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2 人口
- 格式:docx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7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人口一.选择题(共24小题)1.我国人口分布疏密区的界线是()A.秦岭—淮河线B.黑河—腾冲线C.400mm等降水量线D.1月0℃等温线2.关于我国的人口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C.集中分布在中小城市D.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B.自然资源C.经济收入D.国家政策4.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日本移民是巴西人口组成之一,主要聚居在巴西东南部,早期日本移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巴西吸引日本移民的自然资源主要是()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海洋资源D.森林资源随着我国产业和人口进入新的重构阶段,人口回流成为新常态,其中县城和乡镇是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目的地,主要以“创业回流”“购房回流”类型为主,近年来,武汉市周边市,县人口回流现象明显。
如图示意武汉市与周边市、县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县城和乡镇是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目的地,主要是县城和乡镇()②就业机会多②基础设施完善③生活成本低④行业门槛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图示区域出现人口回流,其最可能先大规模回流至()A.汉川B.黄冈C.潜江D.武汉7.人口回流对图示区域的影响是()A.缓解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B.缓解武汉劳动力不足问题C.有利于县城产业结构调整D.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呈现出短时段流动、农村人口占比高、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式流动为主的特点,但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并不高。
如图为东北地区流出人口在不同省份选择空间分布格局图(箭头粗细代表人数多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迁入华北、华东相比,东北人口迁入西南地区的迁移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距离较远②文化相近③经济较差④气候较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不高的主要原因是()A.户籍落户政策吸引力小B.地区人文环境差异较大C.人口流动管理政策严格D.农村户籍所带来的福利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10﹣11题。
2021 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人口、城市与交通知识梳理:1.不一样人口增添模式的影响剖析不一样人口增添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添率不一样,致使人口增添的速度不一样,对社会经济展开的影响也不一样。
这类影响有益有弊,如以以下图所示 :2.人口增添问题的剖析思路(1)看清要求弄清问题考察的是人口的自然增添仍是人口的增添,考察的是增添的速度仍是增添的数目。
(2)进行剖析①考察人口的自然增添,假定考察增添的速度时 ,只考虑人口自然增添率即可 ;假定考察增添的数目时,既要考虑人口自然增添率,又要考虑人口的基数大小。
②当考察人口的增添时 ,既要考虑人口的自然增添 ,还要考虑人口的迁徙。
同步练习: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含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
以以下图是上海市2005 — 2021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
读图 ,达成 1~3 题。
1.以下对于上海户籍人口数目变化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2005 — 2021年连续高速增添B.2021 — 2021年出现快速降落C.2005 — 2021年保持相对安稳D.2021 — 2021年出现快速上涨2.在 2005 — 2021年时期 ,上海市 ()A.外来人口超出户籍人口B.人口增添率不停降落C.人口均匀年纪不停增添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3.2021 年后常住外来人口初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以下哪个要素相关?()A.国家增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B.上海市进行家产构造调整和家产升级C.国家实行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上海市与其余城市之间差距减小分析 :第 1 题,图示 2005—2021 年间 ,上海市总人口变化趋势与外来人口变化趋势一致 ,说明上海该时间段人口增添的数目主要来自外来人口迁入 ,那么上海该时间段内的户籍人口数目保持相对安稳。
第 2 题,外来人口主假如青壮年,大批迁入会使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人口均匀年纪降落 ,D 项正确、 C 项错误。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原因举例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带、沙漠戈壁地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地区人口稠密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平原人口多于高原。
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都这样,如巴西的亚马孙平原,虽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呈正相关。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②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
③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3)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3.三种观点观点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中间者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四、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热点考点集锦人口(学生版)【高考命题剖析】本专题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城市的空间形态、结构,功能区的形成,城市的发展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如2011福建高考文综3~4题、2011江苏高考、2011山东高考文综、2011广东高考文综等。
从考查方式上看,有综合题也有选择题。
但常以图表资料、区域图或与现实相关的图文材料为呈现方式。
从能力考查看,主要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考冲刺策略】本专题在高考中多以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各种表格或文字材料等为背景,考查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人口容量及各种人口问题,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记忆造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人口迁移等的原因及其带来的问题、影响。
2.重点加强不同形状的人口增长模式图、年龄构成图、人口迁移图等判读能力的突破。
3.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人口问题可能为热点,以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图表为背景,以热点或重点区域重大环境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阅读图表的能力,加强这方面能力训练【核心考点整合拓展】核心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明确人口的增长模式、影响及对策,掌握人口增长过快的影响和老龄化问题,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效应。
1.人口增长模式、问题及措施人口过快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人口过快增长将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
(1)粮食供给不足。
(2)就业问题严峻。
(3)人民生活贫困。
(4)妨碍高素质人力资源形成。
(5)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3.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人口老龄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口过缓增长的必然趋势。
但是人口过度老龄化会引起一系列问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具备一定的人口吸引力是城镇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海南省政府公布的《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预测,受自贸区(港)建设、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以及季节性休假和健康养老迁移流动等因素影响,该省未来人口总规模将继续增长。
