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模式图表:
- 格式:doc
- 大小:53.61 KB
- 文档页数:11
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布鲁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维度分类二维分类框架运用举例教育目标(educationalobjectives)同教育目的或宗旨(aim,purposesandgoal)关系密切,在课程改革中又紧紧地同内容标准(contentstandards)或课程标准(curriculumstandards)联系在一起。
但不管我们怎么称呼,教育目标在系统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简单的说,我们希望学习者学会的东西,既是教学的预期结果,也就是教学的目标;而教学活动,像阅读教材,做实验,参观旅行等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的手段。
所以,教学活动不是目标。
同理,测验本身也不是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对教育目标作出分类。
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坚持以学习者为取向,基于学习,重视了外部表现和可评价等特点,以此要求对预期的认知结果能作出陈述和评价。
一个教育目标的陈述包括了动词和名词。
动词一般说明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一般说明期望学习者所获得或建构的知识。
请看这样一个实例:"学习者将学会区分(认知过程)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知识)"。
其中,"区分"是属于认知过程中"分析"的一个具体类别;名词短语"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预期学习的知识类型提供了线索――"体制"是一个概念性知识。
所以,根据二维矩阵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目标就落在"分析"和"概念性知识"相交的方格内。
既然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构成了一个二维矩阵,矩阵内每一个具体结合就是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用武之地。
用最简明的话来说,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的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和评价者评价。
认知模式与学习成就的关系认知模式是指个体对于信息加工和知识获取的偏好和方式。
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模式进行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而个体的认知模式与其学习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认知模式与学习成就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的认知模式对于学习成就的影响。
一、认知模式的种类及其特点认知模式主要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运动型三种类型。
1. 视觉型认知模式:视觉型认知模式的个体倾向于通过观察和看图等视觉形式来获取知识。
他们对于图表、地图、图像等的处理能力较强,容易通过观察获得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2. 听觉型认知模式:听觉型认知模式的个体更加偏好通过听听力课程、听讲座等方式获取知识。
他们对于听力的理解能力较强,善于记忆听到的信息,并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判断信息的重点。
3. 运动型认知模式:运动型认知模式的个体更加偏好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学习。
他们的学习方式通常是通过实践、动手实验等方式,通过行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三种认知模式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了解不同的认知模式对于学习成就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二、1. 视觉型认知模式与学习成就的关系视觉型认知模式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图表、地图等视觉材料,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们往往善于观察,能够通过视觉记忆更好地记住和理解信息。
在学习课程中,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成就。
然而,视觉型认知模式的个体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可能相对较弱,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加强。
2. 听觉型认知模式与学习成就的关系听觉型认知模式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讲座、听课程等方式获取知识。
他们对于听力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听到的信息更好地记住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讲课录音、听力材料等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他们在观察和图像处理方面可能相对较弱,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加强。
3. 运动型认知模式与学习成就的关系运动型认知模式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
常见的概念教学模式1. 什么是概念教学模式?概念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或复杂的概念。
它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和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对概念的认知框架,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和实际情境中。
2. 常见的概念教学模式2.1. 比喻模式比喻模式是一种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的、容易理解的概念进行类比的教学方法。
教师使用生活中的事物或情境来解释抽象概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1.1. 示例比如,当教授数学中的函数概念时,教师可以用水龙头的开关来比喻函数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水龙头的开关可以控制水的流量,类似于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2.1.2. 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抽象概念相关的具体形象,提高记忆效果。
•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1.3. 缺点•比喻可能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
•某些概念可能没有合适的比喻对象,难以进行比喻教学。
2.2. 概念图表模式概念图表模式通过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整理、分类和连接不同的概念。
概念图表是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教授科学中的生物分类概念时,教师可以画出一个生物分类的概念图,将不同的生物类别进行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2.2. 优点•帮助学生看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层次结构,提高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可视化,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回忆。
2.2.3. 缺点•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需要时间和精力,可能会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负担。
•学习者的绘图能力可能不一致,有的学生可能不擅长绘制概念图。
