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优秀5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根据阅读提示,对照图画,通读课文。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通过图画对照,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当小讲解员讲讲文中涉及的风景和人物。
3.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
(查字典、观察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策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写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学习描写方式,体会语言的生动,在课文学习中理解句子表达效果并体会、积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领悟细节描写的细致。
2.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讲解学到的内容,提出质疑,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在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多种艺术作品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意思。
(1)什么叫“名扬中外”?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2)让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
4.读题质疑。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补充《清明上河图》的简介: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课时教学实录课程概述本课程将介绍一幅在中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画作,包括其来源、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1.了解该幅画作的来源与历史背景。
2.掌握该幅画作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一、背景介绍该画作创作于20世纪初期,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美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作品中的符号、色彩、线条等手法均呈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这一风格在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
二、画作解析这幅画作的主题是自由,其整个构图呈现出一种流畅的、自由的氛围。
与此同时,画中的人物也呈现出自由自在的状态,没有受到任何束缚。
在色彩方面,画作大量使用红色、黄色等温暖色调,使整个画面变得更加奔放、热烈。
此外,该画作还采用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手法,如扭曲的线条、分裂的形状等,使画面更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
三、艺术分析该画作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之一。
现代主义强调艺术表现的个性化,注重艺术家的审美和表现能力,而不是按照传统艺术的模式去表现事物。
因此,该画作的创作,不仅展现了艺术家自身的审美特点,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教学方法1.讲述法:介绍该画作的来源、历史背景及艺术特点。
2.分析法:通过对画作画面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画面中的符号、色彩和构图手法等。
3.演示法:通过图示、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作的构图和意义。
教学效果该课程教学后,学生将:1.对该画作的来源、历史背景及艺术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2.增强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加深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教学实录中介绍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通过对画作的来源、历史背景及艺术特点的讲解和分析,将学生引入艺术表现的世界。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为生动、灵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三下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乘、笼”。
2.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4.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过程一、悬念激趣,认识名画齐读:故宫博物院师:你知道故宫博物院吗?生:故宫博物院就是放很多珍贵的东西的地方生: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生:故宫博物院是收藏我国宝的地方生:故宫博物院里是收藏以前的历史文化遗产的。
师:有好多好多宝贝,是不是?他在北京,在故宫。
那你知道什么是故宫跑吗?在二零一五年的九月。
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曾经举办过一场展览,在展览的第一天,就有好多人在故宫博物院门口排队。
甚至有的人凌晨四点天还擦黑的时候,他已经去排队了。
等到故宫博物院的大门一打开,他们就飞奔到武英殿里面去看展览了。
哇,是什么样的展览能够引起这样的一场轰动,甚至还产生了故宫跑这么一个网络词汇。
你觉得会是怎样的展览?生:我感觉那个里面好多东西他们有些都没见过,只想去看看。
师:想去开开眼界,是吧?你说的没错,那天的展览有好几幅国宝级画作!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关于这幅图,有很多人评价过他,有人说他是……生: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师:有人说他是……生:古老级文物师:也有人评价他是……生: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
师:而著名的收藏家、社会活动家唐明道先生则认为这是……生:一幅闻名中外的画二、提取信息,简介名画师:是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想不想去看看?想!给你们看一个小小的角落好吧!底下有两句话,我想请两位来读一读。
请生读师:你们觉得这幅图画是底下哪句话的内容?生:第一句话的内容师:同意吗?同意。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闭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倍哉栈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迸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什么叫“名扬中外”?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
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
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第五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教材分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介绍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面的几个段落介绍了各行各业、热闹的街市以及桥北头的具体场景的画面内容;最后以《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结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找出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河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学情分析: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
由于本课的历史背景和学生的的生活情景相距很远,所以我提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设计理念: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利用前几课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1、用学过的方法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历史价值。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画,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师:这幅画名叫什么?生:清明上河图。
师: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同学们欣赏了以后有我们感受?生:感觉画中的人物、马、牛等都像现实生活中真的一样。
生:感觉他画得很细腻。
