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脂肪浸润
- 格式:docx
- 大小:15.13 KB
- 文档页数:2
肝转移瘤与肝局灶性脂肪浸润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CT在肝转移瘤与肝局灶性脂肪浸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10例,肝转移瘤10例,对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肝转移瘤平扫多为低密度,边界模糊不清,可以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多无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少数肿瘤可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程度减轻;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平扫,密度略低,边缘清晰或稍模糊,强化不及正常肝组织。
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鉴别肝脏转移瘤与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的重要方法,两种病例基础强化方式的差别及临床病史是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
肝脏转移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结合临床病史,影像诊断较容易。
而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易与肝脏转移瘤相混淆,从而成为CT诊断中的难点。
本文对近5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及肝脏转移瘤CT影像学表现做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CT在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及肝脏转移瘤中的应用.标签:肝转移瘤;肝脏脂肪浸润;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共20例,肝脏转移瘤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约50岁,,胃癌转移者4例,乳腺癌转移者2例,肺癌转移者2例,结肠癌转移者2例,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10例,3例偶有上腹部不适,4例食欲减退、恶心、疲乏无力,3例轻度黄疸、肝区压痛。
(2)CT检查:使用机器为Picker公司PQ5000型CT做全肝扫描,病人仰卧,层厚、层距均用5mm,常规先平扫,后加作团注增强扫描。
2结果肝转移瘤CT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大多表现为低密度,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度区域,从而显示为同心圆状或等高线状双重轮廓为其特征。
边界多为模糊不清。
增强:肿瘤强化,境界清楚,中央密度多低于周围部,肿瘤边缘可显示环形不规则强化,部分可见“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肝实质。
脂肪肝主要有哪些疾病引起的
*导读:脂肪肝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营养过盛、高血脂或是饮酒过多,详细说来,引发脂肪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肥胖型脂肪肝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
由于摄食过多的高糖饮食和过量脂类,导致营养过剩,致使周围脂肪组织过多。
肝对脂肪的消化、氧化、转化、排泌出现障碍,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
一般来说,体重越重肝内脂肪堆积越多。
50%的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重度肥胖者绝大多数都有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
这是引发脂肪肝的第二位常见病因。
75%到95%的嗜酒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酒精本身就对肝脏有着直接的损害,如果长期饮酒而不正常进食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这样就很容易发生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
约有半数II型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的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存积下来,引发脂肪肝。
●营养缺乏性脂肪肝
因长期厌食、节食、偏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缺乏营养。
常常动用组织中的脂肪,但又不能在肝脏内正常转化脂肪。
●药物性及毒物性脂肪肝
使用某些药物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某些抗肿瘤药、四氯化碳、苯、砷、铝等,可发生脂肪肝。
●妊娠
多发生于妊娠36周到40周,重症者常伴发肝性脑病、肾衰竭、消化道出血。
脂肪肝病理诊断标准
一、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脂肪变性是指肝脏内肝细胞脂肪蓄积,是脂肪肝的主要病理特征。
在病理学上,肝细胞脂肪变性被视为一种可逆性损伤,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治疗原发病等方式逆转。
二、肝细胞损伤
