创无碍式实时健康监测设备 (160)12、隧道空气快速净化车 (160)新能源节能环保 (162)武汉大学 (162)1、微弧氧化法制备TiO2高效光催化薄膜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整理中的应用 (162)2、复合离子液体常温下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丁酯的清洁生产新技术 (162)3、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臭氧装置 (162)4、复合离子液体高效催化清洁生产生物柴油新技术 (163)5、微波分子蒸馏设备 (164)6、低成本垃圾填埋工艺及渗滤液处理方法 (165)7、环境友好型替代镀铬新技术 (165)8、节能采暖电热膜系列产品 (167)9、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168)10、垃圾掩埋场渗滤液的生物与电化学联合处理 (168)11、新一代高效节能环保金属焊割气 (169)12、利废节能的HAS高强耐水土壤固化剂 (171)13、超硬涂层、环境友好PVD替代电镀技术 (172)电子科技大学 (172)1、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 (172)2、污水处理流程智能优化系统 (173)北京理工大学 (174)1、基于污泥减量化的CAAC工艺处理食品加工有机废水技术(技术) (174)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品) (175)3、无毒无氨冷烫液生产技术(技术) (175)4、高效、节能、环保的重质燃料油乳化生产技术(技术) (176)5、EFB-Ⅰ型无试剂电浮选废水处理设备(技术) (177)华南理工大学 (177)1、高效太阳能全自动节水灌溉设备开发 (177)2、beta-FeSi2晶硅及薄膜太阳电池技术 (178)3、高效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成套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178)4、线路板厂废弃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178)5、低温等离子体催化空气净化技术 (179)6、生物过滤方法脱除工业废气中氮氧化气体NOx (179)7、废水处理专用固定化优势微生物制剂及其处理工艺 (179)8、酚氨煤气化污水化工流程处理技术及工业实施 (180)9、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生产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180)10、难降解毒性有机废水(液)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181)11、硫化碱脱除工业废气二氧化硫 (181)12、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技术 (181)13、高浓度有机废水藻-菌流化床处理系统 (182)14、多元纳米金属簇水净化材料 (182)15、水处理用新型多元KDF合金滤料 (182)16、水处理用生物亲和亲水活性磁种填料 (183)17、海水电池 (183)18、锌镍电池正极材料Ni(OH)2/NiOOH及锌镍电池 (184)19、工业循环水处理剂阻垢剂 (184)2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84)21、电子线路板流态化分选、热解回收利用技术 (185)武汉理工大学 (185)1、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85)2、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185)3、含水酒精重整燃料发动机 (186)4、硫酸渣综合利用技术 (186)5、钢渣矿粉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开发 (188)6、新型高效环保型水处理絮凝剂的研制与应用 (188)7、城市污水水质特征分析及其水质指标预测方法研究 (189)8、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189)9、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开发 (189)10、新型高效节能装饰板系统研究与应用 (189)11、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抗裂关键技术 (190)12、利用固体废物生产艺术型陶瓷清水砖 (190)13、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功能胶凝材料 (191)14、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混凝土技术 (192)15、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应用研究 (193)16、磷矿渣制砖 (193)17、矿渣微粉技术 (193)18、基于陶瓷滤料的高效含油污水处理组合新工艺的研究 (194)19、新型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194)浙江大学 (196)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集成技术 (196)2、滑动弧气液两相放电处理废水 (196)3、利用滑动弧非平衡等离子体处理有机废气 (197)4、螺旋回转式污泥干化技术 (197)5、污泥流化床清洁焚烧技术 (198)6、电厂锅炉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 (198)7、资源回收型氨法烟气净化技术 (199)8、高效湿式烟气脱硫及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 (199)9、活性自由基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技术 (200)10、煤矸石、金属尾矿代粘土生产水泥资源化综合利用 (200)11、石煤发电、提钒、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 (201)12、生物质流化床快速热裂解制取液体燃料工艺 (201)13、生物质(秸秆)循环流化床直接燃烧技术 (202)14、水煤浆代油洁净燃烧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202)15、可调半导体激光现场在线烟气分析系统 (203)16、洗煤泥及洗煤泥与煤矸石混烧流化床技术 (203)17、炉内脱除氯化氢技术 (203)18、基于汞形态氧化吸收的燃煤汞排放控制技术 (203)19、水葫芦等生物质制取清洁气液燃料 (204)20、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 (204)21、回转窑和循环流化床联用的医疗垃圾焚烧系统 (205)华中科技大学 (205)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205)2、高性能磷酸铁锂及其动力与储能电池 (206)3、中温平板似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206)4、节水产品快速开发平台与系列新型微灌产品 (207)5、重污染有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 (207)6、废旧铅酸电池低温回收纳米氧化铅技术 (208)7、建筑垃圾资源化成套技术 (208)8、太阳能烟囱发电新技术 (208)9、垃圾制氢技术 (209)10、生物质微米燃料制备与直接燃烧技术 (209)11、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综合治理 (210)12、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低成本高效制造技术与装备 (210)13、高品质苎麻纤维生产新工艺及废水治理循环利用 (211)14、造纸黑液资源化治理与造纸清洁生产工艺 (211)15、染料及其他芳烃类污染物废水处理工艺技术 (211)16、高效率低成本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212)清华大学 (212)1、空冷、自增湿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机 (212)2、油田区域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213)3、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好氧——厌氧耦合污泥减量化技术 (214)4、多级环流曝气及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216)5、热泵辅助的高效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217)6、有机污染荧光预警仪 (218)7、高效分离式热管采热供暖系统 (218)8、余热利用高能效比热泵热水器系统 (219)9、微藻自养——异养结合生产生物柴油技术 (220)10、高效潮流发电技术 (221)光机电武汉大学1、智能配电网户外智能开关的线路自动化终端FTU成果简介:户外柱上开关自动化终端(FTU)是专门针对配电网中各种类型柱上开关应用而设计的馈线自动化终端(FTU)。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远望电动大客车
成果简介
YW6120DD(远望)电动大客车是国内外高新技术合作的高科技产品,采用先进的大功率三相交流电动机驱动系统(具有动力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功能)以及整车与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YW6120DD电动大客车的外形运用工业设计新方法,采用了全承载式等强度车身车架。
为了获得整车最优动力性能,进行了系统动态仿真设计计算。
将整车分为车身车架系统,动力驱动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电池与电池箱系统,低压电器与仪表系统,制动系统,润滑冷却系统,动力车辆系统,悬架系统,车身造型与内外装饰系统,空调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充电系统等十四个子系统,以总体性能最优为目标,进行了子系统和整车系统的参数匹配和系统设计。
性能试验结果表明YW6120DD电动大客车最高车速为80.6km/h、0-40km/h加速时间为13.6s、最大爬坡度为11.92%、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165.2km,达到了预期设计指标要求。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环境保护
应用范围国内外客车生产厂家和从事客车技术开发、生产的企业、研究所。
现状特点整车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创新在国内首次从系统科学与技术的观点,成功地进行了YW6120DD整车的系统设计与开发,填补了我国大功率交流驱动电动大客车的空白。
所在阶段批量生产
成果知识产权独立知识产权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合作、合作开发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电动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是未来汽车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北京市2008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大背景下以及国家“清洁汽车行动计划”推动下,市场前景广阔。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低地板电动客车
成果简介
为实施北京市2008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承诺,响应北京市“科技奥运行动”计划,作为科技部“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纯电动客车课题承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市京华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市客车总厂)联合开发了“京华牌”BK6120EV型纯电动低地板公交车,整车采用了600Ah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中科院电工所研制的交流驱动系统和株洲时代集团研制的交流驱动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开发的两档行星变速箱技术和整车多能源综合控制系统以及专用低地板公交车底盘、节能型电动空调系统等。