生:画的内容很丰富,有城市的街市,农村的马车等。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课时教学实录(通用15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课时篇1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学生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你说生:就是名声在中国、外国。
师:名声在中国、外国,很好,还有补充吗?生:名声在全世界。
师:哦,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老师请大家轻轻地翻开课文,我请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你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能从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什么?生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都读得挺投入的,有些同学还画了一些东西。
既然大家这么投入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画的是北宋的内容,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师:了解了这么多,刚才老师看到你还画了一些信息,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生:我画的是一些热闹的场面。
已经有八百年的……师:这是你的收获,其他人再说说你的生:还画了五百多个各行各业的……师: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生读相关句子。
师:她找到的你们有没有找到,关于三百六十行?生:找到了。
师:这样,我们也像她一样用笔画一画,五百多个各行各业的人。
生画相关句子。
师:画好了,我们一起拿起书本来读一读。
老师来给你们读前面。
师生接读(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师:这位同学了解到了画中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还有其他的吗?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我了解到了桥北的生活情景。
师:噢,从画中可以看到桥北生动的生活情景,你也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收获吗?生读描写桥北生活的相关句子。
师:哎,你看在桑河上的这幅画上还能了解当时小小的跟咱们现在交通意外差不多的生活情景。
这是你的收获,你呢生:我知道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
师:哦,你了解到了作者。
你在哪了解到的生:第一自然段。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一、导入环节师: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叩响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拜访了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认识了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盘古;还欣赏了建筑艺术珍品-----赵州桥,今天学习的课文将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
板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幅画的了不起?生:名扬中外师:“名扬中外”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生:闻名中外生:远近闻名师:名扬中外的画一定让人惊叹,读题,读出这种感觉。
生: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师:看到课题想了解什么?生:这幅画是什么样的?生:这幅画画了什么?师:同学们的求知欲真强!不过,今天的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要求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有信心吗? 生:有二、检查预习师:让我们检查以下词语吧。
先自己读一读生:汴梁张择端厘米保存撑船摊贩官吏作坊悠闲毛驴拽住惊扰溜达一乘轿子形态各异师:哪个小老师来领读。
生:汴梁张择端厘米保存生:撑船摊贩官吏作坊生:悠闲毛驴拽住惊扰生:溜达一乘轿子形态各异师:排火车读生:……4. .出示:都城作坊溜达一乘轿子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
谁能读准它们?(指名两生读)(齐读一遍)生:都城作坊溜达一乘轿子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地认读词语,并能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真是了不起!你看只要你做一个学习中的有心人,这样的词语就难不倒你。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一)学习第一、五段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通过读书,都有了哪些收获和认识?首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
师:哦,你了解到了作者。
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画的是北宋的内容,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的大小。
师:你来说说。
生: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师:真会读书,还了解到了大小。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张择端画的这幅画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风貌……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老师想请你再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理念】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特点:“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设计中突出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所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积累信息。
3.了解传统文化,激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领略了很多。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谁来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2.自读课文,获取信息。
师:课文将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遇到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可以多读几遍或是画下来。
等会儿大家交流交流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自由、反复地读课文2~3遍。
)3.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你们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
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你还能从课文的其他地方了解到什么呢?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在祖国的古文化长廊中,学过的赵州桥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建筑,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吧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师:看这这幅画,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生1:画面好长呀,一幕一幕就像放电影一样,特别吸引人,师:对呀,这幅画很长,板书:画长生2:这幅画人可真多呀,各行各业都画在上面了师:是的,画是人还很多呢板书:人多师: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板书:热闹师:作者的感觉和我们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些什么?生自读课文师:同学们,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5个师:分别介绍了些什么呢?生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泽端的作品,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师:一个小小的段落,告诉我们这么多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得不错生2: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人多和街市的热闹生3:第四自然段介绍了桥北头的情景,很有意思生4: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还写了《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师: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画面上的人多和街市的热闹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生自读课文师:作者怎么写出人多的呢?