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业报告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专科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写作管理规定毕业大作业环节是实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
我校毕业大作业采取实践报告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将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为了保证实践报告的完成质量,有关实践报告的要求规范如下:实践报告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总结。
实践报告内容要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能反映出实践单位的情况及本人实践的情况、体会和感受。
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不少于3000字。
一、实践单位可以是学生当前工作单位或学生自行联系,也可由学习中心(函授站)推荐,但实践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
二、实践报告的基本结构必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目的写明实践活动的起因或目的,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字数不少于100字。
2、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重介绍实践岗位。
3、实践内容及过程这是实践报告的主要部分,详述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篇幅不少于1500字。
要求内容详实、层次清楚;侧重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锻炼和提高,但切忌记帐式或日记式的简单罗列。
4、实践总结及体会这部分是报告的精华,着重写实践过程中的总结、体会和感受,特别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深化主题。
篇幅不少于1500字。
三、成绩评定远程教育学院组织教师对实践报告进行成绩评定。
四、各学习中心(函授站)应存档的材料有:1. 免做毕业大作业审批表(复印件)、免做汇总及佐证材料(平台导出)2. 评审成绩单(书面,学院反馈)3. 实践报告(电子、书面稿,可从平台导出)五、关于免做毕业大作业的说明1.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成绩50%达到75分(含75分)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免做毕业大作业:2.对批准免做的学生,由学校审核并根据成果及奖励的级别给予成绩,具体如下:3.免做申请具体步骤如下:①学生向所属学习中心(函授站)提交“书面审批表”、“证书原件”、复印件以及相关佐证材料。
结构力学程序大作业报告一.题目要求要求编写连续梁内力计算程序。
二.程序总框图三.程序变量声明NE——单元总数N——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BL(NE)——单元杆长数组2EI(NE)——单元抗弯刚度数组,后存单元线刚度P(N)——等效节点荷载数组,后存节点转角KE(N,2)——整体刚度矩阵数组JD(NE,2)——单元定位向量数组FM(NE,2)——单元固端弯矩数组FJ(NE,2)——单元杆端弯矩数组四.程序源代码见附件,或者所附的Matlab文件。
五.程序算例例题一:输入单元总数:6输入单元杆长:[4,6,6,8,4,6]输入单元抗弯刚度:[1,1.5,1,2,1,1.5]输入单元定位向量:[1,2;2,3;3,4;4,5;5,6;6,0]输入单元固端弯矩:[-10.667,10.667;-9,9;-6,6;-21.333,21.333;-3,3;-18,18]单元数: 6单元杆长: 4 6 6 8 4 6单元抗弯刚度: 1.0000 1.5000 1.0000 2.0000 1.0000 1.5000 单元定位向量:1 232 33 44 55 66 0单元固端弯矩:-10.6670 10.6670-9.0000 9.0000-6.0000 6.0000-21.3330 21.3330-3.0000 3.0000-18.0000 18.0000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Y输入直接节点力矩:[0,0,-8,0,10,0]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 6直接节点力矩: 0 0 -8 0 10 0节点线刚度矩阵: 0.2500 0.2500 0.1667 0.2500 0.2500 0.2500 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10.6670 -1.6670 -11.0000 15.3330 -8.3330 15.0000单元节点位移:11.3842 -1.4345 -8.9803 14.0534 -10.1918 10.0480单元杆端弯矩0 14.9246-14.9246 -0.6976-7.3024 12.3755-12.3755 18.167945-8.1679 7.9520 -7.9520 23.0240做弯矩图:例题一结构弯矩图例题二:计算结果: 输入单元总数:6输入单元杆长:[4,6,6,8,4,6] 输入单元抗弯刚度:[1,1.5,1,2,1,1.5] 