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四单元情暖人间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以“情暖人间”为题材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精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船长》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
单元教学目标1、重点指导学生围绕本单元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本单元随课文识字14个,会写生字13个。
单元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本单元随课文识字14个,会写生字13个。
15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
3.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查阅的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的内容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1)《送元二使安西》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朝(zhāo)、舍(shè)(2)《赋得古原草送别》要注意的字音有:枯(kū)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
《心愿》习作导学案习作目标:1. 能畅想自己的心愿,抒发内心的情感。
2.能将自己的话题作为重点来写,习作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习作重点)3、分享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修改错误。
习作过程一、提前问自己,做好习作前准备。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都表达了作者的心愿。
习作前收集整理其他表达心愿的古诗词,增加写作素材。
六年级正是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与期盼的年龄段,你们心中肯定常常蕴着许多美好的心愿。
习作前,可轻轻向自己发问,“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在心愿卡上列举自己的美好心愿,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以备习作前的选择。
二、阅读课文,畅聊心愿,拓展习作思路确定习作内容——内心的愿望。
阅读课文“心愿图”,明确心愿可以从“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三个不同维度去选择。
明确这么多美好的心愿,有的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有的心愿是是虚幻的,只能在想象中实现。
明确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都能借助我们的笔让它提前在心中实现。
同时根据课文给出的提示,思考:这些提示有没有触动你的心绪,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哪些提示给了你新的启示?从而打开思路.思考并确自己最想分享的心愿。
三、精心构思,整理提纲阅读课文下方写作提示:1、确定表达方式。
思考自己习作内容与哪种形式更关联,确定最适合的方式表达心愿。
2、思考:想选择什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提示:习作内容可以写心愿的美好.可以写产生心愿的原因.可以写为了达成心愿自己准备怎么做,可以写想把心愿与谁分享,还可以写自己各种不同的心愿,等等。
3、列提纲。
四、开始习作习作时结合提纲。
五、品评习作可以仔细聆听老师讲评代表性的习作。
也可以主动看看习作能力强的同学习作。
对别人的习作,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
吸取优点,也要明晰缺点。
六、对照要求,自我修改要求:轻声读自己的习作,读一读,品一品,对照习作要求、标准将自己习作满意的地方做上标记。
ku dou ai yd zheng zhd he shl()()()()3、小女孩幻想飞到那没有没有、没有的地方去,因为她的现实生活是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匝4、选择关联词填空:(因为........ 所以虽然……但是)小女孩的幻想是美好的,这个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幻想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存在,她最后只能活活冻死在街头。
5、小女孩渴望留住奶奶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的,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的两个词语。
、6、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7、思考小女孩共擦燃了次火柴,第一次擦然火柴后看到,那是因为他,第二次看到了,是因为她,第三次看到,是因为她,第四次看到,是因为她,最后一次擦然火柴是因为琪泉一小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兀导学案主备人:万克连使用教师:学生:14.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童话故事)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表达的效果。
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的及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自学提纲:1.形近字组词:乖()裙() 币() 厨() 乘 ( )君() 巾() 橱() 拷 ( )喷() 诞() 魂() 烤 ( )愤() 挺() 魄() 2、看拼音写词语:guai qidi qun zi ying bi chu chuang打她的。
不改变原意,换说法,“被”字句: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炉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很舒服。
写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女孩说:“奶奶,请把我带走把。
《夜晚的实验》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把文章准确、流利地读给我的合作伙伴听。
2.我能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以及新词。
3.我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重点:1.我能把文章准确、流利地读给我的合作伙伴听。
2.我能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我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课时【学案引导,自主学习】一读课文:放声读文,圈画生字词,我能读正确、通顺,并给以下画线生字注音。
蝙蝠喉咙苍蝇障碍物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字形的字有:__________注意读音的字有:二读课文:学会新词(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
三读课文: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我能把课文分为三段,归纳每段的意思,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读课文,我能读正确、流利。
【组内交流,合作提高】1.与合作伙伴朗读课文,相互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收获。
3.选择本组学习精彩的内容预展:展一:字词学习展二:课文朗读展三:内容感知【展示互动,评价激励】展示要求:1.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
2.展内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内容补充。
3.展衔接,前后衔接,自然流畅,礼貌得体。
4.展板书,字体端正,行款整齐,富于创新。
【引导探究,拓展延伸】我能抓住自己喜欢的内容谈感受。
(在书中作出批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我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1.我能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斯帕拉捷思考过程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精神。
第四单元备课计划14备教材备课资料1.走近作者——安徒生人生标签: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称为“现代童话之父”。
作者名言: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
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生平简介:安徒生(1805—1875),丹麦人。
生于鞋匠家庭。
幼年并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他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
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之下,才正式上学。
他刻苦学习,终于成为著名作家。