生1:我从“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这句话中体会到人多,真是佩服画家的功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这句话生2: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这也说明了人多,师:就说这两句,能够人们留下人多的深刻印象吗?生3:作者还可了各行各来的人哪,有从乡下来有农民……读书人等等,说也说不完师:这样一说,就更明白了同学们,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师:是啊,人可真多呀还有要交流的吗?生3: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不仅招牌多,而且街上各种形态的人也很多,有的骑着马……溜达,有了这些人,画面就更热闹了师:是的,的确很热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热闹的语句老师来读第一句,同学们接着读生齐读第三段师:这段中最后两句是讲热闹吗?生1:我觉得不是,应该是讲画家的本领大,功夫深师:是啊,黄豆那么大的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生齐读这两句话师:还有更精彩的吗?生1:老师,桥北头的情景也很有趣,我们读一读吧生读桥北头的情景师:给你这一读,整个画面都动了起来,生:是师:那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1:我仿佛看到了马乱的样子,仿佛听到了小毛驴又蹦又叫的声音生2:小毛驴受惊的样子最有意思了,我仿佛听了到小毛驴的惊叫声生3: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也受到了惊拢,也回过头赶小毛驴呢生4:桥北头的情景好紧张呦,画家画得真传神,师:是呀,多么传神的一幅画呀师板书:传神师:这和传神的一幅画,怎不引人入胜呢还是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幅画吧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桥北头的情景呢?生1: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实在太多,突然,眼看就要碰到对面来的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有碰上那乘轿子,真不虚惊一场,不过这么一来,倒把两旁的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拢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张择端画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呢师:说得真好,把我们也吸引住了,其他同学,请你们也这样介绍介绍吧同桌讨论师: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书上是怎样评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有人称它是中华第一神笔呢,再来自豪地读一读生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真有感情,不过现在让你把这幅画介绍给更多的人,你会怎么说?生1:我会说,这是宋朝的张择端画的,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师:介绍得很清楚,还有谁愿意来介绍生2:我会来这样介绍,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光上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街上来来往往,非常热闹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了,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师:还有谁要介绍生3:清明上河图画上的人很多,街上很热闹,每个人都画得非常传神,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至今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它让我们看到了八百多年前的故都风貌,和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师:介绍得这么好,看来这节课学得不错,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名画资料卡,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填一填这张名画资料卡生填卡片名画资料名称清明上河图年代八百多年前作者张择端大小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收藏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历史价值画了八百多年前的故都风貌和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师:同学们好,通过对第五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前几天同学们也去了解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你在生活中都了解到发哪些传统文化呢?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生1:我们小组了解的是地方小吃,有云南的过桥米线,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冰糖葫芦,烤鸭,杭州的东坡肉我这里还有一张过桥米线店的照片呢师:给大家展示一下吧生1展示过桥米线店的照片师:吃也是一种文化呢生2: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春联,我国人民过春节的时候都有贴春联的习俗师:那你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生2展示春联一夜鱼龙舞,万家瑞彩飞师:写得太好了师:还有哪一组要来展示一下生3:过年的时候有的地方还贴窗花呢,窗花是一种民间工艺,又叫作剪纸和3展示窗花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这方面的传统文化实在是太多了,师:同学们从生活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真是五花八门,有地方小吃,有民间工艺,有节日习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真是无处不在啊,生交流从生活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师:同学们从生活中了解到那么多的传统文化,肯定付出不少的努力吧能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开展活动的,生1:我们组选定的专题是欧绣,因为在我家客厅里正好有一幅欧绣,我利用双休日的时候,约几具同学到我家看看欧绣的庐山真面目生2: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几次参观,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呀,后来我们还到欧绣店里去了解欧绣的制作方法,还上网查了欧绣的发展历史呢师:你们组的目标非常明确,而且门路也很多了,收获一定很多吧生3:我们组了解的是地方小吃,不但去吃了,还跟店时的师傅学手艺呢生4:我还上网查了地方小吃的资料,这些小吃不但味道好,故事也很美呢师:前面一组是百闻不如一见,你们这一组是百见不如一尝啊生5:我们组是百尝不如一试,我们组搜集的是关于风俗习惯的资料,包铰子就是一种过年的习俗,大家一定都在家里包过饺子吧生6:而且吃自己包的饺子,味道不特别好呢师:你们开展活动目标非常明确,而且方式各不相同,难怪了解到那么多的内容呢师:你们了解到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有问题还可以提问,生1:在一门整洁的房间里,挂着一幅画,画的颜色鲜艳,景物栩栩如生,你看了肯定会啧啧称赞,可你走近一看,却又傻了眼,原来这一幅幅画不是画起来的,而是用彩线绣起来的,这些画就是欧绣呀师:真有意思生2:欧绣是我国六大名绣之一,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它产于欧江流域,所以称它为欧绣生3:我想知道欧绣是怎样制作而成的生1解释,生4:那欧绣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生5:有一次,我在一家旅馆里看到一幅欧绣,所经欧绣还可以用来装饰房间,生2:欧绣除了送礼和装饰外,还可以用在服装等方面是一门高超的手工艺生5:欧绣的内容一般都来自我们的生活,一般都以花草虫鱼,人物为主,很有生活气息师:你们这一组搜集的资料非常充实,有实物介绍的,有资料介绍的,而且介绍得也很的条理先介绍欧绣的样子,再介绍欧绣的制作方法,最后再介绍欧绣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我们谢谢他们的介绍师:接下来哪个组介绍生1:我们组了解的是地方小吃,过桥米线是云南的风味小吃,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店里去逛一逛吧。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学生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你说生:就是名声在中国、外国。
师:名声在中国、外国,很好,还有补充吗?生:名声在全世界。