输入单元定位向量:[0,1;1,2;2,3;3,4;4,5;5,6]输入单元固端弯矩:[-10.667,10.667;-9,9;-6,6;-21.333,21.333;-3,3;-18,18] 单元数: 67单元杆长: 4 6 6 8 4 6单元抗弯刚度: 1.0000 1.5000 1.0000 2.0000 1.0000 1.5000 单元定位向量:0 11 22 33 44 55 6单元固端弯矩:-10.6670 10.6670-9.0000 9.0000-6.0000 6.0000-21.3330 21.3330-3.0000 3.0000-18.0000 18.0000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Y输入直接节点力矩:[0,-8,0,10,0,0]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 6直接节点力矩: 0 -8 0 10 0 0节点线刚度矩阵: 0.2500 0.2500 0.1667 0.2500 0.2500 0.2500 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1.6670 -11.0000 15.3330 -8.3330 15.0000 -18.0000单元节点位移:1.6865 -10.0801 14.8707 -12.1830 17.1951 -26.5976单元杆端弯矩6-9.8237 12.3535-12.3535 -0.2368-7.7632 12.5538-12.5538 16.5854-6.5854 14.1037-14.1037 0弯矩图:例题二结构弯矩图例题三:计算结果:输入单元总数:6输入单元杆长:[4,6,6,8,4,6]输入单元抗弯刚度:[1,1.5,1,2,1,1.5]7输入单元定位向量:[0,1;1,2;2,3;3,4;4,5;5,0]输入单元固端弯矩:[-10.667,10.667;-9,9;-6,6;-21.333,21.333;-3,3;-18,18]单元数: 6单元杆长: 4 6 6 8 4 6单元抗弯刚度: 1.0000 1.5000 1.0000 2.0000 1.0000 1.5000 单元定位向量:0 11 22 33 44 55 0单元固端弯矩:-10.6670 10.6670-9.0000 9.0000-6.0000 6.0000-21.3330 21.3330-3.0000 3.0000-18.0000 18.0000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Y输入直接节点力矩:[0,-8,0,10,0]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 5直接节点力矩: 0 -8 0 10 0节点线刚度矩阵: 0.2500 0.2500 0.1667 0.2500 0.2500 0.2500 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1.6670 -11.0000 15.3330 -8.3330 15.00008单元节点位移:1.6537 -9.9489 14.2640 -10.2480 10.0620 单元杆端弯矩-9.8401 12.3207-12.3207 -0.1221-7.8779 12.1930-12.1930 18.2170-8.2170 7.9380-7.9380 23.0310弯矩图:例题三机构弯矩图例题四:计算结果:输入单元总数:69输入单元杆长:[4,6,6,8,4,6]输入单元抗弯刚度:[1,1.5,1,2,1,1.5]输入单元定位向量:[1,2;2,3;3,4;4,5;5,6;6,7]输入单元固端弯矩:[-10.667,10.667;-9,9;-6,6;-21.333,21.333;-3,3;-18,18]单元数: 6单元杆长: 4 6 6 8 4 6单元抗弯刚度: 1.0000 1.5000 1.0000 2.0000 1.0000 1.5000 单元定位向量:1 22 33 44 55 66 7单元固端弯矩:-10.6670 10.6670-9.0000 9.0000-6.0000 6.0000-21.3330 21.3330-3.0000 3.0000-18.0000 18.0000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Y输入直接节点力矩:[0,0,-8,0,10,0,0]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 7直接节点力矩: 0 0 -8 0 10 0 0节点线刚度矩阵: 0.2500 0.2500 0.1667 0.2500 0.2500 0.250010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10.6670 -1.6670 -11.0000 15.3330 -8.3330 15.0000 -18.0000 单元节点位移:11.3653 -1.3965 -9.1131 14.6603 -12.1263 17.1789 -26.5895 单元杆端弯矩0 14.9531-14.9531 -0.8114-7.1886 12.7358-12.7358 16.5368-6.5368 14.1158-14.1158 0弯矩图:第四题结构弯矩图例题五:(工况情况1 and 工况情况3)11计算结果:输入单元总数:6输入单元杆长:[4,6,6,8,4,6]输入单元抗弯刚度:[1,1.5,1,2,1,1.5]输入单元定位向量:[1,2;2,3;3,4;4,5;5,6;6,7]输入单元固端弯矩:[-10.667,10.667;-9,9;-6,6;-21.333,21.333;-3,3;-18,18]单元数: 6单元杆长: 4 6 6 8 4 6单元抗弯刚度: 1.0000 1.5000 1.0000 2.0000 1.0000 1.5000 单元定位向量:1 22 33 44 55 66 7单元固端弯矩:-10.6670 10.6670-9.0000 9.0000-6.0000 6.0000-21.3330 