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5.86 KB
- 文档页数: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一种利用高精度放射束传递,以非入侵性方式治疗脑内疾病的方法。
它是通过引导系统将放射束聚焦到异常组织上,从而使正常组织受到最小的辐射损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良性和恶性脑内病变,如肿瘤、动脉瘤和神经元疾病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放射肿瘤学和神经放射学等领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核心原理是利用三维空间定位系统精确测量和定位要治疗的病灶。
基于这些定位数据,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放射束准确地照射到病灶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具体治疗过程包括影像学评估、放射学计划和治疗传递。
影像学评估常常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以获取准确的病灶位置和形状信息。
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治疗计划,确定放射束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在治疗传递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佩戴特殊的头架或面面罩,以固定头部位置,保证放射束准确照射到病灶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诸多优点。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因此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病灶定位和准确照射。
它还可以一次性完成治疗,无需分次治疗,减少了盲区的风险。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显著的副作用,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正常生活。
然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对于一些特殊的病灶和位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能无法实现完全覆盖,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式进行补充。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选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费用较高,并且在一些地区可能无法得到普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脑内疾病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放射传递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病灶的精确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RESEARCH WORK引言脑转移瘤是颅内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有20%~4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脑转移[1-2]。
研究表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3-4]。
脑转移瘤患者在接受伽玛刀治疗时,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放疗疗效,准确的摆位可以减少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靶区位移,使靶区接受更精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比较高文超a,王军良a,林鸿宇a,曹井丽a,解传滨b,戴相昆b,王超a,张征召a,张冰a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 第五医学中心放疗科;b. 第一医学中心放疗科,北京 100071[摘 要] 目的 比较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时应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和热塑膜联合负压垫两种固定方式治疗的摆位误差。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0例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热塑膜联合发泡胶,n=10)和B 组(热塑膜联合负压垫,n=10)。
患者分别在核磁定位后及完成首次治疗后,进行Philips大孔径CT扫描,并将两次扫描得到的CT图像传输至大图医疗软件中进行融合配准,得到x(左右)、y(前后)、z(头脚)、R x(前后旋转)、R y(头脚旋转)、R z(左右旋转)6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析A、B两组体位固定的差异。
结果 A组在x、y、z、R x、R y、R 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7±0.04)cm、(0.08±0.05)cm、(0.08±0.04)cm、(0.46±0.39)°、(0.36±0.39)°、(0.42±0.50)°;B组在x、y、z、R x、R y、R 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0.07)cm、(0.09±0.07)cm、(0.27±0.16)cm、(1.40±1.11)°、(0.91±0.34)°、(0.83±1.14)°,A、B两组在y、R z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x、z、R x、R y方向的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肾癌脑转移的疗效徐本华;韩露;林少俊;Touboul E【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039)004【摘要】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肾癌脑转移瘤的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SRS治疗的肾癌脑转移患者26例,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及局部控制率,对潜在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为97.2%,全脑控制率为88.5%,中位生存期为n个月.单因素分析只有转移灶体积是影响生存期的相关因素(P=0.032).结论SRS是肾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肿瘤体积大小影响病人预后.【总页数】2页(P441-442)【作者】徐本华;韩露;林少俊;Touboul E【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疗科,福州,350001;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州,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州,350014;Service deradiothérapie,H6pital Tenon,Paris,France【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25例肺癌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全脑放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J], 马建萍;折虹;郭庆敏;海平2.肺癌脑转移全脑放射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分析 [J], 白永瑞;李莉;侯艳丽;马秀梅;吴旭东;曹鸿斌;戴立言;叶明3.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J], 杨鹏飞;刘雅洁;邓灵波;王树滨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J], 迟维维;王昌惠;潘棉顺5.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J], 杨鹏飞; 刘雅洁; 邓灵波; 王树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eurosurgery: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医脉通2013-04-07
近期发表于《神经外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Neurosurgery 2013
Mar;72(3):317-25,附全文下载]表明,对于进行肿瘤全切术(GDP)且需接受低量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术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是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研究者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Jared Gans博士及其同事指出,“随着多种实体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生存率提高,同时全脑放射治疗的神经认知功能副作用也显现出来。
重要的是要了解替代治疗方案,尤其是SRS作为转移性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辅助治疗的作用。
”
研究概述
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文献回顾,分析了14项研究,共626例患者,评估手术切除后仅实施辅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转移性颅内肿瘤的结局。
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4.3个月。
队列中单发转移灶发病率较高是唯一与总体生存率较高相关的特异性术前或患者因素。
平均83%的患者实现了肿瘤生长粗抑制,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
半数研究发现1年时的中位局部控制率为81%(平均85%)。
局部控制率与放疗后肿瘤体积较小和肿瘤全切(GDP)率独立相关。
49%的患者发生远处颅内复发(失败),29%需要挽救性WBRT,这是研究中最常见的挽救性治疗方法。
粗局部控制率和中位总生存期均不受放射外科治疗边界范围大小的影响。
作者指出,在切除腔周围增加1mm~3mm放疗范围,对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期方面的优势仍存在争议。
作者写道,“大边界导致辐射相关的实质变化,虽然无症状,但有导致认知障碍的风险。
放射治疗导致的并发症如水肿,可能存在少报现象。
”
Gans博士及其研究团队说,“有必要直接比较患者对WBRT和SRS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以充分比较每一种治疗的严重并发症。
”
研究还表明,目标肿瘤体积较小,放射治疗和全切除的疗效好,可增加局部控制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有些人,不闻不问不一定就是忘记了,但一定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沉默太久就会连主动的勇气也会消失。
有时候,我们明明原谅了亲人、好友、情人,却无法真正快乐起来,那是因为,原谅了别人,却忘了原谅自己。
不要在心情最糟糕的时候,用决绝的话语伤害爱你的人、至亲的家人,挚诚的朋友。
所以,请珍惜吧,比起人脉,至亲的亲情、挚诚的友情,其位置始终是放在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