师:哦,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老师请大家轻轻地翻开课文,我请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你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能从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什么?生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都读得挺投入的,有些同学还画了一些东西。
既然大家这么投入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画的是北宋的内容,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师:了解了这么多,刚才老师看到你还画了一些信息,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生:我画的是一些热闹的场面。
已经有八百年的……师:这是你的收获,其他人再说说你的生:还画了五百多个各行各业的……师: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生读相关句子。
师:她找到的你们有没有找到,关于三百六十行?生:找到了。
师:这样,我们也像她一样用笔画一画,五百多个各行各业的人。
生画相关句子。
师:画好了,我们一起拿起书本来读一读。
老师来给你们读前面。
师生接读(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师:这位同学了解到了画中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还有其他的吗?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我了解到了桥北的生活情景。
师:噢,从画中可以看到桥北生动的生活情景,你也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收获吗?生读描写桥北生活的相关句子。
师:哎,你看在桑河上的这幅画上还能了解当时小小的跟咱们现在交通意外差不多的生活情景。
这是你的收获,你呢生:我知道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
师:哦,你了解到了作者。
你在哪了解到的生:第一自然段。
师:哦,这是个很重要的信息。
我们也像他一样把作者信息画一画生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2019人教版新课标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差不多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差不多领略了特别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师:您明白什么叫名扬中外不?您说生:就是名声在中国、外国、师:名声在中国、外国,特别好,还有补充不?生:名声在全世界。
师:哦,全世界都特别有名、课文将向我们展示如何了不起的古画呢?老师请大伙儿轻轻地翻开课文,我请您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假如您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您能从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什么?生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都读得挺投入的,有些同学还画了一些东西、既然大伙儿这么投入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您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画的是北宋的内容,差不多有八百年的历史,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师:了解了这么多,刚才老师看到您还画了一些信息,能跟大伙儿交流一下不?生:我画的是一些热闹的场面。
差不多有八百年的……师:这是您的收获,其他人再说说您的生:还画了五百多个各行各业的……师:那您情愿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伙儿做个介绍不?生读相关句子。
师:她找到的您们有没有找到,关于三百六十行?生:找到了、师:如此,我们也像她一样用笔画一画,五百多个各行各业的人。
生画相关句子。
师:画好了,我们一起拿起书本来读一读。
老师来给您们读前面、师生接读(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师:这位同学了解到了画中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还有其他的不?您还明白了什么?生:我了解到了桥北的生活情景。
师:噢,从画中能够看到桥北生动的生活情景,您也情愿向大伙儿展示一下您的收获不?生读描写桥北生活的相关句子、师:哎,您看在桑河上的这幅画上还能了解当时小小的跟咱们现在交通意外差不多的生活情景。
这是您的收获,您呢生:我明白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
师:哦,您了解到了作者。
您在哪了解到的生:第一自然段。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一一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 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1、建议学生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2、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准备交流;3、教师准备《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都去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 ....师:大家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人文丰富,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假期时间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呢。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谈到旅游啊,2010年我也利用暑假时间去了一趟上海世博会,在中国馆里我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这幅画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驻足观赏,赞不绝口,我也把它拍了下来,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学生浏览)。
师:从同学们的惊叹声中,老师能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幅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择、宫、摊”等10个生字,读准“都、乘”等多音字。
2.了解课文选择“人物多、街市热闹及桥北头场景”来介绍画多内容。
能从二至四自然段中分别找到一句话,结合第五自然段,说说《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3.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能从第二、三自然段中发现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发现课文二、三自然段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一、直接导入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起来读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向我们介绍一幅画的课文,板书介绍。
二、学习介绍这幅画预习的时候,大家做了了解。
1.出示学习任务(一):课文有一个自然段已经大概地介绍了这幅画,自由朗读课文1遍,请把它找出来。
注意课文有一个自然段,已经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这幅画,请把它找出来。
捧着课文纸站起来大声地读,读完之后请坐下。
2.非常棒,谁找到来这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3.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起读,是这一段话。
这段话一共有三句,每一句介绍了什么?(梳理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分别介绍来这幅画的什么信息。
)第一句:年代、画家第二句:画名、内容第三句:历史及目前保存情况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原来介绍一幅画,可以介绍它的年代、画家、画名、内容、历史及目前保存情况。
4.现在,我想让大家挑战一下,把这样的介绍顺序变一变(1)画名和内容、画家(年代)、历史及目前保存情况(2)历史及目前保存情况、画名和内容、画家(年代)(试着改变顺序介绍这幅画)5.谁会,来。
讲错了不要紧,讲好了不得了。
指名学生回答。
三、了解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1.齐读题目,请问前面有没有介绍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所以作者是要接着介绍的。
2.出示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幅画的什么内容?完成练习单第(1)题;3.交流汇报4.第2自然段写了画上的()第3自然段写了画上的()第4自然段写了()可以先交流,一边交流一边把它完善。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师:我们的中华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打开一座美丽的大门,一起来欣赏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谁能谈谈对“名扬中外”的理解?
