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平法表示
- 格式:ppt
- 大小:347.00 KB
- 文档页数:42
平法标注梁的解读
平法标注梁是指按照标准规定,用缆绳、钢丝或细锯材等缆绳材料绑扎在梁表面上,标注梁的尺寸,型号,等级及梁体的方向等要求的表面标志。
一、传统平法标注的布局方法
1、传统的平法标注以梁中心为基准,将梁尺寸以相同的节距排列,从梁的任一边(上下、左右)开始,依次排列,以隔离距离标准为0.5m。
2、在传统的平法标注中,节距需根据地梁与连接的梁尺寸和型号调整,一般直径大于Φ20mm的梁,相应的节距可以增加至1m,直径小于Φ20mm的节距可继续保持0.5m。
3、平法标注梁的排列方式按照梁的尺寸和型号划分,将梁节点按顺序排列,以方便施工现场对梁进行定位及施工安装。
4、传统的平法标注中,梁外侧需标明梁的尺寸和型号,梁内侧则标明梁体方向及梁体上的承重等级,以便施工现场安装时便于按图纸施工。
二、新型平法标注技术
1、新型平法标注技术采用数控系统,操作更加简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梁的标注,提高了施工效率。
2、新型平法标注技术采用喷码机,可以用绳索、钢绞线或细锯材绑扎梁表面,标注梁心线、尺寸比例、梁体方向及梁体上的承重等级等要求,使标注工作更加容易快捷。
3、采用新型平法标注技术,可以利用激光扫描识别技术识别梁表面的标注,以确保标注的准确性,运用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定位,可实现坐标准确定位,生成标准标签,施工现场便于安装,加快施工进度。
以上就是关于平法标注梁的解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平法表示简单总结2008-12-09 20:00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5)L φ8@100/200 L表示螺旋箍筋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梁平法表示简单经典总结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 ① 223①20 表示上部钢筋为 3 ① 22,下部钢筋为 3 ①20⑵ 20 12, 3①18 表示上部钢筋为 20 12, 下部钢筋为 3①1& ⑶ 4 ① 25, 4①25表示上部钢筋为 4 ① 25, 下部钢筋为 4 ①25。
⑷3 ① 25, 5①25 表示上部钢筋为 3 ① 25,下部钢筋为5 ① 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⑶ 6 ① 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①25,下排为 2①25。
⑷ 2 ① 22+ 2 ① 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0 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 每侧一根 0 12。
⑵ G4O 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 每侧两根 ① 14。
⑶ N2 ① 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 每侧一根 ① 22。
⑷ N4① 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 每侧两根① 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 (标在梁的下部)⑴ 4①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 4①25全部伸入支座内。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 2①25,下排筋4①25。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①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①25,5①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①25伸入支座,3①22,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0 10@100/200(2) 全为双肢箍。
⑵ 0 10@100/200(4)全为四肢箍。
⑶ 0 8@200(2) ⑷ 0 8@100(4)/150(2)双肢箍。
(5)L 0 8@100/200表示箍筋为 表示箍筋为010,加密区间距 100,非加密区间距 0 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0 8,间距为 200,双肢箍。
表示箍筋为 0 8,加密区间距表示箍筋为表示螺旋箍筋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200, 200,150,2①202 ① 22+ (4 ①表示两根 ①20的钢筋, 表示2①22为通长,4$ 12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平面整体表示法——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
平面注写原位标注(特殊数值)集中标注(通用数值)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法梁平法施工图——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梁的配筋图。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1)梁编号(必注值);(2)梁截面尺寸(必注值);(3)梁箍筋(必注值);(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必注值);(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必注值);(6)梁顶面标高高差(选注值)。