文学风格:安徒生的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作者作品:《红鞋》《海的女儿》《丑小鸭》《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2.精彩片段赏析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如果你看到这个风雪中的小女孩,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小女孩非常寒冷,因为寒冬腊月,她竟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2:我也觉得她非常寒冷,你看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
生3:小女孩非常饥饿,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上一点东西。
生4:小女孩非常痛苦,富人家都在忙着过年,可她直到天黑了还赤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5:我觉得她非常孤独,富人不把她放在眼里,连小孩也欺负她,卖不掉火柴,她爸爸还要打她。
师:是啊,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在现实生活中,她连起码的温饱也得不到。
夜幕已经降临,她本该回家,可她却蜷缩一团,靠在墙角里。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名师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精彩片段师:从一根到一把,从不敢到果断,这是小女孩的不幸。
她太冷,她太饿,她太缺少关爱!幻象是那样美丽,而现实又是那么无情。
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师出示课件。
师: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小女孩死了。
离开了这个世界。
美丽而幸福的幻象,更衬托了现实的悲惨无情。
那大家现在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生:小女孩活着就只有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解脱。
第四单元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二、教学目标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教学。
四、教学措施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五、教时安排12——14课时14.《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目标:1、自学课文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从小女孩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以“情暖人间”为题材编写了五篇课文和一个《语文百花园》。
其中《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精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船长》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涉及的范围、人物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却围绕一个主题,学习时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人间真情。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栏目有三项内容:一项是句式变换,编排的是把直接转语变为间接转语的练习。
一项是“拓展与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浓浓的人间真情。
一项是“积少成多”,编排的是一首古诗《赠汪伦》(李白)本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辩论会”,辩题是“是冷漠还是真爱”。
教材设计的情境是:年幼的孩子摔倒了,哭喊着让妈妈抱,妈妈则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正反双方的观点是“这个妈妈对孩子真冷漠”“这才是真正的爱”。
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个人物群体。
可以写学校中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游戏等活动,也可以写在家里和家人的生活情景,通过介绍这个群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目标1、随课文识字15个,会写生字16个,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并能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并能正确练习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或片段,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和古诗等。
3、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并有一定速度。
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
6、理解课文内容,能比较正确地对人物进行评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高尚品质,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
设计:王友庆使用人:
一、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这些古典名著,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的命运。
2、通过阅读,训练同学们读书方法,进一步提高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3、进一步拓展阅读视野,引导阅读适合自己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训练同学们读书方法,进一步提高同学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和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学法提示
1、认真查阅作品有关资料,或阅读学案中的“相关链接”部分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风格。
2、本单元学习要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学习这些课文时,同学们可以首先自己默读课文,把课文读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和同桌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认真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试着在课文中作批注。
第四单元习作,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语文要素为: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习作四:心愿导学案一、写什么详细阅读了写作要求以后,我知道了,今天我要写的作文内容应该是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
二、怎么写写之前想一想,选择什么材料能够更好地表达你的心愿。
再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记叙故事、写信、日记、创作诗歌等。
三、选材选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围绕话题,选取材料。
本单元作文只是给了写作者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在这个范围之下,可以选择的材料很多,对于“心愿”这个题目,同学们的心愿简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其中有自己的心愿,也有父母、亲人、朋友的心愿,既可以是小小的个人的心愿,也可以是国家民族的大心愿。
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可讲的材料来写,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2.围绕材料,明确中心。
我们选择了一个最有话可说的材料,并不是把这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紧接着就要思考这个材料能表达了什么中心,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表现中心。
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3.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最后是确定自己要运用的表达方式,选择自己所要采用的文体。
本次作文的要求是文体不限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日记、书信等都可以。
这就给了同学们自由选择的机会。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四、列提纲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
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