BK6120EV于2003年4月试制完成,2003年7月在交通部通县试车场完成了5000km可靠性考核和全部型式认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整车最高车速80km/h,最大爬坡度20%,0-60km/h加速时间30s,一次充电续驶里程210km,而且整车行驶噪音低、零排放,安装的空气悬挂系统,无障碍乘车系统等极大地方便了乘客、节省了上下车时间,非常适合市内交通使用。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
应用范围客车生产厂家、各公共交通部门等。
现状特点纯电动超低地板公交车采用了电驱动系统,同时保持了低地板公交车应具有的特点,整车总体布置和系统匹配技术处于国
际领先水平。
所在阶段批量生产
成果知识产权独立知识产权成果转让方式:合作办厂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电动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是未来汽车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低地板公交车是未来市内交通的主流车型,因此,集成电动和低地板两种特点的纯电动低地板公交车市场前景广阔。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整车多能源控制系统
成果简介
采用了由局部管理层、整车信息管理层、人机接口与通讯扩展接口层组成的三层综合网络系统结构,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电动车整车网络布线,自主定义了电动车辆CAN总线通讯协议,成功地实现了整个电动车的综合控制,将电动车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该技术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最有效地管理电动车辆有限的能量,实现电动车辆效率最大化,估计电池组的剩余电量及车辆续驶里程、单体电池及成组电池的检测与电池组温度控制、电机及空调等耗能部件的功率分配等内容;二是如何解决电动车辆运营过程中的故障诊断、高压安全、充电通讯接口、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动车可靠性等问题。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
应用范围电动汽车、汽车生产厂家、汽车线束生产厂家以及相关技术研究所等。
现状特点自主定义了电动车辆综合控制通讯协议;首次在产业化的电动车上实现了综合网络化控制与管理;整车网络化布线系统在国内客车上应用是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电池管理与检测系统具有功能强、成本低、电压采集精度达到1/1000以上,采集周期小于20ms,温度采集精度达到0.2度,采集周期小于1s,具有非常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所在阶段批量生产
成果知识产权独立知识产权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以车代磨成套工艺技术
与数据库
项目简介
以车代磨是新兴的一种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加工方法。
它主要依赖于刀具材料和设计技术的进步。
由于车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可大大高于磨削,刀具成本低于砂轮成本,致使加工效率提高两倍以上,车间的工具耗费大幅度降低。
本项目主要提供的是设计和制造刀具系统,以及工业试验数据。
适用于大型高硬度淬火件和大余量工件的高效加工,包括刀具设计、制造和加工工艺。
技术水平
国内先进水平。
市场前景
与磨削相比,节约成本40%左右,特别是防止了由磨削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大量固体废弃物(如废旧砂轮)的产生,属于绿色制造技术。
在工厂已有应用。
市场前景看好。
鉴定情况技术成熟。
发展阶段批量生产。
适合生产或合作的企业
大型机械产品制造企业,有一定的车削加工能力和生产批量。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或技术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纯电动客车整车总体技术
成果简介
BK6120EV整车动力性、可靠性、安全性、能耗经济性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奥运电动客车整车造型设计独特、内饰美观高雅、舒适性高,采用专用电动化低地板底盘,整车达到发动机客车超二级相关要求,并解决了与无轨电车弓网兼容的电电混合的关键技术;该车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先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分散式充电快速更换方案、无离合器三挡机械自动变速电驱动系统、电动涡旋式一体化冷暖空调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部件,综合技术水平和产品化程度高、整车能耗低。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电气工程、新能源汽车
应用范围纯电动旅游客车、纯电动超低地板公交车、纯电动准低地板公交车、纯电动中型客车、奥运电动客车等5种车型。
现状特点BK6120EV型纯电动公交客车以奥运电动客车应用为目标,集成了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机械自动变速控制技术、动力电池成组应用及模块化封装技术、电动客车整车网络化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历经3代低地板电动公交客车开发和试验运行考核。
所在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
成果知识产权独立知识产权
成果转让方式合作办厂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2005年6月2种装备水平铅酸电池的车型(HFF6850GK60和HFF6110GK50)作为国内首批电动汽车产品获得国家公告,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北京市“一线一区(121公交线和密云电动汽车示范区)”示范运行工作,电动汽车各部分总成得到了充分考核,除动力电池以外,其他系统已基本达到公交客车运行使用要求。
装配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旅游客车、纯电动低地板客车和奥运纯电动客车也于2007年开始陆续投入北京市示范运行,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规模运行的锂离子电池电动客车。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车辆与传动自动操纵技术
