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讲稿——韩少辉,主讲:于有东
- 格式:ppt
- 大小:25.18 MB
- 文档页数:69
汉隶的特征(一)字形扁方,左右分展汉隶大多是写在竹简上的,为节约竹料,减轻「书」的重量,方便阅读和携带,需要在狭长的简面上容纳更多的字,于是笔划上下紧缩。
又为了要使字迹清楚,所以点画左右分展,以尽量利用简面的宽度(简书多为一简一行),这样就形成了隶书内紧外松,左右分展,形体扁方的特征.(二)变圆为方,变连为断篆体的字框呈「○」形;隶体以方折为主,提按分明,或有圆转,也含有方意,字框呈「□」形。
篆书圆转的拐弯,在隶书中变为直线的方折,这是汉字书写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
因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再者直线较弧线易于书写。
篆书中不少连贯的笔画,在隶书中每断为短画。
(三)欹侧之势,变化之妙篆书「取力弇气长」笔势缓慢且多对称之体,呈现出端庄静穆之美;隶书「取势险节短」奋笔短速,流露出欹侧变化之妙。
即使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如「固、国、圆」之类,隶书也要采取独骏一角的手段,来打破篆书的圆润均衡。
(四)独奋一笔,摇曳生姿最具隶书特色的笔画是集「蚕头」、「雁尾」于一身的波画,其次是具有波画某些特征的掠(撇)和磔(捺)。
掠尾之形近似「蚕头」,磔尾即雁尾,磔的形状酷似斜置的波画。
波、掠、磔因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抒情味,而成为独奋一笔的对象。
所谓独奋一笔,是指在一个字中,特意突出某一笔道,将它写得格外雄建超拔.只要其它笔画安置得当,独奋一笔非但不会破坏字的整体均衡,反而能形成点画的鲜明对比。
而体势得摇曳多姿,又可获得于不平衡处取平衡,险绝中见平正的艺术效果.(五)笔法复杂,点画众多隶书作为由篆及楷的过渡字体,它的笔法和点画,比篆书多而比楷书少。
篆书只有点、直、弧三种笔画,且粗细相同,缺少变化,被称为「一笔书」。
隶书的行笔加大了提按的幅度,丰富了快慢节奏,由此形成许多不同型态的笔画。
二、汉隶的口诀(一)苍劲古拙:隶书的装饰性强,线条要朴拙典雅,刚劲有力,富于变化,笔势要雄伟厚重,切忌圆滑板滞。
(二)如龟如鳖:隶书的字形要像龟鳖那样扁.(三) 横平竖直:横画要像水平线那样平,竖画要直如绳,但是又要有起伏动宕,不可僵硬。
吴让之篆书风格特征浅谈作者:王明茗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第2期王明茗【摘要】篆书,相较之隶、草、真、行无疑是最早出现并且具有独立意义地位的一种书体,历经千年的沉寂,清朝成为继秦后又一个篆书兴盛时期。
吴让之(1799-1870)作为清中叶继邓石如(1743-1805)之后的又一位篆书大家,地位举足轻重。
通过对吴让之成熟期的篆书笔法和字法进行细致分析,以更深入地欣赏他的作品。
【关键词】吴让之;笔法;字法【中图分类号】J29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3-0039-04【作者简介】王明茗,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南京,210046)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
方小壮作《仇高驰篆书千字文》序写道:“秦李斯、唐李阳冰为篆书者楷模。
自唐而下,南唐徐骑省,宋张谦仲、喻湍石足相伯仲。
宋而后,有赵松雪、吴子行、周伯温、吴孟思擅名一时;明徐子仁则饮誉当代。
降至清中叶后,王若林、丁敬身、钱献之、洪稚存、杨子与、吴请卿,乃至近代王福庵一脉,皆规模‘二李’——起笔藏锋敛毫,行笔中锋,收笔多垂露,笔画停匀,讲究对称,字形方整,结体疏松古拙。
诸篆书名家或师《石鼓》或参钟鼎籀书,虽评者誉称‘远接前秦’‘情参钟鼎’,然工致多于神情,用笔、结体均未能标异于前贤。
乾隆、嘉庆年间,怀宁邓石如出,用笔以中锋为主,悬针、垂露兼容,笔画间搭接富装饰意味且聚节奏变化,结体修长妍美,开婉约留美之先河。
”吴让之(1799-1870)是清中叶继邓石如(1743-1805)之后的又一位篆书大家,书、画、印等艺术创作中也有杰出的成就。
他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而包世臣又极其推崇先辈邓石如,这种关系使得吴让之的篆书直接受到了邓石如的影响。
吴让之是最早受邓石如影响的篆书家,之后的赵之谦、吴昌硕、王福庵等人又受吴让之的影响,所以吴让之的地位举足轻重。