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梁编号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楼层框架梁KL xx(xx)、(xxA)或(xxB)屋面框架梁WKL xx(xx)、(xxA)或(xxB)框支梁KZL xx(xx)、(xxA)或(xxB)非框架梁L xx(xx)、(xxA)或(xxB)悬挑梁XL xx井字梁JZL xx(xx)、(xxA)或(xxB)注:(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如:K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有缘学习更多驾卫星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悬挑梁不等高截面注写示意表示第四号框架梁,3跨,有一段悬挑梁表示梁的截面尺寸为250×700表示梁的箍筋为HPB300级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两肢箍表示梁上部配置2根直径为22mm HRB400(热轧带肋钢筋)为通长钢筋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根直径为10mm HPB300级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配置2根表示该梁顶面比楼面标高低0.1m有缘学习更多驾卫星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梁原位标注的内容:(1)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1)集中标注集中标注的形式如图所示。
①梁截面标准规则当梁为等截面时,用b×h表示。
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不同时,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
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
例如 13φ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8箍筋,间距为150;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全部为4肢箍。
又如 13φ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8的4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号相联标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
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用2φ22+(2φ12)表示,其中2φ22为通长筋,(2φ12)为架立钢筋。
图附.2.11上部、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的表示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
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隔开。
图附.2.11表示梁上部为3Φ22通长筋,梁下部为4Φ25通长筋。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基础梁的平法表示基础梁的平法表示是一种用于描述基础梁结构特征和计算相应荷载的方法。
它主要基于梁的力学原理和平衡条件,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稳定可靠的基础梁结构。
在进行基础梁的平法表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相关概念和原理。
基础梁是指用于支撑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横跨在地基上的梁。
它承受着来自上部结构(例如楼板、墙体等)以及其他荷载(例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引起的力和力矩。
基础梁的平法表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 确定梁的净跨度:净跨度是指梁在不受支撑的情况下能够横跨的最大距离。
它可以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平面图进行分析来确定。
2. 考虑支撑条件:基础梁通常通过支撑墩或支座承载并传递荷载到地基上。
在进行平法表示时,需要考虑支撑墩或支座的位置、数量和类型等因素。
3. 确定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对其承载能力和刚度有重要影响。
通过结构设计软件或手算,可以确定梁的适当截面形状和尺寸。
4. 建立力学模型:基于梁的静力平衡原理,可以建立一个适当的力学模型来描述梁所受到的外力和内力。
通常可以使用梁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等图形来表示。
5. 根据加载条件进行计算:通过将平衡和力学模型应用于加载条件,可以计算出梁的内力和应力分布。
这些加载条件包括建筑物本身的荷载和其他边界条件,如地震和风荷载。
6. 进行截面验算:在进行平法表示时,还需要对梁的截面进行验算,确保其能够承受外力并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这包括对梁的弯矩、剪力和轴力进行验算。
7. 结果分析和优化设计:最后,根据平法表示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评估梁的结构性能,并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
这可能包括调整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或者改变支撑墩或支座的位置和数量等。
在进行基础梁的平法表示时,工程师通常需要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建筑代码和结构设计手册。
例如在中国,可以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等相关标准。
5梁、柱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学习目标掌握平面整体表示法的三种形式,掌握平面表示法的构件代号,掌握梁、柱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能看懂用平法表示的梁、柱施工图。
学习重点平法表示的梁、柱施工图的读图和识图绘制结构梁、柱施工图,传统的方法是将构件(梁、柱)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使得绘图繁琐且工作量庞大。
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对传统的方法做了重大改革。