成果简介该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传动系统操纵自动化的方向展开研究,取得了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已成为活跃在军民车辆传动领域的一支重要研发力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地位。
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高新工程以及国防基础研究在内的三十多项研究项目。
进三年来获得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申请批准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0多篇。
主要研究内容
(1)自动变速器理论与控制技术。
(2)数字化自动电液操纵技术。
(3)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技术。
(4)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技术。
(5)车辆传动电控系统可靠性及故障诊断技术。
(6)车辆自动驾驶控制技术。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
应用范围所研究的自动机械变速器成果已应用到最新研制的轮式8×8装甲车中,并已批量(180台)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纯电动客车和上海世博会纯电动客车中,是国内民用自动变速器产业化标准起草制定的总负责单位。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合作办厂。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稀土变磁通电机及其控制成果简介为了克服直流电机及斩波控制系统效率低、体积与重量大、电机换向极需要频繁维护、难于有效实现电动车辆再生制动以及交流电机及控制器低速大转矩稳定特性较差以及一般永磁直流电机斩波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电动车辆大扭矩需求的缺点,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牵引电机自动控制模式,设计出稀土变磁通电机及驱动系统。
将驱动电机的增磁绕组接到永磁电机的续流回路中,使得该电机及其控制器既有稀土永磁电机的高效和高功率密度的优点,又具备直流串激牵引电机低速大扭矩的特性,并具有比串激直流电机更优良的自动弱磁性能,符合电动车辆对动力需求的理想特性;电机电枢电感采用转子无槽结构,将电机电枢电感值减小到传统电机的1/3-1/4以内;去掉了驱动系统电机电枢回路的平波电抗器,使系统电枢回路的电感值进一步减小,使换向器火花减小70%以上,电机电刷维护周期延长5倍以上;电机换向器的发热大幅减少,有利于提高电机的转速;电机的体积与重量减小30%;提高了电能转换效率;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技术领域先进制造应用范围适合生产或合作的企业、电动汽车生产厂家、电控系统生产厂家。
现状特点稀土变磁通电机系统具有如下特点:起动转矩大、可稳定控制;效率高、高效转速范围宽(75%左右、交流感应电机50%左右);功率密度高;制造成本低;再生制动效果好;电枢回路电感小、换向器火花小,维护周期延长5倍以上。
稀土变磁通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已形成系列化产品得到批量应用。
所在阶段批量生产成果知识产权独立知识产权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电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该系统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已形成系列化产品,且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市场前景广阔。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及应用成果简介续流增磁永磁电机是一种复合励磁的直流电动机,兼顾了串励直流电机和他励直流电机的优点。
采用稀土永磁和增磁绕组复合励磁方式,转子采用无槽结构,把增磁绕组接在电动机续流回路中,利用续流回路内的电流进行增磁,从而使永磁直流电动机产生复合磁场,产生了全新的自动弱磁调速理念。
该系统很好的满足了电动汽车低速增磁增扭、高速弱磁增速的特性需求;而且能在双象限范围内运行,实现电动汽车再生制动;采用高频脉冲调宽(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斩波控制,运行时噪音低。
新型续流增磁永磁电动机控制器能够消除传统性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在电动汽车应用是存在的缺陷,依据弱磁调速的控制思想,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驱动控制系统。
与传统型串励直流电机相比,该系统在控制细想、控制结构和再生制动性能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装车后,该系统表现出了抗干扰能力强、调节速度快、平稳性好、低速增磁增扭和高速弱磁增速的性能都很好,能够很好的满足电动公交大客车的动力特性要求。
项目来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2AA501821)技术领域续流永磁增磁永磁电动机及驱动系统应节能环保的国际化趋势而产生,主要应用于零排放要求的交通运输工具当中。
该类电机及驱动系统涉及电驱动及再生能量回收的有效应用。
可以很好的满足许多领域的节能环保驱动需求。
为低碳经济做出贡献。
应用范围由于该类电机的优越性,这种续流增磁永磁电动机及控制系统可以作为节能环保的驱动系统很好的运用于许多大型交通工具中。
目前,已经在国内许多公交大客车上使用该类电机。
如北京公交121线的电动公交车就采用该类电机及驱动系统。
技术特点永磁加增磁绕组复合励磁的新型直流牵引电动机——续流增磁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避免了传统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缺陷,具有结构简洁,稳定调速范围广和效率高等优点。
弱磁调速过程随着电动机转速变化自动完成,系统的输出转矩与电动大客车的动力特性需求自动配合。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大客车汽车CAN总线成套技术成果简介现代大客车局域网CAN总线,采用PIC18F458单片机设计,可对大客车整车用电设备进行实时地检测与控制。