21.3330-3.0000 3.0000-18.0000 18.0000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Y输入直接节点力矩:[0,0,0,0,0,0,0]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 712直接节点力矩: 0 0 0 0 0 0 0节点线刚度矩阵: 0.2500 0.2500 0.1667 0.2500 0.2500 0.2500 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10.6670 -1.6670 -3.0000 15.3330 -18.3330 15.0000 -18.0000单元节点位移:12.0951 -2.8562 -4.0044 15.3061 -17.6848 18.7671 -27.3835单元杆端弯矩0 13.8584-13.8584 3.5675-3.5675 14.8693-14.8693 11.3013-11.3013 12.9247-12.9247 0弯矩图:例题六:(荷载工况4)13计算结果:输入单元总数:6输入单元杆长:[4,6,6,8,4,6]输入单元抗弯刚度:[1,1.5,1,2,1,1.5]输入单元定位向量:[0,1;1,2;2,3;3,4;4,5;5,0]输入单元固端弯矩:[-10.667,10.667;0,0;0,0;-21.333,21.333;0,0;-18,18]单元数: 6单元杆长: 4 6 6 8 4 6单元抗弯刚度: 1.0000 1.5000 1.0000 2.0000 1.0000 1.5000 单元定位向量:0 11 22 33 44 55 0单元固端弯矩:-10.6670 10.66700 00 0-21.3330 21.33300 0-18.0000 18.0000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Y输入直接节点力矩:[0,-8,0,10,0]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 514直接节点力矩: 0 -8 0 10 0节点线刚度矩阵: 0.2500 0.2500 0.1667 0.2500 0.2500 0.2500 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10.6670 -8.0000 21.3330 -11.3330 18.0000单元节点位移:-3.4807 -7.4113 18.2775 -13.3183 12.3296单元杆端弯矩-12.4073 7.1863-7.1863 -9.15161.1516 9.7146-9.7146 17.1535-7.1535 5.6704-5.6704 24.1648弯矩图:例题六结构弯矩图例题七:(载荷工况2)15计算结果:输入单元总数:6输入单元杆长:[4,6,6,8,4,6]输入单元抗弯刚度:[1,1.5,1,2,1,1.5]输入单元定位向量:[0,1;1,2;2,3;3,4;4,5;5,6]输入单元固端弯矩:[0,0;-9,9;-6,6;0,0;-3,3;0,0]单元数: 6单元杆长: 4 6 6 8 4 6单元抗弯刚度: 1.0000 1.5000 1.0000 2.0000 1.0000 1.5000 单元定位向量:0 11 22 33 44 55 6单元固端弯矩:0 0-9 9-6 60 0-3 316170 0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 ):Y输入直接节点力矩:[0,-8,0,10,0,0]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 6直接节点力矩: 0 -8 0 10 0 0节点线刚度矩阵: 0.2500 0.2500 0.1667 0.2500 0.2500 0.2500 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 9 -11 -6 13 -3 0单元节点位移:6.3944 -7.5778 -4.70278.7277 -4.2079 2.1040单元杆端弯矩3.1972 6.3944-6.3944 4.6194-12.6194 0.3389-0.3389 6.37633.6237 3.1559-3.1559 0.0000弯矩图:例题七结构弯矩图例题八:(载荷工况5)计算结果:输入单元总数:6输入单元杆长:[4,6,6,8,4,6]输入单元抗弯刚度:[1,1.5,1,2,1,1.5]输入单元定位向量:[1,2;2,3;3,4;4,5;5,6;6,0]输入单元固端弯矩:[-10.667,10.667;-9,9;-6,6;-21.333,21.333;-3,3;-18,18]单元数: 6单元杆长: 4 6 6 8 4 6单元抗弯刚度: 1.0000 1.5000 1.0000 2.0000 1.0000 1.5000 单元定位向量:1 22 33 44 55 66 0单元固端弯矩:-10.6670 10.6670-9.0000 9.0000-6.0000 6.0000-21.3330 21.3330-3.0000 3.00001819-18.0000 18.0000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 ):Y输入直接节点力矩:[0,0,0,0,0,0]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 6直接节点力矩: 0 0 0 0 0 0节点线刚度矩阵:0.2500 0.2500 0.1667 0.2500 0.2500 0.2500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10.6670 -1.6670 -3.0000 15.3330 -18.3330 15.0000单元节点位移:12.1146 -2.8952 -3.8676 14.6811 -15.6926 11.4231单元杆端弯矩0 