2.3. 实例模式实例模式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或案例来说明概念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2.3.1. 示例举个例子,当教授英语中的动词时态时,教师可以提供常见的动词时态的例子,并解释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2.3.2. 优点•将抽象概念联系到实际应用,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2342006.7任务分析是培训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的任务分析模型主要局限于行为层面,即行为取向的任务分析,它“对操作性和过程性任务进行分类是有效的,但对认知复杂性的理解是不充分的”[1]。
因此,基于整合认知任务分析的培训活动设计,对满足个体行为需求和认知发展,丰富个体专家知识,提升个体的学习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认知科学和认知工程的研究不断发展,也揭示出认知任务分析对教学设计和培训开发起着关键性作用。
如何在培训活动设计中进行认知任务分析,即建立有效的认知任务分析模型和方法则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并提供了“携手助学”信息技术教师高级培训的分析实例。
一、认知任务分析的概念认知任务分析(CTA,CognitiveTaskAnalysis)试图确定工作者在完成任务时的思维活动过程以及在不同的水平上(如初学和熟练阶段)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2]。
认知任务分析是一项在问题解决情境中收集工作者行为信息的活动,它强调的是日常知识的交互性、建构性和影响问题解决的社会限制性因素等[3]。
认知任务分析强调工作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认知技能,包括推理、诊断、判断和决策技能[4]。
二、认知任务分析的焦点传统的层级任务分析模型(HTA)蕴含着较多的行为成分,“主要聚焦工作中可观察和可编列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以无缝整合个人/团队知识、技能和态度应用为标志的专家知识”[5]。
而随着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任务具有复杂性、劣构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决策性、多任务和实时操作等特质,蕴含了更多的智能成分或专家知识,因此产生了认知任务分析。
Howell&Cooke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日益增加而不是降低人的认知需求,更需要人的推理、诊断、判断和决策[6]。
在现代社会,关键技能包括对技术/问题的感知技能、解释计算机化信息的技能、问题解决的技能、专家知识交流的技能和分布式决策环境中的协同技能,而这些技能的典型特征为基于活动的实践经验而且最为困难的是学科专家难以描述。
第一次会谈目标1.建立信任和情感协调。
2.使患者社会化并进入认知治疗。
3.教育患者认识她的障碍、认知模式和治疗过程。
4.使患者的困难正常化并注入希望。
5.诱发(如果必要时纠正)患者对治疗的期望。
6.收集患者的困难及其他情况。
7.应用这些资料建立一个目标清单。
在第一次会谈,包括这些目标的推荐结构如下1.设置日程(提供一个可遵循的基本原则)。
2.进行心境检查,包括客观量表评估。
3.简单复习目前的问题,获得一个当前概要(依照评估结果)。
4.确定问题。
5.教授患者认知模式。
6.诱发患者对治疗的期望。
7.使患者了解他(她)的障碍。
8.安排家庭指定作业。
9.提供一个概括。
10.引出反馈。
家庭作业1.精炼目标目录。
2.当我的心境变化时,自问:“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并随记下这些思维(意向)。
提醒自己这些斯文可能对也可能错。
3.提醒自己我正患有抑郁症,不是懒惰,这是为什么我感到困难重重的原因。
4.想一想我应将什么加到下一周的日程中(什么问题或情境)并怎样定义它。
5.阅读小册子和治疗要点。
6.本周有用或跑步三次。
治疗报告1.今天你有什么记忆深刻和重要的事?2.今天你认为你对治疗师的信任度有多高?3.今天的治疗有什么事使你感到烦恼吗/4.你在今天治疗中完成了多少家庭作业?如果有,是什么?5.关于下一会谈的内容,你想明确什么吗?第二次会谈和其他会谈的典型日程1.目前状况和心境检查(如果合适,应检查用药、酒精和药物滥用状况)。
2.与以前会谈的联系。
3.日程设置。
4.家庭作业复习。
5.日程问题讨论,新家庭作业安排和阶段总结。
6.最后概括和反馈。
会谈连接作业表1.上个会谈我们讨论了哪些重要的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1—3句话)2.上个会谈有什么事使你烦恼吗?你有什么事不愿讲吗?3.你的这一周怎么样?与其他周相比,你这一周的心境如何?(1—3句话)4.这周有无什么重要的事发生并需要讨论?(1—3句话)5.你想要将什么问题列入日程?(1—3句话)6.你做了或没做什么家庭作业?你学到了什么?治疗笔记患者姓名:日期:会谈次数:量表评分:讨论事项:治疗师的目的:会谈要点:家庭作业:(如果患者未用复写纸做指定的家庭作业,不需要重写,只要写上就可以)下次会谈内容:矫正自动思维的技术基本问题:识别自动思维:1.当注意到患者在会谈中有情感变化或增强时提上面的问题。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作业(一)第四小组:安素芳郭放邹艳✧引导语: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丰富或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认识布鲁纳布鲁纳(J.S.Bruner,1915-)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
主要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的教学理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受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斯基、格式塔学派和托尔曼等人的影响,从哲学的角度看,受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杜威的影响。
但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
与前面的学派的观点不同,布鲁纳认为:要想了解儿童的学习行为,就必须到教室去研究他们,不能以在实验室内研究老鼠或鸽子的学习现象,去推论儿童的心理。
(二)主要观点:1、认知表征与认知生长认知表征cognitive-representation: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
布鲁纳认为,认知生长(或者说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
认知表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1)动作性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指3岁以下的幼儿靠动作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动作是他们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表征以及再现认知表征的中介和手段。
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例如,儿童在动作上知道怎样去骑自行车。
只是看到大人的动作,并没有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概念。
2)映象性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是指用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经验的一种方式,以此来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
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的事件,并能借助想象力来预见可能再发生的事情。
图像空间认知地图心理学自我参照认知地图、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都是绘图技术,可以在整个用户研究的过程中来可视化知识和概念之间的表面关系。
认知映射、思维映射和概念映射是组织、沟通和学习知识的三种强大的可视化映射策略。
它们帮助我们提出复杂的想法、过程,并识别其中的模式和关系。
认知地图、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看起来会感觉很相似,且这种相似性会引起混淆。
其实它们是可视化思维模型的三种不同方式,不管它们属于设计者、研究者还是用户,每一个都有它们各自的优劣势。
本文将介绍这三种较为流行的图表形式在用户研究中的应用。
认知地图是所有心理模型的视觉表征的总称。
本文描述的所有映射技术都是认知映射的实例。
认知图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特定过程或概念的心理模型的视觉表示。
认知地图不需要遵守视觉规则,即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视觉上如何表示没有限制。
认知地图的概念源于心理学家,他以研究老鼠如何学会在迷宫中行走而闻名。
在心理学中,它有很强的空间内涵——认知地图通常指的是大脑中某个空间(如迷宫)的表征。
自那以后,认知地图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运营研究人员xxx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个术语,指任何类型的流程或概念(无论是否空间)的心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