课题:隶书知识与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隶书的特征及开展历史2、通过欣赏隶书作品学会隶书的鉴赏方法3、培养对隶书的兴趣教学重点:隶书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鉴赏隶书作品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隶书作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央视网《翰墨春秋一一甘谷汉简》的视频并提出问题:刚才那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什么?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刚才那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出土的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上面用隶书书体写满了文字隶书具有哪些特点?引入课题《隶书知识与赏析》(二)仔细观察,感知隶书1、教师展示《石门颂》拓片和《马王堆帛书》并提出问题:这些隶书作品都书写了怎样的内容?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隶书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2、学生独立思考回答3、教师总结(三)交流探讨,认识隶书1、教师展示其他书法家的隶书作品并提出问题:这些隶书作品在笔法和章法上有什么特点?2、同桌交流讨论回答3、教师总结(四)布置活动1、学生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隶书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功能2、从课本上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隶书作品,尝试着赏析。
3、教师巡回指导(五)交流评价,小结作业1、各组代表自愿上台交流2、教师评价总结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隶书作品,写一份小小的鉴赏报告,谈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板书设计:隶书知识与赏析1、笔法2、章法3、艺术价值(甘谷县石门隧道西壁的马王堆汉墓里曹全让伊秉绶用礼器作火烧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隶书知识与赏析,接下来我将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屏幕上的这段视频,大家认真看, 一会儿老师要提问题哟。
好,谁能告诉老师,刚才那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嗯,好,你来说,你说:你看见很多汉代遗留下来的简牍,好,请坐。
这位女同学,你再来说一下,你还观察到了什么?你说:这些汉简出土于一个刘姓家族的墓中,每一枚的正面都用隶书抄写了很多文字,你观察得很仔细,如果下次回答下列问题时声音再响亮一些,让其他同学都能听到就更好了,请坐。
隶书三十六口诀隶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其特点是规整、工整、刚劲有力。
隶书三十六口诀是隶书书法家钟绍京所总结的关于隶书的要点,分为“点画”、“结体”、“行间”、“笔画”、“墨池”五个方面,共36句口诀。
这些口诀不仅是隶书书法家学习隶书的必备知识,也是普通人了解隶书的好方法。
以下是隶书三十六口诀:【点画口诀】1. 点用阴部多呈正方。
2. 画肩脚止止要撇。
3. 点间融为切似削。
4. 画地撐天零四棱。
5. 点草逢过笔脚压。
6. 画要聚腰下残忽。
7. 点推衣出常左陷。
8. 画舌尖下似欲射。
【结体口诀】9. 首饰豆腐达向顶。
10. 平开待草有二音。
11. 抱钩小菱皆顶皆歪。
12. 心中压胸逐口寻。
13. 疾中平贴勾流通。
14. 问字外围要向右。
15. 间间衣字门上开。
【行间口诀】16. 动中顶牵手一摩。
17. 低头下看盆地多。
18. 上开下脱钩底倒。
19. 井形中处欲顶高。
20. 大钩坑桥箭似游。
21. 假杨柳蒲重重举。
22. 含三脚掠头下俯。
【笔画口诀】23. 急上急下看若蹲。
24. 掉头盆口欲之胡。
25. 齦口旁散两点鱼。
26. 下折中间凭一枚。
27. 常压分明九字头。
28. 炯炯横金鱼突出。
【墨池口诀】29. 把脉下笔少增加。
30. 捻水斜浸两膊条。
31. 活汁不丰应自赊。
32. 醉梦争如真后多。
33. 马尾开翅创新格。
34. 苦笔砚心多力拔。
35. 持节到底自然奇。
36. 隶研法求大妙理。
隶书运笔技巧和方法隶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要想在写隶书时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笔势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运笔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隶书运笔的技巧,帮助读者在练习隶书时更加得心应手。
一、持笔技巧首先,正确的持笔姿势对于书写隶书至关重要。