13.8291-13.8291 3.6847-3.6847 14.4982-14.4982 12.9810-12.9810 6.5769-6.5769 23.7116弯矩图:例题八结构弯矩图附件:程序源代码disp('输入单元总数:'); % NE表示单元总数,为1*n矩阵(设NE=n)NE=input('');disp('输入单元杆长:'); % BL表示单元杆长矩阵,为1*n矩阵BL=input('');disp('输入单元抗弯刚度:'); % EI表示单元抗弯刚度矩阵,为n*2矩阵EI=input('');disp('输入单元定位向量:'); % JD表示单元定位向量,为n*2矩阵JD=input('');disp('输入单元固端弯矩:'); % FM表示单元固端弯矩,为n*2矩阵FM=input('');disp('单元数:');disp(NE);disp('单元杆长:');disp(BL);disp('单元抗弯刚度:');disp(EI);disp('单元定位向量:');disp(JD);disp('单元固端弯矩:');disp(FM);disp('确认输入数据正确(Y/N):'); % 确认所输入数据是否有误A1=input('','s');if A1=='N'disp('请重启程序,重新输入');pause(2);close;endN=JD(NE,1); % 确定N的维数if JD(NE,2)~=0N=JD(NE,2);Enddisp('输入直接节点力矩:')P=input(''); % P表示节点载荷,为1*N阶矩阵(N为未知变量数,n为单元数,有N≤n)20disp('节点转角未知量总数:');disp(N);disp('直接节点力矩:');disp(P);for I=1:NE % 得到单元线刚度矩阵EI EI(I)=EI(I)/BL(I);enddisp('节点线刚度矩阵:');disp(EI);for I=1:NE % 将固端弯矩折算到节点载荷中I1=JD(I,1);I2=JD(I,2);if I1~=0P(I1)=P(I1)-FM(I,1);endif I2~=0P(I2)=P(I2)-FM(I,2);endenddisp('折算固端弯矩后的节点荷载:');disp(P);for I=1:N % 在形成整体刚度矩阵前,将其初值赋为0 for J=1:2KE(I,J)=0.0;endendfor I=1:NE % 求解整体刚度矩阵,为n*2阶矩阵I1=JD(I,1);I2=JD(I,2);if I1~=0KE(I1,1)=KE(I1,1)+4*EI(I);if I2~=0KE(I1,2)=2*EI(I);endendif I2~=0KE(I2,1)=KE(I2,1)+4*EI(I);end21endfor I=1:N-1 % 高斯消元的过程C=KE(I,2)/KE(I,1);KE(I+1,1)=KE(I+1,1)-C*KE(I,2);P(I+1)=P(I+1)-C*P(I);endP(N)=P(N)/KE(N,1);for I=N-1:-1:1P(I)=P(I)-KE(I,2)*P(I+1);P(I)=P(I)/KE(I,1);Enddisp('单元节点位移:');disp(P); % 输出计算得出的节点位移for I=1:NE % 计算杆端弯矩I1=JD(I,1);I2=JD(I,2);DZ(1)=0;DZ(2)=0;if I1~=0DZ(1)=P(I1);endif I2~=0DZ(2)=P(I2);endFJ(I,1)=4*EI(I)*DZ(1)+2*EI(I)*DZ(2)+FM(I,1); FJ(I,2)=2*EI(I)*DZ(1)+4*EI(I)*DZ(2)+FM(I,2); enddisp('单元杆端弯矩');disp(FJ);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题目: 64-4-5井组实践报告学习中心:胜利油田滨南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11春油气开采技术学生姓名:周武臣学号: 11952132015实践单位: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实践起止时间:12年9月10日~12年11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1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64-4-5井组实践报告B、做好注采系统平衡预测,优选注采比S345层温和注水根据该块数模结果,注采比与油井含水上升呈正相关,根据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稳产期井组总体注采比控制在0.7-1.0,油井总体受效较好,表现为无水采油期较长16-25个月(区块平均15个月)。
从井组实际液量-日注水平关系与井组注采平衡图是相吻合的,说明在稳产期对S345层的注采比的选择是合理的。
注采比0.8,注采井数比1:3确定合理压力界限,S343层低注采比降压开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S 343层与S345层开发不同点是其是一个先注后采的过程,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高,且井层由于动用时间晚,油层不同程度水淹。
