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热爱生命(节选)》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节选)》课文及研讨与练习杰克·伦敦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
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这地方的狼很多。
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象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那些狼,时常三三两两地从他前面走过。
但是都避着他。
一则因为它们为数不多,此外,它们要找的是不会搏斗的驯鹿,而这个直立走路的奇怪动物却可能既会抓又会咬。
傍晚时他碰到了许多零乱的骨头,说明狼在这儿咬死过一头野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一面尖叫,一面飞奔,非常活跃。
他端详着这些骨头,它们已经给啃得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份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
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只有活着才感到痛苦。
死并没有什么难过。
死就等于睡觉。
它意味着结束,休息。
那么,为什么他不甘心死呢?但是,他对这些大道理想得并不长久。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
甜蜜蜜的肉味,跟回忆一样隐隐约约,不可捉摸,却引得他要发疯。
他咬紧骨头,使劲地嚼。
有时他咬碎了一点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于是他就用岩石来砸骨头,把它捣成了酱,然后吞到肚里。
匆忙之中,有时也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石头砸了他的指头他并不觉得很痛。
接着下了几天可怕的雨雪。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露宿,什么时候收拾行李。
他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他摔倒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一到垂危的生命火花闪烁起来,微微燃烧的时候,就慢慢向前走。
他已经不再象人那样挣扎了。
逼着他向前走的,是他的生命,因为它不愿意死。
他也不再痛苦了。
他的神经已经变得迟钝麻木,他的脑子里则充满了怪异的幻象和美妙的梦境。
第八课热爱生命(节选)一、【教学目标】1. 潜心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
2. 体会文中人物与环节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处。
3. 品味杰克•伦敦笔下这一硬汉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忍、卓绝的求生意志。
二、【重点难点】1.重点: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 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
北极地带严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二>预习展示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
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政治幻想小说《铁蹄》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三>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2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生命的意义”等。
1.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主题。
1.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重点句子。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4.课堂讲解4.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4.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课堂练习5.1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2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同学间互相评价。
6.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珍惜生活。
四、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讨论热烈,对生命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8课《热爱生命(节选)》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8课《热爱生命(节选)》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8课《热爱生命(节选)》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八课热爱生命(节选)一、【教学目标】1。
潜心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
2. 体会文中人物与环节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处.3. 品味杰克•伦敦笔下这一硬汉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忍、卓绝的求生意志。
二、【重点难点】1.重点: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
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
北极地带严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二>预习展示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热爱生命(节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热爱生命》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旨在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以及对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较深层次的哲理和情感的把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领会其中的哲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其中哲理的思考。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其中的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讲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哲理,引导学生热爱生命。
6.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标题、作者、主要内容、哲理等方面,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课文的主要信息。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思考题答案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8 热爱生命(节选)贝多芬一生坎坷,他尽管遭到命运的不公平待遇,却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凭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谱写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也是如此,他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终生不屈不挠地与厄运搏斗,终于从苦难中崛起,他的一生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歌──生命的凯歌!青年读者──特别是曾在逆境中奋斗的文学青年──都能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中汲取力量,因为他是崛起于社会底层的一个成功者,他的一生是对于厄运的一场殊死战斗,是一首生命的凯歌!1.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4.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坚定信念。
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
在北极地带严寒的自然环境中拼搏的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撼人心魄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苔藓(tái xiǎn)吮(shǔn)吸驯(xún)鹿巉(chán)岩半身不遂(suí)吹毛求疵(cī)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转瞬即逝:形容消失得很快。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歪歪倒倒的样子。
辗转:(身体)翻来覆去。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疵,缺点、毛病。
3.作者链接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在他17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作品,150余篇短篇作品,3部剧作,还有一些自传体作品及随笔、论文等著述。