脂肪肝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包括肝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凋亡等。
这些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脂肪肝的病情,并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三、纤维化和肝硬化
长期严重的肝细胞损伤和脂肪变性可导致肝脏纤维化
和肝硬化。
肝脏纤维化是指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是肝脏对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肝硬化则是肝脏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改变。
四、病因学评估
脂肪肝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酗酒、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药物等因素。
在病理诊断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因,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病理学评估
病理学评估是脂肪肝诊断的重要环节,包括肝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通过病理学评估,医生可以了解肝脏病
变的范围和程度,判断脂肪肝的类型和分期,并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总之,脂肪肝的病理诊断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纤维化和肝硬化、病因学评估以及病理学评估等。
医生需要根据这些标准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肝脏孤立性局灶型脂肪浸润的螺旋CT诊断弥漫性脂肪浸润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影像诊断较容易。
而孤立性的脂肪浸润易于其他肝脏良性病变或不典型肝癌混淆而成为CT诊断中的难点。
作者就近年来9例经病理证实为本病的CT影像表现做以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1 材料与方法患者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约47岁,6例无症状,健康体检时超声检出;3例因上腹不适,临床诊断胆囊炎、胰腺炎,同时并发肝内病变。
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及AFP均为阴性。
使用机器为GE 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5mm层厚扫描,螺距1.5,120KV、300mA。
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ml,碘含量30g),高压注射、肘静脉给药,注射速率3.5ml/s,动脉期注药后22s扫描、门静脉期50s、延迟120s。
2 结果2.1超声检查 9例病变均为B超发现,定性困难,其中5例行彩超补充检查,病灶内似见血流回声而误诊为肝内占位性病变。
2.2CT平扫表现 6例为类圆形或椭圆形,2例为不规则形,1例为条带形。
最大病变径线约2.4×3.5cm,7例病变呈均匀低密度,CT值约22-31HU,其中2例密度不均匀,CT值约26-47HU;病变大部均位于肝脏边缘、胆囊床区及肝圆韧带附着区,肝脏边缘区的两处病变向肝轮廓外膨隆;2例合并胆囊炎,1例合并急性胰腺炎。
2.3增强扫描8例病变行增强扫描,1例随访观察。
8例病变动脉期均未明显强化,其中仅1例边缘略有强化,CT值约67-88HU,术后反馈可能为边缘异常增生迂曲的血管。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亦均未见异常强化。
病灶边缘清楚。
术前2例拟诊肝癌,6例为肝脏良性病变。
3 讨论肝脏脂肪浸润是人体摄入甘油三酯过多沉积于肝内所致,一般无临床症状,常首由影像检查所发现。
平扫肝脏较同层面脾脏密度减低CT值10HU以上者,可诊断为脂肪浸润,孤立性局灶型脂肪浸润可发生于肝脏的任何部位,文献曾报道多好发于肝脏边缘、肝门区及胆囊床区,与本组病例相符合。
肝脏局限性脂肪浸润误诊为肝癌三例报告
刘连祥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103)
【作者】刘连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限性脂肪缺失和脂肪浸润 [J], 梁媛;郭君;严剑英
2.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局限性肝脂肪浸润病变误诊为肝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汤善宏;杨德会;曾维政;吴晓玲;王钊;周晓蕾;李红永;陈洪超;范泉水
3.肝脏局部脂肪浸润误诊为黑色素瘤肝转移 [J], 韩梅;斯璐;郭军
4.MRI及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价值及误诊分析 [J], 陈川梅; 魏忠荣; 杨柠娜; 靳国伟
5.MRI及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价值及误诊分析 [J], 陈川梅; 魏忠荣; 杨柠娜; 靳国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脂肪肝的病理分析了解脂肪肝的病理过程和损伤特点脂肪肝的病理分析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内脂肪含量过高。
本文将对脂肪肝的病理过程和损伤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脂肪肝的病理过程脂肪肝的病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脂肪蓄积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和纤维化阶段。