S343层上返油井初产统计表井号初产水分析地层水日液日油含水液面矿化度水型矿化度水型64-15 39.5 24.1 39 井口5341.5 NaHCO311105 NaHCO3 64-12 42.2 13.2 68.8 井口6887 NaHCO3为此,借鉴S345层开发中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的确定,及时制定水井调配依据,综合考虑,以低注采比降压开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为主,总体月注采比保持在0.5~0.8,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实施后效果较好, S343层油井含水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新补孔井64-12、64-15,64-20井油井产量保持在17吨以上稳产了4年, 64-12井日产油量保持在初产13吨以上稳产了3年9个月,2井稳产阶段末含水均低于投产初期含水,取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秋季学期2016 信息技术基础大作业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试点)专卓越试点班级:班学生姓名:号:学月112016年项目基本信息1目录......................................................................................................................................... 11 团队介绍及人员分工................................................................................................................................................................. 2. 言2引.......................................................................................................................................... 2课题背景及意义2.1 .................................................................................................................................................. 2可行性分析2.2...................................................................................................................................................... 3 3系统需求分析.............................................................................................................................................. 3功能需求分析3.1 .............................................................................................................................................. 3性能需求分析3.2 ...................................................................................................................................... 3系统总体结构设计3.3 ............................................................................................................................................................. 5 .4详细设计.............................................................................................................................................. 51数据结构设计4. .............................................................................. 64.2系统函数的组成、功能、参数说明、相互调用关系...................................................................................................................................................... 8 5设计测试流程............................................................................................................................... 13作品设计、实现难点分析6 ...................................................................................................................................................... 13.难点分析1....................................................................................................................................................... 13 .2.解决方案...................................................................................................................................................... 13.3.