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
- 格式:ppt
- 大小:384.00 KB
- 文档页数:1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接触生物快一年了,对生物学有一定的认识了,已经学会了一些方法和技能。
初步有了自学的能力、实验能力。
但是因其年龄特点,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还是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能力。
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理解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对刺激所做的反应就是反射,并简单区分简单、复杂反射,但对反射弧的结构基础以及反射的形成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解析】生活中,我们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刺激,而做出千奇百怪的反应,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反应就是我们的神经调节----反射,也从来没有研究过反射是通过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和反射弧是初中最抽象、最难理解的内容之一,因此,学好这节内容,不但让同学们明白自己各种反射产生的原因、过程,更重要的是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设计思想】本节课在设计上力图体现生物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玩乐中学习,故在“反射”这个概念的学习中,从蜡烛游戏和拍手游戏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对反射这个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次,通过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膝跳反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在合作性学习中深刻领会反射的内涵,又让学生列举反射的例子,拓展反射的外延,是否受大脑控制而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而在“反射弧”这个概念的学习中,让学生用手慢慢接近蜡烛,体会缩手反射的整个过程及原因,接着观看“反射弧的结构,缩手反射”的视频讲解,让抽象概念具体化、想象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能够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描述反射弧的构成。
3.能够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4.了解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的结构3.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资源与工具】1.教师准备:做膝跳反射用的带橡皮头的小槌、蜡烛、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完成导学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活的一:点燃蜡烛,找个学生用手去接近蜡烛,让学生观察做实验的同学的反应,可以看到当手突然碰到很烫的东西时,手就会立刻缩回来。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教学目标: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教学重点: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1、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创新点: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与反应速度有关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深刻体会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好!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一起做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拍手。
两个同学一组,左手背后,伸出右手。
甲同学掌心朝下,乙同学掌心朝上(即两人掌心相对),相距一拳远。
甲去拍打乙的手掌,乙的手掌及时射闪,打中者为胜。
然后两人交换。
打中次数多的为胜利方。
2分钟计时开始。
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2分钟后)师:刚才活动的胜利方举手。
祝贺你们!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活动:抓手指。
仍然是两个同学一组,左手背后,伸出右手做活动。
甲同学右手的掌心朝上,乙同学伸出右手的食指,指尖朝下,指向对方的掌心并离掌心一指远。
准备好后,甲去抓乙的食指,乙躲避,抓住为胜。
然后,两人交换。
抓住次数多的为胜利方。
2分钟计时开始。
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气氛很活跃)(2分钟后)师:在刚才的活动中胜利方举手。
祝贺大家!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做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生:神经系统。
师: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生: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师:的确,人的每一个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完成的。
那么,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演示课件,出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什么是反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通过神经反射产生动作等;2.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1.理解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2.通过神经反射产生动作:–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不同类型的神经反射;–神经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疑问引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学习环节:–通过PPT介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演示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结合生活场景,讲解神经反射的应用;3.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讲解概念和理论;2.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3.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4.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场景,讲解神经反射的应用。
教学评估与反馈在学习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和提高学习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关于生物学中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教学,通过本课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分析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2.实验操作难度大:针对神经反射的实验演示,由于设备和条件的限制,实验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3.方法多样性不足:教学方法的应用较为单一,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1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知识点2反射弧4.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的反射过程。
(1)过程:①感受器:手指皮肤中有许多感受热刺激的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感受到热的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②传入神经: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特定的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了“烫”这一信号后,立刻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迅速将来自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这些手指肌肉中的神经末梢。
⑤效应器: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效应器。
(2)在完成这个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烫。
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
5.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人体能完成许许多多的反射,具有许许多多的反射弧。
这些反射弧有着共同的结构模式。
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知识点3反射的类型6.简单反射: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
7.复杂反射: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如听到上课铃走到教室;听到汽车喇叭向路旁躲避。
8.人类特有的反射: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下,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9.测定反应速度:(1)刻度值的大小可以反映人的反应速度。
(2)测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时,需要重复测量,求取平均值。
知识点1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B.反射弧C.神经元D.细胞体2.[教材习题变式]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C )A.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的阵阵掌声B.熟睡的人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C.草履虫游向食物D.司机遇突发情况紧急刹车知识点2反射弧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B )A.反射B.反射弧C.神经元D.大脑皮层4.在反射弧的结构中,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 )A.感受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D.效应器5.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①是感受器B.③是神经中枢C.④是传入神经D.⑤是效应器6.短跑运动员一听到枪声就跑,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B )A.耳→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B.耳→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C.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D.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知识点3反射的类型7.下列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 )A.吃棒棒糖分泌唾液B.听到铃声进教室C.海豚顶球表演D.小狗看到主人摇尾巴8.下列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D )A.杯弓蛇影B.谈梅止渴C.画饼充饥D.迎风流泪9.[江西中考]从类型上看,下列反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A.望梅止渴B.谈虎色变C.老马识途D.雄鸡报晓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既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B.反射的完成必须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结构C.反射需要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参与D.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小华在街上看到久违的好朋友,立即兴奋地挥手打招呼。