现代大客车CAN总线是一种高速的、具备复杂的错误检测和恢复能力的高可靠性强有力的网络。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
应用范围汽车电器企业、汽车线束生产厂
现状特点技术水平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整个系统由若干控制模块组成,模块间用CAN总线通讯,并带有总线休眠功能;
系统工作可靠,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能适应汽车的工作环境,依据国家大型客车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系统具有故障诊断,自动修复,报警功能;
模块接口采用标准接口。
所在阶段批量生产
成果知识产权独立知识产权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办厂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大客车采用CAN总线技术,是国际汽车技术发展的潮流,它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汽车线束的成本,节约原材料;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系统具备故障诊断、自动修复和报警功能,市场前景良好。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电控气动同步换档的行
星变速箱技术
项目简介
单一速比的减速器无法同时满足各种工况下车辆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采用多档变速箱的传统车辆需要离合器和换档机构等装置,系统复杂。
上述的新型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具有大转矩起动和高效工作区宽广的优点,为取消换档离合器,简化换档操作提供了前提,也为采用线控行星变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自主设计了大功率无离合器线控变速器,可实现线控自动换档,既操作简便,又满足了电动车辆爬坡和起步加速时对大转矩的需求。
技术水平目前电动车辆使用的变速传动装置主要有固定速比减速器、机械式多档变速箱、AMT和CVT等,同它们相比,本系统有如下优点:具有线控换档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寿命长;平均传动效率高,97%<η<1(其它变速器η<95%)。
市场前景
电控气动同步换档的行星变速箱实现了与电动汽车电机系统的合理匹配,符合未来汽车采用线传控制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鉴定情况2001年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发展阶段批量生产
适合生产或合作的企业
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单位、电动汽车整车开发部门等。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合作办厂。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微小型器件及微系统高
加速度实验与标定技术
成果简介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产生的高离心力对在高承载环境下使用的器件进行加载试验,采用成熟试验技术方法和检测手段,实现对微小型机械结构件和电子器件、加速度传感器在高承载环境下的高载荷试验和标定。
微小型高加速高承载实验机
技术指标
该设备最高加速度实验值:8万g;
最高加速度标定值:1万g;
实验对象最大回转半径:50mm;
加速度实验精度:3%,标定精度:6%;
实验对象尺寸:实验件最大尺寸长度≤18mm,实验件三维尺寸处于直径D=18,高度H=15的圆柱体范围里。
应用范围适合钢、铝及铜质等各种材质加工的,在高承载环境下工作的机械结构件、电子元器件零部件、各类微小加速度传感器。
专利获奖情况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武器、航空航天领域用高强度、抗高过载和高可靠性的微小型零件及器件的实验与标定。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条例(自202x年11月13日实施)第一章开放课题的提出与经费的筹措一、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依据资助经费来源分三类:a类经费全部由工程实验室所属各课题组承担;b类经费由课题组与工程实验室各出一半;c类经费全部由工程实验室承担。
二、开放课题名称与研究内容,a、b类课题由课题组提出;c类课题由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
三、工程实验室统一经费标准,根据申请人职称、水平与课题情况酌情发放。
四、工程实验室定期发布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第二章开放基金申请、审批与启动一、各类课题名称、研究内容与经费等经实验室主任、副主任、部分学术委员会议审议决定是否立项。
允许立项的各类开放课题由工程实验室办公室对外发布。
二、开放基金申请每年集中受理、评审一次。
三、申请本基金者,须认真填写《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一式四份(两份原件),由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审查意见并盖章后,投送到工程实验室办公室。
未按其中的说明与要求填报的申请书不予受理。
四、本基金申请者必须能够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开展项目研究,必要时能够来工程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
五、满足本章第三、四条规定的申请为有效申请。
六、有效申请,由学术委员会授权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批,审批时间为每年3月20至25日。
专门委员会由工程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分室负责人和若干学术委员组成。
审议通过的申请将得到开放基金资助,由工程实验室办公室通知本人。
八、凡得到本基金资助的项目,均须填写《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资助项目任务书》,经工程实验室主任审核批准后,项目启动。