测试结果........................................................................................................................................................... 14 心得体会.7.............................................................................................................................................................. 15.参考文献............................................................................................................................................... 16 附录源程序清单2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摘要本设计主要解决学生成绩管理问题。
移动设备软件应用与开发大作业报告姓名:学号:班级:院系:日期:任课教师:一、程序的运行环境、安装步骤1、运行环境游戏运行环境:Android1。
5以上版本2、程序的组成部份:2.1、JDK安装1.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系统变量中添加以下环境变量:2.JAVA_HOME值为:D:\Program Files\Java\jdk1.6。
0_18(你安装JDK的目录)3.CLASSPATH值为:.;%JAVA_HOME%\lib\tools.jar;%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bin;4.Path:在开始追加%JAVA_HOME%\bin;5.NOTE:前面四步设置环境变量对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不是必须的,可以跳过.安装完成之后,可以在检查JDK是否安装成功。
打开cmd窗口,输入java –version 查看JDK的版本信息.出现类似下面的画面表示安装成功了:2。
2、Eclipse安装2。
3、Android SDK安装在Android Developers下载android-sdk_r05-windows。
zip,下载完成后解压到任意路径。
运行SDK Setup.exe,点击Available Packages。
如果没有出现可安装的包,请点击Settings,选中Misc中的”Force https://。
.”这项,再点击Available Packages .选择希望安装的SDK及其文档或者其它包,点击Installation Selected、Accept All、Install Accepted,开始下载安装所选包在用户变量中新建PATH值为:Android SDK中的tools绝对路径(本机为D:\AndroidDevelop\android-sdk—windows\tools)。
image图2、设置Android SDK的环境变量“确定”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论文书写说明及格式要求一、书写说明(一)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的内容:根据本课程论述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自拟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阐述。
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2、开题报告(由学生本人填写)由学生本人论述选择这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对所著课题的研究方案及计划进度的安排。
(100字左右)3、中文摘要的书写说明:(由学生本人填写)摘要是用中文来对论文的高度概括,是全文的缩影。
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概括性,即不用阅读论文(设计)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主要是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达全文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设计)一般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的书写说明:(由学生填写)论文要有目录,以反映出论文的纲要。
列出目录,可以从中看出论文的内容梗概,论点的安排,整体的布局,各章节的联系,给人以清楚的轮廓。
因此,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分别层次,逐项标注页码,并包括注明参考文献、附录、图版、索引等附属部分的页码,以便读者查找。
5、参考文献的书写说明:(由学生填写)参考文献置于正文的末尾。
对那些重要的学术性强的,在论证中所引用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2]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二、撰写格式要求1、封面使用学校统一格式。
上机报告一.最速下降法算法简述:1.在本例中,先将最速下降方向变量赋一个值,使其二范数满足大于ε的迭代条件,进入循环。
2.将函数的一阶导数化简,存在一个矩阵,将其hesse矩阵存在另一个矩阵。