七年级下册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调节过程。
神经调节分为两种基本方式:内分泌调节和神经递质调节。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指通过内分泌激素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调节生理功能的过程。
内分泌系统主要由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组成,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再分泌对应的激素作用于靶器官,从而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
神经递质调节:神经递质调节是指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分子与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进而调节生理过程。
神经递质包括多种不同种类,如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它们通过作用于不同的受体来实现不同的生理调节作用。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释放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而副交感神经系统释放的乙酰胆碱则可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综上所述,神经调节是通过内分泌调节和神经递质调节两种方式来调节生理功能的。
这些调节机制是我们身体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初中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总结得出反射的概念;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能力目标】小组独立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得出反射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生物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膝跳反射实验的完成,学生能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难点】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什么是反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实例导入。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来回想一下,当我们的手指碰到一个铁钉时,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同学:我会快速的缩手,然后手指会感到疼痛。
老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呢?大家再来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时,总是东倒西歪,身体总是和大脑闹别扭,最终大家又是怎么样学会的呢?同学:练习了很多次。
老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够坚持。
大家来看下我们上面提出的这两个例子,启发大家得出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
提出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二)新课讲授1.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反射呢?组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实验。
(1)分组实验,同桌两人为一组。
老师讲述试验规则:两人轮换进行实验,其中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凳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很自然的搭在这条腿上。
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测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
(如果同学不是很清楚的话,请班长配合老师完成实验,给同学们做示范)(2)接下来组织同学开始实验。
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下台进行具体的指导,观察同学们基本完成实验后,请第二小组汇报观察的实验结果,别的小组进行补充。
得出实验现象小腿会突然抬起,接着提出问题,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预设有的同学回答不受大脑的控制,受脊髓的控制。
教学设计教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1课时)主题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生物学》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是在学习了“神经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神经调节”的知识。
在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反射和反射弧。
其中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完成过程的内容都比较抽象并很难理解,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
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1.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索,愿意与人合作。
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
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2.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膝跳反射”等生命现象已有所体验或有所耳闻,但就其原因还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
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对“神经系统的组成”进行了学习,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已有了实践和理论基础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难点)②通过“观察膝跳反射”实验及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重点)③理解反射的概念。
2.能力目标①能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
②能画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并能说明各部分的功能和反射的过程。
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膝跳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养成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翻转模式,课前预习—用录屏软件录制课件制作成“微视频”,使课前预习变得有趣味性。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情境导入,给学生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下册生物神经调节基本方式
在生物学中,神经调节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
七年级下册生物中,主要介绍了两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即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冲动是神经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神经细胞(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导来实现。
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兴奋传导: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种电兴奋,即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的细胞膜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的轴突中传导,通过神经纤维向目标细胞或神经元传递。
神经冲动的传递到目标细胞:神经冲动到达目标细胞时,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实现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存在于神经元的突触部位。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会促使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神经冲动到达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元的轴突中传导,最终到达突触(神经元与目标细胞之间的连接点)。
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冲动的到来会促使突触中的神经递质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与目标细胞结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会扩散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目标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触发下一步的生理反应。
这些基本方式实现了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系统能够传递和调节各种信息,从而对身体的功能和行为产生影响。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过程、意义,测定反应速度。
教材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既紧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主题,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组织好膝跳反射的学生实验,要求每个同学都观察到膝跳反射的现象。
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措施,一是选准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二是叩击时机应是趁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时。
实验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根据膝跳反射的实验,自己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关于反射弧的教学,应当首先充分利用“缩手反射示意图”和事例,要求学生真正看懂该示意图,并根据该图试着写出该反射通过的神经结构——反射弧。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关于反射类型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举一些反射的事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反射的反射弧是否一定要经过大脑皮层,进而归纳出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主要区别。
在复杂的反射中,还可以区分出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和无关的反射,强调前者是人类特有的,因为人类有语言中枢。
在这里应多引导学生举出事例,如吃过酸梅再看见“酸梅”的字样而流涎、根据口令做操等等,以加深理解。
对于学生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因为这是第一次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到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为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在第1节课结束时,布置各学习小组围绕“测定反应速度”作探究设计;要求在第2节课前各小组应就设计方案与教师交流,教师应给予帮助和指导。
第2节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剖析点评一个有创意的设计。
教师应鼓励和表扬有创意的假设和可操作的设计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