1.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2.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3.怎样实现这个心愿?4.打算拟定什么题目?五、例文赏析心愿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一条小溪,流淌在爱的大地上,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心愿,应该是久藏心底的,渴望实现的一个愿望,而这个愿望是与人为善的。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13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1)默读勾IB描写地球美丽可爱的语句。
(2)理解、体会,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1)“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①重点抓住“晶莹”、“水蓝色纱衣” 体会美丽可爱。
②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读出对地球的喜爱Z情)(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说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①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②理解“母亲”和“摇篮”。
③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3.感受美丽可爱,练习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4.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乂是那样容易破碎。
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5.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检测反馈】1.熟读课文。
(1)“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①重点抓住“晶莹”、“水蓝色纱衣”体会美丽可爱。
②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读出对地球的喜爱之情)(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说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①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写法,将地球比作了”母亲” 和”摇篮”。
②理解“母亲”和“摇篮”,体会美丽可爱。
A.联系实际,体会“母亲”和“摇篮”的本意。
B.结合课文体会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③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读出对地球的赞美、热爱)3.感受美丽可爱,练习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4.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
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5.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语文园地学习目标。
1.回顾、对比所给文章的开头、结尾,分析其中的好处,并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2、熟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感悟诗人在诗中为他认定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五条关于“志向与心愿”的名言警句,提升个人修养,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国人。
学习过程。
一、自读交流平台。
1、先自读交流平台内容,读读这些开头和结尾,回顾以往的学习,体会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其作用。
2.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想想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題,加深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开门见山,直接人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3.拓展延伸除了这些开头和结尾,你在平时的阅读中还关注了哪些开头和结尾?可以鉴赏其他文章的开头、结尾。
4、总结方法,运用习作。
在一篇文章中,我们应当关注开头和结尾,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平常的阅读和写作。
读读自己以前写过的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对比,说出满意和不足之处。
二、语句段运用。
第一组:诗句1.自读诗句。
联系原诗,明白诗意,体会含义,感悟诗情。
思考:几句诗中,诗人分别描述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被赋予了什么样的品格和志向?明确:第一句描写了竹子,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第二句描写了梅花,赋予了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第三句描写了菊花,做人要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2、想想自己读过的其他古诗,说说还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可将诗人表达的品格和志向运用到生活之中。
如,思考:提到红军长征精神你会想到哪些古诗?想到坚页不屈的李大钊,你又会想到哪些古诗?第二组:人物外貌和神态1.自读第一则材料。
可将这些句子还原到课文中,可删去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对比阅读,回顾以往学习,体会表达效果不同。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读单野草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野草象征地中国人民长期抗战、顽强不屈地信念和精神。
2、理解野草的象征义,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地写法。
3、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体会野草的象征意义;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学习借物抒情地写作方法。
学习准备:搜集资料,了解课文地写作背景。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单枪匹马露一手1、读拼音,写词语。
(16分)2、选词填空。
(4分)磨砺磨练(1)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出。
(2)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
超过超越(3)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一切。
(4)兔子跑得快,很快就()了乌龟。
3、课文内容我了解。
(10分)(1)《野草》是著名作家()地散文名篇,写于()最艰难地时期。
主要写了(),表达了作者()的赞颂。
(2)作者运用了()写作手法,赞颂了野草的力量。
41、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什么?2、野草地生命力是怎么样的?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提示:A、从描写顺序上说……B、从描写方法上说……)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赞美野草地生命力?三、锐意进取勇攀高峰1、我们常常用春潮表示( )的力量不可阻挡;用日出表示( )一定会代替黑暗;用红旗表示( );用竹子表示( )……这样地写法叫做( ),也叫( )。
2、野草象征了什么?为什么它能够象征长期抗战的力?3、组长汇报本组组员学习情况。
四、吃一堑长一智五、作业: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琥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琥珀地形成过程。
2、;练习写批注、提纲笔记。
3、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8个,写字4个。
4、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识字学词;理解琥珀地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
学习难点:分辨课文中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学习准备: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琥珀。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蝶恋花答李淑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体会诗人抒发地革命情怀。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
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班级:六年级班小组:姓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