依照公式求出α,进而求出下一任迭代的矩阵初值。
循环内设置一个计数功能的变量,统计迭代次数。
3.求其方向导数的二范数,进行判别,若小于ε,则跳出循环,否则将继续迭代。
4.显示最优解,终止条件,最小函数值。
心得体会:最速下降法的精髓,无疑是求梯度,然后利用梯度和hesse矩阵综合计算,求解下一个当前最优解。
但是,要求函数是严格的凸函数,结合严格凸函数的大致图像,这就给初值的选取提供了一点参考。
例如在本例中,由于含有两个变量的二次方之和,结合大致图像,想当然的,初值的选取应当在原点附近;又因为变量的二次方之和后面,还减去了变量的一次形式和一次混合积,所以初值的选取应该再向第一象限倾斜。
综合以上考量,第一次选取(1,1)作为初值,判别精度方面,取到千分位,暂定为0.001。
运行以后,结果显示迭代了25次,最优解为(3.9995,1.9996),终止条件为5.4592e-04,目标函数为-8.0000。
这个结果已经相当接近笔算结果。
整体的运行也比较流畅,运算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取值,决定保留判别精度不变,将初值再适当向第一象限倾斜,取(2,2)作为初值,运行后,显示只迭代了11次!最优结果显示(3.9996,1.9997),终止条件为3.6204e-04,最优解-8.0000。
可见,最优结果更接近理想值,终止条件也变小了,最关键的是,迭代次数减少至第一次的一半以下!这说明以上初选取的方向是对的!第三次再进行初值细化,判别精度仍然不变,初值取(3,3)。
结果令人兴奋,只迭代了四次!最优解已经显示为(4.0000,2.0000),终止条件为2.4952e-04,目标函数-8.0000。
第四次,判别精度不变,取初值(4,4)。
音乐合成大作业实验报告无84 王梦娣2008011134实验报告部分一、简单的音乐合成1.请根据《东方红》片断的简谱和“十二平均律”计算出该片断中各个乐音的频率,在MATLAB 中生成幅度为1 、抽样频率为8kHz 的正弦信号表示这些乐音。
请用sound 函数播放每个乐音,听一听音调是否正确。
最后用这一系列乐音信号拼出《东方红》片断,注意控制每个乐音持续的时间要符合节拍,用sound 播放你合成的音乐,听起来感觉如何?问题解答:《东方红》片段:其中所用音符的唱名、音名及对应频率(由十二平均律和相应键数间隔即可导出)如下:(单位是Hz)用sound播放单音,音调正确。
以一拍0.5秒计,播出合成音乐。
发现音乐听起来,总体上音调、节拍正确,但乐音无声音强弱变化,两音之间有明显的“啪”的杂声。
2.你一定注意到(1) 的乐曲中相邻乐音之间有“啪”的杂声,这是由于相位不连续产生了高频分量。
这种噪声严重影响合成音乐的质量,丧失真实感。
为了消除它,我们可以用图1.5 所示包络修正每个乐音,以保证在乐音的邻接处信号幅度为零。
此外建议用指数衰减的包络来表示。
问题解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我并没有完全理解题意,没有明白是需要乐音之间有重叠,还是没有重叠,所以,我把两种方法都做了一遍,结果发现,用耳朵完全听不出区别。
对于无重叠的包络:我对包络所做的处理是,对于上图折线部分用指数实现,因为题目中有说当主观感受为线性变化时声音的概率实际上呈指数变化。
做出的结果的图像如下:包络0.511.522.533.54加包络后的音乐有重叠的包络:(处理后的音)从图像上可明显看出有重叠包络和无重叠包络的区别,但是听起来,基本听不出区别。
3. 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将(2) 中的音乐分别升高和降低一个八度。
(提示:音乐播放的时间可以变化)再难一些,请用resample 函数(也可以用interp 和decimate 函数)将上述音乐升高半个音阶。
(提示:视计算复杂度,不必特别精确)问题解答:0.050.10.150.20.25未处理的一个音符加包络处理过的音符x 104-1.5-1-0.50.511.5由于题目中已有提示“音乐播放的时间可以变化”,所以很容易就想到用Sample函数实现音调的改变,用Sample函数也确实是最简单的方法。
《设计模式》课程大作业报告姓名:陈明专业:软件工程班级:1202日期:2015年5月29日西安欧亚学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专业:软件工程 课程:设计模式 年级:12级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程序,其中使用所学设计模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要求在文档中首先给出项目程序完成的功能或者解决的问题,然后详细说明模式使用的具体情况,即角色和相应程序代码。
文档赋分标准如下:1、程序功能阐述明确,分析清楚。
(15分)2、使用两种设计模式,使用得当,并给出相应的角色及程序代码,程序代码有恰当的注释。
(60分)3、文档格式正确,排版清晰。
(15分)4、如果使用超过两种设计模式,并且使用正确。
(10分)说明:以上总分为个人的期末成绩,本课程个人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号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场号____ 座位号____-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户和药店以及制药厂交互的例子一、程序功能描述工厂方法模式:为某药店开发的应用程序需要使用Drug类的某个子类的实例为用户提供药品,而不直接使用Drug的子类的构造方法直接创造对象。
因为药店没有能力给出药品的各个成分的含量,只有药厂才有这样的能力。
抽象工厂模式:通过创建多个药品工厂的类,让用户可以和创建的对象的类进行脱耦,为用户提供多个相关的药品,方便用户联合使用它们,用户不需要知道药品具体的生产过程将“工厂方法模式”与“抽象工厂模式”相结合,实现用户和创建对象的类脱耦,并且为用户提供多个相关的对象。