持笔时,握笔要稳,以保证笔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建议将笔握在中间位置,既不要太靠近笔头,也不要太靠近笔杆。
同时,要注意控制握笔的力度,不要用力过大,否则会影响书写的流畅性和美感。
二、笔法练习在练习隶书时,要重点练习基本的笔法,如勾、折、横、竖等。
这些基本笔法是隶书的基础,熟练掌握后才能写出工整、美观的隶书字体。
在练习时,可以逐渐加大练习难度,尝试书写不同长度和复杂度的字体,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三、节奏感和力度掌握隶书的特点之一是节奏感强,要想写出有韵律感的隶书字体,需要掌握节奏和力度的变化。
在书写时,要根据字体的结构和字形的变化调整节奏和力度,以使整体字体显得生动、有力度。
在练习时,可以多加练习写一些有节奏感的短句,以提升自己的节奏感和力度掌握能力。
四、整体布局与结构在书写隶书时,要注意整体布局和结构的设计。
隶书虽然注重笔画的纵横交错,但整体布局也至关重要。
要想写出端庄大气的隶书作品,需要在书写前先做好结构布局的设计,掌握好字体的整体结构和比例关系。
同时,要注重字形的连贯性和整体清晰度,避免出现断断续续、松散无力的情况。
五、不断练习和反思最后,要想在隶书书法中取得更好的进步,就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练习和反思。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技巧。
在练习时,要及时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反思、调整,并在下一次的练习中加以改进,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隶书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隶书运笔技巧和方法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磨练的过程。
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和钻研,加之天赋和热情,才能在隶书书法领域中获得更好的成就和进步。
希望读者在练习隶书时能够不懈努力,勇敢尝试,终能写出优美的隶书作品。
第一部分隶书基本点画的运笔点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同形态而变化。
它是其它笔画的浓缩。
有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捺点、横挑点、上对点、下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以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
要写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
(1)逆锋落笔上行;(2)转笔回锋向右下;(3)顿笔向左下出锋。
横横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是从篆书中继承而来,藏头裹尾、平中寓曲。
要写得充实稳健、果断利落、粗细均匀。
藏锋逆入,忌顿头;圆笔用转法调整笔锋,方笔以折法调整笔锋;中锋提按,宜稳实;回锋书笔,须自然。
(1)将笔逆锋向左行;(2)笔锋回折向右;(3)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4)稍(5)微停顿后轻提向左回收。
竖竖画写法与横画大致相同,只不过由横写改成竖写。
除了横写的要求外,要注意收笔时切忌写成楷书的垂露。
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顿笔收锋。
(1)笔锋向上逆行;(2)笔锋回折向下,(3)圆笔用使转法,(4)方笔用折切(5)法;(6)中锋微提按往下运行;(7)笔锋略顿后自然向上收锋。
撇画有短撇、长撇两类。
短撇分顺写和逆写;长撇的收笔有钩、圆、尖、方等不同的形状。
做到藏锋逆入,中锋向左下略快行笔,收笔根据笔画末端要求,稍微停顿或向上出锋,或回锋收笔,或自然上提,视各字不同的结体和笔画而应用。
(1)逆锋向上;(2)稍(3)停后向左下折锋;(4)中锋向左下略快运笔;(5)稍(6)停驻后轻提,(7)回锋收笔。
捺亦称(磔),或叫雁尾,是显示隶书特点主要的笔画。
捺画分平捺和斜捺两种。
落笔藏锋逆入,中锋向右斜下行,铺开笔毫向右缓提,出锋如何视结构如何而定。
锋芒要求稳重有力度,并逐步达到尾端。
(1)逆锋向左上;(2)略顿转笔向右下运行;(3)中锋渐行渐按;(4)重按缓慢向右提捺出,(5)以全身之力送到锋尖,(6)气贯尾端。
钩画亦是显示隶书笔法特点的笔画之一。
有左钩、右钩两大类。
分斜钩、折钩、横钩、竖钩等,隶书的钩较特别,不象楷、行书的钩上挑和短小,而是写得较长平,转而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