1. 脂肪蓄积阶段在脂肪蓄积阶段,肝细胞内脂肪酸的合成、摄入或转运超过了脂肪酸的酯化、氧化和分解,导致脂肪的堆积。
这些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的形式,可见于肝细胞的胞浆空泡中。
此阶段还伴有嗜酸性细胞增多和胰岛素抵抗等特点。
2. 炎症反应阶段在炎症反应阶段,脂肪肝发生炎症反应,并伴有小胞和大胞脂肪肝的转化。
在炎症反应的作用下,肝细胞内发生代谢失调,引起细胞脂肪含量的改变。
此阶段的病理特征是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内的纤维桥形成。
3. 纤维化阶段在纤维化阶段,脂肪肝的炎症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肝脏组织受损程度加重,产生胶原纤维沉积,即纤维化。
这会导致肝脏结构的改变、组织结构的紊乱和功能异常。
二、脂肪肝的损伤特点脂肪肝的损伤特点主要包括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内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
1. 脂质过氧化损伤脂质过氧化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
胞内脂质过氧化的产物,如丙二醛和羰基化合物,会引起细胞膜损伤,增加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导致细胞凋亡和坏死。
2. 细胞内应激反应细胞内应激是脂肪肝损伤的关键过程之一。
肝细胞内脂质过载会导致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应激反应的激活,从而引起内源性信号分子的释放和细胞损伤。
3. 炎症反应脂肪肝常伴有低级别的慢性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以通过肝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引发肝组织的炎症反应,并与纤维化的发生相关。
三、脂肪肝的治疗方案针对脂肪肝的病理过程和损伤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脂肪肝的治疗非常重要。
这包括限制脂肪和糖分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适量运动,戒酒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弥漫性脂肪肝有什么危害
导语:弥漫性脂肪肝是一种很常见的脂肪肝疾病,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发现后及时的就诊进行治疗,如果拖延病情的话可能会导致病情发展为脂肪性
弥漫性脂肪肝是一种很常见的脂肪肝疾病,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发现后及时的就诊进行治疗,如果拖延病情的话可能会导致病情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最可怕的情况就是会出现肝硬化。
所以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患有弥漫性脂肪肝一定要引起注意,那么弥漫性脂肪肝有什么危害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下。
长期以来脂肪肝的侵害,患者容易出现一些消化上的症状,并且伴随肝脏损伤,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患者抵抗力下降。
并且在生活、人际以及家庭等方面也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弥漫性脂肪肝有什么危害呢,脂肪肝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肝脏危害:一旦肝内细胞被大量脂肪浸润而成为肝细胞变性脂肪肝,必然会使肝脏正常结构发生系列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消化功能和肝脏正常代谢功能,使人体相关系统,如生化、血浆蛋白、血脂、肝功能、内分泌系统等异常变化。
2.对心脏危害:脂肪肝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有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3.易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0%,脂肪肝患者中合并糖尿病为30%~40%。
脂肪肝与糖尿病两者兼有,将给治疗带来更大困难,后果不堪设想。
4.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使肝脏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差更容易被感染,解毒功能降低,容易造成内毒素、外毒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如何看懂脂肪肝的检测报告如何看懂脂肪肝的检测报告?很多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的时候都会的要一份检查报告,对于脂肪肝患者的检查一样,但是当患者拿到检查报告之后对上面的医学数据真实一头的雾水,根本就不知道到底都是代表了什么,今天就向大家介绍有关脂肪肝的检查报告上的相关数据都是代表了什么:如何看懂脂肪肝的检测报告一看化验单肝功能检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写ast,旧称谷草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写alt,旧称谷丙转移酶)均升高。
谷氨酰基转移酶,(gt)也可升高,约30%严重脂肪肝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碱性磷酸酶(简写alp)升高。
约30%的病人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少数病人有直接胆红素增高和尿胆红素阳性。
血脂检查,脂肪肝患者常有血脂含量增多,表现为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apo b)和总游离脂肪酸的升高,约50%高血脂症者可有肝脏脂肪浸润。