目前,平法作为结构施工图的新型设计表示方法,已广为采用。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结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相应的标准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 —1),它是设计者完成柱、梁平法施工图的依据。
在平面布置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有三种: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
无论按哪种方式绘制结构施工图时,都应将所有梁、柱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
类型代号在标准图集中有明确的定义(表5- 1),必须按标准图集中的定义对构件编号,其作用是指明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因为在标准构造详图上已经按图集所定义的构件类型注明代号)。
另外,还应在各类构件的平法施工图中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且结构层楼面标高和结构层高在单项工程中必须统一。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写明以下与平法施工图密切相关的内容:①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②写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③注明抗震设防烈度及结构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详图;④写明各类构件(梁、柱)在其所在部位所选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以确定相应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及最小搭接长度等;⑤写明柱(包括墙柱)纵筋、墙身分布筋、梁上部贯通筋等在具体工程中需接长时所采用的接头形式及有关要求;⑥当具体工程中有特殊要求时,应在施工图中另加说明。
平法标明(梁)一、钢筋1、钢筋分类(1)、依据生产条件的不一样分为:热轧钢筋、冷拉钢筋、热办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等。
A、热轧钢筋(一般钢筋)依据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Ⅰ、Ⅱ、Ⅲ、Ⅳ是罗马字母,读一、二、三、四)。
表示符号:B、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2)、依据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2、钢筋表示二、构件:梁、柱、板、剪力墙、楼梯、基础,此中梁可分为: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悬挑梁。
三、标明。
标明分为集中标明和原位标明。
1、梁种类代号2、梁内配筋形式一:形式二:形式三:形式四:3、梁内钢筋表示4、梁的标明。
标明分集中标明和原位标明。
当在梁上集中标明和原位标明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明优先,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明数值取用。
(1)、集中标明A、标明规则:①、梁代号:详见梁代号表,如:KL 等;②、梁序号: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③、梁跨数:阿拉伯数数字表示,如2;④、有无悬挑低号:一端悬挑注写A,两头悬挑为 B;⑤、截面尺寸:宽╳高,如300╳650;⑥、梁箍筋:钢筋等级 -钢筋直径 -中心间距符号 @-加密区间距 / 非加密区间距 -(肢数)。
如:Ф8@100/200(2)表示箍筋是一级钢直径是 8 加密区间距为 100 非加密区为 200,肢数为 2;⑦、通长筋:表示为“上部通长筋(架立筋);下部通长筋”。
梁上部通长筋为:假如只有通知筋,则表示为:根数+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如: 2Φ25 表示 2 根二级直径是 25 的通长筋。
假如只有架立筋,则表示为:(根数+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假如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表达为通长筋(位于角部)+(架立筋)(位于中间),如:225+( 2φ 12);假如钢筋规格不一样时,则表示为:钢筋1 根数 -钢筋 1 级别 -钢筋 1 直径 +钢筋 2 根数-钢筋 2 级别-钢筋 2 直径,如: 2φ20+ 2φ18 上部通长筋均为 2 根直径 20mm 的 HRB335钢筋(二级钢)和 2 根直径18mm 的 HRB335钢筋(二级钢),此中 2φ20 放在角部, 2φ18 放在中间;假如下部通长筋分排部署,则表示为:钢筋根数 -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 -上排根数 -下排根数,如: 6Φ25 4/2 表示 6 根一级钢筋直径为 25 上排有 4 根下排有 2 根;梁下部通长筋(受力筋):同梁上部通长筋;假如下部通长筋分排部署,则表示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 -钢筋直径 -上排根数 -下排根数,如: 6Φ25 4/2 表示 6 根一级钢筋直径为 25 上排有 4 根下排有 2 根;假如钢筋规格不一样时,则表示为:钢筋 1 根数 -钢筋 1 级别 -钢筋 1 直径 +钢筋 2根数 -钢筋 2 级别 -钢筋 2 直径,如: 2φ20+ 2φ 18 下部通长筋均为 2 根直径 20mm 的 HRB335钢筋(二级钢)和 2 根直径 18mm 的 HRB335钢筋(二级钢),此中 2φ 20 放在角部, 2φ 18 放在中间;⑧、梁侧面纵向结构钢筋或受扭钢筋:侧向结构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450mm 时设置,腰筋部署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地区,两边对称部署;受扭钢筋包含抗扭钢筋和箍筋,抗扭钢筋要求沿梁的截面四个边平均部署,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地区需要部署纵筋,部署抗扭钢筋此后就不再需要部署侧向结构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