下图为海南省2018年各市(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概括海南省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分析大量外来人口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该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占比)之比叫做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和将来的人口流向。
当匹配度大于1,经济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聚程度,意味着该地区单位人口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出,进而获得更高收入。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除港澳台外各省匹配度。
(2)根据GDP与人口匹配度的差异说明我国人口的大致流向。
(3)评价T≥2的地区人口流向对该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人口流动主要的驱动因素,一是收入差距等经济因素,二是人口管理政策。
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我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地区,但是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在采取“控人”政策,导致人口增幅减小;安徽、陕西在采取大规模“抢人”政策,且效果非常明显,成为人口净流入的“大黑马”。
下图为“2018年我国部分省市人口流动分布(单位:万人)示意图”。
(1)简述安徽、陕西成为人口净流入“大黑马”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2)解析近年来北京人口增幅逐渐减小的原因。
(3)简析黑龙江省近年来外迁人口不断增多的原因。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每隔五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包括预测)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必考考点训练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黑河—腾冲一线为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
(1)据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简述图中人口密集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3)人口潜力指数指的是目前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试分析广东省人口潜力指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707万人。
加拿大能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世界上社会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
下图为加拿大人口、矿产、铁路分布示意图。
(1)简述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分析加拿大北冰洋沿岸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
(3)有人认为加拿大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其理由。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开始,采用入户方式调查人口基本项目。
左图为“五普城乡人口结构图”,右图为“六普城乡人口结构图”。
(1)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描述第六次人口普查15-49岁年龄段城乡人口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及原因。
(2)分析我国西北部地广人稀的现状短时期不能改变的原因。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区域一定经济发展水平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用地区经济总量除以人均经济量可得出。
资源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区域一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用地区资源总量除以人均资源量可得出。
下表示意经济—资源匹配模型。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大量集聚、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该省人均耕地面积将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将持续恶化下图示意2013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经济一资源匹配类型。
类型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2)提出优化黔东南州经济一资源匹配类型的可行性措施。
5、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2011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5.292%。
材料二:2011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材料三:2011年初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据材料一说明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2)据图说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将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问题及措施。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材料2: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2)三亚市流动人口___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市的产业结构可能以___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调查发现三亚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三亚市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是____。
主要原因为____。
(4)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达3.267亿,为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
美国人口数量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夏季干旱,冬季多雨。
加州经济总量高,境内有洛杉矶、旧金山等大都市,硅谷的电子工业发达,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下图分别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美国本土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华盛顿和旧金山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据图中信息,描述美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近年来大量人口从东北部迁入加利福尼亚州,简述其原因。
(3)说明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的影响。
4、阅读驻马店市某县建国以来部分年份的户籍人口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1970年该县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为型,请说出判断依据。
(2)简析1970年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的原因。
微专题精选12:人口【知识归纳】1.注意人口统计图中的数据或单位,是“万人”还是“百万人”,是“%”还是“‰”。
2.注意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数量=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该地区人口迁移数量。
3.注意人口增长数量可正、可负、可为零。
4.当人口增长率为正值时,总人口持续增长。
当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总人口持续减少。
当人口增长率为零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由正值转向负值,人口增长率为零时,则总人口最多;第二,由负值转向正值,人口增长率为零时,则总人口最少;第三,人口增长率一直为零时,总人口保持稳定。
5.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说明人口以迁入为主;反之,以迁出为主。