第三章开放基金的管理一、《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资助项目任务书》起合同作用,项目负责人不得擅自更改任务书的内容,工程实验室将按任务书的内容检查项目进展和完成情况。
二、开放基金完成期限一般为二年。
依照确定的资助金额分年度划拨经费。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军城市,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技成果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我国顶尖的科研学府之一,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通过实践与创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北理工模式”,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北理工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挑战北理工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并非易事,需要克服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理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三、北理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北理工积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同时,北理工还积极搭建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北理工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包括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流程、资金支持等方面。
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负责科技成果的评估、推广和转化工作。
同时,北理工还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北理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人才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成果转化队伍。
这支队伍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创新能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北理工模式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贡献(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北理工模式的实施,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北理工模式的成功实践,提升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
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吸引了更多的科技企业和人才聚集在北京,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电控电动AMT 项目简介
在民用16吨平头柴油载货汽车上,实现了换档操纵的全电自动化,各项功能满足载货汽车的功能要求。
试验里程1万多公里,积累了大量的民用AMT使用、开发经验。
试验表明:样机的软硬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可靠性。
由于执行机构全部采用了电机,相对于传统液压油缸执行机构而言不仅可靠性提高而且成本也得到降低,样机的性能价格比合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通过试验考核,验证民用16吨平头柴油载货汽车用电控自动变速操纵系统已经基本达到了使用的要求。
它的使用性能、自动操纵功能、工作可靠性均已能初步满足要求。
技术水平
国内首先实现了电动电控的自动变速操纵技术在民用16吨载货汽车上的应用。
市场前景
AMT是目前自动传动系统中经济性最好(成本低、油耗低、维护保养费用低)的一种自动传动系统;适应中国国情:我国生产的各类车辆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有级定轴机械式变速箱和普通的干式离合器;市场的需要:实现自动变速后,会给驾车者带来操作轻便、乘坐舒适、行驶安全等好处,因此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鉴定情况
2002年通过一汽技术中心鉴定。
发展阶段
样品样机
适合生产或合作的企业
变速器生产厂、汽车生产厂及汽车电子生产厂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桥技术
项目简介
电子差速桥技术是电动汽车所具有的一项关键技术。
基于电动轮驱动技术的电动汽车由于采用多电机驱动策略,不仅传动系统简单、效率高,而且可以解决电动汽车对电动机功率要求高和功率器件性能难以满足要求的矛盾,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合电动游览车开发项目,设计了电子差速桥,电动轮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电动机电枢采用并联结构,控制器采用了基于转向几何的独立转矩开环和闭环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减小质心侧偏角的独立转矩控制策略,达到了不用测量方向盘转角即可由电动机自动实现速度与驱动力调节,满足车辆转向行驶要求。
应用该技术的电动游览车已进行了试车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性能。
技术水平
该电子差速桥已在电动游览车上得到成功应用,总体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市场前景
电子差速桥技术是电动轮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适应汽车线传控制技术的发展要求,技术前景和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阶段
样品样机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