二看b超结果由于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少特异性,b超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应列为本病的首要检查方法。
肝组织脂肪化达到10%时,实时超声图像便可出现异常,达到30-50%以上时超声多可准确诊断。
肝脏呈弥漫性肿大,轮廓较整齐,表面平滑。
肝边缘膨胀变钝。
肝脏切面前半部光点细而密,回声增强,肝实质呈微细致密的强反射光点,深部组织回声减弱。
如肝超声强度明显大于肾脏和脾脏的回声强度,应多考虑为脂肪肝。
超声对重度脂肪肝的诊断率达95%。
体检查出脂肪肝应该怎么办1.先查清病情,有无肝炎和其他并发症。
一般来说,体检中主要与脂肪肝相关的检查是B超、肝功能,但B超结果只显示脂肪肝属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无法指导治疗,需要进一步进行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筛查。
其次,要查清楚是肥胖性、酒精性、快速减肥性、糖尿病性还是药物性脂肪肝,从根源上指导治疗。
此外,观察血糖、血脂、血压、尿酸这些与代谢功能相关的指标。
这些代谢指标,与脂肪肝有一定的关联性。
2.绝对禁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脂肪肝浸润
导语:脂肪肝浸润大家了解吗,如果提到脂肪肝大家应该都知道,它已经是现在社会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脂肪肝浸润只不过是学术用语罢了,大家应该
脂肪肝浸润大家了解吗,如果提到脂肪肝大家应该都知道,它已经是现在社会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脂肪肝浸润只不过是学术用语罢了,大家应该对这样的疾病都要多了解,特别是男性朋友,是很容易患上这样的疾病的,平时总爱喝酒的人患病的几率更高,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一疾病。
什么是脂肪肝浸润
脂肪肝浸润: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称肝脂肪浸润。
肝脂肪浸润是一个病理学上的名词术语。
所谓脂肪肝,是指肝脂肪过量浸润,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或组织学上8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的一种病态。
当浸润的脂肪细胞不被肝脏消耗或运转到其他部位,致使脂肪微滴散布于肝脏之中,减弱了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就叫做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脂肪肝的症状可消失;而伴随脂肪肝的发展,可由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承担着消化、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4%_5%。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肝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肝重量的10%、甚至15%时,就被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发病率增高的原因(日常生活方面)
病因之一:长期酗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局限性浸润型、叶段浸润型、多灶浸润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等疾病临床超声表现及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和注意事项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和局限性脂肪肝两大类,局限性脂肪肝在超声下的声像图变化大,各类型脂肪肝表现各不相同。
肝内脂肪浸润局限在肝的某叶或者局部,显示呈高回声,残留有部分的肝组织回声正常,呈低回声,肝内的回声分布不均匀;只残存小片状的正常或相对正常肝组织回声,呈岛状相对低回声区叫肝岛。
分型局限性浸润型占非均匀性脂肪肝类的11.8%,这种脂肪肝只有小片肝实质浸润,大多发生在肝右叶。
超声表现:致密的强回声团,或单发或数块,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在脂肪浸润较比较严重的时候,在部分强回声团后方可以看到声影,这是重要特征。
这种脂肪肝看做是脂肪肝早期阶段(图1)。
图1叶段浸润型叶段型脂肪肝,占13.7%,这种脂肪肝脂肪浸润强回声区沿肝的叶段分布,分界线跟肝脏的相应间裂吻合,线条平直。
超声表现:斑、片状呈肝段或肝叶样形态分布的强回声区,形态欠规则,内部可见正常行走的管道结构,病变区与正常肝区分界清楚,可涉及整个肝叶;一般以门静脉支血供区域或肝静脉为界。
显示强回声为脂肪肝,弱回声为含脂肪少或正常肝(图2~8)。
图8多灶浸润型多灶型脂肪肝比较少见,约占非均匀性脂肪肝类的7.8%。
超声表现:全肝显示多、发弥散分布的强回声团,其间的肝实质相对正常,显示为弱回声区,整个肝脏断面表现为强、弱回声区混杂相间花斑状。
强回声团亦可部分或小片状融合。
血管可穿行。
弥漫非均匀浸润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6.7%。
超声表现: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脂肪浸润区域),其内出现弱回声区(图9~10)。
图10 弥漫性浸润时残留部分正常肝脏或轻度脂肪肝残存部分好发于肝脏左内叶及右前叶近胆囊区域或门脉左右支前方,形态多样,如残存区较小时,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一般边界较清楚,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
这种小片的残留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肝岛(图11)。