生:名扬中外就是名气很大,中国和外国都知道。
从名扬中外这个词当中,我们足以看出这幅画的分量。
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现在就请大家打开书,找到第20课,我们根据阅读提示来读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请看大屏幕,我请一名同学来读“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一生读阅读提示)
师: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老师觉得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谁来读?(一生读)
老师随机纠正读音,重点读准多音字、轻声。
提示停顿、节奏感。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词已经掌握得不错了。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学习第一、五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通过读书,都有了哪些收获和认识?
首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
师:哦,你了解到了作者。
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画的是北宋的内容,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生:我了解到这幅画的大小。
师:你来说说。
生:长528厘米,高24.8厘米。
师:真会读书,还了解到了大小。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张择端画的这幅画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风貌……
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老师想请你再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下。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生读)
师:通过画还能看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当时──
生: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其实这一小节告诉我们这一幅画的历史价值。
(板书:历史价值)
(二)学习第二三四段
师:从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们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除了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2、3、4自然段,一会我们来交流。
(生默读2、3、4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师:读了234自然面,你又知道了什么?
1.人多。
(板书)
生:我知道画上有很多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板书:人多)
生:读“光是画上的人就有五百多个……画在上面了。
”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段。
(出示第二段,打红“光是……画在上面了”)
师:(引读)“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____有____有____有____有____有____”
师:仅仅只有这些人吗?
生: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后面的省略号看出来的。
师:你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____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不仅仅只有这些人,那大家想想,还会有哪些人呢?
生:还有卖鱼的。
生:还有耍猴的。
……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也就是说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出示街市图片)人多吗?而这只是这幅画其中一个地点出现的人物。
师: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
2.热闹。
师:除了人多,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街市很热闹。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街上又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生:“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师:这里有个描写人物的词用的特别好,知道是那个词吗?
生:形态各异。
师:哪几句具体写了形态各异的人?
生:有的骑着马……溜达。
师:你能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词语,你真会学习。
师:是啊,各种各样的招牌,琳琅满目的店铺,来来往往的行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怎么会不热闹呢!而这样的画面,正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据资料记载,北宋年间的汴梁非常兴盛,城内有四河流过,道路通畅发达,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人口达100多万,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有各种店铺,甚至还出现了夜市呢?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而《清明上河图》正是描绘了北宋汴梁太平盛世的热闹、繁荣的景象。
师:这么多人,这么热闹的街市,画家都把它们浓缩在一张画上呈现出来。
(出示句子)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关注到了哪几个词语?
生:不到一寸。
生:黄豆。
生:清清楚楚。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老师在读这段话时也关注到了这几个词语(打红词语),那么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觉得张择端的画技很高超。
生:我感觉到他下了很大功夫。
……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去体会张择端那高超的画技。
(指名读)
师:是呀,正是画家有这么高超的技艺,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3.情景:
师:让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一个有意思的情景。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下吗?
生:有个骑马人差点撞到了轿子上。
师:你讲得真好,语言简洁却概括出了故事的大体意思。
这个情景真有意思,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想象故事中的画面。
(音乐起,教师读“最有意思的是……赶小毛驴”)
师:同学们,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3到4人)
生:我看见了……听见了……
师:你看,张择端把类似于现在的一个小小的交通意外的这件小事,描绘在他的画面上,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身临其境,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_____”(引读)
生:(齐)“传神啊!”
师:正是因为张择端画的画如此传神,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四、拓展延伸(视频):
师:是啊!《清明上河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历史价值,而且还充满了传奇色彩。
想不想来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呢?(放视频)从大家专注的神情我能看出你们被这幅画深深吸引了,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为我们国家有这种样的名画,感到自豪。
生:我很佩服张择端。
师:同学们,清明上河图的确是一件画中瑰宝,让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化,《清明上河图》只是打开这座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们是祖国文化的传承人,希望你们能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亲近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伴我们健康成长。
最后,让我们在诗人热情的赞叹中记住这一幅让我们骄傲的、(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