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1.1.种子发芽实验(一)----刘约翰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10
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简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种子发芽跟一定的条件有关,了解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过程与方法:历经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运用对比试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经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莫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试验计划。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我们都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需要土壤,水,合适的温度,阳光,空气等)3、一个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4、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断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该怎样用实验证明呢?(预设:制定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么做?(2)你们预测的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在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没有改变?(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试验中还应该注意什么?4、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
•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5、全课总结。
三、阅读书第4页,种子的发芽实验1、阅读教材的举例,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准备实验盒;纸巾,绿豆•把纸巾折成同实验盒的格子一样大小的厚块,嵌入格子里;•往纸巾上滴水;•用手按出一个小洞种进绿豆。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种子发芽实验(一)_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导入:播放农民播种的flash课件师:同学们能从画面中看出是什么季节吗?生:应该是春季。
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季播种呢?生1: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2:我觉得春天的雨水也比较多,适合植物的生长。
师:同学们的回答也提醒了老师,我国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经有首诗,就是描写这个季节的雨水的,谁记得这首诗?生:是《春夜喜雨》吧。
师:你能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诗吗?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说得非常好。
我们从诗人对春雨的描述之中,也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师:春天还有什么条件适于播种?生:春天的温度适宜,土地变松软了,不像冬天那么硬……师: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春天为播种提供了这么多条件,所以农民要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播种,才会有一年的好收成。
现在假设你是这位农民,在种子播种下去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生:种子是否能发芽或萌发。
师:前面这些材料大家一会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来选取。
我看大家都着急了,但老师现在还不能把材料发给大家,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还要先做一件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生:想一想该怎么做,制定方案,有一个实验计划。
师:对,这样才能不盲目,提高效率。
那好,现在大家就以我们课前分好的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个你们想探究的条件,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是你们自己准备的材料,简要写出你们组的实验计划,我们来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报告,学生课上完成探究计划的制定,探究报告内容见附录)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组探究计划……(教师可针对水分、空气等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如果学生探究的条件较为集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分散)师:大家都在很认真地进行计划的撰写,但是很遗憾,时间到了,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一下,一会儿,你们可以口头汇报。
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实验计划说一说,给大家一个参考?(提示学生应先告诉大家所选择的条件)生:介绍师:我发现大家听的也很认真,同组同学有没有补充?……(同组补充)这个小组的同学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计划制定得非常详细,给大家开了个好头,他们为了做的更好,一定还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来说说这个计划怎么样?(同伴互助)生1:我觉得他们的计划制定很完善。
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教科版
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照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适合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教师摘要板书,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讨论更有针对性。
)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么做?。
1、种子发芽实验(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种子发芽实验(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种子发芽实验(一)》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课。
这是一节典型的假设验证课。
学生已有种植植物的经验,对于植物生长的所需要的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发芽的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
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研究,所以本课就从绿豆发芽所需的条件开始研究,引导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假设、选择控制条件、制定实验计划、观察记录现象、分析整理数据、做出解释的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学生接触的对比实验不多,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所以在学生讨论实验时,要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对种子发芽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和一定的理性认识,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种子的结构和观察过发芽的种子,对“种子发芽实验”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这些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种子发芽实验”的奥秘,而这恰是科学课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
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能力,所以我将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但探究能力有限,缺少持续观察的耐心,所以我将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王畈小学刘乔一、背景《种子的发芽试验》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学习植物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种子的萌发过程,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内容的重要基础。
二、具体目标分析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及成因。
2、能力培养目标:学生经历“实验—观察—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研究培养观察认真分析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重点:组织学生经历科学的实验和探究,将实验的条件和实验的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难点:根据实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总结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五、学生分析我们的学生都是农村长大的,对植物及种子的发芽生长并不陌生。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一定的感知。
同时,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动手实验能力不断在加强,对生活中隐含科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活动的分析能力还不强。
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这节课采用了实验法、分析法、猜想——探究法等方法组织教学。
由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阐明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种子为什么发芽和不发芽的原因,让学生真正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并引深讨论种子发芽的其他外界条件,最后通过小结进行课后延伸学习。
六、教具准备实验种子发芽的杯子、一个花盆、课件、投影仪。
七、本节课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粮食的经历”相关片段。
许许多多的种子存放在仓库里这些粮食和种子是哪里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师: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里不发芽,种到地里种子就会发芽?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吗?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