【典题精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1-2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2008~2014年,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高考报考98.8 95.9 95.24 85.5 80.5 75.8 72.4人数/万人3.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大量迁出B.适龄学生数量减少C.出国留学人数增加D.男女比例不平衡4.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减少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劳动力素质下降B.男女比例失衡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5.不能有效应对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措施是( )A.全面放开二孩B.延迟退休C.提高人口素质D.平衡性别比例如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8.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9.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
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
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
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
读图完成10-12题。
10.X2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11.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相当B.X3年龄段内随年龄增长人口迁移率稳步下降C.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D.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12.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 )A.X1B.X2C.X3D.X1与X2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3-14题。
13.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14.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B. 天津市C. 上海市D. 重庆市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5-16题。
15. 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16. 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 人均消费剧增B. 老龄化进程趋缓C. 人均收入剧降D. 劳动力供给过剩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7~18题17.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18.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9~20题。
19.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0.“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
如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完成11~22题。
21.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C.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22.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经济矿产开发 B.环境生态保护C.政策国土开发 D.军事加强国防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23~24题。
23.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24.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 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答案详解】1.B2.B 【解析】第1题,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
B正确。
第2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故上海人口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B正确。
3.B4.D5.D 【解析】第3题,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导致适龄学生数量减少,所以高考报考人数减少;河南省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出国留学人数即使有所增加,影响也较小;性别比对高考报考人数影响不大。
选B。
第4题,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说明未来几年河南省劳动力将减少,而劳动力减少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选D。
第5题,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说明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减少。
全面放开二孩、延迟退休、提高人口素质都可以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平衡性别比例与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关系不大。
选D。
6.C7.A 【解析】第6题,江西省净迁移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移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正确。
第7题,由图中可知,北京、天津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入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加剧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人地矛盾,导致交通、住宅等压力增大,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降低了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正确、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无关,故B错误;广东、浙江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不大,故C错误。
8.B 9.B 【解析】第8题,城市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主要是城市提供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
选B正确。
第9题,资料所示迁入人口主要是15-44岁的青壮年人口,育龄人口,将会使城市的儿童人口增加,需增加中小幼教师;而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这三种职业人员联系不明显,不是该市郊区最需要的职业人员。
选B正确。
10.B 11.C 12.B 【解析】第10题,根据横轴的年龄,X2年龄段属于劳动力人口,美国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B对。
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家庭因素不是影响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C、D错。
第11题,根据图中迁移率曲线,目前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差异大,A错误。
X3年龄段内随年龄增长,人口迁移率先上升,后下降,B错误。
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
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C正确。
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迁移儿童和老人,D错误。
第12题,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
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是控制人口增长,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
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X2,B对。
X3是老龄人口,不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C错。
13.C 14.D 【解析】解答本题最佳的方法是先做第14题,因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差值达到300-400万,这说明这部分人口肯定外出了,而四个直辖市中三个在沿海,只有重庆在内地,才有可能有这么大规模人口流出,所以第14题选D 重庆市。
此时在看第13题,流出人口明显多于流入人口,A排除;人口年龄结构和比重看不出,排除B;人口总数确实在增长,但有可能是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即可,并不能说明自然增长率在增长,排除D;据图2006年是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距是400万,到2016年,差距约350万,说明很多劳动力回乡,劳动力需求增加,答案选C。
15.C 16.B 【解析】第15题,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