肝脂肪浸润肝脂肪浸润指的是肝内的部分区域有脂肪成分,类似于局灶性的脂肪肝。
而脂肪肝一般是弥漫性全肝都有的情况。
也就是说,比起典型的脂肪肝来,肝脂肪浸润的肝脏脂肪化程度轻一些,范围小一些。
通过控制饮酒、调节饮食、积极锻炼的方法可以恢复肝健康。
什么是肝脂肪浸润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称肝脂肪浸润。
所谓脂肪肝,是指肝脂肪过量浸润,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或组织学上8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的一种病态肝脂肪浸润形成的原因营养不良或体形消瘦者也可导致本病,但肥胖者更易发生。
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
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
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肝脂肪浸润患者的注意事项肝内脂肪浸润的患者主要还是靠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
做到忌酒、忌吃高脂肪、高胆固醇、油炸煎烤的食物,多吃点抗脂肪肝的食物如香菇、蘑菇、蕃茄、蒜苗、大豆、洋葱、茶叶等,合理增加活动量,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控制饮酒、调节饮食、积极锻炼的方法可以恢复肝健康。
胆囊壁毛糙胆囊壁毛糙是胆囊炎的影像表现。
胆囊呈梨形,紧贴在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容积约30-50毫升,有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
胆囊具有收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
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先流入胆囊,通过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浓缩,并贮存起来。
未浓缩的胆汁呈金黄色,浓缩后的胆汁呈空绿色。
进食时(特别是进脂肪性食物时)胆囊收缩,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内,协助脂肪消化。
常见的胆囊病变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人在进餐后,脂肪及胃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把胆汗排进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若胆囊胆管粘膜发炎,胆管阻塞,胆汗排出不畅,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就会受影响。
同时,胆汗中胆固醇与胆酸盐的比例发生改变,胆固醇浓度升高,因而容易发生胆囊胆管结石。
肝脂肪浸润
关于肝脂肪浸润
肝脂肪浸润指的是肝内的部分区域有脂肪成分,类似于局灶性的脂肪肝。
而脂肪肝一般是弥漫性全肝都有的情况。
也就是说,比起典型的脂肪肝来,肝脂肪浸润的肝脏脂肪化程度轻一些,范围小一些。
通过控制饮酒、调节饮食、积极锻炼的方法可以恢复肝健康。
什么是肝脂肪浸润
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称肝脂肪浸润。
所谓脂肪肝,是指肝脂肪过量浸润,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或组织学上8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的一种病态
肝脂肪浸润形成的原因
营养不良或体形消瘦者也可导致本病,但肥胖者更易发生。
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
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
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肝脂肪浸润患者的注意事项
肝内脂肪浸润的患者主要还是靠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
做到忌酒、忌吃高脂肪、高胆固醇、油炸煎烤的食物,多吃点抗脂肪肝的食物如香菇、蘑菇、蕃茄、蒜苗、大豆、洋葱、茶叶等,合理增加活动量,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控制饮酒、调节饮食、积极锻炼的方法可以恢复肝健康。
并不是所有的胖人才会有脂肪肝的!其实脂肪肝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并不只有一个原因的!你现在只是轻度的脂肪肝,很好治疗的!
肝脂肪浸润的危害
脂肪肝具体情况
首先你是不是经常酗酒?如果不是的话就要去医院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看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首先查是否是病毒肝炎,主要就是乙肝5项
肝功能,如果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的话就有可能形成肝内脂肪堆积.
血脂,高血脂是也是形成肝内脂肪形成的主要原因,瘦人不一定血脂不高.
血糖,糖尿病也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嫌麻烦的话还可以检查下胰腺液,不过检查这个的很少很少.如果血糖有问题的话再检查也不迟.
脂肪肝最好别拖,在轻微的时候就治疗好.越严重越难治疗.
最后多运动和注意饮食调节,生活作息习惯也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手段.
脂肪肝给人的误区就是说,只有肥胖才会引起脂肪肝,其实不然,营养过剩,营养不良,熬夜,大量酗酒等都可能导致脂肪肝,所以你平时要多吃些蛋白质高的食物,比如:豆类,瘦肉,鲜奶等。
平时还要注意一下运动,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