8 热爱生命(节选)贝多芬一生坎坷,他尽管遭到命运的不公平待遇,却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凭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谱写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也是如此,他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终生不屈不挠地与厄运搏斗,终于从苦难中崛起,他的一生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歌──生命的凯歌!青年读者──特别是曾在逆境中奋斗的文学青年──都能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中汲取力量,因为他是崛起于社会底层的一个成功者,他的一生是对于厄运的一场殊死战斗,是一首生命的凯歌!1.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4.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坚定信念。
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
在北极地带严寒的自然环境中拼搏的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撼人心魄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苔藓(tái xiǎn)吮(shǔn)吸驯(xún)鹿巉(chán)岩半身不遂(suí)吹毛求疵(cī)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转瞬即逝:形容消失得很快。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歪歪倒倒的样子。
辗转:(身体)翻来覆去。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疵,缺点、毛病。
3.作者链接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在他17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作品,150余篇短篇作品,3部剧作,还有一些自传体作品及随笔、论文等著述。
作品主人公基本上都是社会下层人民,所触及的问题有:揭露美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腐败的政治机构;对资本主义社会苦难深渊中的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主张用社会主义革命来改变美国的社会现实;抨击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
因此人们称他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美国的马克思”。
4.背景链接1848年1月下旬,当加利福尼亚木匠马歇尔在美洲河上的哥娄玛附近的锯木厂检查工作进展时,在工厂的尾水道中发现了几片含金石英。
马歇尔带人找遍方圆数里,一无所获。
之后,在撒特要塞(Sutter’s Fort)的一家杂货店老板萨姆·布瑞南戏剧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他购买了一大罐美洲河金土,带到旧金山,四处喧嚷,“金子!金子!来自美洲河的金子!”各处的人们听到消息后就丢下手头的工作,奔向加利福尼亚寻找金子。
先是几十、几百、几千的人,随后是几万、几十万的人,坐着帆船和汽船,驾着驴马,甚至步行,蜂拥而至。
在淘金热中,许多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富翁。
但更多的人并没有发财,那里有着许许多多悲伤的故事。
本文所讲述的就是那许许多多淘金故事中的一个。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
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
他只能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
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
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
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
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
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2.再读课文,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理课文。
【交流点拨】开端:极度饥饿,以驯鹿剩骨维生。
发展:历尽艰辛,发现海边大船。
高潮: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踪。
结局:殊死搏斗,最终战胜病狼。
3.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交流点拨】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二)文本探究按要求精读课文片断,探究下面的问题。
1.精读第二、三段,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心理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交流点拨】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
2.精读第十八、十九段,说说文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作用是什么?【交流点拨】这些描写告诉我们,即使到了生命垂危、令人绝望的关键时刻,“这个人”仍然坚守着做人的道德良知。
虽然他的朋友比尔曾卑鄙地把他抛弃,但他还是没有拿走比尔身旁的那袋金子,也绝不“吮吸比尔的骨头”,人之为人的价值就显示在这里。
3.精读小说高潮部分——人和狼的最后格斗,主人公坚韧顽强、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体现在哪些地方?“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交流点拨】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
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
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象征。
(三)人物赏析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交流点拨】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
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
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
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交流点拨】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
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
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位置。
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
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
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四)主旨探究1.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交流点拨】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
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
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2.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交流点拨】生甲: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
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生乙: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生丙: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困难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生丁: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
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五)特色探究1.小说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与逼真的细节描写。
试着找出几例,仔细体会。
【交流点拨】生甲:课文第三段、第五段对生与死的思索;第八段对自己所处方位的判断等都是心理描写。
生乙:课文中写“这个人”嚼骨头的细节、在水坑边舀鱼的细节、课文最后与狼较量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都非常精彩。
生丙:这些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形象性。
2.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说说小说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点拨】生甲:作者将人物性格及其同恐惧、饥饿和死亡威胁的格斗,一步步一层层地推向高峰,从而唱出了一支人对大自然的胜利之歌。
作者把人物置于极地、荒原,使他不得不与恐惧、饥饿、野兽作斗争,如此铁打的身板,钢样坚硬的意志,顽强的吃苦耐劳的本性,以及经久不衰的元气和精力等都极具传奇色彩。
生乙:小说充满着北极地带严寒大自然的浪漫色彩,很好地表现了人的意志、力量和美德。
主人公的坚毅、刚强和勇敢,面对困苦、灾难打击,自始至终地不向环境和命运屈服,以非凡的毅力为生存而斗争,始终保持人的尊严,这些都具有传奇色彩。
生丙: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
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
四、板书设计饥饿恶劣的天气坚韧顽强这个人体力极度虚弱不畏艰险伤病战胜孤独野兽威胁狼——象征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五、拓展延伸男儿当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